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改良型的全自動繞線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232038閱讀:3816來源:國知局
      改良型的全自動繞線機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線材卷繞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改良型的全自動繞線機。



      背景技術:

      繞線機,顧名思義,一種將線筒上的卷線按照所設置的纏繞圈數(shù)纏繞到所需要纏繞的工件上,以備使用。

      現(xiàn)有技術中,有多種類型的繞線機,如用于在釣魚線繞線盤上纏繞釣魚線的釣魚線繞線機及用于在變壓器骨架上纏繞銅線的變壓器骨架繞線機等等。

      不管是哪種繞線機,其繞線作業(yè),一般均是逐一的在單個的工件上自動化纏繞所需要纏繞的線材,在單個工件繞線完畢后,拆掉繞線完畢后的工件并裝設新的工件,繼而再在新的工件上纏繞線材,類似此種繞線作業(yè)的繞線機,其雖然已經(jīng)得到廣泛應用,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具體來說,一方面,每次繞線時,均是對單個工件進行繞線作業(yè),使得生產(chǎn)效率低,另一方面,循環(huán)的拆卸繞線完畢后的工件及裝設新的工件也使得費時費力,并使得繞線作業(yè)中斷,使得繞線作業(yè)周期長,也使得增加人工拆裝工件的工作量及加大人工成本。

      藉此,對類似上述繞線作業(yè)的繞線機進行改進及優(yōu)化,則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種改良型的全自動繞線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現(xiàn)有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改良型的全自動繞線機,用以對需要繞線的繞線盤進行繞線,包括控制箱及設置于控制箱內的主控制器,還包括:

      基板;

      繞線盤轉動裝置,所述繞線盤轉動裝置沿所述基板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基板的前端,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一直流無刷電機及治具軸;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固設于所述基板的前端的一側,所述第二固定座固設于所述基板的前端的另一側,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且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固設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的轉軸朝向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治具軸的連接端與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的轉軸相連接,末端可轉動的固設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多個所述繞線盤相抵貼的套設固定于所述治具軸外;

      排線支架平移裝置,所述排線支架平移裝置沿所述基板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基板的后端,包括第三固定座、第四固定座、第二步進電機、絲桿、絲桿螺母、固定塊及固定連接桿;

      其中,所述第三固定座固設于所述基板的后端的一側,所述第四固定座固設于所述基板的后端的另一側,所述第二步進電機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且所述第二步進電機固設于所述第三固定座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的轉軸朝向所述第四固定座;所述絲桿的連接端與所述第二步進電機的轉軸相連接,末端可轉動的固設于所述第四固定座上;所述絲桿螺母螺紋旋接于所述絲桿外;所述固定塊套設固定于所述絲桿螺母外,且所述固定塊上開設有與所述固定連接桿直徑大小相適配的過孔;所述固定連接桿與所述絲桿相平行設置,所述固定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三固定座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固定座相連接,且所述固定連接桿穿過所述過孔;

      排線支架,所述排線支架向所述基板的前下方傾斜的固設于所述固定塊上,且所述排線支架的上端面靠近其頂部設置有用以導線的以使線材穿過的瓷眼導向輪;

      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轉動,以使多個所述繞線盤隨同所述治具軸轉動及以使所述排線支架隨同所述固定塊自所述絲桿的連接端至其末端沿所述絲桿長度方向平移時,所述排線支架的瓷眼導向輪內所穿設的線材可被依次纏繞至多個所述繞線盤上。

      下面對以上技術方案作進一步闡述: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固定座包括U型底座及豎向支撐塊;其中,

      所述U型底座固設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U型底座的側端開口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U型底座的兩相對內壁相對的開設有螺紋孔A;所述豎向支撐塊的下端插至于所述U型底座內,且所述豎向支撐塊的下端開設有與所述螺紋孔A位置相對的螺紋孔B;所述豎向支撐塊通過貫穿所述螺紋孔A及所述螺紋孔B的緊固螺栓與所述U型底座固定連接;所述豎向支撐塊的上端側壁則開設有以使所述治具軸的末端穿入的轉軸孔A。

