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特別涉及一種便于脫模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現(xiàn)在市面上的塑料產(chǎn)品大多是由注塑工藝加工生產(chǎn)出來的,注塑工藝需要用到注塑模具進行加工,注塑模具內(nèi)部設置有一個與產(chǎn)品形狀一致的模腔,在注塑加工的時候,注塑模具安裝在注塑機上面,注塑機將熔融狀態(tài)的塑料注入到注塑模具的模腔內(nèi),塑料在模腔內(nèi)冷卻成型,然后注塑模具的定模與動模分開,內(nèi)部多個抽芯等結構抽出,讓產(chǎn)品能夠完成脫模。
目前,冰箱底部的外框其結構如圖1所示,它為一個長方形的框架結構,其截面為中空的C字形結構。為了其能夠順利的把產(chǎn)品從模腔內(nèi)部分離出來,通常模腔結構設計成一個長方形的框架結構,然后再在內(nèi)側設置多個抽芯塊,需要把內(nèi)側的抽芯塊逐一抽出然后在利用頂針將產(chǎn)品從模腔上面頂出來。逐一將抽芯塊抽出的方式抽芯過程較長,耗時較久,造成脫模不便、生產(chǎn)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注塑模具,利用斜頂結構在開模與頂出的時候直接將抽芯塊側抽,提高產(chǎn)品脫模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便于脫模的注塑模具,包括模架,所述模架內(nèi)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有定模、動模、頂板,所述定模與動模之間設置有模腔,所述定模上設置有插入模腔的抽芯塊,所述抽芯塊與模腔內(nèi)壁之間形成空間為截面為C字形的中空長方形框,所述抽芯塊包括一對對向設置的第二抽芯塊、一對對向設置的第一抽芯塊,所述定模上設置有供第二抽芯塊滑動的抽芯滑槽,所述動模上面設置有穿入第二抽芯塊的斜導柱,定模上貫穿設置有斜桿,所述斜桿一端與第一抽芯塊連接,所述斜桿另一端上設置有可相對滑動的滑移塊,所述滑移塊與頂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抽芯塊嵌設在定模上且第一抽芯塊與定模的接觸面上設置有供第一抽芯塊滑動的斜面。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第二抽芯塊與定模通過斜導柱連接,在產(chǎn)品注塑完畢的時候,動模與定模分離,斜導柱能夠直接帶動第二抽芯塊抽芯,實現(xiàn)了開模時候與第二抽芯塊抽離的同步進行。同時,由于滑移塊的存在,頂板能夠直接頂動斜桿使其沿著自身的傾斜方向驅動第一抽芯塊位移,第一抽芯塊在傾斜上升的過程中從產(chǎn)品內(nèi)部緩緩抽出的同時也帶動產(chǎn)品與定模分離,完成整個脫模的過程中。完成脫模之后,頂板的回位能夠帶動斜桿與第一抽芯塊的回位,同時動模的回位斜導柱也會帶動第二抽芯塊的回位,能夠進行下次的繼續(xù)注塑。
這樣,只需要動模分離,頂板頂動即可完成產(chǎn)品的脫模,免去了逐一抽芯的復雜操作,簡化了結構。動模分離與頂板頂動分別帶動相鄰位置的第二抽芯塊與第一抽芯塊運動,盡可能的避免了兩個同時抽芯造成產(chǎn)品往內(nèi)的摩擦應力過大,造成產(chǎn)品形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抽芯滑槽兩側設置有與第二抽芯塊卡接的耐磨塊。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耐磨塊的結構設計能夠讓第一抽芯滑塊在滑動的過程中,不再與抽芯滑槽側壁接觸,而與耐磨塊接觸,這樣也就避免了第一抽芯滑塊在滑動的過程中對抽芯滑槽側壁產(chǎn)生磨損。而且第一抽芯滑塊也能被耐磨塊夾持,使其保持滑動穩(wěn)定。