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溫度調(diào)節(jié)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熱泵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噴射器在多個行業(yè)內(nèi)都有應用,在制冷上噴射器作為膨脹功回收的有效工具,可以降低壓縮機的壓縮比,提高吸氣壓力,進而降低功耗。但是由于噴射器進出口方向固定不變,不像電子膨脹閥或者毛細管一樣可以反向工作,且噴射器產(chǎn)品是定工況設計,在實際使用環(huán)境下無法自動優(yōu)化噴射器設計參數(shù),使噴射器在熱泵系統(tǒng)中的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專利申請cn200980162048.x公開了在常規(guī)的熱泵系統(tǒng)中增加噴射器,實現(xiàn)多種循環(huán)控制,但其制冷制熱的實現(xiàn)不完全是依靠噴射器,其噴射器的應用主要在于某些工況下的高效應用,而非全工況的使用。
專利申請cn201410319864.x公開了通過1個四通閥+4個電磁閥+1個單向閥實現(xiàn)噴射制冷和普通制熱,但并不能利用噴射循環(huán)提高制熱能效。但某些運行工況下,噴射循環(huán)的效果甚至比常規(guī)的熱泵循環(huán)要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熱泵系統(tǒng)無法充分利用噴射器提高制熱能效問題,提供一種熱泵系統(tǒng)。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熱泵系統(tǒng),其中,包括壓縮機、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噴射器、氣液分離器、節(jié)流裝置、第一換向組件第二換向組件以及第三換向組件;
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一端口通過所述第一換向組件分別與所述壓縮機的排氣口、所述噴射器的引射口連通;
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通過所述第二換向組件分別與所述節(jié)流裝置的出口、所述噴射器的入口連通;
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一端口通過所述第一換向組件分別與所述壓縮機的排氣口、所述噴射器的引射口連通;
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通過所述第二換向組件分別與所述節(jié)流裝置的出口、所述噴射器的入口連通;
所述氣液分離器的入口與所述噴射器的出口連通,所述氣液分離器的出氣口與所述壓縮機的吸氣口連通,所述氣液分離器的出液口與所述節(jié)流裝置的入口連通;所述氣液分離器的出液口與所述節(jié)流裝置的入口之間設有定向閥門;
所述第二換向組件通過所述第三換向組件與所述噴射器的入口連通;
所述第二換向組件還通過所述第三換向組件與所述節(jié)流裝置的入口連通。
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換向組件包括第一四通閥,
所述第一四通閥的四個閥口分別與所述壓縮機的排氣口、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一端口以及所述噴射器的引射口連通。
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換向組件包括第二四通閥,所述第二四通閥的四個閥口分別與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二端口、所述噴射器的入口以及所述節(jié)流裝置的出口連通。
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換向組件包括第一閥門、第二閥門、第三閥門以及第四閥門;
所述第一閥門的入口與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連通,所述第一閥門的出口與所述噴射器的入口連通;