      優(yōu)選地,所述治具軸外靠近其連接端固設有一頂套,所述治具軸外靠近其末端可拆卸式固設有一第一軟墊,所述治具軸外于所述頂套及所述第一軟墊之間可拆卸式固設有一與所述頂套相抵貼的第二軟墊,多個所述繞線盤可拆拿的套設固定于所述治具軸外,位于兩側的兩所述繞線盤對應與所述第一軟墊及所述第二軟墊相抵貼。

      優(yōu)選地,所述第四固定座的中部開設有以使所述絲桿的末端穿入的轉軸孔B。

      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連接桿設置有兩根,包括固定連接桿A及固定連接桿B;其中,

      所述固定連接桿A的一端與所述第三固定座的上端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固定座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固定連接桿B的一端與所述第三固定座的下端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固定座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塊的上部開設有與所述固定連接桿A直徑大小相適配的過孔A;所述固定塊的下部開設有與所述固定連接桿B直徑大小相適配的過孔B;所述固定連接桿A穿過所述過孔A,所述固定連接桿B穿過所述過孔B。

      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塊的頂部沿所述絲桿的長度方向固設有一不銹鋼管,所述排線支架的下底面固設有一卡固塊,所述卡固塊上沿所述絲桿的長度方向開設有一用以卡設所述不銹鋼管的開口槽,所述開口槽的槽口處開設有以使緊固旋鈕旋入的緊固孔。

      優(yōu)選地,所述排線支架的上端面靠近其底部設置有出口導線片,所述出口導線片的前端面開設有以使線材經(jīng)所述瓷眼導向輪后穿出的導線孔。

      優(yōu)選地,它還包括固設于所述基板上的機殼及長方體狀結構的絲桿罩;其中,

      所述機殼的下端形成為開口,所述機殼蓋合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第一直流無刷電機、第三固定座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外,且所述機殼的與所述治具軸及所述絲桿相對的一面開設有以使所述治具軸及所述絲桿穿過的槽孔,所述機殼的背對所述治具軸及所述絲桿的一面開設有檢修口,所述開口槽處可拆拿的蓋合有一蓋板;

      所述絲桿罩的上端面沿其長度方向開設有過口,所述絲桿罩蓋合于所述絲桿、固定連接桿及所述固定塊外,以使所述過口正對所述絲桿及所述固定連接桿;所述絲桿罩的與所述第二步進電機及所述第三固定座相對的一面開設有與所述機殼相貫通的以使所述絲桿及所述固定連接桿通過的槽口,所述固定塊的頂部則伸出至所述過口外。

      優(yōu)選地,所述控制箱固設于所述機殼的上端面,且所述控制箱的前端面固設有透明面蓋,所述主控制器的前端面設置有電源開關鍵、用以調節(jié)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轉速的轉速調節(jié)鍵及用以調節(jié)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的轉軸轉動圈數(shù)的圈數(shù)設置鍵。

      優(yōu)選地,所述基板的底部四角分別設有腳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改良型的全自動繞線機,在具體實施時,多個所述繞線盤相抵貼的套設固定于所述治具軸外,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轉動,以使多個所述繞線盤隨同所述治具軸轉動及以使所述排線支架隨同所述固定塊自所述絲桿的連接端至其末端沿所述絲桿長度方向平移時,所述排線支架的瓷眼導向輪內所穿設的線材即可按照順序被依次纏繞至多個所述繞線盤上,如此一來,即使得本實用新型能實現(xiàn)連續(xù)的給多個所述繞線盤進行繞線作業(yè),而整個的繞線作業(yè)不需要停頓,繼而使得本實用新型能進行大批量生產(chǎn),使得繞線作業(yè)效率高,繞線周期短,并使得相對于傳統(tǒng)的每次只對單個工件進行單一的繞線的作業(yè)方式,更加省時省力,并能減少拆卸繞線完畢后的單一工件及裝設新的單一工件的成本,也使得減少工作量及工作強度,從而,本實用新型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

      其二、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一方面,所述排線支架的瓷眼導向輪內所穿設的線材被依次纏繞至多個所述繞線盤上后,利用剪刀將相鄰的兩所述繞線盤之間的過渡的線材剪切掉,即可使得每個所述繞線盤上均纏繞有固定圈數(shù)的線材,如此,即使得每個繞線盤產(chǎn)品繞線完畢,另一方面,在擰松相應的緊固螺栓,拆卸所述豎向支撐塊時,即可將多個繞線完畢的繞線盤產(chǎn)品逐一下卸并獨立分開,繼而再在所述治具軸上套設固定下一批次的多個待繞線的繞線盤即可進行下一輪的繞線作業(yè),進而,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大大提高。

