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干燥系統(tǒng),具體是一種中藥原料干燥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中藥起源于中國,中藥是指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用于預防和治療疾病并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天然藥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中國醫(yī)藥學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是中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極為豐富的經(jīng)驗總結,對于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有著巨大的貢獻。
中藥原料在加工過程中,需要進行清洗、滅菌和干燥處理,以使中藥原料衛(wèi)生健康。在中藥原料的干燥處理中,通常采用滾筒式烘干機,而現(xiàn)有的中藥原料滾筒烘干機,在進行烘干工作過程中,中藥原料在滾筒內(nèi)移動時,容易聚集并貼在滾筒內(nèi)壁上,使中藥原料難以全面均勻受熱,而無法得以充分烘干;并且進入滾筒內(nèi)的熱風氣流在進氣的直線方向上較為集中,而滾筒內(nèi)其他區(qū)域熱氣流則較為稀薄,導致滾筒內(nèi)的熱空氣分布不均勻,從而加重使中藥原料無法均勻受熱,影響中藥原料的烘干質量,進而影響中藥成品的藥效,這就為人們的使用帶來了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藥原料干燥系統(tǒng),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中藥原料干燥系統(tǒng),包括外殼、進料口、導料板、翻轉裝置、抽濕裝置、篩分裝置、冷風管和熱風管,所述導料板包括第一導料板和第二導料板,進料口設置在外殼的頂部,導料板和翻轉裝置均設置在外殼內(nèi)部,第一導料板和第二導料板均傾斜的焊接在外殼的上部,第一導料板和第二導料板分別位于外殼的兩側并且第一導料板位于第二導料板的上方,翻轉裝置位于外殼的底部,翻轉裝置包括旋轉軸、翻料板、擋料網(wǎng)和氣體通道,氣體通道設置在旋轉軸內(nèi)部,擋料網(wǎng)設置在旋轉軸頂部,翻料板在旋轉軸兩側上焊接有兩層以上并且層與層之間相互垂直,旋轉軸的底部分別與翻轉電機和抽濕裝置相連,抽濕裝置下方安裝有抽濕電機,冷風管和熱風管分別設置在外殼底部的兩側并且冷風管和熱風管之間設置有出料管,篩分裝置與出料管的底部相連,篩分裝置包括振動器和篩板,篩板包括小孔篩板、中孔篩板和大孔篩板并且小孔篩板、中孔篩板和大孔篩板之間采用焊接的方式相固定,振動器安裝在篩分裝置的頂部并且振動器通過連接軸與篩板相連,小孔篩板、中孔篩板和大孔篩板的傾斜角依次遞減,小孔篩板、中孔篩板和大孔篩板的下方均設置有用于收集不同粒度原料的排料口,外殼的上部還設置有排氣管。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案:相鄰兩層翻料板之間設置有撥料板,撥料板與翻料板交錯設置。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案:第一導料板和第二導料板與地面的傾斜角為30-50度,翻料板與鉛垂面成30度夾角。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案:小孔篩板、中孔篩板和大孔篩板上均設置有便于更換篩面的不同高度的卡槽。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案:排料口的一側安裝有除氣除塵負壓裝置,除氣除塵負壓裝置與排料口之間安裝有濾網(wǎng),除氣除塵負壓裝置與氣固分離器相連。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案:第一導料板和第二導料板的上三分之一為光滑平面,且下三分之二設置有螺旋向下的導葉。