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報廢汽車拆解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廢油回收平臺。
背景技術:
在報廢汽車拆解前,需要將報廢汽車上的廢油進行回收,其一方面有利于油資源的回收再利用,另一方面避免在存儲過程中起火、在拆解過程中產生拆解工位污染的狀況。廢油回收主要是柴油、汽油、機油、潤滑油等的回收利用,由于柴油、汽油、機油、潤滑油等進行回收的位置不同,故需要對報廢汽車的多個部位進行虹吸。目前,進行廢油回收時,一般將報廢汽車放置于架體或溝槽上,通過人工移動來進行各個部位廢油的虹吸,其導致廢油回收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不足,提出一種廢油回收平臺,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報廢汽車廢油回收效率低下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廢油回收平臺,包括操作臺,用于支撐所述操作臺的平臺架,對稱設置于所述操作臺兩側且均水平設置的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及驅動所述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同步作上下往返運動的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左導柱、右導柱、升降架及第一液壓缸,所述左導柱和右導柱均豎直設置且上端連接于所述操作臺,所述升降架兩端分別滑動套設于所述左導柱和右導柱,且所述升降架兩端分別與所述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連接,所述第一液壓缸的活塞端連接于所述升降架中部并能夠驅動所述升降架作上下往返運動。
優(yōu)選的,所述左支撐架包括沿所述操作臺長度方向依次設置的兩個左支撐桿,所述右支撐架包括沿所述操作臺長度方向依次設置的兩個右支撐桿。
優(yōu)選的,所述升降架包括升降架本體及由升降架本體兩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兩個升降體;所述左支撐桿包括水平設置的左支撐桿本體及由左支撐桿本體一端豎直向上延伸形成的左連接體,所述左連接體配合連接于所述升降體;所述右支撐桿包括水平設置的右支撐桿本體及由右支撐桿本體一端豎直向上延伸形成的右連接體,所述右連接體配合連接于所述升降體。
優(yōu)選的,所述廢油回收平臺還包括用于驅動兩個左支撐桿靠近和遠離的左平移機構,所述左平移機構包括第一上導桿、第一下導桿及第二液壓缸,所述第一上導桿和第一下導桿均沿所述操作臺長度方向設置,且所述第一上導桿和第一下導桿均固定于所述升降體,所述左連接體上下端分別滑動套設于所述第一上導桿和第一下導桿,所述第二液壓缸設于所述第一上導桿和第一下導桿之間且其活塞端與所述左連接體中部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廢油回收平臺還包括用于驅動兩個右支撐桿靠近和遠離的右平移機構,所述右平移機構包括第二上導桿、第二下導桿及第三液壓缸,所述第二上導桿和第二下導桿均沿所述操作臺長度方向設置,且所述第二上導桿和第二下導桿均固定于所述升降體,所述右連接體上下端分別滑動套設于所述第二上導桿和第二下導桿,所述第三液壓缸設于所述第二上導桿和第二下導桿之間且其活塞端與所述右連接體中部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均至少為兩個,至少兩個所述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均沿所述操作臺長度方向均勻布置。
優(yōu)選的,所述左支撐桿本體和右支撐桿本體均為可伸縮桿。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設置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用于放置報廢汽車,通過升降機構驅動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同步升降以便于與廢油回收操作相配合,其有利于提高廢油回收效率;而且通過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的可升降有利于報廢汽車配合放置于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廢油回收平臺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圖1的左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圖1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2、圖3,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廢油回收平臺,包括操作臺1,用于支撐所述操作臺1的平臺架2,對稱設置于所述操作臺1兩側且均水平設置的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及驅動所述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同步作上下往返運動的升降機構5;所述升降機構5包括左導柱51、右導柱52、升降架53及第一液壓缸54,所述左導柱51和右導柱52均豎直設置且上端連接于所述操作臺1,所述升降架53兩端分別滑動套設于所述左導柱51和右導柱52,且所述升降架53兩端分別與所述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連接,所述第一液壓缸54的活塞端連接于所述升降架53中部并能夠驅動所述升降架53作上下往返運動。
