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噴漿泵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混凝土噴漿機,多采用磨盤式多孔裝料擠壓橡膠磨盤密封單孔高氣壓推送出料,缺點主要在于密封用橡膠與鋼襯板間摩擦系數大、摩擦面積大、電機的功率大部分用來克服摩擦力,機械效率極低拉長了施工段的施工時間。同時鋼襯板、密封用橡膠板始終處于摩擦狀態(tài),所以鋼襯板、密封用橡膠板極易磨損導致易損件需要經常更換,維護費用高、占用人工成本及施工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做出改進,即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噴漿泵及其使用方法,能夠高效噴漿作業(yè),設計巧妙,設備使用壽命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噴漿泵,包括機殼、下料斗和動力系統(tǒng),所述機殼內設置有通過動力系統(tǒng)驅使轉動的轉軸,所述轉軸中部設置有筒狀轉子刮片架,所述轉子刮片架兩端均設置有外徑大于轉子刮片架且隨轉軸同步轉動的環(huán)狀支撐架,所述轉筒側面上沿徑向均布有偶數個刮片,所述轉軸上設置有驅使相對的兩刮片沿轉筒徑向同時做離心運動的彈性裝置,所述刮片、支撐架、轉子刮片架和機殼之間形成若干個不使物料滲出的料倉,所述轉子刮片架外端設置有固設在機殼上的軌道限位板,軌道限位板上設置有使刮片沿轉筒徑向做往復運動的軌道孔,所述機殼的頂部開設有連通下料斗和頂部料倉的下料口,所述機殼的底部側壁上開設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處設置有刮料板,刮料板深入到料倉內轉筒側面處;所述支撐架外側壁上設置有環(huán)形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側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環(huán)形凹槽,所述密封圈與支撐架之間設置沿徑向均布有若干個弧形頂片,所述支撐架與頂片之間設置有若干個將頂片頂起的第一彈簧。
進一步的,所述動力系統(tǒng)為帶減速器的電機。
進一步的,所述下料口處遠離物料行進方向的一側設置有深入到料倉內轉筒側面處的擋料板,所述轉子刮片架外端面上鉸接有與刮片數量相等的頂升擺桿,所述刮片兩側壁底部均設置有穿出轉子刮片架的凸軸,所述頂升擺桿另一端設置有頂桿,所述頂桿的一端螺接有頂抵在凸軸上的螺栓,另一端設置有滾珠,該滾珠頂抵在軌道孔內側壁上,所述軌道孔包括使刮片與機殼相接觸的第一軌道曲線、進入刮料板之前使刮片做向心運動的爬坡曲線、避免刮片與擋料板和刮料板相碰撞并迫使刮片克服彈性裝置作用力縮回轉子刮片架的第二軌道曲線、離開擋料板之后與機殼接觸之前使刮片做離心運動的下坡曲線。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裝置包括貫穿轉軸的套管,所述套管內設置有高強度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的兩端均設置有能沿套管移動的頂塊,該頂塊頂抵在刮片的底端。
進一步的,所述機殼底部側壁與出料口相對的一側開設有與高壓風組相連通的進風口,所述進風口內設置有濾風均流器。
進一步的,所述下料斗上安裝有振動裝置,所述振動裝置包括安裝在下料斗外側壁上的振動器和安裝下料斗內受振動器驅動的振動篩。
進一步的,所述機殼與刮片相接觸的側壁為可拆卸的防磨襯板,所述轉筒的圓周側面、刮片的外側面和泵殼的內側面均覆蓋有耐磨襯套。
進一步的,還包括一為出料口施加添加劑的添加劑泵;所述刮料板上通過一蓋板緊固一橡膠刮板,該處的機殼上設有安裝蓋板和橡膠刮板的安裝孔;所述轉筒側壁上設置有讓刮片穿過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內側壁設置有密封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如上述噴漿泵的使用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1)先開啟高壓風組和添加劑泵,使料倉和出料口管道內通風;
(2)開啟動力系統(tǒng),轉軸帶動轉子刮片架和支撐架同步轉動,刮片在彈簧的作用下始終保持做離心運動,在軌道限位板的限制下,刮片在通過擋料板后逐漸伸出轉子刮片架,刮片轉過下料口區(qū)域后頂抵到機殼內側壁,并在通過刮料板前縮回轉子刮片架;
(3)開啟振動篩,下料斗內的物料在自重和振動篩的作用下落入機殼內料倉中,裝有物料的料倉在刮片推力作用下向出料口推送,此時物料在高壓水平風力推送下往出料口吹散,并與添加劑混合后輸出。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裝置運用一種沿著轉筒徑向做往復運動的刮片轉子結構的噴漿泵,適用于混凝土、濕式噴漿及輸送、砂漿輸送、灌漿、淤泥等流塑性物質的管道輸送;不僅能夠高效傳送混凝土等物料,并可以往物料內添加各種添加劑,而且設計巧妙,使用壽命長,操作便捷。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構造示意主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構造示意俯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機殼內裝配的構造示意主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機殼內裝配的構造示意側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轉軸的構造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彈性裝置的構造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頂升擺桿和軌道限位板的構造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軌道限位板的構造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頂升擺桿的構造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支撐架的構造示意主視圖。
