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3d打印機,特別涉及一種可免打支撐式3d打印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3d打印機在打印較長的懸置結構時,由于打印機噴頭結構的約束,必須要進行前期的支撐打印,現有的支撐結構提供的支撐力點不均勻、并且提供的支撐力較小,在懸置結構的長度過長時,打印體將會發(fā)生較大的彎曲,其弊端也進一步的放大。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免打支撐的3d打印機,提供打印效率的同時,還可提高懸置結構的精度。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3d打印機的水平無支撐打印的多噴頭系統(tǒng),其包括傾斜安裝于3d打印機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旋轉座,旋座體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豎直方向打印的直流式噴頭、至少一個用于水平方向打印的斜流式噴頭,旋座體上設置有沿其圓周方向均勻間隔布置并且用于連接噴頭的連接柱,連接柱的中心軸線與旋座體的中心軸線所在的平面為基面,相鄰的基面之間的夾角相同并且夾角為δ,旋座體與3d打印機接觸端面上設置有沿旋座體圓周方向均勻間隔布置并且數目與連接柱相同的接孔,接孔與位于其底部的連接柱內腔相接通并且呈一一對應的關系;
旋座體上設置有用于安裝直流式噴頭的直流式連接柱,旋座體上還設置有用于安裝斜流式噴頭的斜流式連接柱;旋座體的中心軸線與豎直方向的直線的夾角為α,直流式連接柱的中心軸線與旋座體的中心軸線之間的交角為β,其中α等于β;斜流式連接柱的中心軸線與旋座體的中心軸線相平行,斜流式噴頭的噴料端設置有彎曲部,自斜流式噴頭噴出的耗材經過彎曲部的導向呈水平方向噴出;
旋轉體每次旋轉角度為δ的整數倍。
斜流式噴頭的出料口端部設置有用于將熔融后的耗材呈水平狀態(tài)噴出的彎折流道,所述的彎折流道與斜流式噴頭的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為90°+α。
上述的3d打印機的水平無支撐打印的多噴頭系統(tǒng)還包括支撐座體,支撐座體包括支撐殼體,支撐殼體內還安裝有用于將進入支撐殼體腔室的耗材熔化的熔融機構、多噴頭組件、動力供應機構,多噴頭組件用于將熔融后的耗材噴出,且具備多噴頭的切換功能,動力供應機構為多噴頭組件的噴頭切換提供動力;
上述的熔融機構包括支撐本體、熱源、設置于支撐本體的熔流道,進入支撐殼體的耗材被導入至熔流道內,安裝于支撐本體的熱源為進入至熔流道內的耗材提供熔化的熱能,經過熔化后的耗材自熔流道的出口處排出并進入至多噴頭組件中;
支撐本體上轉動連接于上述的旋座體,旋轉座的旋轉過程中可實現與熔流道出口接通的噴頭進行切換;動力供應機構安裝于支撐本體,且用于產生使旋轉座上的噴頭進行切換的動力;動力供應機構包括用于輸出動力的動力輸出部件和用于接收旋轉力且將旋轉力傳遞至動力輸出部件的動力輸入部件;
動力供應機構的動力輸出部件連接于旋座體,且驅動旋轉體的旋轉角度為δ的整數倍。
旋座體傾斜的安裝于支撐本體的下端面,旋座體與支撐本體接觸的相對一端側面上安裝有直流式噴頭、斜流式噴頭,旋座體上還設置有與各個噴頭相接通的接孔,且接孔可與熔流道的出口處相接通,設置于旋座體的噴頭在進行切換時,與切換后的噴頭相接通的接孔與熔流道接通。
與直流式連接柱接通的接孔與直流式連接柱呈共軸線布置,直流式連接柱與直流式噴頭呈同軸線連接方式,斜流式連接柱與斜流式噴頭呈同軸線連接方式。
支撐本體的底部設置有傾斜面,傾斜面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α,傾斜面上設置有中心軸線與其相垂直的錐壁,錐壁的中心處挖設有與其同心的中心錐槽,中心錐槽的中心處設置有中心定位孔,旋座體中心處開設有與錐壁外側壁相匹配的套接錐槽,旋座體的中心處還設置有位于套接錐槽內并且與中心錐槽相匹配的中心錐臺,旋座體的中心處還活動安裝有穿過其中心并且與中心定位孔相固定的中心定位銷。
其中,斜流式噴頭包括連接套、斜置噴頭本體,連接套套接于斜置噴頭本體的外部,且斜置噴頭本體與連接套的連接端部設置有向外伸展的限位環(huán),連接套內設置有與限位環(huán)相匹配并且用于限制斜置噴頭本體自連接套內脫離的內置臺階,斜置噴頭本體中心處的內流道與斜流式連接柱的內腔接通,連接套通過螺紋的連接方式與斜流式連接柱連接;斜置噴頭本體的出料口端部設置有用于將熔融后的耗材呈水平狀態(tài)噴出的彎折流道,所述的彎折流道與斜置噴頭本體的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為90°+α。
