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整車吊裝裝置,屬于汽車技術領域,尤其適用于新能源汽車。
背景技術:
新能源汽車是指除汽油、柴油發(fā)動機之外的其它能源汽車,包括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氫能源動力汽車和太陽能汽車等,目前中國市場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車多是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政策的不斷落實和加大,各地的新能源汽車生產(chǎn)企業(yè)加大生產(chǎn)能力,擴大產(chǎn)品和種類,以滿足市場的需要。
目前,新能源汽車存在運輸難的問題,原因在于:首先,新能源汽車因自身電池續(xù)航里程(不足300公里)短,且每次充電時間要多于5小時,不能采用直接開車的方式送到客戶手中,要采用專門的大型平板運輸車載送;其次,采用平板車運輸載送時,需要將整車緊固在平板車上,或者,為了加大運輸容量,采用雙排放置的方式。但是,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大多置于車身底部,并超出車身下平面,位置較低,容易觸地,不能像轎車那樣直接利用斜臺開到平板車上去,尤其當雙排放置時,此方式更是不可能;此外,因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較低,叉車不能直接托舉電池,也不能直接采用叉車將新能源汽車叉上去運送到平板車上固定;另外,部分新能源汽車的車輪輪輞孔太小,不能從孔中穿過繩索或鐵鏈;直接采用鐵鉤鉤住,又易傷及鋁輪輞;若采用繩索固定四個車輪,從綁捆到拆卸,操作起來,比較費事,且容易發(fā)生滑落的危險。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以上技術上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整車吊裝裝置,其吊裝效率高并且對吊運車輛無損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整車吊裝裝置,包括吊具座,所述吊具座的上部連接有起重繩,吊具座的下部連接有與整車車輪配合的卡鉤,所述吊具座上與卡鉤接位置設有導槽,所述卡鉤上與吊具座連接位置設有滑槽。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所述導槽包括傾斜段和水平段,所述傾斜段通過過渡圓角與水平段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所述傾斜段包括右傾斜段和左傾斜段,所述右傾斜段和左傾斜段相向設置,所述水平段位于右傾斜段和左傾斜段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所述傾斜段為方形孔,所述傾斜段的兩側設有導槽塊,所述導槽塊的上邊沿與所述傾斜段的下邊沿平齊。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所述卡鉤包括左卡鉤和右卡鉤,所述滑槽為方形孔。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所述導槽包括豎直段,所述豎直段的兩側設有導槽塊。
一種整車吊裝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在車輛停放的上方下落起重繩,使吊具座連接的兩個卡鉤處于最大開度狀態(tài),并使兩個卡鉤位于整車前端輪軸兩側的車輪外側;
步驟二,在車輛停放的上方下落起重繩,使吊具座連接的兩個卡鉤處于最大開度狀態(tài),并使兩個卡鉤位于整車后端輪軸兩側的車輪外側;
步驟三,將吊具座上最大開度狀態(tài)的兩個卡鉤移動到車輪下側;
步驟四,提升起重繩,吊具座帶動兩個卡鉤沿導槽移動至兩個卡鉤處于最小開度狀態(tài),利用卡鉤將車輪卡緊托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所述步驟三之前,在車輛停放的上方下落起重繩,使吊具座連接的兩個卡鉤處于最大開度狀態(tài),并使兩個卡鉤位于整車中部輪軸兩側的車輪外側。
一種整車吊裝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在車輛停放的上方下落起重繩,使兩個吊具座連接的卡鉤位于整車前端輪軸兩側的車輪下側;
步驟二,在車輛停放的上方下落起重繩,使兩個吊具座連接的卡鉤位于整車后端輪軸兩側的車輪下側;
步驟三,提升起重繩,吊具座帶動卡鉤將車輪卡緊托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計能夠對整車進行吊裝的裝置,利用卡鉤與車輪的配合,將對整車施力的作用點設置在整車的車輪位置,既能夠避免直接用叉車托舉電池造成的損壞,又能夠避免用鐵鉤或繩索對輪輞造成的傷害,能夠確保在高效吊運車輛的同時可對吊運車輛無損傷;并且,當?shù)跹b不同型號的車輛時,即對于車輪大小不一致時,無需改變本吊裝裝置,只是卡鉤在與車輪輪胎進行卡緊配合時,可自動適應改變卡鉤鉤住輪胎的位置,通用性好;此外,整個裝置采用純機械機構,因此實施起來無需電源和氣源,結構簡單,性能可靠,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的主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的側視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的后視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的俯視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的仰視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吊具座的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卡鉤的示意圖。
