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碳化鎢裝舟設備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鉬絲爐自動裝舟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傳統(tǒng)碳化鎢粉生產(chǎn)制備工藝中,碳粉和鎢粉在完成混合后需要進行碳化工藝,主要是將碳粉和鎢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裝入石墨舟皿,然后放入鉬絲爐內(nèi)進行碳化燒制。在送入鉬絲爐前,一般采用人工進行裝舟,操作人員通過人工一勺一勺進行添裝舟皿,然后稱重壓實,再送入鉬絲爐內(nèi)燒制,燒制完成后取出碳化鎢再對舟皿進行填裝原料,如此循環(huán);這種壓舟方法主要靠人工完成,其裝舟時重量需要通過人工把控,原料裝載過多會造成舟皿內(nèi)部的碳化鎢燒制不透而造成燒制失敗,增加生產(chǎn)成本,且人工裝舟其操作人員工作強度大。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鉬絲爐自動裝舟裝置,通過夾緊裝置夾持舟皿,在通過軌道帶動舟皿治具移動到下料裝置下進行填充原料,再通過壓料裝置進行壓舟,實現(xiàn)機械化裝料壓舟,使壓舟效果更加均勻,填裝原料重量一致;減少產(chǎn)品異常率,降低生產(chǎn)成本,且提高裝舟效率。
一種鉬絲爐自動裝舟裝置,包括下料裝置、基座、滑軌、壓料裝置、固定支架、升降氣缸、升降滑軌、升降支架、第一舟皿治具、第二舟皿治具和夾緊裝置,所述滑軌設置在基座上,所述第一舟皿治具和第二舟皿治具設置在滑軌上,所述下料裝置、壓料裝置和夾緊裝置均設置在滑軌上方,所述壓料裝置設置在下料裝置與夾緊裝置之間,所述夾緊裝置固定在升降支架上,所述升降支架通過升降滑軌連接在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設置在基座上,所述升降氣缸連接在固定支架上,所述升降氣缸動力桿連接在升降支架上,所述夾緊裝置上設置有吸盤;還包括有感應器和控制器,所述滑軌上設置有若干個感應器,所述下料裝置、壓料裝置和夾緊裝置均分別與所對應的感應器互相配合,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感應器、下料裝置、壓料裝置、升降氣缸和夾緊裝置。
優(yōu)選的,所述壓料裝置包括有壓料治具和氣缸,所述壓料治具設置在氣缸上,所述氣缸固定在固定支架上。
優(yōu)選的,所述夾緊裝置包括有旋轉(zhuǎn)氣缸、氣缸支架、夾爪組、固定板和旋轉(zhuǎn)桿,所述旋轉(zhuǎn)氣缸設置在氣缸支架上,所述旋轉(zhuǎn)桿一端貫穿氣缸支架連接在旋轉(zhuǎn)氣缸上,所述旋轉(zhuǎn)桿另一端上連接有若干件夾爪組,所述若干件夾爪組均連接在固定板上;所述旋轉(zhuǎn)桿位于氣缸支架與固定板之間;所述吸盤設置在固定板上。
優(yōu)選的,所述旋轉(zhuǎn)桿連接有4件夾爪組。
優(yōu)選的,所述夾爪組包括有主拉桿、副拉桿、固定桿、滑塊、夾緊塊、夾爪滑軌和旋轉(zhuǎn)塊,所述旋轉(zhuǎn)塊連接在旋轉(zhuǎn)桿上,所述副拉桿一端鉸接在旋轉(zhuǎn)塊上,所述副拉桿另一端連接在主拉桿一端上,所述主拉桿另一端鉸接在固定桿一端上,所述固定桿另一端連接在滑塊上,所述滑塊通過夾爪滑軌連接在固定板上,所述夾緊塊設置在滑塊上。
優(yōu)選的,所述夾緊塊為V型塊。
優(yōu)選的,所述主拉桿和副拉桿通過螺栓連接。
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鉬絲爐自動裝舟裝置,通過夾緊裝置夾持舟皿,在由軌道帶動舟皿治具移動到下料裝置下進行填充原料,再通過壓料裝置進行壓舟,實現(xiàn)機械化裝料壓舟,使壓舟效果更加均勻,填裝原料重量一致;減少產(chǎn)品碳化異常率,降低生產(chǎn)成本,且提高裝舟效率。
(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鉬絲爐自動裝舟裝置,其結(jié)構(gòu)新穎,方便實用,解決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等問題,同時提高了裝舟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裝舟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夾緊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為夾緊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1-下料裝置,2-基座,3-滑軌,4-壓料裝置,5-壓料治具,6-固定支架,7-升降氣缸,8-升降滑軌,9-升降支架,10-第一舟皿治具,11-第二舟皿治具,12-夾緊裝置,13-舟皿,14-旋轉(zhuǎn)氣缸,15-氣缸支架,16-夾爪組,17-主拉桿,18-副拉桿,19-固定桿,20-滑塊,21-夾緊塊,22-固定板,23-夾爪滑軌,24-旋轉(zhuǎn)桿,25-旋轉(zhuǎn)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實施例1