所述第二閥門的入口與所述節(jié)流裝置的出口連通,所述第二閥門的出口與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連通;
所述第三閥門的入口與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連通,所述第三閥門的出口與所述噴射器的入口連通;
所述第四閥門的入口與所述節(jié)流裝置的出口連通,所述第四閥門的出口與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連通。
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閥門為電磁閥或單向閥;所述第二閥門為電磁閥或單向閥;所述第三閥門為電磁閥或單向閥;以及所述第四閥門為電磁閥或單向閥。
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三換向組件包括三通閥,所述三通閥的三個閥口分別與所述第二換向組件、所述噴射器的入口以及所述節(jié)流裝置的入口連通。
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三換向組件包括第五閥門以及第六閥門;
所述第五閥門的入口與所述第二換向組件連通,所述第五閥門的出口與所述噴射器的入口連通;
所述第六閥門的入口與所述第二換向組件連通,所述第六閥門的出口與所述節(jié)流裝置的入口連通。
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五閥門為電磁閥;以及所述第六閥門為電磁閥。
上述熱泵系統(tǒng),通過第二換向組件配合第一換向組件以及第三換向組件,能夠使熱泵系統(tǒng)在制冷、制熱、噴射制冷以及噴射制熱工況之間方便切換,使得熱泵系統(tǒng)可以根據(jù)運行工況選擇適宜的運行工況,使得系統(tǒng)運行更高效,比如根據(jù)熱泵系統(tǒng)運行的高低壓差來決定運行模式的選擇。同時,能夠通過噴射器提高熱泵系統(tǒng)的能效。特別是在低溫條件下制熱時,通過噴射器回收膨脹功,提高壓縮機的吸氣壓力,降低壓縮機的壓縮比,降低壓縮機的排氣溫度,從而降低壓縮機的功率,整體提高熱泵系統(tǒng)的能效。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熱泵系統(tǒng)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熱泵系統(tǒng)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熱泵系統(tǒng)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請參閱圖1和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熱泵系統(tǒng)包括壓縮機100、第一換熱器200、第二換熱器300、噴射器400、氣液分離器500、節(jié)流裝置600、第一換向組件、第二換向組件以及第三換向組件。其中,實線箭頭表示制熱工況時制冷劑的流動方向,虛線箭頭表示制冷工況時制冷劑的流動方向。
請繼續(xù)參閱圖1所示,在本發(fā)明熱泵系統(tǒng)實施例一中,第一換熱器200的第一端口通過第一換向組件分別與壓縮機100的排氣口、噴射器400的引射口連通,第一換熱器200的第二端口通過第二換向組件分別與節(jié)流裝置600的出口、噴射器400的入口連通;第二換熱器300的第一端口通過第一換向組件分別與壓縮機100的排氣口、噴射器400的引射口連通,第二換熱器300的第二端口通過第二換向組件分別與節(jié)流裝置600的出口、噴射器400的入口連通;氣液分離器500的入口與噴射器400的出口連通,氣液分離器500的出氣口與壓縮機100的吸氣口連通,氣液分離器500的出液口與節(jié)流裝置600的入口連通。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節(jié)流裝置600選用膨脹閥。在其他實施例中,節(jié)流裝置600還可以選用毛細管等具有節(jié)流功能的部件。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一換熱器200和第二換熱器300均選用風冷換熱器,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選用不同結構的換熱器。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噴射器400具有混合部和擴散部,噴射器400的入口和引射口接入混合部,噴射器400的出口接入擴散部。高壓制冷劑通過入口進入噴射器400,并將低壓制冷劑通過引射口吸入噴射器400中,高壓制冷劑與低壓制冷劑在混合室中混合,繼而在擴散室減速升壓后通過出口噴出。
