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雙邊夾自動上料裝置。
背景技術:
在微電子設備的流水線中,需要用專門的上料裝置把物料送入加工設備中,從而完成加工的過程。
如今大多廠家所使用的上料裝置,均為單方向的上料裝置,即該裝置只能夠在完成一次把物料送至加工設備的工作以后,才能夠執(zhí)行第二次的上料,這無疑降低了上料的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一種雙邊夾自動上料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雙邊夾自動上料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設置有用于容設物料的容料單元及用于把物料抵接至所述容料單元的兩個頂料單元;
所述容料單元包括設置于所述底板的架體以及設置于所述架體兩側的兩個夾爪,兩個頂料單元分別轉動連接于所述底板,兩個頂料單元分別用于抵接容設在兩個夾爪內的物料。
進一步的,所述頂料單元包括轉動件、支撐桿以及鎖住機構,所述轉動件的一端可轉動連接于所述底板,所述轉動件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撐桿連接;所述鎖住機構包括第一鎖件和第二鎖件,所述第一鎖件的一端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鎖件的另一端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第二鎖件的一端,所述第二鎖件的另一端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轉動件。
進一步的,所述底板設置有連接座,所述轉動件與所述第一鎖件均可轉動連接于所述連接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鎖件設置有用于推拉所述第一鎖件的把手。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桿設置有固定塊。
進一步的,所述架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滑桿,所述夾爪滑動設置于所述滑桿。
進一步的,所述夾爪包括兩塊連接板以及分別設置于兩塊連接板的兩個夾臂,兩塊連接板均滑動設置于所述滑桿。
進一步的,所述架體與所述底板的連接處設置有用于穩(wěn)定所述架體的穩(wěn)定塊。
進一步的,所述穩(wěn)定塊與所述架體之間設置有連接桿。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在上料時,由機械手把物料送至一個夾爪中,然后由與該夾爪配合的頂料單元壓向物料,把物料固定在夾爪中不讓其掉落;然后底板轉動半個周期,繼續(xù)由機械手把下一物料送至另一個夾爪中,然后由于該另一個夾爪配合的頂料單元壓向該物料,同時前一頂料單元松開前一物料,并由專門的加工設備加工完以后把該前一物料移走。本發(fā)明通過設置有兩個上料用的夾爪,能夠同時完成上料以及加工的步驟,從而提高了上料的效率,有利于提升生產流水線的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頂料單元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容料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底板,2—容料單元,3—頂料單元,11—卡孔,12—連接座,13—穩(wěn)定塊,14—連接桿,21—架體,22—夾爪,23—滑桿,31—轉動件,32—支撐桿,33—鎖住機構,221—連接板,222—夾臂,321—固定塊,331—第一鎖件,332—第二鎖件,333—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與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方式提及的內容并非對本發(fā)明的限定。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和圖3所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雙邊夾自動上料裝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設置有用于安裝到轉動單元的卡孔11,所述底板1設置有容料單元2和兩個頂料單元3;
所述容料單元2用于容料物料;
兩個頂料單元3分別用于把物料抵接至所述容料單元2;
所述容料單元2包括對稱設置于所述底板1的架體21以及對稱設置于所述架體21兩側的兩個夾爪22,每個頂料單元3均一端轉動連接于所述底板1,另一端用于抵接至容設在夾爪22內的物料。
本發(fā)明通過卡孔11安裝于轉動單元中,讓轉動單元帶動本發(fā)明進行轉動。讓當需要本發(fā)明進行上料時,由機械手把物料送至一個夾爪22中,然后由與該夾爪22配合的頂料單元壓向物料,把物料固定在夾爪22中不讓其掉落;然后底板1轉動半個周期,繼續(xù)由機械手把下一物料送至另一個夾爪22中,然后由于該另一個夾爪22配合的頂料單元壓向該物料,同時前一頂料單元松開前一物料,并由專門的加工設備加工完以后把該前一物料移走。本發(fā)明通過設置有兩個上料用的夾爪22,能夠同時完成上料以及加工的步驟,從而提高了上料的效率,有利于提升生產流水線的生產效率。
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頂料單元3包括轉動件31、支撐桿32以及鎖住機構33,所述轉動件31的一端可轉動連接于所述底板1,所述轉動件31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撐桿32連接;所述鎖住機構33包括第一鎖件331和第二鎖件332,所述第一鎖件331的一端可轉動連接于所述底板1,所述第一鎖件331的另一端可轉動連接于所述第二鎖件332的一端,所述第二鎖件332的另一端可轉動連接于所述轉動件31。通過第一鎖件331和第二鎖件332的配合,當需要壓住物料時,由第一鎖件331向內翻轉,帶動第二鎖件332壓向轉動件31,并使得轉動件31壓向容料單元2,從而讓支撐桿32壓向夾爪22;當支撐桿32壓住夾爪22以后,第一鎖件331與第二鎖件332同時壓住轉動件31,使得轉動件31不會自身發(fā)生轉動,起到了鎖住轉動件31的作用。本發(fā)明通過鎖住機構33把轉動件31固定住不動,從而讓支撐桿32能夠穩(wěn)定、牢固地頂住物料,避免了物料在底板1轉動的過程中掉落。
優(yōu)選的,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板1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頂料單元的連接座12,所述轉動件31與所述第一鎖件331均可轉動連接于所述連接座12。通過設置有專門的連接座12讓轉動件31以及第一鎖件331連接,保證了轉動件31與第一鎖件331在多次轉動以后不會脫離底板1,從而保證了本發(fā)明的可靠性。
優(yōu)選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件331設置有用于推拉所述第一鎖件331的把手333。把手333的設置,便于推動和拉動第一鎖件331,從而使得鎖住和解鎖轉動件31更加方便。
優(yōu)選的,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桿32設置有固定塊321,用于更加穩(wěn)定地頂住物料,避免物料在上料過程中掉落。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所述架體2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滑桿23,所述夾爪22滑動設置于所述滑桿23;具體地,一個夾爪22包括兩塊連接板221以及分別設置與兩塊連接板221的兩個夾臂222,兩塊連接板221均滑動設置于所述滑桿23。讓工作人員可根據物料的形狀對調整連接板221的位置,從而調整兩個夾臂222之間的寬度,進而調整了夾爪22之間的寬度,保證了夾爪22能夠穩(wěn)定、可靠地夾住各種寬度的物料,擴大了本發(fā)明的使用范圍。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所述架體21與所述底板1的連接處設置有用于穩(wěn)定所述架體21的穩(wěn)定塊13,用于加強架體21與底板1之間的穩(wěn)定性,避免了架體21的摔倒。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穩(wěn)定塊13與所述架體21通過連接桿14連接,用以增加穩(wěn)定塊13與架體21之間的距離,從而增大了架體21的底部面積,降低了架體21的重心。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fā)明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變更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fā)明技術是指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