一種鉬絲爐自動裝舟裝置,包括下料裝置1、基座2、滑軌3、壓料裝置4、固定支架6、升降氣缸7、升降滑軌8、升降支架9、第一舟皿治具10、第二舟皿治具11和夾緊裝置12,所述滑軌3設置在基座2上,所述第一舟皿治具10和第二舟皿治具11設置在滑軌3上,所述下料裝置1、壓料裝置4和夾緊裝置12均設置在滑軌3上方,所述壓料裝置4設置在下料裝置1與夾緊裝置12之間,所述夾緊裝置12固定在升降支架9上,所述升降支架9通過升降滑軌8連接在固定支架6上,所述固定支架6設置在基座2上,所述升降氣缸7連接在固定支架6上,所述升降氣缸7動力桿連接在升降支架9上,所述夾緊裝置12上設置有吸盤;還包括有感應器和控制器,所述滑軌3上設置有若干個感應器,所述下料裝置1、壓料裝置4和夾緊裝置12均分別與所對應的感應器互相配合,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感應器、下料裝置1、壓料裝置4、升降氣缸7和夾緊裝置12;所述壓料裝置4包括有壓料治具5和氣缸,所述壓料治具5設置在氣缸上,所述氣缸固定在固定支架6上;所述夾緊裝置12包括有旋轉(zhuǎn)氣缸14、氣缸支架15、夾爪組16、固定板22和旋轉(zhuǎn)桿24,所述旋轉(zhuǎn)氣缸14設置在氣缸支架15上,所述旋轉(zhuǎn)桿24一端貫穿氣缸支架15連接在旋轉(zhuǎn)氣缸14上,所述旋轉(zhuǎn)桿24另一端上連接有若干件夾爪組16,所述若干件夾爪組16均連接在固定板22上;所述旋轉(zhuǎn)桿24位于氣缸支架15與固定板22之間;所述吸盤設置在固定板22上;所述旋轉(zhuǎn)桿24連接有4件夾爪組16;所述夾爪組16包括有主拉桿17、副拉桿18、固定桿19、滑塊20、夾緊塊21、夾爪滑軌23和旋轉(zhuǎn)塊25,所述旋轉(zhuǎn)塊25連接在旋轉(zhuǎn)桿24上,所述副拉桿18一端鉸接在旋轉(zhuǎn)塊25上,所述副拉桿18另一端連接在主拉桿17一端上,所述主拉桿17另一端鉸接在固定桿19一端上,所述固定桿19另一端連接在滑塊20上,所述滑塊20通過夾爪滑軌23連接在固定板22上,所述夾緊塊21設置在滑塊20上,所述夾緊塊21為V型塊,所述主拉桿17和副拉桿18通過螺栓連接。
先將舟皿13放在第二舟皿治具11上,在通過升降氣缸7帶動升降支架9上下移動,在由升降支架9上的夾緊裝置12將舟皿13上舟皿夾起來(舟皿分為上舟皿和下舟皿),第一舟皿治具10和第二舟皿治具11同時移動,第一舟皿治具10移動到夾緊裝置12下,再通過夾緊裝置12將上舟皿放入第一舟皿治具10上,同時固定板22上的吸盤將上舟皿上的舟皿蓋吸住,通過夾緊裝置12抬起;第一舟皿治具10和第二舟皿治具11同時移動,第二舟皿治具11移動到下料裝置1下進行裝料,第二舟皿治具11完成裝料后,第一舟皿治具10和第二舟皿治具11再次移動,第一舟皿治具10移動到下料裝置1下進行裝料,第一舟皿治具10完成裝料后,第一舟皿治具10和第二舟皿治具11同時移動,當?shù)谝恢勖笾尉?0移動到壓料裝置4停止,壓料裝置4起到對第一舟皿治具10內(nèi)的物料進行壓實,第一舟皿治具10再次移動到夾緊裝置12下,通過夾緊裝置12將第一舟皿治具10內(nèi)的上舟皿夾起,同時第二舟皿治具11移動到壓料裝置4對第二舟皿治具11內(nèi)的物料進行壓實,壓實后在移動到夾緊裝置12下,將夾緊裝置12上的上舟皿安放至第二舟皿治具11內(nèi)的下舟皿上,在通過吸盤放下舟皿蓋板;其夾緊裝置12運動原理為:通過調(diào)節(jié)4件夾爪組16運動夾緊舟皿,其通過旋轉(zhuǎn)氣缸14帶動旋轉(zhuǎn)桿24轉(zhuǎn)動,旋轉(zhuǎn)桿24轉(zhuǎn)動帶動旋轉(zhuǎn)塊25轉(zhuǎn)動,旋轉(zhuǎn)塊25轉(zhuǎn)動拉動主拉桿17和副拉桿18,主拉桿17和副拉桿18在拉動固定桿19移動,固定桿19帶動滑塊20在夾爪滑軌23上定向移動,同時滑塊20上的夾緊塊21沿著夾爪滑軌23方向移動,4個夾爪組16配合運動夾持進行爪取舟皿;通過螺栓進行調(diào)節(jié)主拉桿17和副拉桿18之間的距離使夾持4個夾爪組16配合抓取舟皿的力度更加均勻。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其只是作為范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具體實施例。對于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而言,任何對本實用新型進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實用新型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