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空調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87119閱讀:392來源:國知局
      空調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空調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例如,使用一種空調裝置,其在熱交換器中設置有多個鋁或鋁合金制的配管。

      例如,在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63319號公報)中記載了一種熱交換器,其中,集管、扁平管及翅片由鋁或鋁合金構成。在該熱交換器中,集管內(nèi)部被分隔成多個空間,以將該被分隔開的空間彼此聯(lián)絡起來的方式設置有多個聯(lián)絡配管。這里,以將集管內(nèi)部的下方的一個空間與上方的一個空間連接起來的方式,將聯(lián)絡配管連接于集管。這里,按照集管內(nèi)部的流路設置有多根與集管連接的聯(lián)絡配管。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上述專利文獻1所述的熱交換器的多個聯(lián)絡配管彼此空開間隔地配置。因此,用于配置多個聯(lián)絡配管的空間需要較寬。特別是,聯(lián)絡配管的根數(shù)越多,這樣需要的空間越大。

      這里,在將各聯(lián)絡配管的間隔縮小來配置的情況下,雖然能夠縮小設置空間,但有可能在各聯(lián)絡配管彼此之間保持有水,會促進電腐蝕。特別是,這樣的水的保持和電腐蝕在圓筒配管的外周曲面部分彼此接近的部分處常常明顯。

      此外,在各聯(lián)絡配管彼此摩擦的情況下,配管表面發(fā)生損傷。該配管彼此的摩擦也由于在圓筒配管的曲面部分彼此接近的部分處反復發(fā)生而常常明顯。

      本發(fā)明正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能夠防止圓筒配管彼此的摩擦并通過使水不易保持來抑制腐蝕的空調裝置。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第一方面的空調裝置具備鋁或鋁合金制的多個圓筒配管。多個圓筒配管在圓筒形狀的外周彼此被釬焊起來。

      該空調裝置具備多個圓筒配管,這些多個圓筒配管彼此被釬焊起來。因此,能夠防止多個圓筒配管彼此的相互摩擦,還能夠抑制從摩擦部分首先發(fā)生腐蝕。此外,在多個圓筒配管彼此之間,釬料位于圓筒形狀部分之間,因此,水不易保持在多個圓筒配管彼此之間。由此,能夠防止圓筒配管彼此的摩擦并通過使水不易保持來抑制腐蝕。

      第二方面的空調裝置在第一方面的空調裝置中,其中,至少三根以上圓筒配管被釬焊在一起。

      這里,在配置三根以上圓筒配管的情況下,若要避免由于彼此摩擦而發(fā)生的損傷,則設置空間增大。

      相對于此,在該空調裝置中,由于將三根以上圓筒配管釬焊,因此,不僅能夠抑制彼此摩擦,還能夠有效抑制設置空間的增大。

      第三方面的空調裝置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調裝置中,其中,空調裝置具備熱交換器,該熱交換器具有多個圓筒配管和集管。多個圓筒配管向相同方向伸出。多個圓筒配管將在集管的內(nèi)部被上下分割成多個的空間彼此聯(lián)絡起來。

      在該空調裝置中,各圓筒配管被設置成:從在集管的內(nèi)部被上下分割成多個的空間中的某空間伸出,并朝向與其它圓筒配管相同的方向延伸后回到集管的其它空間中。因此,多個圓筒配管被配置在彼此接近的位置。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在該空調裝置中,通過釬焊使多個圓筒配管一體化,從而能夠防止彼此摩擦并使水不易保持。

      第四方面的空調裝置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空調裝置中,其中,在多個圓筒配管的外表面設置有作為犧牲材料、并且作為釬料而發(fā)揮作用的覆膜。

      根據(jù)該空調裝置,還能夠容易向接合部分提供釬料并提高耐腐蝕性。

      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第一方面的空調裝置,能夠防止圓筒配管彼此的摩擦并通過使水不易保持來抑制腐蝕。

      根據(jù)第二方面的空調裝置,不僅能夠抑制彼此摩擦,還能夠有效地抑制設置空間的增大。

      根據(jù)第三方面的空調裝置,即使在多個圓筒配管配置在彼此接近的位置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彼此摩擦并使水不易保持。

      根據(jù)第四方面的空調裝置,還能夠容易向接合部分提供釬料并提高耐腐蝕性。

      附圖說明

      圖1是用于說明一個實施方式的空調裝置的結構的概要的回路圖。

      圖2是示出空調室外機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3是說明空調室外機的各設備的配置的概略俯視剖視圖。

