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尤其涉及一種擺臂式薄壁金屬管自動送料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機械加工領域,對薄壁金屬管進行特定要求的加工通常較為常見。薄壁金屬管需要通過上料設備或者人工手動運送到加工位置,然后經(jīng)夾緊裝置固定再由加工裝置進行加工。現(xiàn)有的薄壁金屬管送料裝置結(jié)構較為簡單,一般是采用傳送帶直接輸送,再通過夾緊裝置進行夾緊送料,不僅夾緊定位精度低,而且操作比較繁瑣,自動化程度低,經(jīng)常需要人工進行輔助。
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往往需要對薄壁金屬管進行多種加工,這就需要將薄壁金屬管從一個加工設備的裝夾裝置運送到另一個裝置的裝夾設備上;通常采用的做法一種是人工運送,該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勞動力,且自動化程度低,已經(jīng)不適應智能化的生產(chǎn)要求;另一種是利用傳送帶直接進行傳輸,該方法自動化程度稍高,但是傳送帶必須保持持續(xù)運動的狀態(tài),而且對于薄壁金屬管來說利用傳送帶傳動無法很好的保證薄壁金屬管不會發(fā)生偏轉(zhuǎn)。因此,我們專門設計了一種能夠?qū)⒁粋€加工裝置的裝夾裝置出料口處的薄壁金屬管快速傳送到下一個加工裝置的裝夾裝置中的擺臂式送料裝置,該裝置利用擺臂原理能夠?qū)崿F(xiàn)薄壁金屬管的快速傳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送料方便快捷、操作簡單的擺臂式薄壁金屬管自動送料裝置。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上述目的:一種擺臂式薄壁金屬管自動送料裝置,包括固定在前一道工序上的送料機構、固定在后一道工序上的下料機構以及用于將送料機構上的薄壁金屬管傳送到下料機構上的擺臂機構,所述送料機構和下料機構等高設置,擺臂機構位于所述送料機構和下料機構之間;
所述擺臂機構包括底座、第一上送料擺軸、第二上送料擺軸、第一前擺桿、第二前擺桿、第一后擺桿、第二后擺桿、第一連桿、第一下送料擺軸、第二下送料擺軸、擺動氣缸、擺動基座、送料塊;所述底座固定在后一道工序的機架上,所述第一下送料擺軸與第二下送料擺軸平行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前擺桿和第二前擺桿的下端分別通過軸承連接第一下送料擺軸的兩端,第一后擺桿和第二后擺桿的下端分別通過軸承連接第二下送料擺軸的兩端,所述第一前擺桿和第二前擺桿的上端分別通過軸承連接第一上送料擺軸的兩端,第一后擺桿和第二后擺桿的上端分別通過軸承連接第二上送料擺軸的兩端;所述第一前擺桿上固定有第一鉸接座,第二前擺桿上固定有第二鉸接座,第一連桿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鉸接座和第二鉸接座,擺動氣缸的底部鉸接在底座上,擺動氣缸的活塞桿端部通過轉(zhuǎn)動座連接第一連桿;所述第一上送料擺桿和第二上送料擺軸均與所述擺動基座鉸接;擺動氣缸運動時帶動第一前擺桿和第二前擺桿繞第一下送料擺軸同步轉(zhuǎn)動,以使第一上送料擺軸和第二上送料擺軸同步擺動,從而帶動擺動基座左右擺動;所述擺動基座上鉸接送料塊,所述送料塊鉸接在擺動基座上,送料塊上設有向下凹陷的載物臺,載物臺的一側(cè)設有限位凸起,另一側(cè)設有倒V型凸起;
所述下料機構包括下料通道和設置在下料通道前端的凸臺,所述凸臺的前端設有與所述倒V型凸起相配合的傾斜面,送料機構的載物臺接觸所述傾斜面時繞其與擺動基座上的鉸接軸轉(zhuǎn)動,并將載物臺上的薄壁金屬管送到所述下料機構的下料通道中。
