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門式起重機,具體為一種單梁門式起重機機梁。
背景技術:
1、單梁門式起重機是一種常見的起重設備,是由一根主梁和兩側(cè)支腿構成的起重設備,它的主梁通常有工字梁、箱形梁和箱形工字梁等類型。單梁門式起重機適用于露天貨場、船運碼頭、鐵路貨站倉庫等多種場所。
2、在碼頭搬運的貨物較重,因此在碼頭使用箱形梁和箱形工字梁較多,然而碼頭靠近海邊,出現(xiàn)的強風天氣比較多,由于電葫蘆與工字鋼之間通過滾輪連接,避免電葫蘆在移動過程中摩擦力較大,滾輪與工字鋼側(cè)壁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隙,當遭受強風的侵襲時,工字鋼底部的電葫蘆在強風的吹動下會出現(xiàn)晃動和偏移,使?jié)L輪與工字鋼之間發(fā)生撞擊,從而對工字鋼造成損壞,在現(xiàn)有技術中,為了避免電葫蘆的晃動,會在機梁上安裝鎖定裝置,將電葫蘆固定,但是鎖定裝置安裝在特定的地方,需要將電葫蘆移動到鎖止裝置旁邊才能將其鎖定,當在起重機工作時遇到強風,不能馬上將電葫蘆固定,在電葫蘆移動到鎖定裝置的過程中,電葫蘆還是會出現(xiàn)晃動,從而對工字鋼造成損傷。
3、為此,提出一種單梁門式起重機機梁。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單梁門式起重機機梁,為了解決在強風天氣下電葫蘆晃動,使?jié)L輪與主梁底部的工字鋼撞擊導致工字鋼變形損傷,通過設置阻力板對工字鋼進行加強并在強風天氣下與滾輪卡合限制滾輪的移動對工字鋼進行保護。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單梁門式起重機機梁,包括工字鋼和主梁,所述工字鋼底部設有電葫蘆,所述主梁通過支腿與地面連接,所述主梁兩側(cè)連接有下護板,所述下護板靠近主梁側(cè)連接有隔板,所述隔板橫截面設為l形,所述隔板與下護板頂部均開設有出風孔,所述出風孔內(nèi)部連接有出風管,所述出風管外壁連接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位于隔板與下護板之間,所述限位塊底部與下護板頂部之間連接有彈簧,所述出風管外壁開設有出風口,所述出風口位于出風孔內(nèi)部,所述出風管底部連接密封塊,所述工字鋼連接于主梁底部,所述工字鋼兩側(cè)連接有阻力板,所述阻力板與密封塊之間連接有第一鋼絲繩,所述電葫蘆通過滾輪與工字鋼連接,所述阻力板橫截面設為數(shù)字七狀,所述阻力板分為上橫板與下豎板,所述上橫板底部開設有阻力槽,所述阻力槽與滾輪頂部配合。
4、上述方案中,阻力板與工字鋼的側(cè)壁連接,作為工字鋼的加強筋使用,并與滾輪處于分離狀態(tài),當遇到強風時,風進入出風管中推動密封塊帶動出風管向下移動,使密封塊與阻力板之間的第一鋼絲繩處于松弛狀態(tài),此時阻力板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動,使上橫板底部的阻力槽與滾輪頂部卡合,從而對滾輪進行限位,避免滾輪出現(xiàn)偏移與工字鋼發(fā)生碰撞,對工字鋼造成損傷。
5、優(yōu)選的,所述下豎板橫截面設為直角三角形,且從下往上厚度逐漸增大,且遠離工字鋼側(cè)設為斜邊,所述工字鋼下翼板頂部連接有限位沿,所述限位沿頂部連接有摩擦板,所述摩擦板橫截面設為直角梯形,所述摩擦板靠近主梁側(cè)設為斜面,且摩擦板的斜面與下豎板的斜邊貼合。
6、上述方案中,通過設置限位沿避免滾輪在移動過程中出現(xiàn)偏移,利用阻力板向下移動時的推力,推動摩擦板與滾輪靠攏,增大滾輪前進時的摩擦力,并且進一步對滾輪固定,避免滾輪出現(xiàn)左右偏轉(zhuǎn)與工字鋼碰撞。
7、優(yōu)選的,主梁兩側(cè)與隔板均開設有多個通風孔,所述主梁兩側(cè)通風孔之間連接有通風管,所述通風管橫截面設為六邊形,且兩端外壁設為波紋狀。
8、上述方案中,通過設置通風管使主梁背壓減小,從而減小主梁整體的阻力系數(shù),提高主梁的抗風能力,且當風作用在隔板上時,通過通風管的波紋段收縮對風阻進行緩沖,從而減小風振。
9、優(yōu)選的,所述通風管內(nèi)部設有下壓板,所述下壓板橫截面設為流線型,所述下壓板兩端均延伸至通風管外部與出風管連接。