上述的動力供應機構的動力輸出部件為套接于旋座體并且與其共軸線布置的錐齒輪,上述動力供應機構的動力輸入部件為安裝于支撐本體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主動齒輪,且主動齒輪與錐齒輪相嚙合;動力供應機構還包括安裝于支撐本體并且與主動齒輪連接,且用于驅動主動齒輪轉動的電機。
支撐殼體內還安裝有用于引導耗材進入支撐殼體腔室的引線機構,引線機構包括與支撐殼體內壁相固定的引線支撐體,引線支撐體上固定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主動導輪,引線支撐體上還安裝有電機d,電機d的輸出端連接于主動導輪,引線支撐體上還活動連接有撥桿,撥桿上固定安裝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從動導輪,撥桿在活動過程中,可調整從動導輪與主動導輪之間的間隔,耗材自支撐殼體頂部的開口引入后穿過主動導輪、從動導輪之間的間隔。
撥桿與支撐殼體內壁轉動連接,撥桿呈l形狀,從動導輪固定設置于l形撥桿的一端懸臂,l形撥桿的另一端懸臂延伸至支撐殼體的外部,撥桿與支撐殼體的轉動連接位置位于兩個懸臂的垂足點處,主動導輪位于l形撥桿的開口端側,引線支撐體上還設置有用于導向撥桿偏轉的導槽,引線支撐體內還安裝有一端抵向撥桿、另一端抵向引線支撐體內壁的復位彈簧,復位彈簧提供的彈力可推動l形撥桿偏轉,并實現主動導輪與從動導輪之間產生穩(wěn)定的用于夾緊耗材的夾緊力。
撥桿延伸至支撐殼體外部的一端懸臂上設置讓線體耗材穿過的避讓孔,上述的主動導輪上設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紋路,從動導輪上設置有與耗材表面形狀相匹配的引導凹槽。
設置于支撐本體的熔流道沿豎直方向布置,經過引線機構引導后的線體耗材沿豎直方向深入至熔流道內,支撐本體上還設置有用于安裝熱源的安裝孔。
支撐殼體內還安裝有冷卻機構,冷卻機構用于對直流式噴頭或斜流式噴頭噴出的熔融狀態(tài)下耗材進行冷卻。
上述的冷卻機構,包括安裝于支撐殼體內部的風管,風管的進風端部安裝有冷卻風扇,風管的出風端部朝向安裝于旋座體的并且與熔流道接通的直流式噴頭或斜流式噴頭。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做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x軸平移機構、y軸平移機構、z軸升降機構與支撐座體相匹配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z軸升降機構與托盤相匹配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x軸平移機構、y軸平移機構與支撐座體相匹配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y軸平移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x軸平移機構與支撐座體相匹配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支撐座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支撐座體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9為引線機構、冷卻機構與支撐本體相匹配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引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引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冷卻機構與支撐本體相匹配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支撐本體與旋座體相匹配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支撐本體與旋座體相匹配的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