      圖4是示出室外熱交換器的概略外觀立體圖。

      圖5是示出室外熱交換器中的傳熱翅片的相對于扁平多孔管的安裝狀態(tài)的概略立體圖。

      圖6是折返集管和聯(lián)絡部的分解概略立體圖。

      圖7是示出被捆束部捆束的情況的一個示例的主視圖。

      圖8是示出被捆束部捆束的情況的一個示例的外觀立體圖(從折返集管側觀察的圖)。

      圖9是示出被捆束部捆束的情況的一個示例的外觀立體圖(從正面下方觀察的圖)。

      圖10是示出被捆束部捆束的情況的一個示例的外觀立體圖(從背面下方觀察的圖)。

      圖11是帶部件的平面圖。

      圖12是夾持件的側視圖。

      圖13是多個聯(lián)絡配管與捆束部9的釬焊固定的流程圖。

      圖14是示出夾持件與多個聯(lián)絡配管的釬焊固定狀態(tài)的圖7中的x-x面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具備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熱交換器的空調裝置1進行說明。

      (1)空調裝置1的整體結構

      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冷凍裝置1的結構的概略的回路圖。

      空調裝置1是通過進行蒸汽壓縮式的冷凍循環(huán)運轉而用于設置有空調室內(nèi)機3的建筑物內(nèi)的制冷制熱的裝置,其由作為熱源側單元的空調室外機2和作為使用側單元的空調室內(nèi)機3通過制冷劑聯(lián)絡配管6、7連接起來而構成。

      由空調室外機2、空調室內(nèi)機3和制冷劑聯(lián)絡配管6、7連接起來而構成的制冷劑回路利用制冷劑配管將壓縮機91、四路切換閥92、室外熱交換器20(熱交換器)、膨脹閥33、室內(nèi)熱交換器4和氣液分離器93等連接起來而構成。在該制冷劑回路內(nèi)封入有制冷劑,進行在制冷劑被壓縮、冷卻、減壓、加熱/蒸發(fā)后再次被壓縮這樣的冷凍循環(huán)運轉。作為制冷劑,可使用例如從r410a、r32、r407c、r22、r134a、二氧化碳等中選擇出的制冷劑。

      (2)空調裝置1的詳細結構

      (2-1)空調室內(nèi)機3

      空調室內(nèi)機3通過壁掛等設置在室內(nèi)墻面上,或者通過嵌入、懸掛等設置于建筑物等的室內(nèi)天花板??照{室內(nèi)機3具有室內(nèi)熱交換器4和室內(nèi)風扇5。室內(nèi)熱交換器4是例如由傳熱管和多個翅片構成的交叉翅片式翅管型熱交換器,并且是在制冷運轉時是作為制冷劑的蒸發(fā)器而發(fā)揮作用以對室內(nèi)空氣進行冷卻、在制熱運轉時作為制冷劑的冷凝器而發(fā)揮作用以對室內(nèi)空氣進行加熱的熱交換器。

      (2-2)空調室外機2

      空調室外機2被設置在建筑物等的室外,并通過制冷劑聯(lián)絡配管6、7而與空調室內(nèi)機3連接。如圖2和圖3所示,空調室外機2具有大致長方體狀的單元外殼10。

      如圖3所示,空調室外機2具有如下結構(所謂的箱型結構):利用沿鉛垂方向延伸的隔板18將單元外殼10的內(nèi)部空間一分為二,從而形成送風機室s1和機械室s2??照{室外機2具有配置在單元外殼10的送風機室s1內(nèi)的室外熱交換器20和室外風扇95,具有配置在單元外殼10的機械室s2內(nèi)的壓縮機91、四路切換閥92、氣液分離器93、膨脹閥33、氣體制冷劑配管31和液體制冷劑配管32。

      單元外殼10具備底板12、頂板11、送風機室側的側板13、機械室側的側板14、送風機室側前板15和機械室側前板16而構成殼體。

      空調室外機2構成為:從單元外殼10的背面和側面的一部分將室外空氣吸入到單元外殼10內(nèi)的送風機室s1中,并將吸入的室外空氣從單元外殼10的前面吹出。具體而言,相對于單元外殼10內(nèi)的送風機室s1而形成有吸入口10a、吸入口10b和吹出口10c。吸入口10a和吸入口10b的整體從送風機室側的側板13的背面?zhèn)鹊亩瞬繑U展到機械室側的側板14的靠送風機室s1側的端部。此外,吹出口10c被設置于送風機室側前板15,其前側被風扇格柵15a覆蓋。

      四路切換閥92是用于切換制冷劑的流動方向的機構。在制冷運轉時,四路切換閥92將壓縮機91的噴出側的制冷劑配管和從室外熱交換器20的一端(氣體側端部)延伸的氣體制冷劑配管31連接起來,并且通過氣液分離器93將氣體制冷劑的制冷劑聯(lián)絡配管7和壓縮機91的吸入側的制冷劑配管連接起來(參照圖1的四路切換閥92的實線)。此外,在制熱運轉時,四路切換閥92將壓縮機91的噴出側的制冷劑配管和氣體制冷劑的制冷劑聯(lián)絡配管7連接起來,并且通過氣液分離器93將壓縮機91的吸入側和從室外熱交換器20的一端(氣體側端部)延伸的氣體制冷劑配管31連接起來(參照圖1的四路切換閥92的虛線)。

