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分料裝置。
背景技術:
自動生產線是由工件傳送系統(tǒng)和控制系統(tǒng),將一組自動機床和輔助設備按照工藝順序聯(lián)結起來,自動完成產品全部或部分制造過程的生產系統(tǒng),簡稱自動線。在二十世紀20年代之前,首先是在汽車工業(yè)中出現了流水生產線和半自動生產線,隨后發(fā)展成為自動線。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在工業(yè)發(fā)達國家的機械制造業(yè)中,自動線的數目急劇增加。采用自動線進行生產的產品應有足夠大的產量;產品設計和工藝應先進、穩(wěn)定、可靠,并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基本不變。在大批、大量生產中采用自動線能提高勞動生產率,穩(wěn)定和提高產品質量,改善勞動條件,縮減生產占地面積,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生產周期,保證生產均衡性,有顯著的經濟效益。機械制造業(yè)中有鑄造、鍛造、沖壓、熱處理、焊接、切削加工和機械裝配等自動線,也有包括不同性質的工序,如毛坯制造、加工、裝配、檢驗和包裝等的綜合自動線。在自動化生產線中,加工后的成品需要進行分料,由一路分成若干路,常見的為四路,以實現成品的分料篩選。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分料裝置,將來自一路的成品分成四路,快速實現成品的分料篩選。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分料裝置,它包括支承支座、第一氣缸、第二氣缸、氣缸支座、導軌、連桿、連桿支承座、滾珠套、托架、料道、分路料道、第一單向減速閥、第二單向減速閥、第一換向閥、第三單向減速閥、第四單向減速閥、第二換向閥、減壓閥、單向止回閥、氣泵,所述第一氣缸包括第一缸體和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一缸體固定在支承支座上,所述第二氣缸安裝在氣缸支座上,所述導軌水平設置在支承支座上,所述氣缸支座可左右滑動設置在導軌上,所述第二氣缸包括第二缸體和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一活塞桿的右端連接第二缸體,所述連桿可左右滑動設置在連桿支承座上,所述連桿支承座固定在支承支座的右端,所述連桿和連桿支承座之間設置有滾珠套,所述第二活塞桿右端設置有卡槽座,所述連桿的左端設置有卡槽塊,所述連桿和第二活塞桿通過卡槽塊和卡槽座配合連接,所述連桿的右端設置有托架,所述托架的上端豎直設置有料道,所述分路料道設置在托架的下端,所述第一氣缸上設置有第一閥口和第二閥口,所述第二氣缸上設置有第三閥口和第四閥口,所述第一閥口和第二閥口分別通過第一單向減速閥和第二單向減速閥連接第一換向閥,所述第三閥口和第四閥口分別通過第三單向減速閥和第四單向減速閥連接第二換向閥,所述氣泵連接單向止回閥的一端,所述單向止回閥的另一端連接減壓閥的一端,所述減壓閥的另一端連接第一換向閥和第二換向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行程比為1:2。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換向閥和第二換向閥均為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
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效果:成品從料道上落下,在托架的作用下成品進入分路料道。因為第一氣缸固定不動,第二氣缸可沿導軌滑動,當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分別或同時動作時,通過連桿相連的托架可獲得四種不同的行程:第一種是第一活塞桿不伸出,第二活塞桿不伸出;第二種是第一活塞桿伸出,第二活塞桿不伸出;第三種是第一活塞桿不伸出,第二活塞桿伸出;第四種是第一活塞桿伸出,第二活塞桿也伸出。這四種行程分別對應四個分路料道。單向止回閥有效防止介質倒流、防止氣泵反轉。