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頂板與定模之間設置有用于復位的復位彈簧。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復位彈簧能夠始終給頂板一個復位力,在頂針板頂動斜桿讓滑塊分離之后,頂板能夠迅速的自行復位,趕在動模與定模合模之前復位完畢,盡可能的避免合模過程中出現(xiàn)打模的情況。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定模外壁上設置有多個液壓缸,所述液壓缸的活塞桿一端與頂板連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液壓缸的行程較快,能夠快速的將斜桿頂出來,提高脫模的速度。同時多個液壓缸也能夠起到一個導向的作用,直接限定頂板的上下位移,防止頂板位移出現(xiàn)偏差的情況。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滑移塊上設有T形槽,斜桿端部一體連接有卡嵌在T形槽內(nèi)的工字塊。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工資塊與T形槽之間的卡接結構較為的穩(wěn)定,兩者在相對滑移的過程中不易出現(xiàn)晃動,讓斜桿能夠穩(wěn)定的上升滑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工字塊上靠近模架一側設置有可與模架內(nèi)壁抵觸的減震墊。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頂板在復位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較強的推力,頂板直接撞擊在模架底部會產(chǎn)生較大的聲響。同時工字塊在頂板回位的過程中會做外擴的運動,這樣當頂板回位完畢的時候,工字塊上的減震墊會直接撞擊到模架上面,進而緩沖頂板在回位時候對模架的沖擊,減少回位過程中噪音的產(chǎn)生。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抽芯塊的斜面上設置有導向塊,所述定模的斜面上設置有供導向塊滑動的導向槽,所述導向槽沿斜面方向延伸。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單一依靠斜面進行導向滑動的時候,而第一抽芯塊結構較大,不同位置一旦受力不穩(wěn)定,就在滑動中容易出現(xiàn)左右兩側高低不平的情況。有了導向塊之后,導向塊能夠較為穩(wěn)定的卡合在導向槽內(nèi),進而讓第一抽芯塊在滑動的過程中保持穩(wěn)定,不易出現(xiàn)晃動的情況。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模架內(nèi)設置有位于動模頂部的上副板,所述上副板內(nèi)部設置有米字型的熱流架,所述熱流架均勻分布有多個與模腔連接的澆注口。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米字型的熱流架能夠讓注塑過來的塑料均勻的分散開來,然后讓熔融狀態(tài)的塑料流體能夠均勻的注入到模腔內(nèi)部,讓塑料在模腔內(nèi)填充均勻、穩(wěn)定。
附圖說明
圖1為背景技術中產(chǎn)品結構圖;
圖2為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3為實施例的除去上副板之后的結構圖;
圖4為實施例的除去上副板與動模之后的結構圖,突出定模表面結構;
圖5為實施例的定模上第二抽芯塊的局部結構圖;
圖6為實施例的定模上第一抽芯塊的安裝結構圖;
圖7為圖4中A-A處的剖視圖;
圖8為圖4中B-B處的剖視圖;
圖9為圖4中C-C處的剖視圖;
圖10為圖9中I 處的放大圖;