熱泵系統(tǒng)制熱時,壓縮機100排氣口排出的制冷劑通過第一換向組件進入第一換熱器200,在第一換熱器200中換熱后通過第二換向組件進入噴射器400的入口,再通過噴射器400進入氣液分離器500中氣液分離。分離出的氣態(tài)制冷劑通過與氣液分離器500的出氣口連通的壓縮機100吸氣口進入壓縮機100中;分離出的液態(tài)制冷劑通過氣液分離器500的出液口進入節(jié)流裝置600,再通過第二換向組件進入第二換熱器300,在第二換熱器300換熱后通過第一換向組件進入噴射器400的引射口,與在第一換熱器200中換熱后直接通過第二換向組件進入噴射器400的制冷劑混合增壓后進入氣液分離器500,提高了進入氣液分離器500中的制冷劑氣體壓力,提高壓縮機100的吸氣壓力,降低壓縮機100的壓縮比,降低壓縮機100的排氣溫度,從而降低壓縮機100的功率,整體提高熱泵系統(tǒng)的能效。
熱泵系統(tǒng)制冷時,壓縮機100排氣口排出的制冷劑通過第一換向組件進入第二換熱器300,在第二換熱器300中換熱后通過第二換向組件進入噴射器400的入口,再通過噴射器400進入氣液分離器500中氣液分離。分離出的氣態(tài)制冷劑通過與氣液分離器500的出氣口連通的壓縮機100吸氣口進入壓縮機100中;分離出的液態(tài)制冷劑通過氣液分離器500的出液口進入節(jié)流裝置600,再通過第二換向組件進入第一換熱器200,在第一換熱器200換熱后通過第一換向組件進入噴射器400的引射口,與在第二換熱器300中換熱后直接通過第二換向組件進入噴射器400的制冷劑混合增壓后進入氣液分離器500,提高了進入氣液分離器500中的制冷劑氣體壓力,提高壓縮機100的吸氣壓力,降低壓縮機100的壓縮比,降低壓縮機100的排氣溫度,從而降低壓縮機100的功率,整體提高熱泵系統(tǒng)的能效。
本發(fā)明的熱泵系統(tǒng)通過第二換向組件配合第一換向組件,能夠使熱泵系統(tǒng)在噴射制冷與噴射制熱工況之間方便切換,能夠通過噴射器400提高熱泵系統(tǒng)的能效,拓寬噴射器400在制冷工況的適用范圍,提高制熱工況的能效。
特別是在低溫條件下制熱時,例如冬天寒冷季節(jié)制熱時,通過噴射器400回收膨脹功,提高壓縮機100的吸氣壓力,降低壓縮機100的壓縮比,降低壓縮機100的排氣溫度,從而降低壓縮機100的功率,整體提高熱泵系統(tǒng)的能效。
為了便于說明,在本發(fā)明中,制冷劑循環(huán)過程中通過噴射器400增壓的循環(huán)過程稱為噴射制熱循環(huán)、噴射制冷循環(huán)。
進一步地,第二換向組件通過第三換向組件與噴射器400的入口連通,第二換向組件還通過第三換向組件與節(jié)流裝置600的入口連通。即通過第三換向組件,能夠切換通過第二換向組件的制冷劑的流向,增加制冷劑避免通過噴射器400而制熱、制冷的工況。即通過第三換向組件,增加常規(guī)制熱循環(huán)和常規(guī)制冷循環(huán)并能夠使熱泵系統(tǒng)在噴射制熱循環(huán)、噴射制冷循環(huán)與常規(guī)制熱循環(huán)、常規(guī)制冷循環(huán)轉換,增加了熱泵系統(tǒng)的工況種類和調(diào)控范圍。
進一步地,氣液分離器500的出液口與節(jié)流裝置600的入口之間設有定向閥門510,該定向閥門510可以是單向閥也可以是電磁閥。通過設置有定向閥門510,能夠避免第三換向組件導向節(jié)流裝置600的制冷劑向氣液分離器500方向流動。需要說明的是,第三換向組件與節(jié)流裝置600入口的連接點位于定向閥門510的出口與節(jié)流裝置600入口之間。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第一換向組件包括第一四通閥700,第一四通閥700的四個閥口分別與壓縮機100的排氣口、第一換熱器200的第一端口、第二換熱器300的第一端口以及噴射器400的引射口連通。例如,第一四通閥700的四個閥口分別為第一閥口d、第二閥口e、第三閥口c和第四閥口s,第一閥口d與壓縮機100的排氣口通過管道連通,第二閥口e與第一換熱器200的第一端口通過管道連通,第三閥口c與第二換熱器300的第一端口通過管道連通,第四閥口s與噴射器400的引射口通過管道連通。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第二換向組件包括第二四通閥800,第二四通閥800的四個閥口分別與第一換熱器200的第二端口、第二換熱器300的第二端口、噴射器400的入口以及節(jié)流裝置600的出口連通。例如,第二四通閥800的四個閥口分別為第五閥口k、第六閥口h、第七閥口i和第八閥口j,第五閥口k與第一換熱器200的第二端口通過管道連通,第六閥口h與第二換熱器300的第二端口通過管道連通,第七閥口i與噴射器400的入口通過管道連通,第八閥口j與節(jié)流裝置600的出口通過管道連通。
