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室內空氣凈化除塵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44424閱讀:178來源:國知局

      本發(fā)明涉及空氣凈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室內空氣凈化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調查表明,現代人平均90%的時間生活和工作在室內,而在現代城市中室內污染的程度則比室外高出數倍,因此,室內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關系就顯得密切和更加重要。

      空氣凈化器是指能夠過濾、吸附、分解或轉化空氣中的污染物,有效提高室內空氣清潔度的產品,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去除空氣中的顆粒物,如pm2.5、pm10、花粉、纖維、毛發(fā)等,同時還可以吸附凈化由于裝修材料、家具引入的化學污染物,如甲醛、苯、氨氣等污染物,根據相對封閉的空間中空氣污染物的釋放有持久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使用空氣凈化器凈化室內空氣是國際公認的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方法之一。

      中國專利CN205481423U揭示了一種空氣凈化裝置,其主要包括:殼體本體,及設置在殼體本體下部端的萬向輪裝置;所述的殼體本體一側端設置有吸氣裝置,所述的吸氣裝置一側端設置顆粒過濾吸附裝置,所述的顆粒過濾吸附裝置一側端設置有紫外線殺菌裝置,所述的紫外線殺菌裝置一側端設置有高通透過濾膜裝置,在所述的殼體本體上和所述的高通透過濾膜裝置同方向一側端設置有手推桿,其有益效果為結構簡單合理,使用方便,移動方便,能夠實現對室內空氣進行有效的凈化,除塵除霾效率高等優(yōu)點。然而其過濾方式單一,過濾效果有限,不能很好的適應不同環(huán)境空氣的過濾;并且其僅能進行雙重過濾,當顆粒過濾吸附裝置損壞時,顆粒雜質會沉積在所述高通透過濾膜裝置上,進而會導致高通透過濾膜裝置過早的損壞,縮短其使用壽命,并且會影響其過濾效果;同時不能清除空氣中的一些有害氣體,會影響身體健康;同時當空氣較為干燥時,不能對空氣進行加濕,進而使得室內的空氣更為干燥。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室內空氣凈化除塵裝置,包括進氣裝置、抽氣裝置、第一保護殼裝置、第一凈化過濾裝置、第一連接裝置、第二保護殼裝置、第二連接裝置及第三保護殼裝置,進氣裝置包括進氣框、擋框、第一過濾網、第二過濾網、滾球、第一刷毛、第三過濾網,抽氣裝置包括抽氣管、第一風機、第一閥門、第一支撐架、第一豎直桿、第一連接桿,第一保護殼裝置包括第一保護殼、第一連接管、水泵、第二閥門、第二支撐架、第二連接管,本發(fā)明能夠對空氣進行快速有效且徹底的凈化。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室內空氣凈化除塵裝置,包括進氣裝置、位于所述進氣裝置右側的抽氣裝置、位于所述抽氣裝置右側的第一保護殼裝置、收容于所述第一保護殼裝置內的第一凈化過濾裝置、位于所述第一保護殼裝置右側的第一連接裝置、位于所述第一連接裝置下方的第二保護殼裝置、位于所述第二保護殼裝置下方的第二連接裝置及位于所述第二連接裝置下方的第三保護殼裝置,所述進氣裝置包括進氣框、收容于所述進氣框內的擋框、位于所述擋框下方的第一過濾網、收容于所述擋框內的第二過濾網、位于所述第二過濾網上方的滾球、設置于所述滾球上的第一刷毛、位于所述滾球上方的第三過濾網,所述抽氣裝置包括抽氣管、設置于所述抽氣管上的第一風機、第一閥門、位于所述抽氣管下方的第一支撐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架下方的第一豎直桿、位于所述第一豎直桿下方的第一連接桿、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桿上的第二豎直桿及設置于所述第二豎直桿左右兩側的第二連接桿,所述第一保護殼裝置包括第一保護殼、位于所述第一保護殼右側的第一連接管、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管上的水泵、第二閥門、位于所述第一連接管下方的第二支撐架、位于所述第一保護殼下方的第二連接管、設置于所述第二連接管上的第三閥門,所述第一凈化過濾裝置包括第一滾輪、設置于所述第一滾輪上的第二刷毛、位于所述第一滾輪下方的第一斜板、位于所述第一斜板左側的第一海綿塊、位于所述第一海綿塊下方的第四過濾網、位于所述第四過濾網上方的第二海綿塊、位于所述第二海綿塊上方的第一彈簧、位于所述第一彈簧左側的第二彈簧、位于所述第四過濾網下方的集中塊及位于所述集中塊上方的第五過濾網,所述第一連接裝置包括第三連接管、設置于所述第三連接管上的第四閥門、第二風機、位于所述第二風機左側的第三支撐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架左側的第三連接桿、位于所述第三連接桿左側的第四支撐架,所述第二保護殼裝置包括第二保護殼、收容于所述第二保護殼內的集中斗、位于所述集中斗下方的擋板、設置于所述擋板上的第六過濾網、位于所述擋板下方的阻隔框、位于所述阻隔框左側的第七過濾網、位于所述阻隔框下方的第三海綿塊、位于所述第三海綿塊右側的第八過濾網,所述第二連接裝置包括第四連接桿、設置于所述第四連接桿上的第五連接桿、位于所述第四連接桿右側的第四連接管及設置于所述第四連接管上的第五閥門,所述第三保護殼裝置包括第三保護殼、位于所述第三保護殼左側的排出管、設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六閥門、收容于所述第三保護殼內的第九過濾網、位于所述第九過濾網左側的第十過濾網、位于所述第十過濾網左側的豎板、位于所述豎板左側的第二滾輪、設置于所述第二滾輪上的第三刷毛、位于所述第二滾輪左側的第十一過濾網,所述進氣框上設有位于其側面的若干第一圓孔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圓孔,所述第一保護殼上設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三圓孔、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圓孔、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五圓孔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六圓孔,所述第二保護殼上設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七圓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八圓孔。