      室外熱交換器20以在送風機室s1中與吸入口10a、10b對置的方式沿上下方向(鉛垂方向)立起地配置。室外熱交換器20是鋁制的熱交換器,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了設計壓力約為3mpa~4mpa的熱交換器。室外熱交換器20從一端(氣體側端部)以與四路切換閥92連接的方式延伸出氣體制冷劑配管31。此外,從室外熱交換器20的另一端(液體側端部)以與膨脹閥33連接的方式延伸出液體制冷劑配管32。

      氣液分離器93被連接于四路切換閥92與壓縮機91之間。氣液分離器93具備將制冷劑分成氣相和液相的氣液分離功能。向氣液分離器93流入的制冷劑被分成液相和氣相,集中于上部空間的氣相的制冷劑被提供到壓縮機91。

      膨脹閥33是用于在制冷劑回路中對制冷劑進行減壓的機構,并且是能夠調整開度的電動閥。膨脹閥33被設置在室外熱交換器20與液體制冷劑的制冷劑聯(lián)絡配管6之間,以進行制冷劑壓力、制冷劑流量的調節(jié),在制冷運轉時和制熱運轉時均具有使制冷劑膨脹的功能。

      室外風扇95將用于與在室外熱交換器20流動的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的室外空氣提供到室外熱交換器20。室外風扇95以與室外熱交換器20對置的方式配置在送風機室s1中。室外風扇95將室外空氣從背面?zhèn)任氲絾卧獌?nèi)而在室外熱交換器20中在制冷劑與室外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后將熱交換后的空氣從前面?zhèn)扰懦龅絾卧狻?/p>

      (3)空調裝置1的動作

      (3-1)制冷運轉

      在制冷運轉時,四路切換閥92成為圖1的實線所示的狀態(tài),即,壓縮機91的噴出側經(jīng)氣體制冷劑配管31而與室外熱交換器20的氣體側連接、并且壓縮機91的吸入側經(jīng)氣液分離器93、制冷劑聯(lián)絡配管7而與室內(nèi)熱交換器4的氣體側連接的狀態(tài)。膨脹閥33被進行開度調節(jié),使得室內(nèi)熱交換器4的出口(即室內(nèi)熱交換器4的氣體側)的制冷劑的過熱度固定(過熱度控制)。在該制冷劑回路的狀態(tài)下,當運轉壓縮機91、室外風扇95和室內(nèi)風扇5時,低壓的氣體制冷劑在壓縮機91中被壓縮而成為高壓的氣體制冷劑。該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經(jīng)由四路切換閥92而被送到室外熱交換器20。然后,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在室外熱交換器20中與由室外風扇95提供的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而冷凝,成為高壓的液體制冷劑。進而,成為過冷卻狀態(tài)的高壓的液體制冷劑從室外熱交換器20被送到膨脹閥33。通過膨脹閥33被減壓到壓縮機91的吸入壓力附近而成為低壓的氣液二相狀態(tài)的制冷劑被送到室內(nèi)熱交換器4,并在室內(nèi)熱交換器4中與室內(nèi)空氣進行熱交換而蒸發(fā),成為低壓的氣體制冷劑。

      該低壓的氣體制冷劑經(jīng)由制冷劑聯(lián)絡配管7而被送到空調室外機2,并再次被吸入到壓縮機91中。這樣,在制冷運轉中,空調裝置1使室外熱交換器20作為在壓縮機91中被壓縮的制冷劑的冷凝器而發(fā)揮作用、并且使室內(nèi)熱交換器4作為在室外熱交換器20中冷凝的制冷劑的蒸發(fā)器而發(fā)揮作用。

      (3-2)制熱運轉

      在制熱運轉時,四路切換閥92成為圖1的虛線所示的狀態(tài),即,壓縮機91的噴出側經(jīng)制冷劑聯(lián)絡配管7而與室內(nèi)熱交換器4的氣體側連接、并且壓縮機91的吸入側經(jīng)氣體制冷劑配管31而與室外熱交換器20的氣體側連接的狀態(tài)。膨脹閥33被進行開度調節(jié),使得室內(nèi)熱交換器4的出口處的制冷劑的過冷卻度為過冷卻度目標值而固定(過冷卻度控制)。在該制冷劑回路的狀態(tài)下,當運轉壓縮機91、室外風扇95和室內(nèi)風扇5時,低壓的氣體制冷劑被吸入到壓縮機91中而壓縮成為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并經(jīng)由四路切換閥92和制冷劑聯(lián)絡配管7而被送到空調室內(nèi)機3。

