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托輪裝置,特別是一種防側偏的托輪裝置。
背景技術:
列進式冷卻機的工作直線度要求非常高;各列進式冷卻機廠家均采取措施來嚴格限制冷卻機運行時的左右側偏,以保證其進行直線運動。
為了防止列進式冷卻機的左右側偏,傳統(tǒng)的做法是將帶托輪裝置的凹槽及T型導軌板結合,利用帶托輪裝置的凹槽與T型導軌板的配合工作來防止各列的側偏;其工作原理為:T型導軌板的凸起部位嵌入到帶托輪裝置的凹槽中,利用凹槽的兩個側邊來限制導軌板的左右側偏。但是,該裝置有一個缺陷,導致其在工作中易發(fā)生損壞;具體原因為:在設計時,假設列進式冷卻機工作時T型導軌與托輪裝置接觸的承載面是純滾動狀態(tài),沒有速度差,因此理論上不存在摩擦,可以保證使用壽命滿足設計要求;但在實際工作時,T型導軌的兩個側邊與凹槽的兩個側邊卻存在速度差,使T型導軌發(fā)生側偏;導軌的側邊與凹槽的側邊接觸時,兩個接觸面的相對運動導致磨損加劇,長時間如此會導致T型導軌與帶托輪裝置的凹槽的防側偏限位功能弱化,使列進式冷卻機的工作情況惡化,給列進式冷卻機的正常運行造成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消除列進式冷卻機 運行過程中T型導軌的兩個側邊與托輪凹槽兩個側邊存在速度差,減小磨擦的防側偏的托輪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是按如下方式實現的:設計一種防側偏的托輪裝置,其由框架、支撐托輪、防偏輪和T型導軌組成;框架為頂端開口的U型槽;支撐托輪與框架內底部兩側構成轉動連接;框架的兩側壁上設有方形通孔,通孔內安裝有防偏輪;T型導軌的豎直段底面與支撐托輪的外圓周面構成接觸連接。
進一步的,為了便于T型導軌的運動,所述T型導軌的豎直段的兩個側邊與位于框架兩側壁的防偏輪構成間隙連接。
本發(fā)明的積極效果: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中,通過在框架中設置防偏輪,使T型導軌在外力作用或自身變形向側邊發(fā)生偏移時,與側邊防偏輪接觸,阻止T型導軌進一步側偏,消除列進式冷卻機運行過程中T型導軌的豎直段的兩個側邊與托輪凹槽兩個側邊存在速度差,減小磨擦,保證了列進式冷卻機的正常運轉。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方案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 框架 2 支撐托輪 3 防偏輪
4 T型導軌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和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在此,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但并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如圖所示,本發(fā)明所述防側偏的托輪裝置由框架1、支撐托輪2、防偏輪3和T型導軌4組成;框架1為頂端開口的U型槽;支撐托輪2與框架1內底部兩側構成轉動連接;框架1的兩側壁上設有方形通孔,通孔內安裝有防偏輪3;T型導軌4的豎直段底面與支撐托輪2的外圓周面構成接觸連接。
進一步的,為了便于T型導軌的運動,所述T型導軌4的豎直段的兩個側邊與位于框架1兩側壁的防偏輪3構成間隙連接。
工作時,T型導軌的豎直段底面壓在支撐托輪上,與支撐托輪的外圓周面接觸,T型導軌的豎直段的兩個側邊與防偏輪形成間隙連接,T型導軌僅在支撐托輪的支撐下做直線運動;當T型導軌受到外力或自變形情況下向側邊發(fā)生偏移時,T型導軌的豎直段的兩個側邊向框架的兩側邊發(fā)生偏移,偏移后T型導軌的豎直段的兩個側邊與框架側壁的防偏輪接觸,由于防偏輪可以轉動,所以使T型導軌的豎直段的兩個側邊與框架側壁接觸后產生摩力擦較小,避免了T型導軌的進一步磨損;同時,防偏輪阻止了T型導軌的進一步側偏,消除列進式冷卻機運行過程中T型導軌的豎直段的兩個側邊與托輪凹槽兩個側邊存在速度差,確保T型導軌的偏移在受控的范圍之內,避免了列進式冷卻機工作情況的惡化,確保列進式冷卻機的正常運轉。
該防側偏托輪裝置結構簡單緊湊,外形尺寸與現有帶托輪裝置的凹槽基本相同,可以替換現有的托輪裝置,而無需做大的改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