      所述進氣框呈空心的圓柱體且豎直放置,所述擋框呈橫截面為圓環(huán)的柱體,所述擋框豎直放置,所述擋框的上表面與所述進氣框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過濾網呈橫截面為圓環(huán)的柱體,所述第一過濾網的上表面與所述擋框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過濾網的下表面與所述進氣框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過濾網呈圓柱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過濾網的側面與所述擋框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滾球呈球狀,所述滾球與所述擋框軸轉連接,所述第一刷毛設有若干個且均勻分布在所述滾球上,所述第一刷毛與所述滾球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過濾網呈空心的半球狀,所述第三過濾網的上表面與所述進氣框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過濾網位于所述第二圓孔的下方。

      所述抽氣管的左端對準所述第二圓孔且與所述進氣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撐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風機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架的另一端與所述進氣框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豎直桿呈豎直狀,所述第一豎直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豎直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連接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一連接桿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左端與所述進氣框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豎直桿呈豎直狀,所述第二豎直桿的端部與所述第一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二連接桿呈水平狀,所述第二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豎直桿的側面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保護殼呈空心的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抽氣管的右端對準所述第三圓孔且與所述第一保護殼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一保護殼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管的左端對準所述第四圓孔且與所述第一保護殼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撐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保護殼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架的另一端與所述水泵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管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五圓孔且與所述第一保護殼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滾輪呈圓柱體,所述第一滾輪與所述第一保護殼軸轉連接,所述第二刷毛設有若干個,所述第二刷毛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一滾輪上且與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板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板的上端與所述第一保護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海綿塊的右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海綿塊的左端與所述第一保護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過濾網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過濾網的側面與所述第一保護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海綿塊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海綿塊的側面與所述第一保護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海綿塊的下表面與所述第四過濾網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一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海綿塊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斜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二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海綿塊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海綿塊固定連接,所述集中塊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第一保護殼內的左右兩側,所述集中塊的橫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集中塊與所述第一保護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過濾網呈空心的半球狀,所述第五過濾網的右表面與所述第一保護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過濾網位于所述第六圓孔的左側。