      其三、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方面,多個所述繞線盤相抵貼的套設固定于所述治具軸外,位于兩側的兩所述繞線盤對應與所述第一軟墊及所述第二軟墊相抵貼,如此,即使得多個所述繞線盤固定性好而不易分離,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絲桿采用第二步進電機驅動,使得所述固定塊的平移位置精準可控,繼而使得所述排線支架的平移位置精準可控,使得可逐一的對相應的繞線盤進行繞線作業(yè)及使得相應的繞線盤上所纏繞的線材纏繞均衡,從而,本實用新型使用可靠性強。

      其四、本實用新型在具體實施時,還包括機殼及絲桿罩,所設置的機殼可很好的對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進行隔離保護,所設置的絲桿罩則能對所述絲桿進行很好的保護,并且,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的轉速可調,轉軸轉動圈數(shù)可調,所述第二步進電機的轉速可調,轉軸轉動圈數(shù)亦可調,使得本實用新型可控度好,并使得能對相應的繞線盤纏繞所設定的繞線圈數(shù),也使得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可實現(xiàn)一人照看多臺本實用新型,來給多個繞線盤進行繞線作業(yè),進而,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達到最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改良型的全自動繞線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一;

      圖2是本實用新型改良型的全自動繞線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二;

      圖3是本實用新型改良型的全自動繞線機的整體分解圖一;

      圖4是本實用新型改良型的全自動繞線機的整體分解圖二;

      圖5是圖4中所述排線支架的放大圖;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標號:

      全自動繞線機100;

      控制箱10;

      透明面蓋101;

      基板20;

      腳墊201;

      繞線盤轉動裝置30;

      第一固定座301;第二固定座302;U型底座3021;螺紋孔A30211;豎向支撐塊3022;轉軸孔A30221;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治具軸304;頂套3041;第一軟墊3042;第二軟墊3043;

      排線支架平移裝置40;

      第三固定座401;第四固定座402;轉軸孔B4021;第二步進電機403;絲桿404;絲桿螺母405;固定塊406;不銹鋼管4061;固定連接桿407;固定連接桿A4071;固定連接桿B4072;

      排線支架50;

      瓷眼導向輪501;卡固塊502;開口槽5021;緊固孔5022;出口導線片503;導線孔5031;

      機殼60;

      槽孔601;檢修口602;蓋板603;

      絲桿罩70;

      過口701;

      繞線盤200。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觀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實質。

      結合圖1、圖2、圖3、圖4及圖5所示;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改良型的全自動繞線機100,用以對需要繞線的繞線盤200進行繞線,包括控制箱10及設置于控制箱10內的主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

      基板20;

      繞線盤轉動裝置30,所述繞線盤轉動裝置30沿所述基板20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基板20的前端,包括第一固定座301、第二固定座302、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及治具軸304;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301固設于所述基板20的前端的一側,所述第二固定座302固設于所述基板20的前端的另一側,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且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固設于所述第一固定座301上,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的轉軸朝向所述第二固定座302;所述治具軸304的連接端與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的轉軸相連接,末端可轉動的固設于所述第二固定座302上,多個所述繞線盤200相抵貼的套設固定于所述治具軸304外;

      排線支架平移裝置40,所述排線支架平移裝置40沿所述基板20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基板20的后端,包括第三固定座401、第四固定座402、第二步進電機403、絲桿404、絲桿螺母405、固定塊406及固定連接桿407;

      其中,所述第三固定座401固設于所述基板20的后端的一側,所述第四固定座402固設于所述基板20的后端的另一側,所述第二步進電機403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且所述第二步進電機403固設于所述第三固定座401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403的轉軸朝向所述第四固定座402;所述絲桿404的連接端與所述第二步進電機403的轉軸相連接,末端可轉動的固設于所述第四固定座402上;所述絲桿螺母405螺紋旋接于所述絲桿404外;所述固定塊406套設固定于所述絲桿螺母405外,且所述固定塊406上開設有與所述固定連接桿407直徑大小相適配的過孔;所述固定連接桿407與所述絲桿404相平行設置,所述固定連接桿407的一端與所述第三固定座401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固定座402相連接,且所述固定連接桿407穿過所述過孔;