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系統(tǒng)設計合理,使用簡單方便,采用第一導流板、第二導流板、翻料裝置、冷風和熱風交替的方式對中藥原料進行干燥,可以將中藥原料中的水分析出,干燥效果好;該系統(tǒng)還可以對中藥原料按照粒度進行分級,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適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圖1為中藥原料干燥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中藥原料干燥系統(tǒng)中篩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中藥原料干燥系統(tǒng)中篩板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外殼,2-進料口,3-第一導料板,4-第二導料板,5-翻轉電機,6-旋轉軸,7-翻料板,8-撥料板,9-冷風管,10-熱風管,11-抽濕裝置,12-振動器,13-篩分裝置,14-出料管,15-小孔篩板,16-中孔篩板,17-大孔篩板,18-除氣除塵負壓裝置,19-氣固分離器,20-連接軸,21-抽濕電機,22-擋料網(wǎng),23-排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3,一種中藥原料干燥系統(tǒng),包括外殼1、進料口2、導料板、翻轉裝置、抽濕裝置11、篩分裝置13、冷風管9和熱風管10,所述導料板包括第一導料板3和第二導料板4,進料口2設置在外殼1的頂部,導料板和翻轉裝置均設置在外殼1內(nèi)部,第一導料板3和第二導料板4均傾斜的焊接在外殼1的上部,第一導料板3和第二導料板4分別位于外殼1的兩側并且第一導料板3位于第二導料板4的上方,用于延長中藥原料的下落距離,便于對中藥原料進行充分干燥,翻轉裝置位于外殼1的底部,翻轉裝置包括旋轉軸6、翻料板7、擋料網(wǎng)22和氣體通道,翻料板7對中藥原料進行翻動,便于中藥原料和冷熱空氣進行接觸,利于提高中藥原料的干燥質量;氣體通道設置在旋轉軸6內(nèi)部,擋料網(wǎng)22設置在旋轉軸6頂部,翻料板7在旋轉軸6兩側上焊接有兩層以上并且層與層之間相互垂直,旋轉軸6的底部分別與翻轉電機5和抽濕裝置11相連,抽濕裝置11下方安裝有抽濕電機21,通過旋轉軸6內(nèi)部設置的氣體通道,利用抽濕裝置11上設置的抽濕電機21將外殼1中由中藥原料干燥產(chǎn)生的濕氣抽出,有利于加快中藥原料的干燥速度,冷風管9和熱風管10分別設置在外殼1底部的兩側并且冷風管9和熱風管10之間設置有出料管14,篩分裝置13與出料管14的底部相連,篩分裝置13包括振動器12和篩板,篩板包括小孔篩板15、中孔篩板16和大孔篩板17并且小孔篩板15、中孔篩板16和大孔篩板17之間采用焊接的方式相固定,振動器12安裝在篩分裝置13的頂部并且振動器12通過連接軸20與篩板相連,小孔篩板15、中孔篩板16和大孔篩板17的傾斜角依次遞減,小孔篩板15、中孔篩板16和大孔篩板17的下方均設置有用于收集不同粒度原料的排料口23,外殼1的上部還設置有排氣管。相鄰兩層翻料板7之間設置有撥料板8,撥料板8與翻料板7交錯設置,撥料板8可以將中藥原料撥至外殼1的內(nèi)壁,增大中藥原料的干燥時間。第一導料板3和第二導料板4與地面的傾斜角為30-50度,翻料板7與鉛垂面成30度夾角。小孔篩板15、中孔篩板16和大孔篩板17上均設置有便于更換篩面的不同高度的卡槽。在排料口23的一側安裝有除氣除塵負壓裝置18,可以初步完成中藥原料與氣體粉塵的分離,除氣除塵負壓裝置18與排料口23之間安裝有濾網(wǎng),可以避免大顆粒中藥原料的排料造成的影響,除氣除塵負壓裝置18與氣固分離器19相連,完成初步分離后的中藥原料進入氣固分離器19處理,然后排放氣體和粉塵。第一導料板3和第二導料板4的上三分之一為光滑平面,且下三分之二設置有螺旋向下的導葉。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是:將中藥原料從進料口2進入外殼1,此時冷風管9將零下3-5攝氏度的冷風通入外殼1內(nèi)部,使得中藥原料可以結冰,將中藥原料內(nèi)的水分析出,翻轉電機5進行正反轉工作,旋轉軸6帶動翻料板7和撥料板8工作,中藥原料在翻料過程中相互碰撞,可以將凝結在中藥原料表面的冰渣進行碰撞,撥料板8將中藥原料撥至外殼1內(nèi)壁處碰撞,加快了冰渣掉落的速度,掉落的冰渣和水通過出料管14排出,在冷風干燥階段結束后,熱風管10給外殼1內(nèi)通入大量的熱風,由于旋轉軸6持續(xù)轉動,加速了中藥原料的干燥速度,干燥過程中的冷熱空氣均通過設在外殼1上的排氣管排出處理,蒸發(fā)的水蒸氣通過抽濕裝置11排出,干燥完畢的中藥原料進入篩分裝置13,振動器12帶動篩板振動,不同粒度的中藥原料依次通過小孔篩板15、中孔篩板16和大孔篩板17,落入不同的排料口23,除氣除塵負壓裝置18和氣固分離器19對原料進行除氣和除塵,保證中藥原料的干凈程度。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發(fā)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nèi)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fā)明內(nèi)。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