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熱器5至少可以包括依次串聯(lián)連接的第二換熱器52和第一換熱器51。
[0034]在一優(yōu)選或可選實施例中,第三支路13可以連接至第二支路12,且第三支路13與第二支路12的連接位置可以位于第二換熱器52的上游,或者可以位于第二換熱器52內(nèi)。
[0035]在另一優(yōu)選或可選實施例中,第三支路13可以連接至第二支路12,且第三支路13與第二支路12的連接位置可以位于第二換熱器52與第一換熱器51之間,或者可以位于第一換熱器51內(nèi)。
[0036]在上述示意性實施例中,沿二次水進方向,第一換熱器51的下游至少還可以設置一個換熱器,第二換熱器52的上游至少也可以設置一個換熱器。
[0037]上述示意性實施例中,設置有至少兩個換熱器,且至少有一個換熱器中通入第二支路12和第三支路13的二次側水,因此,有更多的二次側水通過換熱器對一次側熱水進行降溫,在總換熱量相同的情況下,例如:一次側熱水溫度都從90度降為25度的情況下,由于至少一個換熱器中的二次側水的流量大大增加,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對一次側熱水的降溫幅度,且可以相對減少換熱器的體積。
[0038]在上述各示意性實施例中,吸收式熱泵可以采用溴化鋰吸收式熱泵。
[0039]通過上述各個實施例的描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換熱機組水系統(tǒng)控制方法更簡單:由于在吸收式熱泵中,一次側熱水僅僅通過了發(fā)生器1,當本實用新型換熱機組處于防結晶、防壓力過高等保護狀態(tài)需要停機時,為了保證本實用新型換熱機組仍能提供一定的供熱量,僅僅需要將發(fā)生器I的一次側熱水進行旁通,而蒸發(fā)器4通過的二次側水可維持流量不變,控制方法更簡單。
[004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換熱機組可以應用在供熱系統(tǒng)中。
[004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供熱系統(tǒng)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換熱機組。
[0042]下面列舉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換熱機組的兩個具體實施例的工作過程。
[0043]如圖1所示,第一具體實施例:換熱機組包括發(fā)生器1、冷凝器2、吸收器3、蒸發(fā)器4和換熱器5等。
[0044]一次水進管路6中的一次水首先進入發(fā)生器I以發(fā)生溶液;從發(fā)生器I流出后,進入換熱器5的高溫側以加熱第二支路12和第三支路13中的二次水;從換熱器5流出后,作為一次出水回到熱源。
[0045]二次水進管路8并聯(lián)地分為三個支路,其中第一支路11中的二次水以串聯(lián)的方式先后流經(jīng)吸收器3、冷凝器2并被加熱;第二支路12中的二次水首先進入蒸發(fā)器4被降溫,從蒸發(fā)器4流出后,進入換熱器5的低溫側并被加熱;第三支路13中的二次水直接進入換熱器5的低溫側并被加熱。從冷凝器2流出的第一支路11中的二次水、從換熱器5流出的第二支路12和第三支路13進行混合后的二次水,作為二次出水給建筑供熱。
[0046]上述第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二支路12與第三支路13均通過換熱器5與一次側熱水進行換熱,能夠顯著提高換熱器5中二次側水的流量,提高二次側水與一次側熱水的流量比例,使一次側熱水充分放熱加熱二次側水,一次側熱水出換熱機組的溫度大幅度低于二次側的水進溫度,提高了一次側熱水與二次側水的換熱系數(shù),減少了一次側熱水的熱能損失,充分加熱后的二次側水可提供給用熱系統(tǒng)等,節(jié)能環(huán)保。
[0047]如圖2所示,第二具體實施例:換熱機組包括發(fā)生器1、冷凝器2、吸收器3、蒸發(fā)器4、第一換熱器51和第二換熱器52等。
[0048]一次水進管路6中的一次水首先進入發(fā)生器I以發(fā)生溶液;從發(fā)生器I流出后,進入第一換熱器51的高溫側以加熱第二支路12和第三支路13合流的二次水;從第一換熱器51流出后,進入第二換熱器52的高溫側以加熱第二支路12中的二次水,從第二換熱器52流出后,作為一次出水回到熱源。
[0049]二次水進管路8并聯(lián)地分為三個支路,其中第一支路11中的二次水以串聯(lián)的方式先后流經(jīng)吸收器3、冷凝器2并被加熱;第二支路12中的二次水首先進入蒸發(fā)器4被降溫,從蒸發(fā)器4流出后,進入第二換熱器52的低溫側被加熱,從第二換熱器52流出后,與第三支路13中的二次水混合,并進入第一換熱器51的低溫側并被加熱。從冷凝器2流出的第一支路11中的二次水、從第一換熱器51流出的第二支路12與第三支路13合流的二次水,進行混合后,作為二次出水給建筑供熱。
[0050]上述第二具體實施例中,第二支路12與第三支路13均通過第一換熱器51與一次側熱水進行換熱,能夠顯著提高第一換熱器51中二次側水的流量,提高二次側水與一次側熱水的流量比例,使一次側熱水充分放熱加熱二次側水,一次側熱水出換熱機組的溫度大幅度低于二次側的水進溫度,提高了一次側熱水與二次側水的換熱系數(shù),減少了一次側熱水的熱能損失,充分加熱后的二次側水可提供給用熱系統(tǒng)等,節(jié)能環(huán)保。
