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械生產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注塑模具和五金件的注塑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產品的要求愈來愈高,超薄手機市場需求量愈來愈大,由此而來的一些小型產品的薄膠位無法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難以打飽走膠。故在此種情況下,鋼片膜內注塑成型漸成主流。
目前五金模內注塑成型一般是通過模具中的吸氣組件將五金件牢牢吸附在模具的型腔中,防止模具成型合模時五金件傾斜、松動而導致定位不準,壓傷模具。但是,發(fā)明人上述模具無法對吸附面為曲面或者凹凸不平的異形五金件進行吸附,即無法確保異性五金件是否安裝到位,因此異形五金件在成型中可能出現(xiàn)鋼片傾斜、未貼死型腔的內表面等異常情況而導致異性五金件被壓傷或者模具被壓壞的現(xiàn)象。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用性較強、能夠確保平面五金件和異形五金件在模具中安裝到位的注塑模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注塑模具,用于對五金件注塑,包括第一模仁、第二模仁、感應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分別設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第二型腔中設置收容腔;所述感應器設置于所述收容腔中,且所述感應器對準所述第一型腔,所述控制器電連接于所述感應器;當所述感應器在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合模的過程中始終感應到所述五金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進行注塑工作,當所述感應器在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合模完后未感應到所述五金件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暫停進行注塑工作。
其中,所述感應器為距離傳感器,當所述感應器在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合模的過程中始終感應到所述五金件在預設距離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進行注塑工作,當所述感應器在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合模完后感應到所述五金件未在預設距離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暫停進 行注塑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型腔內設置避空槽,所述感應器為微動開關,所述感應器對準所述避空槽,當所述感應器在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合模的過程中始終接觸所述五金件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進行注塑工作,當所述感應器在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合模完后伸入所述避空槽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暫停進行注塑工作。
其中,所述壁空槽開設于所述第一型腔的中間位置;所述收容腔開設于所述第二型腔的中間位置。
其中,所述收容腔的尺寸與所述感應器適配。
其中,所述收容腔之對準所述避空槽的底部開設通孔,所述通孔口徑小于所述收容腔的口徑,所述通孔內容置連接所述感應器與控制器的電線。
其中,所述通孔的尺寸與所述電線的尺寸適配。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五金件的注塑方法,包括:
提供五金件;
提供注塑治具;
將所述五金件置于所述第一模仁的第一型腔中;
使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進行合模,在合模過程中,對所述五金件的位置進行檢測:當所述感應器在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合模的過程中始終感應到所述五金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進行注塑工作,獲得注塑成功的五金件;當所述感應器在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合模完后未感應到所述五金件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暫停進行注塑工作。