      排線支架50,所述排線支架50向所述基板20的前下方傾斜的固設于所述固定塊406上,且所述排線支架50的上端面靠近其頂部設置有用以導線的以使線材穿過的瓷眼導向輪501;

      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403轉動,以使多個所述繞線盤200隨同所述治具軸304轉動及以使所述排線支架50隨同所述固定塊406自所述絲桿404的連接端至其末端沿所述絲桿404長度方向平移時,所述排線支架50的瓷眼導向輪501內所穿設的線材可被依次纏繞至多個所述繞線盤200上。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改良型的全自動繞線機100,在具體實施時,多個所述繞線盤200相抵貼的套設固定于所述治具軸304外,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403轉動,以使多個所述繞線盤200隨同所述治具軸304轉動及以使所述排線支架50隨同所述固定塊406自所述絲桿404的連接端至其末端沿所述絲桿404長度方向平移時,所述排線支架50的瓷眼導向輪501內所穿設的線材即可按照順序被依次纏繞至多個所述繞線盤200上。

      具體的,在實施時,所述排線支架50隨同所述固定塊406自所述絲桿404的連接端至其末端沿所述絲桿404長度方向慢慢平移一段距離,即可將位于靠近所述治具軸304的連接端的端頭的繞線盤200進行繞線作業(yè),當該繞線盤200上纏繞有所設定的圈數(shù)的線材時,所述排線支架50繼續(xù)慢慢向所述絲桿404的末端所在方向平移一段距離,所述排線支架50的瓷眼導向輪501內所穿設的線材在繞線過程中即會過渡到對與相應繞線作業(yè)完畢的繞線盤200相鄰的繞線盤200上,并對該繞線盤200繼續(xù)進行繞線作業(yè),如此循序漸進,即使得能實現(xiàn)對所有的繞線盤200逐一進行繞線。

      故而,通過上述實施過程,即使得本實用新型能實現(xiàn)連續(xù)的給多個所述繞線盤200進行繞線作業(yè),而整個的繞線作業(yè)不需要停頓,繼而使得本實用新型能進行大批量生產(chǎn),使得繞線作業(yè)效率高,繞線周期短,并使得相對于傳統(tǒng)的每次只對單個工件進行單一的繞線的作業(yè)方式,更加省時省力,并能減少拆卸繞線完畢后的單一工件及裝設新的單一工件的成本,也使得減少工作量及工作強度。

      從而,本實用新型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

      需要強調的是,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固定座302包括U型底座3021及豎向支撐塊3022;其中,

      所述U型底座3021固設于所述基板20上,且所述U型底座3021的側端開口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座301;所述U型底座3021的兩相對內壁相對的開設有螺紋孔A30211;所述豎向支撐塊3022的下端插至于所述U型底座3021內,且所述豎向支撐塊3022的下端開設有與所述螺紋孔A30211位置相對的螺紋孔B;所述豎向支撐塊3022通過貫穿所述螺紋孔A30211及所述螺紋孔B的緊固螺栓與所述U型底座3021固定連接;所述豎向支撐塊3022的上端側壁則開設有以使所述治具軸304的末端穿入的轉軸孔A30221。

      如此,一方面,所述排線支架50的瓷眼導向輪501內所穿設的線材被依次纏繞至多個所述繞線盤200上后,利用剪刀將相鄰的兩所述繞線盤200之間的過渡的線材剪切掉,即可使得每個所述繞線盤200上均纏繞有固定圈數(shù)的線材,使得每個繞線盤200產(chǎn)品繞線完畢。

      另一方面,在擰松相應的緊固螺栓,拆卸所述豎向支撐塊3022時,即可將多個繞線完畢的繞線盤200產(chǎn)品逐一下卸并獨立分開,繼而再在所述治具軸304上套設固定下一批次的多個待繞線的繞線盤200即可進行下一輪的繞線作業(yè),進而,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大大提高。