支撐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16為旋座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17為旋座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18為斜流式噴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19為斜流式噴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0為斜流式噴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1為斜流式噴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2為斜流式噴頭打印懸置結構底部支撐的示意圖。
圖23為直流式噴頭打印懸置結構上部結構的示意圖。
圖中標示為:
10、支撐架體。
20、托盤。
30、z軸升降機構;310、絲桿;320、z軸向導桿;330、電機a。
40、y軸平移機構;410、y軸向導桿;420、帶輪a;430、皮帶a;440、支撐板體;450、連軸;460、電機b。
50、x軸平移機構;510、x軸向導桿;520、帶輪b;530、皮帶b;電機c。
60、支撐座體;610、支撐殼體;620、引線機構;621、引線支撐體;621a、導槽;622、撥桿;623、主動導輪;624、電機d;625、復位彈簧;626、從動導輪;630、冷卻機構;632、冷卻風扇;634、風管;640、內置風扇;650、支撐本體;652、熔流道;654、安裝孔;656、錐壁;658、中心錐槽;659、中心定位孔;660、電機e;662、散熱片;664、主動齒輪;670、旋座體;671、套接錐槽;672、錐齒輪;673、接孔;674、中心錐臺;675、中心定位銷;676、直流式連接柱;677、斜流式連接柱;680、直流式噴頭;690、斜流式噴頭;691、連接套;692、斜置噴頭本體;693、內流道;694、限位環(huán);6100、熱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范圍。
參見附圖1-7,免支撐式3d打印機,其主要包括支撐架體10、托盤20、z軸升降機構30、y軸平移機構40、x軸平移機構50、支撐座體60,支撐架體10為打印機的外框架并用于支撐各個機構,z軸升降機構30的動力輸出部件連接于托盤20并用于導向托盤20在豎直方向移動,x軸平移機構50的動力輸出部件連接于支撐座體60并用于導向支撐座體60沿水平方向上的x軸方向移動,y軸平移機構40的動力輸出部件連接于x軸平移機構50的固定件并用于導向x軸平移機構50沿水平方向上的y軸方向移動,支撐座體60的底部安裝有用于將經過熔化后的耗材噴出的噴頭,通過x軸平移機構50、y軸平移機構40、z軸升降機構30的導向作用,即可實現噴頭在托盤20上打印預設的3d物體。
參見附圖2、3,上述的z軸升降機構30主要包括中心軸線沿z軸方向布置的絲桿310、z軸向導桿320,托盤20的一端固定有與絲桿310相匹配的絲母,且托盤20與z軸向導桿320滑動匹配,絲桿310的驅動端部安裝有用于驅動絲桿310繞自身軸線轉動的電機a330;利用電機a330提供的旋轉力并驅動絲桿310繞自身軸線的轉動,并且由于z軸向導桿320的導向作用,可實現將絲桿310的旋轉運動轉換成托盤20沿z軸的運動;進一步的優(yōu)化,電機a330固定設置于支撐架體10的上端部,并且絲桿310的兩側分別設置有z軸向導桿320,通過設置兩個z軸向導桿320,可提高托盤20在豎直方向上運動的穩(wěn)定性。
參見附圖1、2、4、5,y軸平移機構40主要包括固定設置于支撐架體10頂部并且中心軸線沿垂直于z軸向導桿320方向布置的y軸向導桿410、活動設置于支撐架體10頂部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一對帶輪a420、連接于一對帶輪a420的皮帶a430,帶輪a420的旋轉中心軸線與y軸向導桿410的中心軸線相垂直,一對帶輪a420分別設置于y軸向導桿410的一側,一對帶輪a420由主動帶輪a、從動帶輪a構成,連接于主動帶輪a、從動帶輪a的皮帶a430呈回環(huán)形,y軸平移機構40還包括滑動連接于y軸向導桿410的支撐板體440、與主動帶輪a連接并且用于驅動主動帶輪a轉動的電機b460,支撐板體440還固定連接于皮帶a430,當電機b460提供動力時,并且利用皮帶a430的傳動,實現主動帶輪a、從動帶輪a的同步轉動,皮帶a430在移位過程中牽引支撐板體440沿y軸向導桿410的導向方向進行移動。
