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滑塊結構,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注塑模具的滑塊結構,用于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傳統(tǒng)的注塑模具結構是前后模開模方向和頂出方向是一致的。如果該模具采用傳統(tǒng)的模具結構,此產(chǎn)品在第一次注塑時,A面的插穿角度不夠,產(chǎn)品質(zhì)量和模具質(zhì)量將滿足不了生產(chǎn)需求。如果采用更改產(chǎn)品的插穿角度的方案,產(chǎn)品設計人員將會發(fā)生很大的工作量,產(chǎn)品外觀和功能將會降低。因此在模具設計階段,我們將采用一種新型的模具結構來滿足要求。
傳統(tǒng)的結構將會使用油缸來解決此問題,他產(chǎn)生的缺點是周期將會增加3-5秒,模具將會加大,采購成本將會等價;由于油缸的使用,油缸產(chǎn)生的油污將會是產(chǎn)品合格率降低,那樣在客戶處的信譽將會變差,將會降低市場競爭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解決滑塊在第一次注塑完成后滑塊將不產(chǎn)生運動,模具開模旋轉后,合模進行第二次注塑,在第二次注塑完成后,滑塊將產(chǎn)生運動的用于注塑模具的滑塊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一種用于注塑模具的滑塊結構,包括可動側模具和固定側模具,所述的可動側模具的上部與固定側模具的底部呈配接狀定位;
所述的可動側模具與固定側模具的腔體中設有注塑系統(tǒng);
所述的可動側模具包括底板與B板,所述的底板的上部設有B板;所述的固定側模具包括面板與A板,所述的面板的底部設有與B板相配接的A板;
所述的注塑系統(tǒng)包括上后模仁、滑塊、滑塊座和下后模仁,所述的滑塊座設在B板中,所述的滑動座的外壁設有與滑動座相滑動連接的滑塊,所述的滑塊上端的外壁設有上后模仁,所述的滑塊下端的外壁設有下后模仁,所述的滑塊座的底部設有壓板,所述的壓板中設有與滑動座相活動定位的定位玻珠;所述的A板中設有鏟機,所述的鏟機的上部設有插入至滑動座中的斜導柱;
所述的注塑系統(tǒng)中設有前模仁,所述的前模仁分別與上后模仁、下后模仁呈配接狀分布,所述的前模仁設在A板中。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滑塊座中設有斜導柱插入缺口,所述的斜導柱插入缺口的兩側壁分別設有與斜導柱相彈性連接的擋塊,所述的擋塊與滑塊座間設有彈簧。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滑動座與滑塊呈傾斜滑動,所述的滑動座中設有T型槽,所述的滑塊中設有與T型槽相滑動連接的滑動導柱。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注塑模具的滑塊結構,結構緊湊,提升加工效率高,提高產(chǎn)品品質(zh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斜導柱與滑塊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滑塊與滑塊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1: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一種用于注塑模具的滑塊結構,包括可動側模具1和固定側模具2,所述的可動側模具1的上部與固定側模具2的底部呈配接狀定位;
所述的可動側模具1與固定側模具2的腔體中設有注塑系統(tǒng)3;
所述的可動側模具1包括底板5與B板6,所述的底板5的上部設有B板6;所述的固定側模具2包括面板7與A板8,所述的面板7的底部設有與B板6相配接的A板8;
所述的注塑系統(tǒng)3包括上后模仁9、滑塊10、滑塊座11和下后模仁12,所述的滑塊座11設在B板6中,所述的滑動座11的外壁設有與滑動座11相滑動連接的滑塊10,所述的滑塊10上端的外壁設有上后模仁9,所述的滑塊10下端的外壁設有下后模仁12,所述的滑塊座11的底部設有壓板13,所述的壓板13中設有與滑動座11相活動定位的定位玻珠14;所述的A板8中設有鏟機15,所述的鏟機15的上部設有插入至滑動座11中的斜導柱16;
所述的注塑系統(tǒng)3中設有前模仁17,所述的前模仁17分別與上后模仁9、下后模仁12呈配接狀分布,所述的前模仁設在A板8中。
所述的滑塊座11中設有斜導柱插入缺口28,所述的斜導柱插入缺口28的兩側壁分別設有與斜導柱16相彈性連接的擋塊29,所述的擋塊29與滑塊座11間設有彈簧30。
所述的滑動座11與滑塊10呈傾斜滑動,所述的滑動座11中設有T型槽31,所述的滑塊10中設有與T型槽31相滑動連接的滑動導柱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