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水處理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河、湖水質凈化的管式組合凈化裝置,利用物理的、生物的等多重作用凈化河水的組合式裝置。
背景技術:
河道、湖泊污染是區(qū)域人口、經濟、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造成的,污染治理、生態(tài)恢復的根本性措施是污染源的治理。因此,污水截流、廢水達標排放和控制排污總量是河道整治的首要措施。然而,由于難以根除的面源污染及內源污染,即使在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河道、湖泊的污染及其富營養(yǎng)化問題仍然十分突出。為此,在低流速河道、湖泊的治理中,采用水體修復技術達到強化水體生態(tài)自凈能力的目的是常用的技術手段。目前主要的技術為人工濕地、人工浮島等生態(tài)措施,對河、湖進行水質改善與保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河、湖水質凈化的管式組合凈化裝置,通過過濾、吸附、生化等方式有效削減河、湖中各種污染物,提高河水水質,從而進一步改善水環(huán)境質量,恢復河湖的水生態(tài)功能。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用于河、湖水質凈化的管式組合凈化裝置,包括若干凈化管和用于約束凈化管的箍架,凈化管內填充有微生物固定化填料,管體兩端封口,管體上設有多個孔徑小于微生物固定化填料粒徑的交換孔。
進一步的:所述凈化管為25根長1米、直徑200mm的PE管。
進一步的:所述交換孔數(shù)量為80個,孔徑D15mm。
進一步的:在箍架上焊接有若干吊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個組合裝置內填料利用管的孔隙與河水、湖水接觸,有利于微生物菌劑附著和水生動物的生長,可以形成良好的微觀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低流速河水、湖水緩緩流動,使附著在微生物固定化填料上的微生物發(fā)揮作用,凈化河水、湖水,同時填料可以起到過濾作用,攔截水中有機質與大顆粒。組合裝置可以通過固定于岸邊的鏈條懸浮于水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說明:1為凈化管、2為箍架、3為微生物固定化填料、4為交換孔、5為吊耳。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一種用于河、湖水質凈化的管式組合凈化裝置,包括若干凈化管1和用于約束即起將管束緊作用的凈化管的箍架2,如圖2中右下方剖視部分所示凈化管內填充有微生物固定化填料3,管體兩端封口,管體上設有多個孔徑小于微生物固定化填料粒徑的交換孔4。
進一步的:所述凈化管為25根長1米、直徑200mm的PE管。
進一步的:所述交換孔數(shù)量為80個,孔徑D15mm。
進一步的:在箍架上焊接有四個吊耳5。
具體的,一種用于河、湖水質凈化的管式組合凈化裝置,包括25根直徑200mm的PE管,長1米,每根PE管穿孔80個,孔徑D15mm,每根管內填充用專利CN201510113356.0生產出的粒徑30mm的微生物固定化填料,兩端封口后組合,每5根一排,并列擺放,相鄰兩根焊接2道,共5排,每排之間同樣通過焊接固定。共同組成一個約1立方米的塊狀組合體。整體外圈做兩道PE板箍架,起到固定作用。
本實用新型結構可根據(jù)河道污染情況選用不同數(shù)量的組合裝置,同時使用。每個裝置模塊以長寬高均為1米為宜,水流可通過交換孔管進入凈化管內部從而通過過濾、吸附、生化等方式得到凈化。使用范圍為水深1.0-3.0米水域。流動水體1m3/s水量可以使用2個本裝置,以此為計算依據(jù)。
每個裝置模塊,可使用鋼絲繩穿過吊耳固定于橋頭或者岸邊,有效防止淤泥對凈化效果的影響。
根據(jù)實際使用可得,使用本系統(tǒng)后,污染物主要指標削減率可達到35%。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