進一步的優(yōu)化,參見附圖1、2、4、5,支撐架體10的上頂部設置有一對y軸向導桿410,兩個y軸向導桿410分別設置于z軸升降機構30的一側,兩個y軸向導桿410分別滑動匹配有支撐板體440,兩個y軸向導桿410的兩端部均安裝有帶輪a420,位于z軸升降機構30同一端側的一對帶輪a320之間通過皮帶a430連接,支撐板體440與位于帶輪a320一側的皮帶a430進行固定,其中兩個主動帶輪a同軸線布置,兩個從動帶輪同軸線布置,一對y軸向導桿410之間還設置有用于連接兩個主動帶輪a并使得兩個主動帶輪a同步轉動的連軸450,其中一個主動帶輪a連接于電機b460的輸出端部。
參見附圖1、2、4、6,一對支撐板體440之間還設置有x軸平移機構50,x軸平移機構50包括固定設置于一對支撐板體440之間并且中心軸線沿垂直于y軸向導桿410方向布置的x軸向導桿510,x軸向導桿510位于一對y軸向導桿410之間,x軸向導桿510的兩端側分別轉動設置有帶輪b520,帶輪b520的旋轉中心軸線與x軸向導桿510的中心軸線相垂直,一對帶輪b520分別為主動帶輪b、從動帶輪b,主動帶輪b固定安裝于其中一個支撐板體440,從動帶輪b固定安裝于另一個支撐板體440,主動帶輪b、從動帶輪b之間還連接用于實現主動帶輪b、從動帶輪b同步轉動并且呈回環(huán)形結構的皮帶b530,主動帶輪b連接于電機c的輸出端,電機c安裝于固定有主動帶輪b的支撐板體。支撐座體60滑動連接于x軸向導桿50、且與皮帶b530相連接,支撐座體60與皮帶b530的連接位置位于帶輪b520的一側。當電機c輸出動力時,經過皮帶b530的傳動實現支撐座體60沿x軸向導桿510的導向方向滑行,從而調整支撐座體60在空間中的位置。
進一步的優(yōu)化,一對支撐板體440之間設置有一對相互平行的x軸向導桿510,電機c、帶輪b520均設置于一對x軸向導桿510之間,支撐座體60與一對支撐板體440匹配,可提升結構的穩(wěn)定性。
參見附圖6、7、8,支撐座體60,包括支撐殼體610,支撐殼體610上設置有與x軸向導桿510相匹配的導向孔,且支撐殼體610與皮帶b530相固定。
參見附圖8、9,支撐殼體610內還安裝有用于引導線體耗材進入支撐殼體610腔室的引線機構620、用于將進入支撐殼體610腔室的線體耗材熔化的熔融機構、多噴頭組件、動力供應機構,多噴頭組件用于將熔融后的耗材噴出,且具備多噴頭的切換功能,動力供應機構為多噴頭組件的噴頭切換提供動力。
上述的引線機構620包括與支撐殼體610內壁相固定的引線支撐體621,引線支撐體621上固定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主動導輪623,引線支撐體621上還安裝有電機d624,電機d624的輸出端連接于主動導輪623,引線支撐體621上還活動連接有撥桿622,撥桿622上固定安裝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從動導輪626,撥桿622在活動過程中,可調整從動導輪626與主動導輪623之間的間隔,線體耗材自支撐殼體610頂部的開口引入后穿過主動導輪623、從動導輪626之間的間隔。當主動導輪623與從動導輪626之間產生用于夾緊線體耗材的夾緊力,且主動導輪623轉動時,即可實現推動線體耗材向熔融機構進行輸料。
參見附圖8-11,撥桿622與支撐殼體610內壁轉動連接,撥桿622呈l形狀,從動導輪626固定設置于l形撥桿622的一端懸臂,l形撥桿622的另一端懸臂延伸至支撐殼體610的外部,撥桿622與支撐殼體610的轉動連接位置位于兩個懸臂的垂足點處,主動導輪623位于l形撥桿622的開口端側,引線支撐體621上還設置有用于導向撥桿622偏轉的導槽621a,引線支撐體621內還安裝有一端抵向撥桿622、另一端抵向引線支撐體621內壁的復位彈簧625,復位彈簧625提供的彈力可推動l形撥桿622偏轉,并實現主動導輪623與從動導輪626之間產生穩(wěn)定的用于夾緊線體耗材的夾緊力。
參見附圖10、11,撥桿622延伸至支撐殼體610外部的一端懸臂上設置讓線體耗材穿過的避讓孔;撥桿622具備有夾緊狀態(tài)、松開狀態(tài),由復位彈簧625提供伸展的作用力并推動設置于撥桿622一端懸臂的從動導輪向主動導輪靠攏,由此構成夾緊狀態(tài)。當施加外力推動撥桿延伸至支撐殼體610外部的一端懸臂沿與復位彈簧625彈力相反方向運動時,促使從動導輪與主動導輪的偏離,由此構成松開狀態(tài)。本發(fā)明中設置引線機構620的目的以及其解決的問題在于,現有的3d打印機只有引導線體耗材的作用,并不具備夾緊作用,當因誤碰或者其他錯誤操作,可使得端部熔化的線體耗材與熔融機構脫離,導致3d打印的中斷,一旦中斷將導致整個程序的錯亂,使得打印的失效,本發(fā)明提供的引線機構可有效解決該種情況,避免線體耗材在非正常情況下的脫離。
