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補給裝置,尤其涉及到一種智能雙通道可控補給裝置,主要用于存儲和對外補給的補給裝置,尤其是物資分流和分類補給。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各種物資的多樣性和量產分流的復雜性的發(fā)展,物資的分流和分類的過程越來越重要?,F有的分流和分流裝置,無法智能、快速和穩(wěn)定的進行雙向補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如何在短時間內有效的快速將物資分流的問題,減少人力,提高效率,提供一種智能雙通道可控補給裝置。解決快速進行物資分流時間效率和規(guī)律化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智能雙通道可控補給裝置,包括控制裝置、支撐結構、固定在所述支撐結構上的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包括一級彈艙、左右延伸的板材通道、兩個薄片通道、兩個二級彈艙,所述一級彈艙連通板材通道中部上端,兩個二級彈艙分別通過兩個薄片通道連通板材通道左右兩端;所述一級彈艙、兩個二級彈艙的落料口均設置有隔板機構;所述板材通道內居中設置有分流控制結構;所述板材通道兩側分別設置有限流機構;所述分流通道的下方設置有限位結構;所述的控制裝置分別與隔板機構、分流控制結構和限流機構信號連接,用于控制所述隔板機構、分流控制結構和限流機構的開合。
進一步地,所述的隔板機構包括舵機、可移動的設置在所述一級彈艙、兩個二級彈艙的落彈口處的隔板,所述的隔板與舵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所述一級彈艙、兩個二級彈艙的落彈口處還設置有限位開關。
進一步地,所述的分流控制結構包括舵機、通過撥板軸轉動的設置在所述板材通道內的撥板,所述撥板同時位于一級彈艙的內的一級落彈口的正下方;所述舵機的機身通過多功能支架、舵機支撐固定在所述板材通道外側,所述舵機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撥板軸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限流機構包括舵機、可上下插入所述板材通道內的中間艙隔板,所述的舵機的機身通過方鋁機座固定在支撐結構上,所述舵機的輸出軸依次通過曲柄、連桿、連接件與中間艙隔板上端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限位結構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前端左右各設置有一個前限位板,所述底板中線左右兩側設有兩條相互平行的輪限位,兩輪限位之間設置兩塊相互平行的車身限位板。
進一步地,所述的控制裝置包括通信模塊、控制器、若干用于檢測隔板機構、分流控制結構和限流機構當前狀態(tài)的傳感器組,所述通信模塊用于接收外界控制信號;所述控制器根據通信模塊接收的控制信號及各傳感器的檢測結果,向檢測隔板機構、分流控制結構和限流機構發(fā)送控制指令。
進一步地,所述的通信模塊采用遠程通信模塊、wifi通信模塊或紅外通信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的傳感器組包括若干紅外對管傳感器和若干壓力傳感器,所述紅外對管傳感器通過判斷是否有遮擋物進行遮擋檢測隔板機構、分流控制結構和限流機構的當前狀態(tài)并輸出電平信號;所述壓力傳感器通過判斷隔板機構上重量的變化并輸出相應的電平信號。
進一步地,所述的支撐結構由鋁型材搭建而成且高度可調。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和技術效果:
1)本發(fā)明能快速自主的將物資進行分流,不需要大量人力。
2)本發(fā)明能在短時間內將物資存儲在二級彈艙內。
3)本發(fā)明創(chuàng)新地將撥板和隔板協調配合在一起,使得物資分流后,通過隔板的開合,將物資送到二級彈艙內,進而通過二級彈艙的隔板將物資送到運輸裝備上。
4)本發(fā)明巧妙的將板材和鋁型材結合在一起,以鋁型材搭建的支架和板材搭建的通道結合,使得物資在板材通道內可以流暢的送到二級彈艙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分流控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分流控制結構居中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分流控制結構左偏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中間艙隔板打開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中間艙隔板關閉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隔板機構閉合狀態(tài)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隔板機構打開狀態(tài)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支撐結構高度調節(jié)過程示意圖。