[0051]且在上述第二具體實施例中,在總換熱量相同的情況下,例如:一次側熱水溫度都從90度降為25度的情況下:
[0052]對于第二換熱器52 (占總換熱量的30% ),一次側熱水與二次側水的流量比為1:1 ;
[0053]對于第一換熱器51 (占總換熱量的70% ),一次側熱水與二次側水的流量比為1:4 ;
[0054]因此,在第一換熱器51中,二次側水的流量大大增加,有更多的二次側水通過第一換熱器51對一次側熱水進行降溫,因此,可相對減少換熱器的換熱面積,且第二換熱器52與第一換熱器51的面積之和相對于一個換熱器的面積,換熱面積至少能夠減少10%。
[0055]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詞語來限定零部件,僅僅是為了便于對上述零部件進行區(qū)別,如沒有另行聲明,上述詞語并沒有特殊含義,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0056]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換熱機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式熱泵、一次水進管路(6)、二次水進管路(8)和換熱器(5),所述一次水進管路(6)沿一次水進方向依次串聯(lián)連接所述吸收式熱泵中的發(fā)生器(I)、所述換熱器(5)后,連接至一次水出管路(7);所述二次水進管路(8)包括并聯(lián)連接的第一支路(11)、第二支路(12)和第三支路(13),所述第一支路(11)沿二次水進方向依次串聯(lián)連接所述吸收式熱泵中的吸收器(3)和冷凝器(2)后,連接至二次水出管路(9),所述第二支路(12)沿二次水進方向依次串聯(lián)連接所述吸收式熱泵中的蒸發(fā)器(4)、所述換熱器(5)后,連接至所述二次水出管路(9),所述第三支路(13)沿二次水進方向連接所述換熱器(5)后,連接至所述二次水出管路(9)。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機組,其特征在于:沿二次水進方向,所述換熱器(5)至少包括依次串聯(lián)連接的第二換熱器(52)和第一換熱器(51)。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換熱機組,其特征在于:沿二次水進方向,所述第三支路(13)連接至所述第二支路(12),且連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52)的上游或者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52)內(nèi)。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換熱機組,其特征在于:沿二次水進方向,所述第三支路(13)連接至所述第二支路(12),且連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52)與所述第一換熱器(51)之間,或者位于所述第一換熱器(51)內(nèi)。
5.如權利要求2-4任一項所述的換熱機組,其特征在于:沿二次水進方向,所述第一換熱器(51)的下游至少還設置一個換熱器。
6.如權利要求2-4任一項所述的換熱機組,其特征在于:沿二次水進方向,所述第二換熱器(52)的上游至少還設置一個換熱器。
7.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換熱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熱泵為溴化鋰吸收式熱泵。
8.一種供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換熱機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換熱機組及供熱系統(tǒng),其中,換熱機組包括吸收式熱泵、一次水進管路、二次水進管路和換熱器,所述一次水進管路沿一次水進方向依次串聯(lián)連接所述吸收式熱泵中的發(fā)生器、所述換熱器后,連接至一次水出管路;所述二次水進管路包括并聯(lián)連接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沿二次水進方向依次串聯(lián)連接所述吸收式熱泵中的吸收器和冷凝器后,連接至二次水出管路,所述第二支路沿二次水進方向依次串聯(lián)連接所述吸收式熱泵中的蒸發(fā)器、所述換熱器后,連接至所述二次水出管路,所述第三支路沿二次水進方向連接所述換熱器后,連接至所述二次水出管路。本實用新型能夠降低一次側熱水的阻力,同時能夠提高換熱系數(shù)。
【IPC分類】F24D3-18
【公開號】CN204554955
【申請?zhí)枴緾N201520257926
【發(fā)明人】劉華, 王升, 王娟, 陸超, 張治平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12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