      進而,被送到空調室內(nèi)機3的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在室內(nèi)熱交換器4中與室內(nèi)空氣進行熱交換而冷凝成為高壓的液體制冷劑后,在通過膨脹閥33時根據(jù)膨脹閥33的閥開度而被減壓。通過該膨脹閥33后的制冷劑流入到室外熱交換器20。進而,流入到室外熱交換器20的低壓的氣液二相狀態(tài)的制冷劑與由室外風扇95提供的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而蒸發(fā)成為低壓的氣體制冷劑,并經(jīng)由四路切換閥92而再次被吸入到壓縮機91中。這樣,在制熱運轉中,空調裝置1使室內(nèi)熱交換器4作為在壓縮機91中被壓縮的制冷劑的冷凝器而發(fā)揮作用、并且使室外熱交換器20作為在室內(nèi)熱交換器4中冷凝的制冷劑的蒸發(fā)器而發(fā)揮作用。

      (4)室外熱交換器20的詳細結構

      (4-1)室外熱交換器20的整體結構

      圖4中示出了室外熱交換器20的概略外觀立體圖。此外,圖5中示出了傳熱翅片21a相對于扁平多孔管21b的安裝狀態(tài)。

      室外熱交換器20具備:熱交換部21,其進行室外空氣與制冷劑的熱交換;出入口集管26和折返集管24,它們被設置在該熱交換部21的一端側;連結集管23,其被設置在該熱交換部21的另一端側;聯(lián)絡部25,其使折返集管24的下部與折返集管24的上部連結起來;和分流器22,其對分流到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的制冷劑進行引導。

      (4-2)熱交換部21

      熱交換部21由多個傳熱翅片21a和多個扁平多孔管21b構成。傳熱翅片21a和扁平多孔管21b均是鋁制或鋁合金制。

      如圖5所示,傳熱翅片21a是平板部件,在各傳熱翅片21a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扁平管插入用缺口21aa。該缺口21aa以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多個的方式設置于該傳熱翅片21a。另外,傳熱翅片21a被安裝成具有無數(shù)朝向空氣流的上游側突出的部分。

      扁平多孔管21b作為傳熱管而發(fā)揮作用,將在傳熱翅片21a與室外空氣之間移動的熱傳遞給在內(nèi)部流動的制冷劑。該扁平多孔管21b具有成為傳熱面的上下的平面部和供制冷劑流動的多個流入口21ba。扁平多孔管21b的多個流入口21ba沿通過室外熱交換器20的空氣流方向排列。具有這樣的形狀的扁平多孔管21b設置有多個,這些多個扁平多孔管21b沿鉛垂方向空開規(guī)定間隔地配置。

      另外,該熱交換部21在由室外風扇95產(chǎn)生的空氣流方向(從殼體的背面和左側面?zhèn)瘸驓んw的正面的風扇格柵15a的氣流)上具有:上風側熱交換部20a,其以對上風的部分進行鑲邊的方式設置;和下風側熱交換部20b,其以對下風側進行鑲邊的方式設置。這些上風側熱交換部20a和下風側熱交換部20b以在空氣流方向上排列2列的方式配置。

      上風側熱交換部20a具有:扁平多孔管21b,其以對上風側進行鑲邊的方式延伸并沿上下方向排列多根;和傳熱翅片21a,其被固定于該扁平多孔管21b。此外,下風側熱交換部20b也同樣地具有:扁平多孔管21b,其以對下風側進行鑲邊的方式延伸并沿上下方向排列多根;和傳熱翅片21a,其被固定于該扁平多孔管21b。

      (4-3)分流器22

      分流器22以將液體制冷劑配管32與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連結起來的方式被連接。例如,在室外熱交換器20作為制冷劑的蒸發(fā)器而發(fā)揮作用時,該分流器22使從液體制冷劑配管32流出來的制冷劑在高度方向上分流,被分流器22分流后的各制冷劑流經(jīng)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的各高度位置而被引導到上風側熱交換部20a的下方部分(參照圖4中的虛線)。

      (4-4)出入口集管26

      出入口集管26是沿鉛垂方向延伸的鋁制或鋁合金制的筒狀部件,其內(nèi)部被分割成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具體而言,出入口集管26的內(nèi)部被沿水平方向擴展的擋板上下分隔開。

      該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在室外熱交換器20作為制冷劑的蒸發(fā)器而發(fā)揮作用時作為制冷劑的入口而發(fā)揮作用,并且在室外熱交換器20作為制冷劑的散熱器而發(fā)揮作用時作為制冷劑的出口而發(fā)揮作用。此外,出入口集管26的上方部分在室外熱交換器20作為制冷劑的蒸發(fā)器而發(fā)揮作用時作為制冷劑的出口而發(fā)揮作用,并且在室外熱交換器20作為制冷劑的散熱器而發(fā)揮作用時作為制冷劑的入口而發(fā)揮作用。