      所述第三連接管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六圓孔且與所述第一保護殼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撐架的上端與所述第二風機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連接桿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連接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連接桿的左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架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撐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撐架的上端與所述第一保護殼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保護殼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第三連接管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七圓孔且與所述第二保護殼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架及第四支撐架的下端與所述第二保護殼固定連接,所述集中斗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集中斗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二保護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集中斗位于所述第七圓孔的下方,所述擋板呈水平狀,所述擋板的側面與所述第二保護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擋板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九圓孔,所述集中斗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九圓孔且與所述擋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六過濾網呈圓柱體,所述第六過濾網收容于所述第九圓孔且與所述擋板固定連接,所述阻隔框呈L型,所述阻隔框的上表面與所述擋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阻隔框位于所述第九圓孔的下方,所述第七過濾網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七過濾網的上表面與所述擋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七過濾網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二保護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阻隔框的左表面與所述第七過濾網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海綿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海綿塊的上表面與所述阻隔框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海綿塊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二保護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八過濾網呈傾斜狀所述第八過濾網與所述第二保護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八過濾網位于所述第八圓孔的上方。

      所述第四連接桿設有兩個,所述第四連接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四連接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保護殼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連接桿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五連接桿位于所述第四連接桿之間,所述第五連接桿的端部與所述第四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第四連接管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八圓孔且與所述第二保護殼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第三保護殼呈空心的半圓柱體狀,所述第三保護殼上設有第十圓孔及第十一圓孔,所述第四連接管的下端對準所述第十圓孔且與所述第三保護殼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連接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三保護殼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排出管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十一圓孔且與所述第三保護殼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九過濾網呈彎曲狀,所述第九過濾網與所述第三保護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九過濾網位于所述第十圓孔的下方,所述第十過濾網呈彎曲狀,所述第十過濾網的上端與所述第九過濾網固定連接,所述第十過濾網的下端與所述第三保護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豎板呈豎直狀,所述豎板與所述第三保護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豎板的上端設有凹槽,所述第二滾輪呈圓柱體,所述第二滾輪與所述第三保護殼軸轉連接,所述第三刷毛設有若干個,所述第三刷毛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二滾輪上且與其固定連接,所述第十一過濾網呈豎直狀,所述第十一過濾網與所述第三保護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十一過濾網位于所述第十一圓孔的右側。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fā)明提出的室內空氣凈化除塵裝置具有如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提出的室內空氣凈化除塵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對空氣進行快速有效且徹底的凈化。