圖中:1-支撐結構,2-板材通道,3-前限位板,4-底板,5-輪限位,6—車身限位板,7-二級彈艙,8-薄片通道,9-一級彈艙,10-一級落彈口,11-撥板,12-撥板軸,13-聯軸器,14-舵機,15-多功能支架,16-舵機支撐,17-一級隔板,18-方鋁機座,19-中間艙隔板,20-連接件,21-連桿,22-曲柄。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智能雙通道可控補給裝置,包括控制裝置、支撐結構1、固定在所述支撐結構1上的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包括圓形喇叭狀的一級彈艙9、左右延伸的板材通道2、兩個薄片通道8、兩個二級彈艙7,所述一級彈艙9連通板材通道2中部上端,兩個二級彈艙7分別通過兩個薄片通道8連通板材通道2左右兩端,所述二級彈艙7設在薄片通道8之下,將進行分流后的物資進行暫時存儲,等待接收物資車輛到達后進行物資的釋放;薄片通道8位于板材通道2和二級彈艙7之間,主要防止物資通過板材通道2落到二級彈艙7時物資的外露和保障物資順利落下到二級彈艙7里。所述一級彈艙9、兩個二級彈艙的落料口均設置有隔板機構;所述板材通道2內居中設置有分流控制結構;所述板材通道2兩側分別設置有限流機構;所述分流通道的下方設置有限位結構;所述的控制裝置分別與隔板機構、分流控制結構和限流機構信號連接,用于控制所述隔板機構、分流控制結構和限流機構的開合。
如圖2所示,二級彈艙7設在薄片通道8之下,將進行分流后的物資進行暫時存儲,等待接收物資車輛到達,進行物資的釋放;薄片通道8位于板材通道2和二級彈艙7之間,主要防止物資通過板材通道2落到二級彈艙時間物資的外露和保障物資順利落下到二級彈艙7里。
如圖7和圖8所示,所述的隔板機構包括舵機14、可移動的設置在所述一級彈艙9、兩個二級彈艙7的落彈口處的隔板17,所述的隔板17與舵機14的輸出軸固定連接。二級彈艙7處的落彈口與一級落彈口10的結構相同,實現裝置內的物質輸送到運輸車。圖7為一級隔板17閉合狀態(tài),此時存于一級彈艙9的物資無法通過一級落彈口10到達板材通道2內,未進行物資的分流工作。圖8為一級隔板17打開狀態(tài),此時存于一級彈艙9的物資將通過一級落彈口10到達板材通道2內,進一步通過分流控制結構進行分流。
另外,所述的所述一級彈艙9、兩個二級彈艙的落彈口處還設置有限位開關,從而限制隔板17的極限位置。
所述的分流控制結構包括舵機14、通過撥板軸12轉動的設置在所述板材通道2內的撥板11,所述撥板11同時位于一級彈艙9的內的一級落彈口10的正下方;所述舵機14的機身通過多功能支架15、舵機支撐16固定在所述板材通道2外側,所述舵機14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13與撥板軸12固定連接。如圖3所示,撥板11為居中狀態(tài),物資將不均等的分配到板材通道2左右兩側。如圖4所示,撥板11為左擺狀態(tài),此時物資將全部往板材通道2右側流動。反之,若撥板11為右擺狀態(tài)時,物資將全部往板材通道2左側流動。
如圖2和圖5所示,板材通道2設在一級彈艙9的下部分,延伸于左右兩側,由支撐結構1支撐。所述的限流機構包括舵機14、可上下插入所述板材通道2內的中間艙隔板19,所述的舵機14的機身通過方鋁機座18固定在支撐結構1上,所述舵機14的輸出軸依次通過曲柄22、連桿21、連接件20與中間艙隔板19上端相連接,形成擺臂。如圖5所示,當中間艙隔板19上抬至極限位置時,所述板材通道2處于暢通狀態(tài),物資可以通過此處到達二級彈艙7。如圖6所示,當中間艙隔板19下移至極限位置時,所述板材通道2處于閉合狀態(tài),物資無法通過此處到達二級彈艙7。
如圖1所示,所述的限位結構包括底板4,所述底板4前端左右各設置有一個前限位板3,所述底板中線左右兩側設有兩條相互平行的輪限位5,兩輪限位5之間設置兩塊相互平行的車身限位板6。
所述的控制裝置包括通信模塊、控制器、若干用于檢測隔板機構、分流控制結構和限流機構當前狀態(tài)的傳感器組,所述通信模塊用于接收外界控制信號;所述控制器根據通信模塊接收的控制信號及各傳感器的檢測結果,向檢測隔板機構、分流控制結構和限流機構發(fā)送控制指令。所述的通信模塊采用遠程通信模塊、wifi通信模塊或紅外通信模塊。
所述的傳感器組包括若干紅外對管傳感器和若干壓力傳感器,所述紅外對管傳感器通過判斷是否有遮擋物進行遮擋檢測隔板機構、分流控制結構和限流機構的當前狀態(tài)并輸出電平信號;所述壓力傳感器通過判斷隔板機構上重量的變化并輸出相應的電平信號。
如圖1和圖9所示,所述的支撐結構1由鋁型材搭建而成且高度可調,即支撐結構1由多種長度不同的鋁型材搭建,可根據實際情況搭建不同的高度。
本實施例的一種智能雙通道可控補給裝置,分為四種工作狀態(tài):待機、彈艙開啟、彈艙關閉和分流開啟。
待機狀態(tài):
如圖1和圖7所示,一級彈艙9處的一級隔板17處于關閉狀態(tài),一級落彈口10封閉,一級彈艙9接收的物資無法通過一級落彈口10。同時撥板11處于居中位置,中間艙隔板19處于閉合狀態(tài),二級彈艙7處的隔板也處于閉合狀態(tài)。
彈艙開啟狀態(tài):
如圖1、圖5、圖6和圖8所示,一級彈艙9處的一級隔板17開啟后,物資通過一級落彈口10達到板材通道2內,通過分流控制結構進行分流控制??刂蒲b置根據傳感器檢測到的撥板11的位置擺動控制兩側的中間艙隔板19進行相應的開啟與關閉。此時物資到達二級彈艙7處,通過控制裝置開啟和關閉二級彈艙7處的隔板。
彈艙關閉狀態(tài):
如圖1、圖5、圖6和圖7所示,一級彈艙9處的一級隔板17關閉后,還處于裝置中的物資通過一級落彈口10達到板材通道2內,通過分流控制結構進行分流控制;控制裝置根據傳感器檢測到的撥板11的位置擺動控制兩側的中間艙隔板19進行相應的開啟與關閉;當物資到達二級彈艙7處時,控制裝置根據傳感器檢測結果開啟和關閉二級彈艙7處的隔板;之后,裝置未處于彈艙開啟狀態(tài),將不會再有物資從外界進入裝置中。
分流開啟狀態(tài):
如圖1、圖3和圖4所示,裝置未處于待機狀態(tài),分流控制結構將通過控制裝置進行物資分流控制;若撥板11位于居中位置,板材通道2兩側的中間艙隔板19均打開,物資向兩邊運輸;若撥板11位于左側位置,板材通道2右側的中間艙隔板19打開,左側的中間艙隔板19關閉,物資只向右側運輸;若撥板11位于右側位置,板材通道2左側的中間艙隔板19打開,右側的中間艙隔板19關閉,物資只向左側運輸。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做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