可選地,當熱泵系統(tǒng)設有第三換向組件時,第七閥口i與噴射器400的入口之間的管道上設置第三換向組件。
進一步地,第三換向組件包括第五閥門910以及第六閥門920。可選地,第五閥門910可以是電磁閥,第六閥門920可以是電磁閥。在本實施例中,第五閥門910和第六閥門920均為電磁閥。
第五閥門910的入口與第二換向組件連通,第五閥門910的出口與所述噴射器400的入口連通,第六閥門920的入口與第二換向組件連通,第六閥門920的出口與節(jié)流裝置600的入口連通。
即通過第二換向組件的第七閥口i的制冷劑可通過第三換向組件分流為兩路,并可通過控制第五閥門910和第六閥門920控制制冷劑的流向,使制冷劑在循環(huán)過程中繞過噴射器400,提供常規(guī)制熱循環(huán)和常規(guī)制冷工循環(huán)。
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熱泵系統(tǒng)通過第一四通閥700、第二四通閥800以及由兩個電磁閥組成的第三換向組件900控制熱泵系統(tǒng)中制冷劑的流向,使熱泵系統(tǒng)中制冷劑循環(huán)過程分為四類,分別為噴射制熱循環(huán)、噴射制冷循環(huán)、常規(guī)制熱循環(huán)和常規(guī)制冷循環(huán)。
噴射制熱循環(huán):
包括高壓制冷劑回路和低壓制冷劑回路,其中,第一四通閥700切換至第一閥口d與第二閥口e連通,第三閥口c與第四閥口s連通。第二四通閥800切換至第五閥口k與第七閥口i連通,第六閥口h與第八閥口j連通。第三換向組件的第五電磁閥接通,第六電磁閥斷開。
高壓制冷劑回路中,制冷劑依次流經(jīng)壓縮機100排氣口、第一四通閥700的第一閥口d和第二閥口e、第一換熱器200、第二四通閥800的第五閥口k和第七閥口i、第三換向組件的第五閥門910、噴射器400的入口和出口、氣液分離器500的入口和出氣口、壓縮機100吸氣口。
低壓制冷劑回路中,制冷劑依次流經(jīng)氣液分離器500的出液口、單向閥510、節(jié)流裝置600、第二四通閥800的第八閥口j和第六閥口h、第二換熱器300、第一四通閥700的第三閥口c和第四閥口s、噴射器400的引射口和出口、氣液分離器500入口。
噴射制冷循環(huán):
包括高壓制冷劑回路和低壓制冷劑回路,其中,第一四通閥700切換至第一閥口d與第三閥口c連通,第二閥口e與第四閥口s連通。第二四通閥800切換至第五閥口k與第八閥口j連通,第六閥口h與第七閥口i連通。第三換向組件的第五電磁閥接通,第六電磁閥斷開。
高壓制冷劑回路中,制冷劑依次流經(jīng)壓縮機100排氣口、第一四通閥700的第一閥口d和第三閥口c、第二換熱器300、第二四通閥800的第六閥口h和第七閥口i、第三換向組件的第五閥門910、噴射器400的入口和出口、氣液分離器500的入口和出氣口、壓縮機100吸氣口。
低壓制冷劑回路中,制冷劑依次流經(jīng)氣液分離器500的出液口、單向閥510、節(jié)流裝置600、第二四通閥800的第八閥口j和第五閥口k、第一換熱器200、第一四通閥的第二閥口e和第四閥口s、噴射器400的引射口和出口、氣液分離器500入口。
常規(guī)制熱循環(huán):
第一四通閥700切換至第一閥口d與第二閥口e連通,第三閥口c與第四閥口s連通。第二四通閥800切換至第五閥口k與第七閥口i連通,第六閥口h與第八閥口j連通。第三換向組件的第五電磁閥斷開,第六電磁閥接通。
制冷劑依次流經(jīng)壓縮機100排氣口、第一四通閥700的第一閥口d和第二閥口e、第一換熱器200、第二四通閥800的第五閥口k和第七閥口i、第三換向組件的第六閥門920、節(jié)流裝置600、第二四通閥800的第八閥口j和第六閥口h、第二換熱器300、第一四通閥700的第三閥口c和第四閥口s、噴射器400的引射口和出口、氣液分離器500入口和出氣口、壓縮機100的吸氣口。此時,由于存在反向壓差導致單向閥510截止。