圖11為實施例的保護機構與斜桿的第一結構圖,突出斜桿與滑移塊的結構;
圖12為實施例的保護機構與斜桿的第二結構圖,突出頂邊頂桿與頂邊阻擋塊的結構。
附圖標記:1、模架;11、導柱;2、定模;21、抽芯滑槽;22、斜面;23、模腔;24、液壓缸;3、動模;31、上副板;32、熱流架;33、澆注口;4、頂板;41、復位彈簧;5、第二抽芯塊;51、耐磨塊;52、斜導柱;61、第一抽芯塊;62、導向塊;63、導向槽;64、斜桿;65、工字塊;66、減震墊;67、滑移塊;68、T形槽;71、頂邊頂桿;72、頂邊阻擋塊;73、底邊頂桿;74、抵接桿;75、凸環(huán);76、容納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2、4所示,一種便于脫模的注塑模具,包括模架1,模架1上面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有上副板31、動模3、定模2、頂板4,模架1上面設置由多根豎直延伸的導柱11,導柱11貫穿定模2、動模3、上副板31,定模2固定在導柱11上面,上副板31固定在動模3上面,動模3與頂板4均可以沿著導柱11上下滑動。定模2與動模3相對的一側上面設置有模腔23,定模2上面設置有抽芯塊,抽芯塊可以插入到模腔23內(nèi)部,模腔23內(nèi)壁與抽芯塊外壁之間共同形成如圖1所示形狀的空間,熔融的塑料產(chǎn)品在內(nèi)部可以注塑成型。
如圖2、3、4所示,上副板31內(nèi)部嵌設有一個米字型的熱流架32,熱流架32內(nèi)部設置有流道,熱流道中心位置設置有澆口,外界熔融狀態(tài)的塑料可以從澆口進入到熱流道內(nèi)部。熱流架32上面設置有多個澆注口33,澆注口33均勻分布在熱流架32上面,澆注口33與模腔23連通,熔融狀態(tài)的塑料從熱流架32內(nèi)部經(jīng)過流道流入到模腔23內(nèi)部形成產(chǎn)品。
如圖4所示,用于脫出產(chǎn)品的抽芯塊結構如下:抽芯塊包括有第二抽芯塊5與第一抽芯塊61,第二抽芯塊5、第一抽芯塊61數(shù)量均為兩個且分別分布在長方形的模腔23四個內(nèi)表面上,第二抽芯塊5與第一抽芯塊61呈相對設置。第二抽芯塊5與第一抽芯塊61可往定模2中心方向滑動,便于產(chǎn)品的脫模。
如圖4與圖5,定模2上面設置有抽芯滑槽21,抽芯滑槽21兩側設置有耐磨塊51,第二抽芯塊5設置在抽芯滑槽21內(nèi),耐磨塊51夾持在第二抽芯塊5兩側。耐磨塊51表面設置有凸出的棱邊,進而讓第二抽芯塊5卡接穩(wěn)定。耐磨塊51上傳貫穿設置有斜導柱52,斜導柱52一端動模3固定連接,斜導柱52往斜下方傾斜,使得斜導柱52滿足在動模3與定模2分離的時候帶動第二抽芯塊5與模腔23分離。
如圖4、圖6所示,第一抽芯塊61嵌設在定模2上,第一抽芯塊61靠近定模2中心位置的一側為斜往上的斜面22,定模2上也設置有與其貼合的斜面22。第一抽芯塊61的斜面22上設置有長方體形狀的導向塊62,定模2的斜面22上設置有長條狀的導向槽63,導向塊62卡嵌在導向槽63內(nèi),第一抽芯塊61通過導向塊62沿著導向槽63在定模2上相對滑動。
如圖7與圖11所示,定模2上貫穿設置有斜桿64,斜桿64的傾斜方向與斜面22一致。斜桿64一端與第一抽芯塊61一端固定連接,斜桿64的另一端上面設置有一個工字塊65,工字塊65外部卡接設置有滑移塊67,滑移塊67上面設置有水平延伸的T形槽68,工字塊65卡接在T形槽68內(nèi)上使得工字塊65能夠沿著T形槽68的走向自由滑動。滑移塊67底部通過螺釘固定在頂板4上面。工字塊65靠近模架1一側設置有一個圓柱型狀的減震墊66,減震墊66可通過工字塊65的滑動與模架1內(nèi)壁抵觸,頂板4復位時候的沖擊。