10、上述方案中,通過下壓板將主梁兩側(cè)的出風管連接,使兩側(cè)的出風管成為一個整體,從而可以同上同下,將下壓板橫截面設為流線型,通過下壓板受到到風的壓力,來加強風對出風管的下壓力。
11、優(yōu)選的,所述通風管內(nèi)壁設有隔風板,所述隔風板位于下壓板上方,且橫截面設為流線型,所述隔風板底部連接有多根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穿過下壓板、通風管和主梁與阻力板頂部連接。
12、上述方案中,將隔風板橫截面設為流線型,使風通過通風管時會對隔風板產(chǎn)生向下的推力,從而增加阻力板對滾輪的下壓力。同時通過連接桿對下壓板進行限位,避免下壓板兩端出現(xiàn)豎直方向的偏轉(zhuǎn)使主梁兩側(cè)的出風管下降的高度不同。
13、優(yōu)選的,所述通風管橫截面設為葫蘆狀,所述通風管從中部向兩端直徑越來越大再越來越小。
14、上述方案中,通風管橫截面設為葫蘆狀減小風流入通風管時產(chǎn)生的振動,同時增大通風管內(nèi)的風對隔風板和下壓板的壓力,從而進一步增加隔風板對阻力板的壓力。
15、優(yōu)選的,所述主梁兩側(cè)連接有上護板,所述上護板位于下護板上方,且底部與隔板頂部連接,所述上護板與下護板橫截面均設為弧形,且弧面向遠離主梁側(cè)凸出,所述上護板與下護板底部均向靠近主梁側(cè)傾斜。
16、上述方案中,通過上護板將風向出風管方向引導,使風更容易流向出風管頂端,同時上護板將風對主梁的垂直作用力變成傾斜向下的作用力,從而減小了主梁的受到的垂直作用力,同時增加主梁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提高了主梁的抗風能力。
17、優(yōu)選的,所述下護板頂部連接有加長沿,所述加長沿橫截面設為橢圓形,且傾斜角度與上護板傾斜角度相同。
18、上述方案中,使上護板與下護板之間形成擴散器的結構,增大風的流速,提高風對出風管的壓力。
19、進一步的,所述下護板底部連接有拉緊機構,所述拉緊機構與電葫蘆之間連接有第三鋼絲繩,所述拉緊機構包括移動板和繞繩組件,所述下護板底部設有凸沿,繞繩組件連接于凸沿底部,所述移動板連接于下護板底部,所述移動板與繞繩組件分別位于出風管兩側(cè),且移動板位于繞繩組件斜上方,所述移動板與繞繩組件之間連接有第二鋼絲繩,所述繞繩組件包括移動塊、上旋轉(zhuǎn)桿、連接套、下旋轉(zhuǎn)桿,兩個所述移動塊連接于凸沿底部,所述上旋轉(zhuǎn)桿連接于兩個移動塊之間,所述連接套兩端分別與兩個移動塊滑動連接,所述下旋轉(zhuǎn)桿連接于連接套內(nèi)部,所述第二鋼絲繩穿過下旋轉(zhuǎn)桿和上旋轉(zhuǎn)桿與連接套頂部連接,所述第三鋼絲繩與連接套底部連接。
20、上述方案中,當出風管繼續(xù)向下移動時,通過密封塊會推動第二鋼絲繩,來拉動連接套向上移動,連接套向上移動通過第三鋼絲繩拉緊電葫蘆,減小了電葫蘆在強風天氣下對主梁底部工字鋼的彎矩,同時通過上旋轉(zhuǎn)桿和下旋轉(zhuǎn)桿形成一個動滑輪組,從而起到放大拉力的效果。
2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22、1、通過設置阻力板,阻力板與工字鋼的側(cè)壁連接,在工作過程中作為工字鋼的加強筋使用,當遇到強風時,第一鋼絲繩解除對阻力板的拉緊,阻力板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動,使上橫板底部的阻力槽與滾輪頂部卡合,從而對滾輪進行限位,避免滾輪出現(xiàn)偏移與工字鋼發(fā)生碰撞,對工字鋼造成損傷。
23、2、通過設置限位沿與摩擦板,利用限位沿避免滾輪的移動過程中出現(xiàn)偏移,當阻力板向下移動時推動摩擦板與滾輪靠攏,從而進一步對滾輪固定,避免在強風天氣下,電葫蘆帶動滾輪左右偏轉(zhuǎn),使?jié)L輪與工字鋼發(fā)生碰撞造成損傷。
24、3、通過設置通風管,當風通過通風管時,會減小主梁背壓,從而減小主梁整體的阻力系數(shù),提高主梁的抗風能力,且當風作用在隔板上時,通風管的波紋段通過收縮對風阻進行緩沖,減小起重機的風振,同時通風管橫截面設為葫蘆狀減小風流入通風管時的振動,同時增大隔風板對阻力板的壓力,進一步提高對滾輪的固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