進一步的,所述載物臺包括設置在第一上送料擺軸和第二上送料擺軸左右兩側(cè)的兩個或包括設置在第一上送料擺軸和第二上送料擺軸左中右三個位置的三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簡單緊湊,生產(chǎn)成本低,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能夠準確實現(xiàn)薄壁金屬管的送料操作,送料過程中薄壁金屬管不會發(fā)生轉(zhuǎn)動,極大提升了薄壁金屬管的送料效率;且本裝置固定在后一道工序的機架上,能夠隨著后一道工序同步移動,方便了本裝置的運輸。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擺臂式薄壁金屬管自動送料裝置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中,1-送料機構、2-擺臂機構、3-下料機構、4-第一上送料擺軸、5-第二上送料擺軸、6-第一下送料擺軸、7-第二下送料擺軸、8-第一前擺桿、9-第二前擺桿、10-第一后擺桿、11-第二后擺桿、12-第一連桿、13-擺動氣缸、14-擺動基座、15-送料塊、16-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擺臂式薄壁金屬管自動送料裝置,包括固定在前一道工序上的送料機構1、固定在后一道工序上的下料機構3以及用于將送料機構1上的薄壁金屬管傳送到下料機構3上的擺臂機構2,所述送料機構1和下料機構3等高設置,擺臂機構2位于所述送料機構1和下料機構3之間。
所述擺臂機構2包括底座16、第一上送料擺軸4、第二上送料擺軸5、第一前擺桿8、第二前擺桿9、第一后擺桿10、第二后擺桿11、第一連桿12、第一下送料擺軸6、第二下送料擺軸7、擺動氣缸13、擺動基座14、送料塊15;所述底座16固定在后一道工序的機架上,所述第一下送料擺軸6與第二下送料擺軸7平行設置在所述底座16上,所述第一前擺桿8和第二前擺桿9的下端分別通過軸承連接第一下送料擺軸6的兩端,第一后擺桿10和第二后擺桿11的下端分別通過軸承連接第二下送料擺軸7的兩端,所述第一前擺桿8和第二前擺桿9的上端分別通過軸承連接第一上送料擺軸4的兩端,第一后擺桿10和第二后擺桿11的上端分別通過軸承連接第二上送料擺軸5的兩端;所述第一前擺桿8上固定有第一鉸接座,第二前擺桿9上固定有第二鉸接座,第一連桿12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鉸接座和第二鉸接座,擺動氣缸13的底部鉸接在底座16上,擺動氣缸13的活塞桿端部通過轉(zhuǎn)動座連接第一連桿12;所述第一上送料擺桿和第二上送料擺軸5均與所述擺動基座14鉸接;擺動氣缸13運動時帶動第一前擺桿8和第二前擺桿9繞第一下送料擺軸6同步轉(zhuǎn)動,以使第一上送料擺軸4和第二上送料擺軸5同步擺動,從而帶動擺動基座14左右擺動;所述擺動基座14上鉸接送料塊15,所述送料塊15鉸接在擺動基座14上,送料塊15上設有向下凹陷的載物臺,載物臺的一側(cè)設有限位凸起,另一側(cè)設有倒V型凸起。
所述下料機構3包括下料通道和設置在下料通道前端的凸臺,所述凸臺的前端設有與所述倒V型凸起相配合的傾斜面,送料機構1的載物臺接觸所述傾斜面時繞其與擺動基座14上的鉸接軸轉(zhuǎn)動,并將載物臺上的薄壁金屬管送到所述下料機構3的下料通道中。
下料通道前端的凸臺向擺臂機構2方向傾斜30~50度,送料塊15上的倒V型凸起與凸臺傾斜面的接觸面向凸臺方向傾斜30-50度,二者相互接觸時倒V型凸起切斜面的一端頂住凸臺上傾斜面,送料塊15在凸臺的阻擋作用下繞擺動基座14轉(zhuǎn)動,直到倒V型凸起的傾斜面完全與凸臺的傾斜面貼合,此時薄壁金屬管自動從送料塊15上滾到下料通道中;在送料塊15和下料通道前端的凸臺分離時,下料塊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復位到初始位置。
所述載物臺包括設置在第一上送料擺軸4和第二上送料擺軸5左右兩側(cè)的兩個或包括設置在第一上送料擺軸4和第二上送料擺軸5左中右三個位置的三個。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技術方案,均應視為落入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權利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