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鑄件型腔用噴嘴。
背景技術:
鑄件壓鑄完成后需要用噴嘴對其型腔內(nèi)噴射氣體以降低鑄件溫度,由于型腔內(nèi)空間有限,能夠進入型腔內(nèi)的噴嘴數(shù)量有限,在不改變噴嘴夾持角度的情況下,噴嘴的噴射覆蓋面積不變,為了能夠使鑄件型腔均勻冷卻就必須改變噴嘴夾持角度以對型腔內(nèi)不同位置進行噴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鑄件型腔用噴嘴,在不改變噴嘴夾持角度的情況下可以使噴嘴對鑄件型腔內(nèi)不同位置進行噴射。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鑄件型腔用噴嘴,包括嘴座和噴頭,所述噴頭以球鉸方式嵌入嘴座內(nèi),所述噴頭內(nèi)沿其徑向設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內(nèi)連接有延伸至噴頭外的噴管,所述嘴座內(nèi)沿其軸向開有同軸相通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與外界流體連通;噴頭在設定的轉動角度內(nèi),所述第三通道與第一通道相通。
進一步地,所述噴頭上設有用以夾緊噴管的夾緊機構,所述夾緊機構包括與第一通道同軸的螺套和同軸套于螺套內(nèi)的脹縮套,所述螺套通過外螺紋與噴頭上的螺紋孔螺紋連接,所述螺套與脹縮套之間為圓錐面接觸,所述脹縮套的側壁上開有若干貫穿壁厚的缺口,所述缺口由靠近脹縮套的一端沿軸向延伸至脹縮套的另一端,所述噴管位于脹縮套內(nèi)并由脹縮套壓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鑄件型腔用噴嘴,噴頭在嘴座上可轉動一定角度,在嘴座位置也就是噴嘴夾持位置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噴頭位置可以對型腔內(nèi)不 同位置進行噴射冷卻;
2、本實用新型的鑄件型腔用噴嘴,通過在噴頭上旋擰螺套來擠壓脹縮套周向收縮,脹縮套收縮后將噴管夾緊,噴管固定牢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鑄件型腔用噴嘴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放大視圖;
圖中:1-嘴座、2-噴頭、3-第一通道、4-噴管、5-第二通道、6-第三通道、7-夾緊機構、701-螺套、702-脹縮套、703-圓錐面、704-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鑄件型腔用噴嘴,包括嘴座1和噴頭2,噴頭2以球鉸方式嵌入嘴座1內(nèi),噴頭2內(nèi)沿其徑向設有第一通道3,第一通道3內(nèi)連接有延伸至噴頭2外的噴管4,嘴座1內(nèi)沿其軸向開有同軸相通的第二通道5和第三通道6,第二通道5與外界流體連通;噴頭2在設定的轉動角度內(nèi),第三通道6與第一通道3相通。冷卻空氣通過第二通道5、第三通道6、第一通道3進入噴管2內(nèi),然后由噴管2噴射至鑄件型腔內(nèi),噴管4可隨噴頭2在嘴座1上轉動,進而改變噴管2的噴射角度,為了保證噴頭2轉動后,第二通道5始終與噴管4連通,第三通道6的開口尺寸大于第二通道5和第一通道3,當?shù)诙ǖ?與第一通道3不同軸時,冷卻空氣通過第三通道6依然可以進入第一通道3并最終進入噴管4內(nèi)。
為了將噴管4快速安裝在第一通道3內(nèi),噴頭2上設有用以夾緊噴管4的夾緊機構7,夾緊機構7包括與第一通道3同軸的螺套701和同軸套于螺套701內(nèi)的脹縮套702,螺套701通過外螺紋與噴頭2上的螺紋孔螺紋連接, 螺套701與脹縮套702之間為圓錐面703接觸,脹縮套702具有一定的周向彈性,在螺套701擠壓脹縮套702的圓錐面時,脹縮套702可以周向向內(nèi)收縮從而將噴管夾緊。脹縮套702的側壁上開有若干貫穿壁厚的缺口704,缺口704由靠近脹縮套702的一端沿軸向延伸至脹縮套702的另一端,缺口704可以增大脹縮套702周向收縮的能力,使脹縮套702可以快速收縮以夾緊噴管4。如圖2所示,當向下擰螺套701時,螺套701的內(nèi)壁向內(nèi)擠壓脹縮套702的外壁,脹縮套702周向收縮后將插入第一通道3內(nèi)的噴管4夾緊,因此通過旋擰螺套701就可以實現(xiàn)快速安裝噴管4,操作簡單、方便。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nèi)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nèi)。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