      并且,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治具軸304外靠近其連接端固設有一頂套3041,所述治具軸304外靠近其末端可拆卸式固設有一第一軟墊3042,所述治具軸304外于所述頂套3041及所述第一軟墊3042之間可拆卸式固設有一與所述頂套3041相抵貼的第二軟墊3043,多個所述繞線盤200可拆拿的套設固定于所述治具軸304外,位于兩側的兩所述繞線盤200對應與所述第一軟墊3042及所述第二軟墊3043相抵貼。

      因多個所述繞線盤200相抵貼的套設固定于所述治具軸304外,位于兩側的兩所述繞線盤200對應與所述第一軟墊3042及所述第二軟墊3043相抵貼,如此,即使得多個所述繞線盤200固定性好而不易分離。

      而本技術方案中,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絲桿404采用第二步進電機403驅動,使得所述固定塊406的平移位置精準可控,繼而使得所述排線支架50的平移位置精準可控,使得可逐一的對相應的繞線盤200進行繞線作業(yè)及使得相應的繞線盤200上所纏繞的線材纏繞均衡。

      從而,本實用新型使用可靠性強。

      需要說明的是,在具體實施時,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第四固定座402的中部開設有以使所述絲桿404的末端穿入的轉軸孔B4021。

      并且,所述固定連接桿407設置有兩根,包括固定連接桿A4071及固定連接桿B4072;其中,

      所述固定連接桿A4071的一端與所述第三固定座401的上端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固定座402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固定連接桿B4072的一端與所述第三固定座401的下端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固定座402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塊406的上部開設有與所述固定連接桿A4071直徑大小相適配的過孔A;所述固定塊406的下部開設有與所述固定連接桿B4072直徑大小相適配的過孔B;所述固定連接桿A4071穿過所述過孔A,所述固定連接桿B4072穿過所述過孔B。

      因增設有兩根所述固定連接桿407,也使得所述固定塊406固定牢固而不易移位。

      需要闡明的是,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固定塊406的頂部沿所述絲桿404的長度方向固設有一不銹鋼管4061,所述排線支架50的下底面固設有一卡固塊502,所述卡固塊502上沿所述絲桿404的長度方向開設有一用以卡設所述不銹鋼管4061的開口槽5021,所述開口槽5021的槽口處開設有以使緊固旋鈕旋入的緊固孔5022。

      并且,所述排線支架50的上端面靠近其底部設置有出口導線片503,所述出口導線片503的前端面開設有以使線材經(jīng)所述瓷眼導向輪501后穿出的導線孔5031。

      如此,一方面,擰松相應的緊固旋鈕,即使得所述排線支架50可拆卸,使得便于固定不同的線材,另一方面,相應的線材穿過所述瓷眼導向輪501及所述導線孔5031,也使得線材導向性好而不易打結或折斷。

      同時,在本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固設于所述基板20上的機殼60及長方體狀結構的絲桿罩70;其中,

      所述機殼60的下端形成為開口,所述機殼60蓋合于所述第一固定座301、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第三固定座401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403外,且所述機殼60的與所述治具軸304及所述絲桿404相對的一面開設有以使所述治具軸304及所述絲桿404穿過的槽孔601,所述機殼60的背對所述治具軸304及所述絲桿404的一面開設有檢修口602,所述開口槽5021處可拆拿的蓋合有一蓋板603;

      所述絲桿罩70的上端面沿其長度方向開設有過口701,所述絲桿罩70蓋合于所述絲桿404、固定連接桿407及所述固定塊406外,以使所述過口701正對所述絲桿404及所述固定連接桿407;所述絲桿罩70的與所述第二步進電機403及所述第三固定座401相對的一面開設有與所述機殼60相貫通的以使所述絲桿404及所述固定連接桿407通過的槽口,所述固定塊406的頂部則伸出至所述過口701外。

      并且,所述控制箱10固設于所述機殼60的上端面,且所述控制箱10的前端面固設有透明面蓋101,所述主控制器的前端面設置有電源開關鍵、用以調節(jié)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403轉速的轉速調節(jié)鍵及用以調節(jié)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403的轉軸轉動圈數(shù)的圈數(shù)設置鍵。

      如此,一方面,所設置的機殼60可很好的對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403進行隔離保護,所設置的絲桿罩70則能對所述絲桿404進行很好的保護。