其中,所述五金件為異形件。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注塑治具通過在第二模仁中設置對準第二型腔的感應器,對置于第一模仁的第一型腔中的五金件的位置進行檢測,當未檢測到五金件時,則表明五金件未在第二型腔中、或者位置未對準第二型腔以至于檢測不到,則感應器發(fā)送停止注塑工作的信號給控制器,使得控制器注塑模具停止繼續(xù)合模,反之,當感應器在合模過程中始終檢測到五金件時,則感應器發(fā)送繼續(xù)注塑工作的信號給控制器,使得控制器控制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繼續(xù)合模后并進行注塑工作,綜上可知,該注塑治具通用性較強,不受五金件的形狀影響,五金件不管是具有平面的五金件還是異形件,都可以及時檢測其是否安裝到位, 是否在合模完成需要進行下一步的注塑工作,減少異常發(fā)生,提高生產效率。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五金件的注塑方法能夠識別五金件是否安裝到位,都可以及時檢測其是否安裝到位,是否在合模完成需要進行下一步的注塑工作,,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注塑模具的感應器按壓五金件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注塑模具的五金件掉落,感應器伸入避空槽中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五金件的注塑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請參見圖1至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注塑模具100,用于對五金件4注塑,包括第一模仁1、第二模仁2、感應器3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模仁1和所述第二模仁2分別設有第一型腔11和第二型腔20,所述第二型腔20中設置收容腔21;所述感應器3設置于所述收容腔21中,且所述感應器3對準所述第一型腔11,所述控制器電連接于所述感應器3;當所述感應器3在所述第一模仁1和所述第二模仁2合模的過程中始終感應到所述五金件4,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100進行注塑工作,當所述感應器3在所述第一模仁1和所述第二模仁2合模完后未感應到所述五金件4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100暫停進行注塑工作。
通過在第二模仁2中設置對準第二型腔20的感應器3,對置于第一模仁1的第一型腔11中的五金件4的位置進行檢測,當未檢測到五金件4時,則表明五金件4未在第二型腔20中、或者位置未對準第二型腔20以至于檢測不到,則感應器3發(fā)送停止注塑工作的信號給控制器,使得控制器在注塑模具100停止繼續(xù)合模,以避免將五金件4或者注塑模具100壓壞,反之,當感應器3在合模過 程中始終檢測到五金件4時,則感應器3發(fā)送繼續(xù)注塑工作的信號給控制器,使得控制器控制第一模仁1和第二模仁2繼續(xù)合模并進行注塑工作,綜上可知,該注塑治具通用性較強,不受五金件4的形狀影響,五金件4不管是具有平面的五金件4還是異形件,都可以及時檢測其是否安裝到位,都可以及時檢測其是否安裝到位,減少異常發(fā)生,提高生產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在注塑模具100中注塑的五金件4可以為具有規(guī)則平面的平面五金,或者為曲面或者凹凸不平的異形件。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模仁1的工作面形成第一型腔11,第二模仁2設置第二型腔20,第二型腔20與第一型腔11相匹配,即當?shù)谝荒H?和第二模仁2合模后,第一型腔11與第二型腔20配合形成的形狀與與五金件4注塑完成后的形狀相匹配。其中,第二模仁2開設收容腔21,收容腔21用于收容感應器3,收容腔21對準第一型腔11,以便于檢測五金件4是否于第一型腔11中安裝到位。
可以理解的,收容腔21位于第二型腔20的中間位置,通過測試五金件4于第一型腔11的中間位置是否安裝到位來進行檢測。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收容腔21的具體位置還可以根據(jù)五金件4的實際形狀而相應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感應器3容置于收容槽中,且對準第一型腔11,以便于檢測五金件4在合模的過程中是否于第一型腔11中一直安裝到位??刂破髟O置于注塑模具100的外部,控制器與感應器3電連接,當五金件4安裝于第一型腔11中時,則對準第一型腔11的感應器3檢測到五金件4的存在,則發(fā)送合模指令給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注塑模具100進行合模,而感應器3則注塑模具100的整個合模過程中皆能夠檢測到五金件4是否移位,若感應器3在合模過程中始終感應到五金件4的存在,控制器發(fā)送進行注塑工作的信號給注塑模具100,使得注塑模具100在五金件4安裝到位的情況下進行注塑;而若五金件4在合模過程中由于注塑模具100振動或慣性導致其掉落,則此時感應器3感應不到五金件4的存在,則控制器根據(jù)感應器3的感應信號得知五金件4在合模過程中安裝不到位或者移位后,控制器發(fā)送暫停進行注塑工作的信號給注塑模具,則注塑模具100停止進行注塑工作,防止注塑模具100空模注塑。另外,不排除一些注塑模具在感應不到五金件4的存在后,能夠立即發(fā)送停止合模的指令給注塑模具,以停止合模。若五金件4安裝于第一型腔11中,但是未安裝到位,即其于 第一型腔11無物體存在,則感應器3無法感應到五金件4,感應器3則不會發(fā)送合模的信號給控制器,使得控制器不會控制注塑模具100進行合模。