常規(guī)制冷循環(huán):
第一四通閥700切換至第一閥口d與第三閥口c連通,第二閥口e與第四閥口s連通。第二四通閥800切換至第五閥口k與第八閥口j連通,第六閥口h與第七閥口i連通。第三換向組件的第五電磁閥斷開,第六電磁閥接通。
制冷劑依次流經(jīng)壓縮機100排氣口、第一四通閥700的第一閥口d和第三閥口c、第二換熱器300、第二四通閥800的第六閥口h和第七閥口i、第三換向組件的第六閥門920、節(jié)流裝置600、第二四通閥800的第八閥口j和第五閥口k、第一換熱器200、第一四通閥700的第二閥口e和第四閥口s、噴射器400的引射口和出口、氣液分離器500入口和出氣口、壓縮機100吸氣口。此時,由于存在反向壓差導致單向閥510截止。
請繼續(xù)參閱圖2所示,本發(fā)明熱泵系統(tǒng)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二換向組件以及第三換向組件。第二換向組件包括第一閥門810、第二閥門820、第三閥門830和第四閥門840,第三換向組件包括三通閥900。
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換向組件、第二換向組件以及第三換向組件可以采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實現(xiàn)其換向目的。例如,第二換向組件由若干電磁閥或單向閥組成,第三換向組件由若干電磁閥或者單向閥組成,不同的組合方式并不影響本發(fā)明換向的目的及效果,當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考慮控制的簡單、方便或精度選擇不同的組合方式。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閥門810的入口與第一換熱器200的第二端口連通,第一閥門810的出口與噴射器400的入口連通。第二閥門820的入口與節(jié)流裝置600的出口連通,第二閥門820的出口與第一換熱器200的第二端口連通。第三閥門830的入口與第二換熱器300的第二端口連通,第三閥門830的出口與噴射器400的入口連通。第四閥門840的入口與節(jié)流裝置600的出口連通,第四閥門840的出口與第二換熱器300的第二端口連通。
即通過控制第一閥門810、第二閥門820、第三閥門830和第四閥門840,能夠切換第一換熱器200的第二端口分別與噴射器400的入口、節(jié)流裝置600的出口連通狀態(tài),也能夠切換第二換熱器300的第二端口分別與噴射器400的入口、節(jié)流裝置600的出口連通狀態(tài)。
可選地,第一閥門810可以是電磁閥或單向閥,第二閥門820可以是電磁閥或單向閥,第三閥門830可以是電磁閥或單向閥,第四閥門840可以是電磁閥或單向閥。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閥門810、第二閥門820、第三閥門830和第四閥門840均為單向閥。其中,第一閥門810的入口與第二閥門820的出口通過第一換向點n連通,第一換向點n還與第一換熱器200的第二端口連通。第一閥門810的出口與第三閥門830的出口通過合流點p連通,合流點p還與第三換向組件連通。第二閥門820的入口與第四閥門840的入口通過分流點r連通,分流點r還與節(jié)流裝置600的出口連通。第三閥門830的入口與第四閥門840的出口通過第二換向點m連通,第二換向點m還與第二換熱器300的第二端口連通。
可選地,第二換向組件中單向閥內(nèi)制冷劑的導流,可以是通過每個單向閥兩端的壓力差來決定導通或者截止。鑒于單向閥、四通閥的導通、截止功能屬于本領域的公知常識,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無需對實施例中具體單向閥的導通或者截止進行更詳細的原理性說明。
當?shù)诙Q向組件中的第一閥門810、第二閥門820、第三閥門830和第四閥門840均為單向閥時,單向閥通過每個單向閥兩端的壓力差來決定導通或者截止。即在本實施例中,僅需要控制第一換向組件的第一四通閥700和第三換向組件的三通閥900,即可控制制冷劑不同的循環(huán)過程,實現(xiàn)多種工況的轉換。
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通過控制器控制電磁閥的導通或截止。