      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經(jīng)分流器22而與液體制冷劑配管32連接。出入口集管26的上方部分與氣體制冷劑配管31連接。

      此外,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具有上下排列的多個空間,使得在室外熱交換器20作為蒸發(fā)器而發(fā)揮作用時可維持由分流器22分流的制冷劑在高度方向上的分布。通過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的內(nèi)部空間被多個隔板上下分隔開而劃分出這些空間。由此,構成為能夠將被分流器22在高度方向上分開的各制冷劑流分別在維持分開的分流狀態(tài)下經(jīng)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而送向熱交換部21。

      根據(jù)以上結構,在室外熱交換器20作為制冷劑的蒸發(fā)器而發(fā)揮作用的情況下,經(jīng)液體制冷劑配管32、分流器22和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而流入到熱交換部21的制冷劑一邊通過以下的各部件一邊蒸發(fā)并到達出入口集管26的上方部分。進而,蒸發(fā)的制冷劑經(jīng)由出入口集管26的上方部分和氣體制冷劑配管31而流出到室外熱交換器20的外部。另外,在室外熱交換器20作為制冷劑的散熱器而發(fā)揮作用的情況下,成為與上述相反的流動。

      (4-5)連結集管23

      連結集管23被設置在室外熱交換器20中的熱交換部21的與設置有出入口集管26和折返集管24的一側(圖3中所說的機械室側)的端部相反一側(在圖3中所說的送風機室側)。

      連結集管23構成為:將在上風側熱交換部20a的扁平多孔管21b中流動的制冷劑引導到相同高度位置處的下風側熱交換部20b的扁平多孔管21b、或將在下風側熱交換部20b的扁平多孔管21b中流動的制冷劑引導到相同高度位置處的上風側熱交換部20a的扁平多孔管21b。這里,在連結集管23中的與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對應的高度位置的部分流動的制冷劑流的方向與在連結集管23中的與出入口集管26的上方部分對應的高度位置的部分流動的制冷劑流的方向是彼此相反的方向。具體而言,在室外熱交換器20作為制冷劑的蒸發(fā)器而發(fā)揮作用的情況下,連結集管23的下方部分將在上風側熱交換部20a中流動的制冷劑向下風側熱交換部20b引導,連結集管23的上方部分將在下風側熱交換部20b中流動的制冷劑向上風側熱交換部20a引導(參照圖4中的虛線)。在室外熱交換器20作為制冷劑的散熱器而發(fā)揮作用的情況下,成為與上述相反的制冷劑流動。

      在該連結集管23中,不產(chǎn)生制冷劑的上下方向的移動,起到將室外熱交換器20內(nèi)的制冷劑的流路僅在相同高度位置處連接起來的作用。

      (4-6)折返集管24和聯(lián)絡部25

      折返集管24被設置在熱交換部21的與設置有連結集管23的一側的端部相反側的端部,其被設置成在比出入口集管26靠下風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圓筒形狀的部件。該折返集管24與熱交換部21中的下風側熱交換部20b的與連結集管23側相反側的端部連接。折返集管24也是鋁制或鋁合金制的部件。

      聯(lián)絡部25具有多個聯(lián)絡配管25a~25j,所述多個聯(lián)絡配管是與折返集管24連接的鋁制或鋁合金制的圓筒配管。多個聯(lián)絡配管25a~25j分別將在折返集管24的內(nèi)部被分隔成多個的空間中的下方的空間與上方的空間一對一連接起來。

      如圖6中的折返集管24和聯(lián)絡部25的分解概略立體圖所示,折返集管24具有:多孔側部件61,其與多個扁平多孔管21b的一端連接;配管側部件62,其構成與連接有扁平多孔管21b的一側相反的一側;分隔部件70,其位于多孔側部件61與配管側部件62之間;和多個擋板80,它們將折返集管24內(nèi)部的空間上下分隔開。

      折返集管24是通過將這些多個部件組合起來而構成的在鉛垂方向上較長的結構物。在折返集管24中,分隔部件70以外的各部件主要固定于作為一個部件的分隔部件70而構成,因此,容易進行彼此的定位,容易確保強度,即使是在鉛垂方向上較長的結構也能夠容易制造。

      多孔側部件61構成折返集管24的熱交換部21側的壁面,形成俯視觀察為大致半圓弧形狀。該多孔側部件61具有該半圓弧形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而成的形狀,按照高度位置設置有多個用于插入扁平多孔管21b的沿板厚方向貫通的開口。