具體設置時,平臺架2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支撐操作臺1,而第一液壓缸54的缸體端可設置于地面上的凹槽內,從而便于驅動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與地面平齊。同時,升降機構5的左導柱51和右導柱52均設置為兩個,對應的升降架53設置呈工字型,且其兩端分別套設于兩個左導柱51和兩個右導柱52上,從而便于驅動的穩(wěn)定性和平衡性。操作時,可驅動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同步向下運動至接觸于地面,然后在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上均放置一報廢汽車,報廢汽車可通過叉車或吊機移至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上,驅動第一液壓缸54的活塞端向上運動,使升降架53帶動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同步向上運動至左導柱51和右導柱52頂端,由于位于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上的報廢汽車的車架部分突出于操作臺1,從而便于在操作臺1上方和下方的廢油回收設備同時對報廢汽車的多個零部件進行廢油回收,而對于不便于廢油回收的零部件則可通過升降報廢汽車與地面的高度,以便于操作者對上述零部件進行廢油回收。
本實施例采用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同步上下運動,可便于位于操作臺1上下方兩個操作者均可對位于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上的報廢汽車進行處理,其有利于提高對操作人員的利用率,同時較大程度的提高生產效率。
其中,為了便于對報廢汽車的支撐及廢油的回收,本實施例所述左支撐架3包括沿所述操作臺1長度方向依次設置的兩個左支撐桿31,所述右支撐架4包括沿所述操作臺1長度方向依次設置的兩個右支撐桿41,左支撐桿31和右支撐桿41均沿升降架53的長度方向設置,兩個左支撐桿31則可分別支撐報廢汽車的前端和后端,對應的兩個右支撐桿41分別支撐報廢汽車的前端和后端。
由于報廢汽車的重量較大,為了保證右支撐架4和左支撐架3均具有較強的支撐力,本實施例所述升降架53包括升降架本體531及由升降架本體531兩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兩個升降體532,兩個升降體532分別套設于左導柱51和右導柱52,升降架本體531可驅動兩個升降體532沿左導柱51和右導柱52作上下運動。其中,所述左支撐桿31包括水平設置的左支撐桿本體311及由左支撐桿本體311一端豎直向上延伸形成的左連接體312,所述左連接體312配合連接于所述升降體532,其中左連接體312和左支撐桿本體311可采用一體成型,從而保證左支撐桿本體311具有較強的支撐力,同時兩個左支撐桿31分別靠近升降體532的兩端設置;對應的,所述右支撐桿41包括水平設置的右支撐桿本體411及由右支撐桿本體411一端豎直向上延伸形成的右連接體412,所述右連接體412配合連接于所述升降體532。
由于不同報廢汽車的長度不同,為了提高廢油回收平臺對報廢汽車的適應性,本實施例所述廢油回收平臺還包括用于驅動兩個左支撐桿31靠近和遠離的左平移機構6,所述左平移機構6包括第一上導桿61、第一下導桿62及第二液壓缸63,所述第一上導桿61和第一下導桿62均沿所述操作臺1長度方向設置,且所述第一上導桿61和第一下導桿62均固定于所述升降體532,所述左連接體312上下端分別滑動套設于所述第一上導桿61和第一下導桿62,所述第二液壓缸63設于所述第一上導桿61和第一下導桿62之間且其活塞端與所述左連接體312中部連接。由于升降架53呈工字型,故升降體532沿操作臺1的長度方向布置,第一上導桿61和第一下導桿62上下設置,且第一上導桿61和第一下導桿62的兩端分別固定于升降體532的兩端,左連接體312的上下端分別滑動套設于第一上導桿61和第一下導桿62,第二液壓缸63為雙活塞桿液壓缸且其設置于第一上導桿61和第一下導桿62之間,且第二液壓缸63靠近第一上導桿61中部,其兩個活塞桿端分別與兩個左連接體312的中部連接并可驅動兩個左連接體312同步靠近或遠離。
對應的,所述廢油回收平臺還包括用于驅動兩個右支撐桿41靠近和遠離的右平移機構7,右平移機構7與左平移機構6對稱設置,所述右平移機構7包括第二上導桿71、第二下導桿72及第三液壓缸73,所述第二上導桿71和第二下導桿72均沿所述操作臺1長度方向設置,且所述第二上導桿71和第二下導桿72均固定于所述升降體532,所述右連接體412上下端分別滑動套設于所述第二上導桿71和第二下導桿72,所述第三液壓缸73設于所述第二上導桿71和第二下導桿72之間且其活塞端與所述右連接體412中部連接。
由于不同報廢汽車的寬度不同,為了便于與不同的報廢汽車相適應,本實施例所述左支撐桿本體311和右支撐桿本體411均優(yōu)選設置為可伸縮桿。
本實施例所述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均至少為兩個,至少兩個所述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均沿所述操作臺1長度方向均勻布置,每個左支撐架3、右支撐架4及升降機構5均為一一對稱設置,對應的,左平移機構6和右平移機構7分別與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對應設置,從而便于本實施例的廢油回收平臺對多組報廢汽車進行廢油回收。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設置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用于放置報廢汽車,通過升降機構5驅動左支撐架3和右支撐架4同步升降以便于與廢油回收操作相配合,其有利于提高廢油回收效率。
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所做出的各種其他相應的改變與變形,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