參見附圖10、11,上述的主動導輪623上設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紋路,從動導輪上設置有與線體耗材表面形狀相匹配的引導凹槽。
參見附圖10、11,復位彈簧625為圓柱螺旋彈簧,且主動導輪623設置于復位彈簧625、從動導輪626之間的位置;復位彈簧625與撥桿622的連接點位于撥桿延伸至引線支撐體外部的一端懸臂的懸置端部,利用杠桿的作用原理,使得從動導輪與主動導輪之間獲得較大的夾緊力。
上述的熔融機構主要包括支撐本體650、熱源、設置于支撐本體650的熔流道652,經過引線機構620引導后的線體耗材進入至熔流道652內,安裝于支撐本體650的熱源為進入至熔流道652內的線體耗材提供熔化的熱能,經過熔化后的耗材自熔流道652的出口處排出并進入至多噴頭組件中。
參見附圖12-15,設置于支撐本體650的熔流道652沿豎直方向布置,經過引線機構620引導后的線體耗材沿豎直方向深入至熔流道內。支撐本體650上還設置有用于安裝熱源6100的安裝孔654。
參見附圖12-15,支撐本體650上還轉動連接有旋座體670,旋轉座670的旋轉中心線為其自身中心軸線,旋座體670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噴頭,旋轉座670的旋轉過程中可實現與熔流道出口接通的噴頭進行切換;動力供應機構安裝于支撐本體650,且用于產生使旋轉座670上的噴頭進行切換的動力;動力供應機構包括用于輸出動力的動力輸出部件和用于接收旋轉力且將旋轉力傳遞至動力輸出部件的動力輸入部件。
參見附圖12-23,旋座體670傾斜的安裝于支撐本體650的下端面,旋座體670與支撐本體650接觸的相對一端側面上安裝有若干噴頭,所述的噴頭包括直流式噴頭680、斜流式噴頭690,旋座體670上還設置有與各個噴頭相接通的接孔673,且接孔673可與熔流道652的出口處相接通,設置于旋座體670的噴頭在進行切換時,與切換后的噴頭相接通的接孔與熔流道652接通。如圖17、22、23,旋座體670上設置有用于安裝直流式噴頭680的直流式連接柱676,旋座體670上還設置有用于安裝斜流式噴頭690的斜流式連接柱677;旋座體670的中心軸線與豎直方向的直線的夾角為α,直流式連接柱676的中心軸線與旋座體670的中心軸線之間的交角為β,其中α等于β;斜流式連接柱677的中心軸線與旋座體670的中心軸線相平行,斜流式噴頭690的噴料端設置有彎曲部,自斜流式噴頭690噴出的耗材經過彎曲部的導向呈水平方向噴出。由于α等于β,且斜流式連接柱677的中心軸線與旋座體670的中心軸線相平行設置,當直流式連接柱676與熔流道接通時,直流式連接柱呈豎直方向布置,使得耗材呈豎直方向自直流式噴頭680噴出,即實現在豎直方向上的打印,當斜流式連接柱677與熔流道接通時,斜流式連接柱677呈傾斜式布局并且經過其彎曲部導向,使得耗材呈水平方向自斜流式噴頭690噴出,即實現在水平方向的打印。
旋座體670上設置有沿其圓周方向均勻間隔布置的連接柱,連接柱的中心軸線與旋座體670的中心軸線所在的平面為基面,相鄰的基面之間的夾角相同并且夾角為δ,旋座體670與支撐本體650接觸端面上設置有沿旋轉體670圓周方向均勻間隔布置并且數目與旋座體670相同的接孔673,接孔673與位于其底部的連接柱內腔相接通并且呈一一對應的關系,與直流式連接柱676接通的接孔673與直流式連接柱676呈共軸線布置,連接柱包括直流式連接柱676、斜流式連接柱677,直流式連接柱676與直流式噴頭680呈同軸線連接方式,斜流式連接柱677與斜流式噴頭690呈同軸線連接方式。
上述的動力供應機構的動力輸出部件為套接于旋座體670并且與其共軸線布置的錐齒輪672,上述動力供應機構的動力輸入部件為安裝于支撐本體650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主動齒輪664,且主動齒輪664與錐齒輪672相嚙合。動力供應機構還包括安裝于支撐本體650并且與主動齒輪664連接、用于驅動主動齒輪664轉動的電機e660。通過電機e660提供動力,并由相互嚙合的主動齒輪664與錐齒輪672進行動力的傳遞,可實現旋座體670繞自身軸線的轉動。為保證接孔673與熔流道652始終保持接通狀態(tài),或者為了保證連接柱始終與熔流道保持接通狀態(tài),旋座體670每次旋轉的角度應當為相鄰的基面之間的夾角δ的整數倍。