      配管側部件62構成折返集管24的壁面中與熱交換部21側相反側的壁面,形成俯視觀察為大致半圓弧形狀。該配管側部件62具有該半圓弧形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而成的形狀。配管側部件62按照高度位置設置有多個用于插入聯(lián)絡部25的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沿板厚方向貫通的開口。此外,在該配管側部件62中,按照高度位置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擋板80的一端側的開口。

      分隔部件70以將折返集管24的內(nèi)部的空間分隔成多孔側部件61側的空間和配管側部件62側的空間的方式前后及上下地延伸。在分隔部件70中,按照高度位置設置有用于插入固定擋板80的開口。

      如圖6所示,折返集管24的內(nèi)部空間被設置有噴嘴的上升流形成部件81上下分割成下方的下方折返部分34和上方的上方折返部分37。

      下方折返部分34的內(nèi)部空間被擋板80上下地進一步分割成下方的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和上方的第二下方折返部分36。另外,該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的內(nèi)部被多個擋板80在上下方向上進一步分隔成多個空間。

      上方折返部分37的內(nèi)部空間也被擋板80在上下方向上進一步分割成下方的第一上方折返部分38和上方的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另外,該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內(nèi)部被多個擋板80在上下方向上進一步分隔成多個空間。在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內(nèi)部被分隔開的各空間中分別連接有多個扁平多孔管21b。在該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內(nèi)部被分隔開的各空間中分別設置有上升流形成部件81,該上升流形成部件81設置有用于形成上升流的噴嘴。因此,能夠將制冷劑分別送入到多個扁平多孔管21b中,其中,所述多個扁平多孔管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與在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內(nèi)部被分隔開的各空間連接。

      另外,聯(lián)絡配管25a~25j均不與第二下方折返部分36和第一上方折返部分38連接,制冷劑以如下方式流動:流入到第二下方折返部分36內(nèi)的制冷劑經(jīng)由設置有噴嘴的上升流形成部件81而在折返集管24內(nèi)上升,并從第一上方折返部分38流出,或者,流入到第一上方折返部分38內(nèi)的制冷劑經(jīng)由設置有噴嘴的上升流形成部件81而在折返集管24內(nèi)下降,并從第二下方折返部分36流出。

      聯(lián)絡部25的聯(lián)絡配管25a~25j分別將在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的內(nèi)部被多個擋板80在上下方向上分隔開的多個空間中的一個與在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內(nèi)部被多個擋板80在上下方向上分隔開的多個空間中的一個一對一地上下連接起來。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聯(lián)絡部25的聯(lián)絡配管25a將折返集管24的內(nèi)部空間中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最上方的空間與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的最下方的空間連接起來。此外,聯(lián)絡部25的聯(lián)絡配管25b將折返集管24的內(nèi)部空間中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從上數(shù)第二個空間與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的從下數(shù)第二個空間連接起來。這樣,聯(lián)絡部25的聯(lián)絡配管25a~25j按聯(lián)絡距離遠的順序進行連接。

      在上述的連接狀態(tài)中,在室外熱交換器20作為制冷劑的蒸發(fā)器而發(fā)揮作用的情況下,經(jīng)由熱交換部21的下風側熱交換部20b的下方部分而流入到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的制冷劑經(jīng)聯(lián)絡部25的聯(lián)絡配管25a~25j而被送到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此外,從熱交換部21流入到第二下方折返部分36的制冷劑不經(jīng)由聯(lián)絡部25而經(jīng)由折返集管24內(nèi)的空間被送到第一上方折返部分38。這里,被送到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及第一上方折返部分38的制冷劑被送到熱交換部21的下風側熱交換部20b的上方部分。

      這里,與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連接的扁平多孔管21b的根數(shù)構成為多于與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連接的扁平多孔管21b的根數(shù)。此外,與第一上方折返部分38連接的扁平多孔管21b的根數(shù)構成為多于與第二下方折返部分36連接的扁平多孔管21b的根數(shù)。

      另外,經(jīng)由熱交換部21的下風側熱交換部20b的下方部分而向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流入的制冷劑在維持分流狀態(tài)(被分到在下風側熱交換部20b的下方部分上下排列的多個扁平多孔管21b的分流狀態(tài))的情況下在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的內(nèi)部被擋板80上下分隔開的各空間中流動。這樣在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的內(nèi)部的各空間中流動的制冷劑在維持分流狀態(tài)的情況下分別在聯(lián)絡部25的聯(lián)絡配管25a~25j中流動,在維持分流狀態(tài)(被分到聯(lián)絡部25的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分流狀態(tài))的情況下在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內(nèi)部被擋板80上下分隔開的各空間中流動。

      (5)聯(lián)絡部25的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經(jīng)捆束部9的捆束