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行程比為1:2,減少了第二氣缸上的管路的移動量,減少了管路的磨損,保證了設備持續(xù)工作。連桿和連桿支承座之間設置有滾珠套,減少了連桿和連桿支承座之間的磨損,延長了連桿的使用壽命。第一換向閥和第二換向閥均為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結構合理,換向靈敏,使用壽命長。本實用新型將來自一路的成品分成四路,快速實現成品的分料篩選。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A-A向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局部放大圖B。
圖中:1.支承支座,2.第一氣缸,3.第二氣缸,4.氣缸支座,5.導軌,6.連桿,7.連桿支承座,8.滾珠套,9.托架,10.料道,11.分路料道,12.第一單向減速閥,13.第二單向減速閥,14.第一換向閥,15.第三單向減速閥,16.第四單向減速閥,17.第二換向閥,18.減壓閥,19.單向止回閥,20.氣泵,21.第一缸體,22.第一活塞桿,23.第二缸體,24.第二活塞桿,25.卡槽座,26.卡槽塊,27.第一閥口,28.第二閥口,29.第三閥口,30.第四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分料裝置,它包括支承支座1、第一氣缸2、第二氣缸3、氣缸支座4、導軌5、連桿6、連桿支承座7、滾珠套8、托架9、料道10、分路料道11、第一單向減速閥12、第二單向減速閥13、第一換向閥14、第三單向減速閥15、第四單向減速閥16、第二換向閥17、減壓閥18、單向止回閥19、氣泵20,所述第一氣缸2包括第一缸體21和第一活塞桿22,所述第一缸體21固定在支承支座1上,所述第二氣缸3安裝在氣缸支座4上,所述導軌5水平設置在支承支座1上,所述氣缸支座4可左右滑動設置在導軌5上。所述第二氣缸3包括第二缸體23和第二活塞桿24,所述第一活塞桿22的右端連接第二缸體23,所述第一氣缸2和第二氣缸3的行程比為1:2,減少了第二氣缸3上的管路的移動量,減少了管路的磨損,保證了設備持續(xù)工作。所述連桿6可左右滑動設置在連桿支承座7上,所述連桿支承座7固定在支承支座1的右端,所述連桿6和連桿支承座7之間設置有滾珠套8,減少了連桿6和連桿支承座7之間的磨損,延長了連桿6的使用壽命。所述第二活塞桿24右端設置有卡槽座25,所述連桿6的左端設置有卡槽塊26,所述連桿6和第二活塞桿24通過卡槽塊26和卡槽座25配合連接,這樣的連接方式允許連桿6轉動,有利于托架9對成品承托和導向。所述連桿6的右端設置有托架9,所述托架9的上端豎直設置有料道10,所述分路料道11設置在托架9的下端。所述第一氣缸2上設置有第一閥口27和第二閥口28,所述第二氣缸3上設置有第三閥口29和第四閥口30,所述第一閥口27和第二閥口28分別通過第一單向減速閥12和第二單向減速閥13連接第一換向閥14,所述第三閥口29和第四閥口30分別通過第三單向減速閥15和第四單向減速閥16連接第二換向閥17,所述氣泵20連接單向止回閥19的一端,所述單向止回閥19的另一端連接減壓閥18的一端,所述減壓閥18的另一端連接第一換向閥14和第二換向閥17。所述第一換向閥14和第二換向閥17均為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結構合理,換向靈敏,使用壽命長。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一種分料裝置使用時,成品從料道10上落下,在托架9的作用下成品進入分路料道11。因為第一氣缸2固定不動,第二氣缸3可沿導軌5滑動,當第一氣缸2和第二氣缸3分別或同時動作時,通過連桿6相連的托架9可獲得四種不同的行程:第一種是第一活塞桿22不伸出,第二活塞桿24不伸出;第二種是第一活塞桿22伸出,第二活塞桿不伸出24;第三種是第一活塞桿22不伸出,第二活塞桿24伸出;第四種是第一活塞桿22伸出,第二活塞桿24也伸出。這四種行程分別對應四個分路料道11。單向止回閥19有效防止介質倒流、防止氣泵20反轉。本實用新型將來自一路的成品分成四路,快速實現成品的分料篩選。
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說明書的內容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