參見附圖17-21,斜流式噴頭690,包括連接套691、斜置噴頭本體692,連接套691套接于斜置噴頭本體692的外部,且斜置噴頭本體692與連接套691的連接端部設置有向外伸展的限位環(huán)694,連接套691內設置有與限位環(huán)694相匹配并且用于限制斜置噴頭本體692自連接套691內脫離的內置臺階,斜置噴頭本體692中心處的內流道693與斜流式連接柱677的內腔接通,連接套691通過螺紋的連接方式與斜流式連接柱677連接。如圖18-21,斜置噴頭本體692的出料口端部設置有用于將熔融后的耗材呈水平狀態(tài)噴出的彎折流道,所述的彎折流道與斜置噴頭本體692的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為90°+α。更為優(yōu)化地,彎折流道的橫截面可以為多種尺寸的幾何形狀,例如矩形、圓形等;附圖18、19示出的是彎折流道橫截面為圓形形狀的結構,附圖20、21示出的是彎折流道橫截面為矩形形狀的結構。
參見附圖14、15、16,支撐本體650的底部設置有傾斜面,傾斜面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α,傾斜面上設置有中心軸線與其相垂直的錐壁656,錐壁656的中心處挖設有與其同心的中心錐槽658,中心錐槽658的中心處設置有中心定位孔659,旋座體670中心處開設有與錐壁656外側壁相匹配的套接錐槽671,旋座體670的中心處還設置有位于套接錐槽671內并且與中心錐槽658相匹配的中心錐臺674,旋座體670的中心處還活動安裝有穿過其中心并且與中心定位孔659相固定的中心定位銷675。利用中心定位銷675將旋座體670轉動安裝于支撐本體650上,中心定位銷675與中心定位孔659相固定,且旋座體670可繞中心定位銷675進行繞自身軸線的轉動。
參見附圖15、16,套接錐槽671內設置有若干個沿其圓周方向均勻間隔布置的接孔673,接孔673與連接柱的數目相同并且與連接柱的內腔以一一相對應的方式接通;熔流道652向旋座體670方向繼續(xù)延伸并穿過錐壁656的壁部,使得熔流道652與接孔673緊密貼合,熔流道652的出料口始終與其中一個接孔保持接通。
參見附圖17,旋座體670的底部設置有兩個直流式連接柱676、兩個斜流式連接柱677,兩個直流式連接柱676分別連接有用于豎直方向打印的直流式噴頭680,直流式噴頭分別連接有用于水平方向打印的斜流式噴頭690。
參見附圖22、23,當打印的物體具備懸置結構時,可將噴頭切換為斜流式噴頭690,通過水平方向噴出熔融的耗材并構成懸置結構的底層,常規(guī)情況下,懸置結構的底層的厚度不低于1mm,懸置結構的底層的厚度也根據懸置結構的長度決定,懸置結構的長度越大,懸置結構的底層的厚度越大。當斜流式噴頭完成懸置結構底層的打印,即可將噴頭切換為直流式噴頭680,從而進行豎直方向上的打印。
支撐殼體610內還安裝有冷卻機構630,冷卻機構630用于對直流式噴頭680或斜流式噴頭690噴出的熔融狀態(tài)下耗材進行冷卻;對斜流式噴頭690噴出的熔融狀態(tài)下的耗材冷卻具備較大優(yōu)點,由于斜流式噴頭690進行水平方向上的打印,若熔融的耗材冷卻較慢或者保持較高的溫度,當懸置結構較長時,極易造成懸置結構的彎曲,并造成形變。
參見附圖8、9、12,冷卻機構630,包括安裝于支撐殼體610內部的風管634,風管634的進風端部安裝有冷卻風扇632,風管634的出風端部朝向安裝于旋座體670的并且與熔流道接通的直流式噴頭680或斜流式噴頭690。
參見附圖8、9,電機e660的外部還套接有用于散熱的散熱片662,支撐殼體610內還安裝有用于向散熱片662鼓風的內置風扇640,通過內置風扇640產生的流動風提升電機e660的散熱。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fā)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發(fā)明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者范圍的情況下,在其他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定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