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投料罐。
背景技術:
在工業(yè)生產過程中經常需要將物料通過投料罐投入反應裝置中,現(xiàn)有的投料罐在投料時無法方便、快速的清理罐體內壁上附著的物料,造成了物料的損失,也不方便清理罐體,殘留的物料容易對之后的物料比重產生影響,影響產品的質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便、投料的同時可以清理罐體內壁的投料罐。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
投料罐,包括罐體以及拉桿,所述罐體上端設置上封板,下端設置下封板,所述拉桿穿過上封板伸入罐體內,所述拉桿下端與下封板連接,所述拉桿上套裝有刮板。
采用上述結構后,罐體運行至待投料的容器的進料口之后,拉桿下行,使下封板離開罐體,罐體內的物料進入容器中,刮板隨著拉桿的下行而移動,在投料的同時對罐體內壁進行刮料處理,使附著在罐體內壁的物料落入容器中,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合理,曹操作方便快捷,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的質量。
優(yōu)選的,為了方便物料在罐體內得到攪拌,所述拉桿上設有攪拌軸。
優(yōu)選的,為了避免拉桿轉動時刮板跟隨轉動,造成刮板與罐體內壁過渡摩擦,造成刮板的損傷,所述拉桿上設有環(huán)形槽,所述刮板通過套裝在環(huán)形槽上與拉桿轉動連接。
優(yōu)選的,為了方便拉桿下端與下封板的連接,所述下封板設有空腔,所述空腔設有向下的開口,所述拉桿下端伸入空腔內,所述拉桿下端固定設置限位塊,所述空腔的開口處設有密封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罐體,2為拉桿,3為上封板,4為下封板,5為刮板,6為攪拌軸,7為環(huán)形槽,8為空腔,9為限位塊,10為密封板。
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1可知本發(fā)明投料罐包括罐體1以及拉桿2,所述罐體1上端設置上封板3,下端設置下封板4,所述拉桿2穿過上封板3伸入罐體1內,所述拉桿2下端與下封板4連接,所述拉桿2上套裝有刮板5,所述拉桿2上設有攪拌軸6,所述拉桿2上設有環(huán)形槽7,所述刮板5通過套裝在環(huán)形槽7上與拉桿2轉動連接,所述下封板4設有空腔8,所述空腔8設有向下的開口,所述拉桿2下端伸入空腔8內,所述拉桿2下端固定設置限位塊9,所述空腔8的開口處設有密封板10。
采用上述結構后,罐體運行至待投料的容器的進料口之后,拉桿下行,使下封板離開罐體,罐體內的物料進入容器中,刮板隨著拉桿的下行而移動,在投料的同時對罐體內壁進行刮料處理,使附著在罐體內壁的物料落入容器中,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合理,曹操作方便快捷,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的質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