      如圖6中利用虛線示出概略配置那樣,聯(lián)絡部25的聯(lián)絡配管25a~25j在被多個捆束部9捆束的狀態(tài)下被釬焊固定。

      在圖7至圖10中,示出了被捆束部9捆束的部位的一個示例的外觀立體圖。這里,圖7是主視圖,圖8是從折返集管24側觀察的外觀立體圖,圖9是從正面下方觀察的外觀立體圖,圖10是從背面下方觀察的外觀立體圖。

      捆束部9由帶部件40和夾持件50構成。

      如作為平面圖的圖11所示,帶部件40是具有主體部41和帶部43的、鋁制或鋁合金制的部件。主體部41具有在內(nèi)側沿板厚方向貫通的卡定孔42。帶部43從主體部41的一部分伸出,形成為比卡定孔42的寬度細,以便能夠插入到卡定孔42中。該帶部43可通過人手彎折,具有在一旦被插入到卡定孔42中而被彎折的情況下不易松弛的程度的剛性。此外,帶部43的剛性被調節(jié)成僅卷繞一圈就足以能夠捆束固定。

      如作為側視圖的圖12所示,夾持件50是鋁制或鋁合金制的部件,其具有第一壁面部51、第二壁面部52、第一彎曲部53和第二彎曲部54。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夾持件50而例舉了能夠將圓筒形狀的配管即聯(lián)絡配管25a~25j成兩列地容納在第一壁面部51側和第二壁面部52側的結構。第一壁面部51和第二壁面部52是以彼此對面的方式擴展的面狀部分,能夠從徑向外側沿板厚方向夾持被容納在內(nèi)部的聯(lián)絡配管25a~25j。此外,第一彎曲部53以其內(nèi)表面容易沿著被容納在第一壁面部51的一端側的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周面的方式彎曲而構成。第二彎曲部54也同樣地以其內(nèi)表面容易沿著被容納在第二壁面部52的一端側的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周面的方式彎曲而構成。第一彎曲部53和第二彎曲部54經(jīng)由平緩的曲面而連接。在第一壁面部51的與第一曲面部53側相反側的端部中央附近形成有第一切口51a,該第一缺口用于使帶部件40的帶部43通過。第一切口51a的寬度構成為大于帶部件40的帶部43的寬度、并小于帶部件40的主體部41的寬度。在第二壁面部52的與第二曲面部54側相反側的端部中央附近也同樣地形成有第二缺口52a,該第二缺口用于使帶部件40的帶部43通過。關于該第二缺口52a的寬度也構成為大于帶部件40的帶部43的寬度、并小于帶部件40的主體部41的寬度。第一切口51a和第二缺口52a的切入深度短于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外徑。

      (6)釬焊

      在聯(lián)絡部25的各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外周表面形成有包覆包覆材料而成的覆膜。該包覆材料是可保護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外周表面免于點蝕的犧牲材料,不特別限定,可以使用例如略微含有(例如1%以下)鋅的鋁7072等合金。此外,該包覆材料的熔點低于聯(lián)絡部25的各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包覆材料以外的部分的熔點,還可以作為釬料而發(fā)揮作用。

      此外,在捆束部9的夾持件50的表面也形成有包覆與各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外側表面同樣的包覆材料而成的覆膜。另外,未對捆束部9的帶部件40實施這樣的包覆材料的包覆。

      這樣,外側表面被包覆材料包覆的聯(lián)絡配管25a~25j在以彼此緊貼的方式(以圓筒形狀的外周面彼此相互緊貼的方式)被捆束部9捆束的狀態(tài)下被實施爐內(nèi)釬焊。

      具體而言,按照圖13中所記載的流程圖的步驟,聯(lián)絡配管25a~25j與捆束部9被一體化固定。

      在步驟s10中,利用捆束部9的夾持件50將被包覆材料包覆的聯(lián)絡配管25a~25j以從徑向外側覆蓋的方式夾持。

      在步驟s20中,利用帶部件40將夾持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夾持件50進一步從徑向外側捆束。這里,使帶部件40的主體部41位于第二壁面部52的外側的同時,使帶部43一邊通過夾持件50的第一切口51a和第二切口52a一邊繞轉。帶部43的與主體部41側相反側的端部通過卡定孔42后,折返而使聯(lián)絡配管25a~25j和夾持件50緊固來定位。

      另外,這里,夾持件50中的與第一曲面部53及第二曲面部54相反側的部分開放。進而,通過在夾持件50設置第一切口51a和第二切口52a,從而帶部43能夠以接觸的方式沿著位于夾持件50的開放部分的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外周曲面。