可以理解的,所述感應器3為微動開關,相應的所述第一型腔11內設置與感應器3相配合的避空槽12,其中,所述感應器3對準所述避空槽12,可以理解的,為了與收容腔21相匹配,以使感應器3能夠對準避空槽12,避空槽12開設于第一型腔11的中間位置。當所述感應器3的觸點31在合模的過程中始終按壓到五金件4時,則感應器3接通,與感應器3電連接的控制器則控制第一模仁1和第二模仁2在合模完成后繼續(xù)進行注塑工作,當感應器3的觸點31在合模完成后未按壓到五金件4而是伸入避空槽12中時,感應器3未接通,與感應器3電連接的控制器則停止控制注塑模具100進行注塑工作。上述感應器3設置微動開關,能夠靈敏檢測五金件4是否安裝到位。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感應器3為距離傳感器,當所述感應器3在所述第一模仁1和所述第二模仁2合模的過程中始終感應到所述五金件4在預設距離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100進行注塑工作,當所述感應器3在所述第一模仁1和所述第二模仁2合模完后感應到所述五金件4未在預設距離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100暫停進行注塑工作。
為了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收容腔21的尺寸與所述感應器3適配。
通過將收容腔21的形狀限制為與感應器3相適配,使得感應器3能夠較佳的容置于收容腔21中,提高注塑模具100的可靠性。
為了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收容腔21之對準所述避空槽12的底部開設通孔22,所述通孔22口徑小于所述收容腔21的口徑,所述通孔22內容置連接所述感應器3與控制器的電線32。
通過在第二型腔20中設置通孔22,便于電線32的裝配。
可以理解的,所述通孔22的尺寸與所述電線32的尺寸適配,使得電線32的走線較為集中。
當注塑治具開始使用時,將所述五金件4置于所述第一模仁1的第一型腔11中;使所述第一模仁1和所述第二模仁2進行合模,在合模過程中,對所述五金件4的位置進行檢測:當所述感應器3在所述第一模仁1和所述第二模仁2 合模的過程中始終感應到所述五金件4,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100進行注塑工作,獲得注塑成功的五金件4;當所述感應器在所述第一模仁1和所述第二模仁2合模完后未感應到所述五金件4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100暫停進行注塑工作。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注塑治具
通過在第二模仁2中設置對準第二型腔20的感應器3,對置于第一模仁1的第一型腔11中的五金件4的位置進行檢測,當未檢測到五金件4時,則表明五金件4未在第二型腔20中、或者位置未對準第二型腔20以至于檢測不到,則感應器3發(fā)送停止注塑工作的信號給控制器,使得控制器在注塑模具100停止繼續(xù)合模,以避免將五金件4或者注塑模具100壓壞,反之,當感應器3在合模過程中始終檢測到五金件4時,則感應器3發(fā)送繼續(xù)注塑工作的信號給控制器,使得控制器控制第一模仁1和第二模仁2繼續(xù)合模并進行注塑工作,綜上可知,該注塑治具通用性較強,不受五金件4的形狀影響,五金件4不管是具有平面的五金件4還是異形件,都可以及時檢測其是否安裝到位,都可以及時檢測其是否安裝到位,減少異常發(fā)生,提高生產效率。
下面將結合圖3,對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待保壓產品的保壓方法進行詳細介紹。
請參照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五金件的注塑方法,包括:
s110:提供五金件;
具體的,五金件為異形件。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五金件還可以為具有規(guī)則平面的五金件。
s130:提供上述實施例所述的注塑治具;
具體的,感應器為感應開關。
s150:將所述五金件置于所述第一模仁的第一型腔中;
s170:使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進行合模,在合模過程中,對所述五金件的位置進行檢測:當所述感應器在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合模的過程中始終感應到所述五金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進行注塑工作,獲得注塑成功的五金件;當所述感應器在所述第一模仁和所述第二模仁合模完后未感應到所述五金件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注塑模具暫停進行注塑工作。;
具體的,當所述感應器的觸點按壓到五金件時,則感應器接通,與感應器電連接的控制器則控制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在合模完后進行注塑工作,當感應器的觸點未按壓到五金件而是伸入避空槽中時,感應器未接通,表明五金件掉落,與感應器電連接的控制器則停止控制注塑模具進行注塑工作。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五金件的注塑方法能夠識別五金件是否安裝到位,都可以及時檢測其是否安裝到位,是否在合模完成需要進行下一步的注塑工作,,提高了生產效率。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模塊或單元可以根據(jù)實際需求組合或拆分。
以上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實施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