      另一方面,因設置有圈數(shù)設置鍵及轉速調節(jié)鍵,使得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的轉速可調,轉軸轉動圈數(shù)可調,所述第二步進電機403的轉速可調,轉軸轉動圈數(shù)亦可調,繼而使得本實用新型可控度好,并使得能對相應的繞線盤200纏繞所設定的繞線圈數(shù),也使得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可實現(xiàn)一人照看多臺本實用新型,來給多個繞線盤200進行繞線作業(yè)。

      進而,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達到最佳。

      需要補充的是,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基板20的底部四角分別設有腳墊201,以使本實用新型與所放置的地面之間具有一定間隙,也使得避免本實用新型的所述基板20及其上部沾染相應地面上的灰塵等。

      進一步需要補充的是,本實用新型在具體實施時,則主要用以對釣魚線的繞線盤200進行繞線,當然,其還可應用于對其他線材進行繞線,如對變壓器繞線骨架進行繞線等等。

      其他實施例等,在此,不做一一舉例說明。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改良型的全自動繞線機100,在具體實施時,多個所述繞線盤200相抵貼的套設固定于所述治具軸304外,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403轉動,以使多個所述繞線盤200隨同所述治具軸304轉動及以使所述排線支架50隨同所述固定塊406自所述絲桿404的連接端至其末端沿所述絲桿長度方向平移時,所述排線支架50的瓷眼導向輪501內所穿設的線材即可按照順序被依次纏繞至多個所述繞線盤200上,如此一來,即使得本實用新型能實現(xiàn)連續(xù)的給多個所述繞線盤200進行繞線作業(yè),而整個的繞線作業(yè)不需要停頓,繼而使得本實用新型能進行大批量生產(chǎn),使得繞線作業(yè)效率高,繞線周期短,并使得相對于傳統(tǒng)的每次只對單個工件進行單一的繞線的作業(yè)方式,更加省時省力,并能減少拆卸繞線完畢后的單一工件及裝設新的單一工件的成本,也使得減少工作量及工作強度,從而,本實用新型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

      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一方面,所述排線支架50的瓷眼導向輪501內所穿設的線材被依次纏繞至多個所述繞線盤200上后,利用剪刀將相鄰的兩所述繞線盤200之間的過渡的線材剪切掉,即可使得每個所述繞線盤200上均纏繞有固定圈數(shù)的線材,如此,即使得每個繞線盤200產(chǎn)品繞線完畢,另一方面,在擰松相應的緊固螺栓,拆卸所述豎向支撐塊時,即可將多個繞線完畢的繞線盤200產(chǎn)品逐一下卸并獨立分開,繼而再在所述治具軸304上套設固定下一批次的多個待繞線的繞線盤200即可進行下一輪的繞線作業(yè),進而,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大大提高。

      再次,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方面,多個所述繞線盤200相抵貼的套設固定于所述治具軸304外,位于兩側的兩所述繞線盤200對應與所述第一軟墊3042及所述第二軟墊3043相抵貼,如此,即使得多個所述繞線盤200固定性好而不易分離,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絲桿404采用第二步進電機403驅動,使得所述固定塊406的平移位置精準可控,繼而使得所述排線支架50的平移位置精準可控,使得可逐一的對相應的繞線盤200進行繞線作業(yè)及使得相應的繞線盤200上所纏繞的線材纏繞均衡,從而,本實用新型使用可靠性強。

      再者,本實用新型在具體實施時,還包括機殼60及絲桿罩70,所設置的機殼60可很好的對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及所述第二步進電機403進行隔離保護,所設置的絲桿罩70則能對所述絲桿404進行很好的保護,并且,所述第一直流無刷電機303的轉速可調,轉軸轉動圈數(shù)可調,所述第二步進電機403的轉速可調,轉軸轉動圈數(shù)亦可調,使得本實用新型可控度好,并使得能對相應的繞線盤200纏繞所設定的繞線圈數(shù),也使得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可實現(xiàn)一人照看多臺本實用新型,來給多個繞線盤200進行繞線作業(yè),進而,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達到最佳。

      相應的,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簡單,易實施,易操作,實用性強,專用性強,制造成本低,在結構的改進及技術的改進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實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場推廣價值,本實用新型會非常的受歡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的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