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yè)中低溫烘烤用加熱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燃氣換熱式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中低溫熱風循環(huán)加熱方式由于具有不受烘烤物件形狀限制,受熱均勻的優(yōu)點,因而廣泛使用于電子、通訊、塑料、五金化工、儀器、印刷、制藥、噴涂、木器建材等的精密烘烤。
在生產中,工件油漆烘烤多采用燃氣間接式熱風循環(huán)加熱裝置,即燃氣換熱式加熱裝置,現有技術在在實際運行中仍存在以下不足:
燃燒換熱段斷面面積大,造成燃燒筒周邊空間大,只有部分循環(huán)風掠過燃燒筒表面,且僅能與迎風面進行接觸,導致燃燒筒與熱風無法進行充分的熱交換,燃燒筒因熱量無法及時傳遞出去而溫度過高,長時間運行時焊縫容易開裂,甚至燃燒筒被燒穿,導致設備無法正常使用,同時因為換熱效果差,導致排出煙氣溫度過高,能耗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缺陷,而提供一種燃氣換熱式加熱裝置。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燃氣換熱式加熱裝置,包括殼體,依次設置在殼體內的燃燒筒、換熱筒和過濾部,所述的換熱筒位于所述的燃燒筒右側,在所述的燃燒筒上部和下部分別間隔地設置有上導流板和下導流板,所述的上導流板和下導流板的右端均在所述的燃燒筒的右半部。
所述的上導流板和下導流板分別為與所述的燃燒筒同軸的圓弧形。
所述的上導流板和下導流板分別對應地與殼體的頂板或底板相切。
所述的下導流板的弧長大于所述的上導流板的弧長且兩端均相對突出。
所述的下導流板左端與殼體底板間設置有豎直連接板,右端通過斜板與殼體底板連接。
所述的上導流板兩端分別通過斜連接板與殼體的頂板固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上導流板和下導流板分別在所述的殼體內沿燃燒筒的軸向延伸,對殼體內經過燃燒筒的氣流進行引導,使其進入到燃燒筒2的背風側,提高整體的散熱效果,而且上導流板和下導流板的設置,有效提高了經過燃燒筒時的風速,進一步提高換熱效果,空氣能夠與燃燒筒背風面接觸,從而達到增大換熱面積,提高換熱量的效果,有效控制燃燒筒的筒體溫度。整體來說,實現提高換熱效率,煙氣排放溫度顯著降低,節(jié)約能耗6%左右。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燃氣換熱式加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燃氣換熱式加熱裝置包括殼體1,依次設置在殼體內的燃燒筒2、換熱筒3和過濾部4,所述的殼體左端設置有進氣口,進氣口包括新風進氣口5和循環(huán)風進氣口6,右端設置有出氣口7,并在所述的出氣口處設置有離心式軸流風機8,所述的換熱器3在所述的燃燒筒2右側,在所述的燃燒筒上部和下部分別間隔地設置有上導流板9和下導流板10,所述的上導流板和下導流板的右端均在所述的燃燒筒的右半部,即跨越了中部以將氣流引導燃燒筒的右側。所述的上導流板和下導流板分別在所述的殼體內沿燃燒筒的軸向延伸,對殼體內經過燃燒筒的氣流進行引導,使其進入到燃燒筒2的背風側,提高整體的散熱效果,而且上導流板和下導流板的設置,有效提高了經過燃燒筒時的風速,進一步提高換熱效果,空氣能夠與燃燒筒背風面接觸,從而達到增大換熱面積,提高換熱量的效果,有效控制燃燒筒的筒體溫度。整體來說,實現提高換熱效率,煙氣排放溫度顯著降低,節(jié)約能耗6%左右。
優(yōu)選地,所述的上圓弧導流板和下導流板分別為與所述的燃燒筒同軸的圓弧形。同時,所述的上導流板和下導流板分別對應地與殼體的頂板或底板相切,采用最大的間距,在增大風速以及引導氣流進入燃燒筒背風側的同時,有效保證通風截面,保證整體供風量不受影響。
具體來說,所述的下導流板的弧長大于所述的上導流板的弧長且兩端均相對突出。所述的下導流板左端與殼體底板間設置有豎直連接板,右端通過斜板與殼體底板連接,所述的上導流板兩端分別通過斜連接板與殼體的頂板固定連接。上導流板兩端采用斜連接板11連接過渡,有效避免進風產生碰撞,減少風阻。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