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氣壓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壓塊,尤其是一種能自動吹氣的吹氣壓塊。
【背景技術】
[0002] 在工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常用氣缸帶動壓塊壓緊產(chǎn)品。然而,如果產(chǎn)品表面上有碎屑, 壓塊在壓緊產(chǎn)品時,容易壓傷產(chǎn)品造成產(chǎn)品外觀不良。如用氣槍吹去碎屑,生產(chǎn)過程較為復 雜,生產(chǎn)效率較低。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 鑒于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在下壓過程中能夠自動吹氣的壓塊。
[0004] -種吹氣壓塊,用于按壓工件,其包括本體及與本體連接的壓板。本體包括凹槽, 且凹槽底部設有至少一進氣孔,壓板上設有至少一出氣孔。吹氣壓塊還包括依次固定于凹 槽中的固定板和蓋板,固定板和蓋板中部分別開設有第一容納槽和第二容納槽,第一容納 槽和第二容納槽分別具有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吹氣壓塊還包括可活動地穿設于第一容納 槽和第二容納槽中的活塞,活塞的一端凸出于該壓板之外。當吹氣壓塊按壓工件時,活塞接 觸工件并朝向固定板運動,活塞與該第一底面和該第二底面均具有間隙,W使氣體經(jīng)該進 氣孔流至該出氣孔并吹向工件,直至壓板壓緊工件。
[0005] 上述吹氣壓塊由于在本體中設有疊置的蓋板和固定板,W及活動穿設于蓋板和固 定板中間的活塞,通過活塞與蓋板、固定板的間隙的變動,使本體中自動形成氣體的通路, 從而在吹氣壓塊下壓工件的同時,向工件表面吹氣,因此,上述吹氣壓塊能在下壓過程中 自動吹氣,吹去工件表面的碎屑,防止壓傷工件,同時相比利用氣槍吹氣的方式,提高了生 產(chǎn)效率。
【附圖說明】
[0006]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中的吹氣壓塊與氣缸的組裝示意圖。
[0007] 圖2是圖1所示的吹氣壓塊的立體示意圖。
[0008] 圖3是圖2所示的吹氣壓塊的立體分解圖。
[0009] 圖4是圖2所示的吹氣壓塊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
[0010] 圖5是圖2所示的吹氣壓塊下壓前沿V-V剖面的剖視圖。
[0011] 圖6是圖2所示的吹氣壓塊下壓過程中沿V-V剖面的剖視圖。
[001引圖7是圖2所示的吹氣壓塊下壓后沿V-V剖面的剖視圖。
[0013]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14]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吹氣壓塊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引請參照圖1,本發(fā)明提供的吹氣壓塊100用于向工件(圖未示)表面吹氣W去除工 件表面的碎屑,W及按壓工件。吹氣壓塊100與氣缸200固定連接,在氣缸200的帶動下向 下運動W按壓工件。
[0016] 請參照圖2,吹氣壓塊100包括主體10、蓋板20及壓板30。主體10與氣缸200經(jīng) 由緊固件(未標示)固定連接,蓋板20位于主體10中并與主體10的表面平齊,壓板30固定 連接于主體10和蓋板20上,用于按壓工件及向工件表面吹氣。
[0017] 請參照圖3,主體10朝向壓板30的第一表面110上開設有圓形的凹槽11,凹槽11 的中必凹設有圓形的容納孔12。吹氣壓塊100還包括收容于凹槽11中的固定板40、活塞 50、彈性件60、第一密封圈70和第二密封圈80。
[0018] 固定板40大致為圓盤狀,其中部開設有第一容納槽41,第一容納槽41具有第一底 面411,且第一底面411的中必開設有圓形的第一通孔42。第一容納槽41、第一通孔42大 致呈圓形,且與凹槽11同軸必。
[0019] 活塞50包括呈階梯狀的上部51、下部52及穿設于上部51、下部52中的軸部53。 上部51、下部52大致呈圓盤狀,且上部51的直徑大于下部52的直徑。上部51的直徑與固 定板40的第一容納槽41的內(nèi)徑相適配,W便收容于第一容納槽41中。
[0020] 蓋板20大致呈圓盤狀,其中必部設有第二通孔21及位于第二通孔21周圍的多個 通氣孔22。在本實施方式中,通氣孔的數(shù)量為四個,但不限于此。蓋板20與固定板40的直 徑大致相等。
[0021] 壓板30大致呈矩形板狀,其上開設有穿設孔31和多個出氣孔32,分別對應蓋板 20的第二通孔21和通氣孔22。
[0022] 彈性件60可W是彈黃等彈性元件,第一密封圈70、第二密封圈80可W是橡膠圈。
[0023] 請參照圖4,主體10遠離壓板30的第二表面120上開設有進氣孔13。用于與外 部的氣源(圖未示)連接,向吹氣壓塊100提供氣體。
[0024] 軸部53具有朝向固定板40的上端531和朝向蓋板20的下端532,彈性件60套設 于軸部53的上端531?;钊?0的上部51朝向固定板40之表面的周緣開設有第一環(huán)形槽 54,用于收容第一密封圈70。
[00巧]蓋板20朝向活塞50的一面設有圓形的第二容納槽23,用W收容活塞50的下部 52。第二容納槽23具有第二表面231,且第二表面上開設有第二環(huán)形槽24,用于收容第二 密封圈80。第二環(huán)形槽24包圍多個通氣孔22。
[0026] 請參照圖5,在組裝后的吹氣壓塊100中,進氣孔13設于凹槽11底部,與凹槽11 相通;固定板40收容于凹槽11底部,蓋板20與固定板40重疊,活塞50穿設于固定板40 和蓋板20的第一容納槽41和第二容納槽23中,軸部53的上端531部分收容于容納孔12 中,下端532經(jīng)由第二通孔21和穿設孔31延伸出壓板30之外。彈性件60套設于軸部上 端531上且彈性抵持于活塞50和本體10之間。通氣孔22與出氣孔32相連通。第一密封 圈70位于活塞50和固定板40之間,第二密封圈80位于活塞50和蓋板20之間,W防止漏 氣。
[0027] 在吹氣壓塊100接觸工件之前,活塞的上部51位于第一容納槽41中,下部52位 于第二容納槽23中并與第二容納槽23的第二底面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