圖中:001、起重繩,002、吊環(huán),003、吊具座,004、導槽塊,005、卡鉤,006、車輪,007、滑槽,008、吊環(huán)孔,009、導槽,011、過渡圓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整車吊裝裝置,既能夠適用于難以采用傳統(tǒng)運輸方式的新能源汽車,也可用于傳統(tǒng)汽車,如客車、卡車、轎車等,其采用的吊運方式是將對整車施力的作用點設置在整車的車輪輪胎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中,整車吊裝裝置包括吊具座003,卡鉤005,吊環(huán)002。吊具座003具有異型中空的結構和導槽塊004,中空結構分別為吊環(huán)孔008和導槽009,吊環(huán)孔008為穿過吊環(huán)002用的連接孔,吊環(huán)002與起重繩001連接用來傳遞起吊作用力。
導槽009為包括傾斜段和水平段的方形孔,傾斜段通過過渡圓角011與水平段連接,便于卡鉤005在其內(nèi)上下滑動。具體地,傾斜段包括相向設置的左傾斜段和右傾斜段,即左右兩個傾斜段的上方間隔距離小于兩者間的下方間隔距離,水平段位于左右兩個傾斜段之間。
導槽塊004分別固定在導槽007的外邊沿,并且,導槽塊004分別位于吊具座003的兩面,共4件,其上邊沿與導槽009的下沿平齊,其作用是在卡鉤005伸出后可對卡鉤005進行支撐。
卡鉤005是帶有滑槽007和鉤型的結構,滑槽007是位于卡鉤005上端開設的方形孔,此滑槽007的設計,利于伸長卡鉤005,保持與另一支卡鉤005形成一定的夾角,縮短時,吊具座003向上升起的過程中,保證一對卡鉤005的角度不會變化。
在開始吊裝時,首先在整車的車輪006位置放置本吊裝裝置,具體地,在整車的前端和后端輪軸位置放置本吊裝裝置,或者,為了提高對整車吊裝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可在整車的全部車輪位置使用本吊裝裝置。
待本裝置在起重繩001的作用下在車輪外側的地面放置好時,卡鉤005及地,之后,起重繩001繼續(xù)下落,由于吊具座003自重的因素,吊具座003沿卡鉤005上端內(nèi)的滑槽007向下滑動,與此對應的是,卡鉤005的上端在吊具座003的導槽009內(nèi)移動,在傾斜段結束時,由于導槽009內(nèi)過渡圓角011的存在,卡鉤005的上端繼續(xù)向內(nèi)進入水平段,即由原來的斜向運動改為平向運動,在起重繩001繼續(xù)下落的同時,吊具座003的下底面及地,兩個卡鉤005此時處于最大開度狀態(tài)。
之后,再人為的將本裝置推至車輪006下方,并使兩個卡鉤005分別位于車輪006的兩側,即使車輪006處于兩個卡鉤005之間的空間內(nèi)。此后,提升起重繩001,帶動吊具座003先上升,由于卡鉤005自重的因素,其先沿最外邊的及地端轉動,在吊具座003繼續(xù)上升時,卡鉤005的上端在吊具座003的導槽009內(nèi)向下移動,在吊具座003過渡圓角011的作用下,在水平段運動結束時,卡鉤005的上端向下轉向進入,由原來的水平轉動改為斜向下運動,在起重繩001繼續(xù)上升的同時,卡鉤005的上端滑到了吊具座003導槽009的下端,導槽塊004緊緊托住卡鉤005的側面,此時兩個卡鉤005在處于最小工作開度狀態(tài),起重繩001繼續(xù)升起,卡鉤005托起車輪006,完成吊裝工作。
在結束吊裝時,起重繩001落下,首先,卡鉤005的外邊緣先及地;之后,起重繩001繼續(xù)下落,由于吊具座003自重的因素,沿卡鉤005上端內(nèi)的滑槽007向下滑動,對應的,卡鉤005的上端在吊具座003的導槽009內(nèi)移動,在傾斜段結束時,由于導槽009內(nèi)過渡圓角011的存在,卡鉤005的上端向內(nèi)進入水平段,即由原來的斜向運動改為平向運動,在起重繩001繼續(xù)下落的過程中,吊具座003下底面及地,此時兩個卡鉤005在處于最大開度狀態(tài),再人為的將本裝置推離車輪006,完成撤離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中,每個車輪006的起吊需要兩個吊具座003配合使用,每個吊具座003內(nèi)設置有一段豎直導槽009,其內(nèi)安裝有一個卡鉤005。起吊時,人為將兩個吊具座003分別放置在車輪006的兩側,然后同時提升兩個吊具座003的起重繩001,利用兩個吊具座003的卡鉤005將車輪006輪胎卡緊托起,完成吊裝工作。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做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