      在步驟s30中,多個聯(lián)絡配管25a~25j、夾持件50和帶部件40以成為一體的狀態(tài)被放入到爐中。

      在步驟s40中,爐的溫度被提高到高于聯(lián)絡配管25a~25j、夾持件50的包覆材料的熔點的溫度、并且包覆材料以外的部分的熔點以下的溫度,從而使包覆材料熔解而作為釬料發(fā)揮作用。由此,如圖14中的剖視圖(圖7中的x-x截面的圖)所示,位于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表面的包覆材料的一部分向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外周曲面彼此的接觸部分移動而形成角焊縫99,并使聯(lián)絡配管25a~25j彼此釬焊固定。此外,位于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表面的包覆材料的一部分還向夾持件50的內(nèi)側面與多個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接觸部分移動而形成角焊縫99,并使夾持件50與聯(lián)絡配管25a~25j釬焊固定。此外,帶部件40的帶部43在與多個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外表面接觸的部分處彼此被釬焊固定。

      如上所述,多個聯(lián)絡配管25a~25j與捆束部9彼此被釬焊固定。

      (7)特征

      在本實施方式中,多個聯(lián)絡配管25a~25j被連接于折返集管24。這里,假設在將各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間隔空開較寬地配置以免露水及雨水等水被保持在各聯(lián)絡配管25a~25j彼此之間的情況下,設置所需的空間需要較寬。在折返集管24內(nèi)存在較多被分隔的空間、并且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根數(shù)越多,該問題越明顯。

      相對于此,在本實施方式的空調裝置1中,多個聯(lián)絡配管25a~25j被彼此緊貼地配置。由此,能夠抑制設置所需的空間的增大。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使三根以上聯(lián)絡配管彼此緊貼固定,因此,該設置空間的狹小化效果顯著。

      并且,由于各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外周曲面彼此被相互釬焊固定,因此,規(guī)定了相對的移動。因此,與僅將各聯(lián)絡配管25a~25j捆束而不彼此釬焊的情況相比,能夠通過限制各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相對移動來避免外周曲面彼此摩擦,還能夠避免由于彼此摩擦而促進腐蝕。

      此外,如圖14所示,在各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外周曲面彼此之間殘存有由釬料構成的角焊縫99,因此,即使在曲面彼此接近的情況下,水也不易被保持在各聯(lián)絡配管25a~25j彼此之間。由此,能夠抑制電腐蝕。另外,由于水不易被保持在各聯(lián)絡配管25a~25j彼此之間,因此,還能夠提高排水性。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特別是在聯(lián)絡部25的多個聯(lián)絡配管25a~25j中實施了上述的配管的緊貼固定。該聯(lián)絡配管25a~25j均被設置成從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折返集管24的下方伸出而回到相同折返集管24的上方。因此,各聯(lián)絡配管25a~25j要通過的位置特別接近。在本實施方式中,這樣地利用釬焊使通過相互接近的位置的配管彼此一體化而不是使通過相互較遠的位置的配管彼此一體化,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防止彼此的摩擦、并且水不易被保持的效果。

      此外,由于形成在各聯(lián)絡配管25a~25j之間的角焊縫99作為犧牲材料而發(fā)揮作用,因此,即使發(fā)生了電腐蝕,該角焊縫99的部分也比多個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母材(表面的包覆材料以外的部分)優(yōu)先熔化開。因此,能夠延長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壽命。

      另外,由于本實施方式的聯(lián)絡配管25a~25j在被捆束部9捆束而彼此緊貼的狀態(tài)下被放入到爐內(nèi),因此,容易將作為釬料而發(fā)揮作用的包覆材料向該緊貼部分引導,能夠提高固定的可靠性。

      (8)變形例

      (8-1)變形例a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列舉了多個聯(lián)絡配管25a~25j在被捆束部9捆束的狀態(tài)下被彼此釬焊固定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

      但是,成為釬焊對象的多個圓筒配管被彼此釬焊固定即可,作為最終的固定物,捆束部9無需為一體。例如,也可以這樣:使用在釬焊作業(yè)后可卸下的工具將多個圓筒配管在彼此緊貼的狀態(tài)下進行爐中釬焊,在多個圓筒配管被彼此釬焊固定后將該工具卸下。

      此外,作為釬焊對象物的多個圓筒配管,不特別地限定,也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的多個聯(lián)絡配管25a~25j以外的空調裝置1具有的任意的多個圓筒配管彼此釬焊。

      (8-2)變形例b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列舉了在多個聯(lián)絡配管25a~25j的表面及夾持件50的表面設置有作為釬料而發(fā)揮作用的包覆材料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

      但是,作為釬焊對象的多個圓筒配管,不限于這樣地在表面設置有釬料的結構,也可以從成為釬焊對象的多個圓筒配管以外的任意的對象得到釬料。

      標號說明

      1空調裝置

      9捆束部

      20室外熱交換器(熱交換器)

      24折返集管(集管)

      25聯(lián)絡部

      25a~25j聯(lián)絡配管(多個圓筒配管)

      26出入口集管

      40帶部件

      41主體部

      42卡定孔

      43帶部

      50夾持件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63319號公報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