圖1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環(huán)形密封圈的構造示意主視圖。
圖中:1-機殼,101-防磨襯板,102-進風口,103-濾風均流器,104-出料斗,105-安裝孔,106-擋料板,107-料倉,108-平衡腔,2-下料斗,201-振動器,202-振動篩,3-轉軸,301-貫穿孔,4-轉子刮片架,401-刮片,5-支撐架,501-耐磨襯套,502-第一彈簧,503-頂片,6-彈性裝置,601-套管,602-第二彈簧,603-頂塊,7-刮料板,701-橡膠刮板,8-軌道限位板,801-第一軌道曲線,802-爬坡曲線,803-第二軌道曲線,804-下坡曲線,9-頂升擺桿,901-頂桿,902-螺栓,903-滾珠,10-外封板,11-電機,111-變頻器,112-減速器,12-機架,13-環(huán)形密封圈,131-環(huán)形凹槽,14-添加劑泵。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1~11所示,一種噴漿泵,包括機架12,所述機架上設置有機殼1、下料斗2和動力系統(tǒng),所述機殼內設置有通過動力系統(tǒng)驅使轉動的轉軸3,所述轉軸中部設置有筒狀轉子刮片架4,所述轉子刮片架兩端均設置有外徑大于轉子刮片架且隨轉軸同步轉動的環(huán)狀支撐架5,所述轉筒側面上沿徑向均布有偶數個刮片401,所述轉軸上設置有驅使相對的兩刮片沿轉筒徑向同時做離心運動的彈性裝置6,所述刮片401、支撐架5、轉子刮片架4和機殼1之間形成若干個不使物料滲出的料倉107,所述轉子刮片架外端設置有固設在機殼上的軌道限位板8,軌道限位板上設置有使刮片沿轉筒徑向做往復運動的軌道孔,所述機殼的頂部開設有連通下料斗2和頂部料倉的下料口,所述機殼的底部側壁上開設出料口,出料口處連接有出料斗104,所述出料口處設置有刮料板7,刮料板深入到料倉內轉筒側面處;所述支撐架外側壁上設置有環(huán)形密封圈13,所述密封圈的外側壁上設置有兩個環(huán)形凹槽131(可以減小摩擦),所述密封圈與支撐架之間設置沿徑向均布有若干個弧形頂片503,所述支撐架與頂片之間設置有若干個將頂片頂起的第一彈簧502,頂片將密封圈始終頂起,加強密封性能,確保水泥漿不會滲出。
本實施例中,支撐架與轉軸為鍵連接,支撐架內端面上設置有限制轉子刮片架環(huán)形凸部。
本實施例中,刮片數量為最佳的四個。
本實施例中,所述動力系統(tǒng)為帶減速器112的電機,電機11上還是設置有變頻器111。
本實施例中,所述下料口處遠離物料行進方向的一側設置有深入到料倉內轉筒側面處的擋料板106,所述轉子刮片架外端面上鉸接有與刮片數量相等的頂升擺桿9,所述刮片兩側壁底部均設置有穿出轉子刮片架的凸軸,所述頂升擺桿另一端設置有頂桿901,所述頂桿的一端螺接有頂抵在凸軸上的螺栓902,另一端設置有滾珠903,該滾珠頂抵在軌道孔內側壁上,所述軌道孔包括使刮片與機殼相接觸的第一軌道曲線801、進入刮料板之前使刮片做向心運動的爬坡曲線802、避免刮片與擋料板和刮料板相碰撞并迫使刮片克服彈性裝置作用力縮回轉子刮片架的第二軌道曲線803、離開擋料板之后與機殼接觸之前使刮片做離心運動的下坡曲線804。 軌道限位板上設置有固設于機殼上的鍵槽。
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裝置包括貫穿轉軸的套管601,轉軸上設置有四個安裝套管的貫穿孔301,每兩個相對的刮片各自對應兩個彈性裝置,所述套管內設置有高強度第二彈簧602,所述第二彈簧的兩端均設置有能沿套管移動的頂塊603,該頂塊頂抵在刮片的底端。
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殼底部側壁與出料口相對的一側開設有與高壓風組相連通的進風口102,所述進風口內設置有濾風均流器103。
本實施例中,所述下料斗上安裝有振動裝置,所述振動裝置包括安裝在下料斗外側壁上的振動器201和安裝下料斗內受振動器驅動的振動篩202。
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殼與刮片相接觸的側壁為可拆卸的防磨襯板101,所述轉筒的圓周側面、刮片的外側面和泵殼的內側面均覆蓋有耐磨襯套501。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一為出料口施加添加劑的添加劑泵14;所述刮料板上通過一蓋板緊固一橡膠刮板701,該處的機殼上設有安裝蓋板和橡膠刮板的安裝孔105;所述轉筒側壁上設置有讓刮片穿過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內側壁設置有密封圈。
本實施例中,機殼呈筒狀,其兩端均設置有外封板10,所述外封板上設置有鉸接轉軸的軸承支座和密封組件。
按以下步驟進行:
(1)先開啟高壓風組和添加劑泵,使料倉和出料口管道內通風;
(2)開啟動力系統(tǒng),轉軸帶動轉子刮片架和支撐架同步轉動,刮片在彈簧的作用下始終保持做離心運動,在軌道限位板的限制下,刮片在通過擋料板后逐漸伸出轉子刮片架,刮片轉過下料口區(qū)域后頂抵到機殼內側壁,并在通過刮料板前縮回轉子刮片架;
(3)開啟振動篩,下料斗內的物料在自重和振動篩的作用下落入機殼內料倉中,裝有物料的料倉在刮片推力作用下向出料口推送,此時物料在高壓水平風力推送下往出料口吹散,并與添加劑混合后輸出。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fā)明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