在本實施例中,三通閥900的三個閥口分別與第二換向組件、噴射器400的入口、節(jié)流裝置600的入口連通。
例如,三通閥900的三個閥口分別為第九閥口o、第十閥口a和第十一閥口b,第九閥口o與第二換向組件的第三閥門830通過管道連通,即與合流點p連通。第十閥口a與噴射器400的入口通過管道連通,第十一閥口b與節(jié)流裝置600的入口通過管道連通。即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換向組件的第三閥門830通過第三換向組件分別與噴射器400的入口、節(jié)流裝置600的入口連通。
通過第二換向組件的第三閥門830的制冷劑可通過三通閥900分流為兩路,并可通過控制三通閥900中三個閥口的通斷,控制制冷劑的流向,使制冷劑在制冷工況或制熱工況的循環(huán)過程中繞過噴射器400,提供常規(guī)制熱工況和常規(guī)制冷工況。
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熱泵系統(tǒng)通過第一換向組件、第二換向組件以及第三換向組件控制熱泵系統(tǒng)中制冷劑的流向,使熱泵系統(tǒng)中制冷劑循環(huán)過程分為四類,分別為噴射制熱循環(huán)、噴射制冷循環(huán)、常規(guī)制熱循環(huán)和常規(guī)制冷循環(huán)。
噴射制熱循環(huán):
包括高壓制冷劑回路和低壓制冷劑回路,其中,第一四通閥700切換至第一閥口d與第二閥口e連通,第三閥口c與第四閥口s連通。第三換向組件的單通閥的第九閥口o與第十閥口a接通。
高壓制冷劑回路中,制冷劑依次流經(jīng)壓縮機100排氣口、第一四通閥700的第一閥口d和第二閥口e、第一換熱器200、第一換向點n、第一閥門810、合流點p、三通閥900的第九閥口o和第十閥口a、噴射器400的入口和出口、氣液分離器500的入口和出氣口、壓縮機100吸氣口。
低壓制冷劑回路中,制冷劑依次流經(jīng)氣液分離器500的出液口、單向閥510、節(jié)流裝置600、分流點r、第四閥門840、第二換向點m、第二換熱器300、第一四通閥700的第三閥口c和第四閥口s、噴射器400的引射口和出口、氣液分離器500入口。
噴射制冷循環(huán):
包括高壓制冷劑回路和低壓制冷劑回路,其中,第一四通閥700切換至第一閥口d與第三閥口c連通,第二閥口e與第四閥口s連通。第三換向組件的單通閥的第九閥口o與第十閥口a接通。
高壓制冷劑回路中,制冷劑依次流經(jīng)壓縮機100的排氣口、第一四通閥700的第一閥口d和第三閥口c、第二換熱器300、第二換向點m、第三閥門830、合流點p、三通閥900的第九閥口o和第十閥口a、噴射器400的入口和出口、氣液分離器500的入口和出氣口、壓縮機100的吸氣口。
低壓制冷劑回路中,制冷劑依次流經(jīng)氣液分離器500的出液口、單向閥510、節(jié)流裝置600、分流點r、第二閥門820、第一換向點n、第一換熱器200、第一四通閥700的第二閥口e和第四閥口s、噴射器400的引射口和出口、氣液分離器500入口。
常規(guī)制熱循環(huán):
第一四通閥700切換至第一閥口d與第二閥口e連通,第三閥口c與第四閥口s連通。第三換向組件的單通閥的第九閥口o與第十一閥口b接通。
制冷劑依次流經(jīng)壓縮機100排氣口、第一四通閥700的第一閥口d和第二閥口e、第一換熱器200、第一換向點n、第一閥門810、合流點p、三通閥900的第九閥口o和第十一閥口b、節(jié)流裝置600、分流點r、第四閥門840、第二換向點m、第二換熱器300、第一四通閥700的第三閥口c和第四閥口s、噴射器400的引射口和出口、氣液分離器500入口和出氣口、壓縮機100吸氣口。此時,由于存在反向壓差導致單向閥510截止。
常規(guī)制冷循環(huán):
第一四通閥700切換至第一閥口d與第三閥口c連通,第二閥口e與第四閥口s連通。第三換向組件的單通閥的第九閥口o與第十一閥口b接通。
制冷劑依次流經(jīng)壓縮機100排氣口、第一四通閥700的第一閥口d和第三閥口c、第二換熱器300、第二換向點m、第三閥門830、合流點p、三通閥900的第九閥口o和第十一閥口b、節(jié)流裝置600、分流點r、第二閥門820、第一換向點n、第一換熱器200、第一四通閥700的第二閥口e和第四閥口s、噴射器400的引射口和出口、氣液分離器500入口和出氣口、壓縮機100吸氣口。此時,由于存在反向壓差導致單向閥510截止。
在本發(fā)明描述中,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