首先,其可以方便快速的將室內的空氣抽入其中,使得室內的空氣盡快的進入其中進行凈化;對進入的空氣首先進行大致的過濾凈化,清除其中的體積較大的顆粒雜質,顆粒雜質吸附在第一過濾網上,在重力作用下會掉落下去,防止沉積在第一過濾網上;然后對空氣再進行噴水的方式對其進行凈化,噴水不僅可以清除空氣中大部分的顆粒雜質,還可以部分清除空氣中的有害氣體,防止其對人體造成危害,減少環(huán)境的污染,并且還可以增加空氣的濕度,滿足一些特殊環(huán)境的需要;然后再對空氣進行多重過濾,過濾效果較好,即使部分過濾網的損壞,其他過濾網依然可以對空氣進行有效的過濾,從而可以適應一些室內顆粒雜質濃度較高的空氣凈化的需要,保證其凈化的順利進行,延長其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提出的室內空氣凈化除塵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提出的室內空氣凈化除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氣裝置;11-進氣框;111-第一圓孔;12-擋框;13-第一過濾網;14-第二過濾網;15-滾球;16-第一刷毛;17-第三過濾網;2-抽氣裝置;21-抽氣管;22-第一風機;23-第一閥門;24-第一支撐架;25-第一豎直桿;26-第一連接桿;27-第二豎直桿;28-第二連接桿;3-第一保護殼裝置;31-第一保護殼;311-第三圓孔;312-第四圓孔;313-第五圓孔;314-第六圓孔;32-第一連接管;33-第二閥門;34-水泵;35-第二支撐架;36-第二連接管;37-第三閥門;4-第一凈化過濾裝置;41-第一滾輪;42-第二刷毛;43-第一斜板;44-第一海綿塊;45-第四過濾網;46-第二海綿塊;47-第一彈簧;48-第二彈簧;49-集中塊;40-第五過濾網;5-第一連接裝置;51-第三連接管;52-第四閥門;53-第二風機;54-第三支撐架;55-第三連接桿;56-第四支撐架;6-第二保護殼裝置;61-第二保護殼;611-第七圓孔;612-第八圓孔;62-集中斗;63-擋板;64-第六過濾網;65-阻隔框;66-第七過濾網;67-第三海綿塊;68-第八過濾網;7-第二連接裝置;71-第四連接桿;72-第五連接桿;73-第四連接管;74-第五閥門;8-第三保護殼裝置;81-第三保護殼;811-第十圓孔;812-第十一圓孔;82-排出管;83-第六閥門;84-第九過濾網;85-第十過濾網;86-豎板;861-凹槽;87-第二滾輪;88-第三刷毛;89-第十一過濾網。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出的室內空氣凈化除塵裝置包括進氣裝置1、位于所述進氣裝置1右側的抽氣裝置2、位于所述抽氣裝置2右側的第一保護殼裝置3、收容于所述第一保護殼裝置3內的第一凈化過濾裝置4、位于所述第一保護殼裝置3右側的第一連接裝置5、位于所述第一連接裝置5下方的第二保護殼裝置6、位于所述第二保護殼裝置6下方的第二連接裝置7及位于所述第二連接裝置7下方的第三保護殼裝置8。

      如圖1所示,所述進氣裝置1包括進氣框11、收容于所述進氣框11內的擋框12、位于所述擋框12下方的第一過濾網13、收容于所述擋框12內的第二過濾網14、位于所述第二過濾網14上方的滾球15、設置于所述滾球15上的第一刷毛16、位于所述滾球15上方的第三過濾網17。所述進氣框11呈空心的圓柱體且豎直放置,所述進氣框11上設有位于其側面的若干第一圓孔111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圓孔,空氣從所述第一圓孔111進入到所述進氣框11內。所述擋框12呈橫截面為圓環(huán)的柱體,所述擋框12豎直放置,所述擋框12的上表面與所述進氣框1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擋框12位于所述第二圓孔的下方。所述第一過濾網13呈橫截面為圓環(huán)的柱體,所述第一過濾網13的側面可以對空氣進行過濾,所述第一過濾網13的上表面與所述擋框1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過濾網13的下表面與所述進氣框1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使得進入到所述擋框12內的空氣必須經過第一過濾網13的過濾,體積較大的顆粒雜質經過第一過濾網13的過濾后再重力作用下掉落到所述進氣框11內部的底部,防止沉積在所述第一過濾網13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過濾網14呈圓柱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過濾網14的側面與所述擋框12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滾球15呈球狀,所述滾球15與所述擋框12軸轉連接,使得所述滾球15可以在所述擋框12內旋轉,所述滾球15與電機連接,進而可以帶動所述滾球15旋轉。所述第一刷毛16設有若干個且均勻分布在所述滾球15上,所述第一刷毛16與所述滾球15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過濾網17呈空心的半球狀,所述第三過濾網17的上表面與所述進氣框1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過濾網17位于所述第二圓孔的下方。

      如圖1所示,所述抽氣裝置2包括抽氣管21、設置于所述抽氣管21上的第一風機22、第一閥門23、位于所述抽氣管21下方的第一支撐架24、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架24下方的第一豎直桿25、位于所述第一豎直桿25下方的第一連接桿26、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桿26上的第二豎直桿27及設置于所述第二豎直桿27左右兩側的第二連接桿28。所述抽氣管21的左端對準所述第二圓孔且與所述進氣框1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抽氣管21的內部與所述進氣框1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一風機22與電源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架24呈L型,所述第一支撐架24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風機2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架24的另一端與所述進氣框1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豎直桿25呈豎直狀,所述第一豎直桿25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架24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豎直桿25的下端與所述第一連接桿26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26設有兩個,所述第一連接桿26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連接桿26的左端與所述進氣框1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豎直桿27呈豎直狀,所述第二豎直桿27位于所述第一連接桿26之間,所述第二豎直桿27的端部與所述第一連接桿26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28設有兩個,所述第二連接桿28呈水平狀,所述第二連接桿28的一端與所述第二豎直桿27的側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保護殼裝置3包括第一保護殼31、位于所述第一保護殼31右側的第一連接管32、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管32上的水泵34、第二閥門33、位于所述第一連接管32下方的第二支撐架35、位于所述第一保護殼31下方的第二連接管36、設置于所述第二連接管36上的第三閥門37。