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管道吊裝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管道吊裝模具。
(二)
背景技術:
管道吊裝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內容之一,工作量大,危險性高。傳統(tǒng)的方法是自下而上依次吊裝。由于相關單位進場晚,或是后期功能變更等情況,在已經完成的管井內,地板已澆筑,管道只能從預留套管內進行安裝,在狹小的管井內如無法進行焊接,還需要開洞砸墻;由于套管空間有限,加上吊裝距離過長,管道容易晃動,無法使管道順利的對準套管,每層都需要人工進行扶正,工人跟在管道后面跑,工作量大,如果是高層施工,在起吊工程中工人需要從一層開始跟著管道逐層扶正對準預留洞口,體力消耗大,正常安裝方法無法滿足。
(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方便實用的管道吊裝模具,可以利用現(xiàn)有的預留洞口,不用破壞成品地面,使用便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管道吊裝模具,包括一頂端開放設置的圓柱筒,在圓柱筒內底壁中部設有一掛耳,所述掛耳包括一底端與圓柱筒內底壁固連的豎直板,在豎直板中部設有一貫穿豎直板兩側面設置的掛孔。
在掛孔下方的豎直板兩側面上相對設有兩垂直于豎直板設置的直角梯形板。
所述豎直板的高度為圓柱筒高度的1/3-2/3。
所述掛孔為橢圓形掛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常的管道吊裝是在管井內地面施工之前進行,自下而上依次進行吊裝,吊裝固定好一段后,從旁邊的空間起吊管道至上方,再對準固定焊接。該管道吊裝模具對管井內需要的施工空間小,可在管井地面施工完成后進行,利用預留洞口即可進行吊裝,不用破壞成品地面,使用便利,而且該管道吊裝模具掛耳兩側面設置了由兩相對設置的直角梯形板組成的頂部為尖錐形結構,容易對準管道,吊裝效率高。
(四)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圓柱筒,2豎直板,3掛孔,4直角梯形板。
(五)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附圖1-4所示,該管道吊裝模具管道吊裝模具包括一頂端開放設置的圓柱筒1,在圓柱筒1內底壁中部設有一掛耳,所述掛耳包括一底端與圓柱筒1內底壁固連的豎直板2,在豎直板2中部設有一貫穿豎直板兩側面設置的掛孔3。
在掛孔3下方的豎直板2兩側面上相對設有兩垂直于豎直板設置的直角梯形板4。
所述豎直板2的高度為圓柱筒1高度的1/3-2/3。
所述掛孔3為橢圓形掛孔。
工作原理:該管道吊裝模具可將管井管道自下而上依次進行吊裝、固定、焊接。具體工作過程為:先在頂層安裝好卷揚機,在二層設置一臺電動葫蘆,首先將吊耳焊接到管道口內,然后利用電動葫蘆吊起管道口的吊耳對管道進行起吊校正,管道在一層懸空后,將其底部蹲入該管道吊裝模具的圓柱筒1內,管道口的底部正好套設于兩直角梯形板4外部,將卷揚機的鋼絲繩從管道內從上向下穿過至管底,連接上該管道吊裝模具的掛孔3,起吊,將管道吊至三層,在三層的固定支架上進行臨時焊接固定。之后用相同的方法起吊第二根管道,將第二根管道吊至二層,對接上第一根管道后進行焊接。待焊接完成后將兩根管道整體吊至頂層。
考慮到卷揚機承重及起吊過程中鋼絲繩的晃動,每次起吊在15米以內為宜。
掛孔3設置為橢圓形掛孔,增加了掛孔橫向方向的尺寸,方便鋼絲繩底端掛鉤與該吊裝磨具的連接。
根據(jù)需要吊裝的管道管口大小制作該管道吊裝模具,保證圓柱形筒的直徑大于需要吊裝的管道外徑;保證由兩直角梯形板組成的錐形板的底部外端略小于管道內徑,從而使管道在使用該吊裝模具進行吊裝時容易對準管道。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