如圖8與圖12所示,定模2上還設置有用于保護產(chǎn)品在抽芯過程中被拉傷的保護機構,保護機構包括貫穿定模2的頂邊頂桿71,頂邊頂桿71呈豎直設置。頂邊頂桿71一端與頂板4固定連接,頂邊頂桿71另一端設置有頂邊阻擋塊72,當頂板4位于最低點與模架1貼合的時候,頂邊阻擋塊72的一側與C字形的模腔23上邊緣內(nèi)側部分抵觸。頂邊阻擋塊72底部與第二抽芯上表面正好貼平。頂邊阻擋塊72的數(shù)量為兩個,每個第一抽芯塊61上面設置有一個頂邊阻擋塊72,且頂邊阻擋塊72設置有在第一抽芯塊61的中心位置。
如圖9、圖10、圖11所示,保護機構還包括豎直設置的底邊頂桿73,底邊頂桿73貫穿定模2,底邊頂桿73位于底部的一端穿入頂板4,其中,底邊頂桿73數(shù)量為多個,沿著第一抽芯塊61底部的沿邊直線分布。頂板4內(nèi)設置有穿設有抵接桿74,抵接桿74與底邊頂桿73一一對應,抵接桿74豎直設置且可以相對頂板4沿豎直方向運動,抵接桿74底部一端穿出頂板4且與模架1底部抵觸,抵接桿74頂部與底邊頂桿73底部的一端抵觸。抵觸桿頂部設置有一個凸環(huán)75,頂板4內(nèi)設置有容納凸環(huán)75的容納腔76。當?shù)谝怀樾緣K61插入到模腔23內(nèi)的時候,底邊頂桿73的頂部與第一抽芯塊61抵觸,底邊頂桿73的側邊與C字形模腔23外側的下邊緣內(nèi)側部分抵觸,抵接桿74頂部與底邊頂桿73抵觸,抵接桿74底部與模架1抵觸。同時,容納腔76底部與凸環(huán)75的底部之間留有間隙,該間隙的厚度與產(chǎn)品厚度一致,為0.8~1.3mm。
如圖2或圖3所示,定模2的兩側設置都有一個液壓缸24,兩個液壓缸24的活塞桿均與頂板4連接,進而液壓缸24驅動頂板4往定模2運動。定模2與頂板4之間設置有多個復位彈簧41,復位彈簧41兩端分別于定模2與頂板4抵觸,復位彈簧41驅動頂板4與定模2分離。
利用該注塑模具對產(chǎn)品進行加工的時候,將注塑模具安裝在注塑機上。定模2與動模3合模,合模的時候,第二抽芯塊5、第一抽芯塊61分別穿入到模腔23內(nèi)部。此時頂板4抵靠在模架1的底部,頂邊阻擋塊72緊貼在第一抽芯塊61的頂部,底邊頂桿73的頂部緊貼在第一抽芯塊61的底部。熔融狀態(tài)的塑料經(jīng)過熱流架32進入到模腔23內(nèi),然后在模腔23內(nèi)冷卻成型。產(chǎn)品在模腔23內(nèi)冷卻成型之后,動模3與定模2分離,動模3帶動斜導柱52運動,第二抽芯塊5沿著斜導柱52往內(nèi)收縮,進而從產(chǎn)品上面抽芯出來。
動模3與定模2分離之后,液壓缸24驅動頂板4往上運動,頂板4在往上運動的時候,頂板4帶動斜桿64與第一抽芯塊61斜往上運動、頂邊阻擋塊72往上運動,第一抽芯塊61帶動產(chǎn)品緩緩往上升的同時從產(chǎn)品中抽出。頂邊阻擋塊72抵接在產(chǎn)品的上表面,且隨著產(chǎn)品上升,由于其是豎直上升的,因此豎直方向上升的比第一抽芯塊61要快,第一抽芯塊61運動過一段距離之后,頂邊阻擋塊72從產(chǎn)品上面分離。由于凸環(huán)75與容納腔76底部存在一定的距離,那么頂板4在移動了一小點距離的時候底邊頂桿73開始運動,這樣也避免了豎直運動且速度較快的底部頂桿直接撞擊到傾斜運動的且速度較慢的第一抽芯塊61。由于距離是小于產(chǎn)品厚度的,在抽出的過程中,讓第一抽芯塊61把產(chǎn)品提升與至底邊與底邊頂桿73分離之前就底邊頂桿73就開始上升,這樣產(chǎn)品在豎直的脫模過程中,始終受到豎直運動的頂邊阻擋塊72與底邊頂桿73的阻擋,避免脫模中的形變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性,產(chǎn)品能夠穩(wěn)定的脫出。
產(chǎn)品脫模完畢之后復位彈簧41驅動頂板4往模架1底部運動,進而底邊頂桿73、第一抽芯塊61、頂邊阻擋塊72回位。之后注塑機帶動動模3與定模2合攏,斜導柱52帶動第二抽芯塊5沿著抽芯滑槽21回位。模腔23重新封閉,能夠進行下一步注塑加工。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示范性實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