所述第一保護殼31呈空心的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保護殼31上設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三圓孔311、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圓孔312、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五圓孔313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六圓孔314,所述抽氣管21的右端對準所述第三圓孔311且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抽氣管21的內部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一連接桿26的右端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管32的左端對準所述第四圓孔312且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管32的內部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一連接管32的右端可以放置在水池內。所述水泵34與電源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架35呈L型,所述第二支撐架35的一端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架35的另一端與所述水泵34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管36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五圓孔313且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管36的內部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內部相通。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凈化過濾裝置4包括第一滾輪41、設置于所述第一滾輪41上的第二刷毛42、位于所述第一滾輪41下方的第一斜板43、位于所述第一斜板43左側的第一海綿塊44、位于所述第一海綿塊44下方的第四過濾網45、位于所述第四過濾網45上方的第二海綿塊46、位于所述第二海綿塊46上方的第一彈簧47、位于所述第一彈簧47左側的第二彈簧48、位于所述第四過濾網45下方的集中塊49及位于所述集中塊49上方的第五過濾網40。所述第一滾輪41呈圓柱體,所述第一滾輪41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軸轉連接,使得所述第一滾輪41可以在所述第一保護殼31內旋轉,所述第一滾輪41與驅動電機連接,帶動所述第一滾輪41旋轉。所述第二刷毛42設有若干個,所述第二刷毛42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一滾輪41上且與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板43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板43的上端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板43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海綿塊44的右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44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海綿塊44的左端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過濾網45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過濾網45的側面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海綿塊46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海綿塊46的側面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海綿塊46的下表面與所述第四過濾網45的上表面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二海綿塊46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第一彈簧47呈豎直狀,所述第一彈簧47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海綿塊46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47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斜板43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48呈豎直狀,所述第二彈簧48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海綿塊46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48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海綿塊44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一海綿塊44起到支撐的作用。所述集中塊49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第一保護殼31內的左右兩側,所述集中塊49的橫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集中塊49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集中塊49可以將凈化液集中到中間。所述第五過濾網40呈空心的半球狀,所述第五過濾網40的右表面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過濾網40位于所述第六圓孔314的左側。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連接裝置5包括第三連接管51、設置于所述第三連接管51上的第四閥門52、第二風機53、位于所述第二風機53左側的第三支撐架54、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架54左側的第三連接桿55、位于所述第三連接桿55左側的第四支撐架56。所述第三連接管51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六圓孔314且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連接管51的內部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二風機53與電源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架54呈L型,所述第三支撐架54的上端與所述第二風機53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連接桿55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連接桿55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架54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連接桿55的左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架56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撐架56呈L型,所述第四支撐架56的上端與所述第一保護殼3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保護殼裝置6包括第二保護殼61、收容于所述第二保護殼61內的集中斗62、位于所述集中斗62下方的擋板63、設置于所述擋板63上的第六過濾網64、位于所述擋板63下方的阻隔框65、位于所述阻隔框65左側的第七過濾網66、位于所述阻隔框65下方的第三海綿塊67、位于所述第三海綿塊67右側的第八過濾網68。所述第二保護殼61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第二保護殼61上設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七圓孔6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八圓孔612,所述第三連接管51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七圓孔611且與所述第二保護殼6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連接管51的內部與所述第二保護殼6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三支撐架54及第四支撐架56的下端與所述第二保護殼61固定連接。所述集中斗62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所述集中斗62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集中斗62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二保護殼6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集中斗62位于所述第七圓孔611的下方。所述擋板63呈水平狀,所述擋板63的側面與所述第二保護殼6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擋板63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九圓孔,所述第九圓孔呈圓形,所述集中斗62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九圓孔且與所述擋板6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九圓孔與所述集中斗62的內部相通。所述第六過濾網64呈圓柱體,所述第六過濾網64收容于所述第九圓孔且與所述擋板63固定連接。所述阻隔框65呈L型,所述阻隔框65的上表面與所述擋板63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阻隔框65位于所述第九圓孔的下方。所述第七過濾網66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七過濾網66的上表面與所述擋板63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七過濾網66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二保護殼6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阻隔框65的左表面與所述第七過濾網66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海綿塊67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海綿塊67的上表面與所述阻隔框65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海綿塊67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二保護殼6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八過濾網68呈傾斜狀所述第八過濾網68與所述第二保護殼6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八過濾網68位于所述第八圓孔612的上方。

      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連接裝置7包括第四連接桿71、設置于所述第四連接桿71上的第五連接桿72、位于所述第四連接桿71右側的第四連接管73及設置于所述第四連接管73上的第五閥門74。所述第四連接桿71設有兩個,所述第四連接桿71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四連接桿71的上端與所述第二保護殼6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連接桿72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五連接桿72位于所述第四連接桿71之間,所述第五連接桿72的端部與所述第四連接桿71固定連接。所述第四連接管73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八圓孔612且與所述第二保護殼6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四連接管73的內部與所述第二保護殼61的內部相通。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三保護殼裝置8包括第三保護殼81、位于所述第三保護殼81左側的排出管82、設置于所述排出管82上的第六閥門83、收容于所述第三保護殼81內的第九過濾網84、位于所述第九過濾網84左側的第十過濾網85、位于所述第十過濾網85左側的豎板86、位于所述豎板86左側的第二滾輪87、設置于所述第二滾輪87上的第三刷毛88、位于所述第二滾輪87左側的第十一過濾網89。所述第三保護殼81呈空心的半圓柱體狀,所述第三保護殼81上設有第十圓孔811及第十一圓孔812,所述第四連接管73的下端對準所述第十圓孔811且與所述第三保護殼8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連接管73的內部與所述第三保護殼8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四連接桿71的下端與所述第三保護殼8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排出管82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十一圓孔812且與所述第三保護殼81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排出管82的內部與所述第三保護殼8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九過濾網84呈彎曲狀,所述第九過濾網84與所述第三保護殼8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九過濾網84位于所述第十圓孔811的下方。所述第十過濾網85呈彎曲狀,所述第十過濾網85的上端與所述第九過濾網84固定連接,所述第十過濾網85的下端與所述第三保護殼8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豎板86呈豎直狀,所述豎板86與所述第三保護殼8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豎板86的上端設有凹槽861。所述第二滾輪87呈圓柱體,所述第二滾輪87與所述第三保護殼81軸轉連接,使得所述第二滾輪87可以在所述第三保護殼81內旋轉,所述第二滾輪87與電機連接。所述第三刷毛88設有若干個,所述第三刷毛88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二滾輪87上且與其固定連接。所述第十一過濾網89呈豎直狀,所述第十一過濾網89與所述第三保護殼8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十一過濾網89位于所述第十一圓孔812的右側。

      如圖1所示,所述本發(fā)明提出的室內空氣凈化除塵裝置使用時,首先將其放置在室內,然后啟動第一風機22,使得外界的空氣從進氣框11周圍通過第一圓孔111進入到所述進氣框11內,然后經過第一過濾網13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第一過濾網13內,所述第一過濾網13可以對空氣中體積較大的顆粒雜質進行過濾,使得顆粒雜質沉積在所述第一過濾網13的外表面上,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在所述進氣框11內部的底部,防止顆粒雜質過多的沉積在所述第一過濾網13的外表面上。然后進入到所述第一過濾網13內的空氣經過第二過濾網14的過濾后進入其上方,使得雜質沉積在所述第二過濾網14的下表面上,當第二過濾網14的下表面沉積的雜質過多時,雜質會掉落,以免影響第二過濾網14對空氣的過濾。啟動與滾球15連接的電機,使得所述滾球15旋轉,進而帶動第一刷毛16隨之旋轉,從而可以對進入到所述第二過濾網14上方的空氣進行過濾,吸附空氣中的雜質。然后經過第三過濾網17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抽氣管21內,打開第一閥門23,使得抽氣管21內的空氣進入到所述第一保護殼31內。啟動與第一滾輪41連接的電機,使得所述第一滾輪41帶動所述第二刷毛42隨之旋轉,進而可以對進入到所述第一保護殼31內的空氣先進行過濾。然后啟動水泵34,使得水進入到所述第一連接管32內,打開第二閥門33,使得水進入到所述第二保護殼31內,然后流動到所述第一斜板43的上方,同時可以浸濕第二刷毛42,當第二刷毛42隨之旋轉時,可以將水甩至第一保護殼31的內表面上,從而可以對空氣進行過濾,同時可以浸濕第一海綿塊44,使得第一海綿塊44對空氣的過濾效果更好。進入第一保護殼31內的空氣經過第一海綿塊44的過濾后進入到其下方,然后經過第二海綿塊46及第四過濾網45的過濾后進入到其下方,然后經過第五過濾網40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第三連接管51內。第一斜板43上的水流動到第一海綿塊44上,然后浸濕第二海綿塊46及第四過濾網45,最終集中到所述集中塊49之間,當水較多時,打開第三閥門37,使得水從第二連接管36排出,浸濕的第二海綿塊46及第四過濾網45對空氣的過濾效果更好。然后啟動第二風機53,同時打開第四閥門52,使得進入到所述第三連接管51內的空氣進入到所述第二保護殼61內,同時集中到所述集中斗62內。然后經過第六過濾網64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擋板63的下方,且集中到所述阻隔框65內。然后空氣向左流動經過第七過濾網66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阻隔框65的下方,然后經過第三海綿塊67的過濾進入到其右側,然后經過第八過濾網68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第四連接管73內,打開第五閥門74,使得進入到所述第四連接管73內的空氣進入到所述第三保護殼81內,然后經過第九過濾網84及第十過濾網85的過濾后進入到其左側,然后經過凹槽861進入到所述豎板86的左側,然后啟動與第二滾輪87連接的電機,使得所述第二滾輪87旋轉,進而帶動所述第三刷毛88隨之旋轉,從而可以對空氣再次進行過濾,吸附其中的顆粒雜質。然后經過第十一過濾網89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排出管82內,打開第六閥門83,使得凈化后的空氣排出。至此,本發(fā)明提出的室內空氣凈化除塵裝置使用過程描述完畢。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