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瀝青試驗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與壓力老化試驗箱配套使用的真空烘箱。
背景技術:
經過壓力老化后的瀝青中含有大量的微小氣泡,這些氣泡對瀝青式樣所進行的后續(xù)試驗有顯著影響。通常處理氣泡的方法是把瀝青式樣放在普通的烘箱中進行加熱,讓氣泡自行溢出,這種方法對氣泡的處理不徹底,且加熱時間長,溫度高,易造成瀝青的進一步老化;或者把瀝青式樣放入普通的真空烘箱中進行處理,普通真空烘箱工作方式是先進行抽真空,然后打開加熱元件,靠單純的熱輻射來進行加熱,這種加熱方式加熱時間長,易造成瀝青局部受熱不均,瀝青長時間處于負壓狀態(tài)還有可能造成瀝青中輕質組分的大量揮發(fā),從而影響了試驗的準確性。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與壓力老化試驗箱配套使用的真空烘箱,它能快速、徹底地處理掉瀝青中所含有的微氣泡。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與壓力老化試驗箱配套使用的真空烘箱包括:箱體、控制器、真空泵,箱體內側設有環(huán)形加熱列管,環(huán)形加熱列管內側設有柱狀鋼絲網,箱體的底部設有真空閥和放空閥,真空閥和真空泵相連,箱體的頂部設有烘箱蓋,烘箱蓋下部設有溫度傳感器和絕壓變送器,烘箱蓋與箱體之間設有環(huán)形密封圈,箱體與控制器相連,控制器連接真空泵。
所述的密封圈的橫截面外側為圓形,內側為三角形。
環(huán)形密封圈處在烘箱蓋的凹槽中。
所述的環(huán)形加熱列管一共有五根,均勻排布在所述烘箱的側壁。
所述的鋼絲網設置在環(huán)形加熱列管的內側,其直徑為20cm。
所述的溫度傳感器和絕壓變送器連接控制器。
控制器上設有顯示屏和設定按鈕。
烘箱蓋上部設有提手,箱體與烘箱蓋靠螺釘密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與壓力老化試驗箱配套使用,具有很好的銜接效果,當瀝青式樣從壓力老化箱中取出后,可隨式樣架一同放入到所述的真空烘箱中處理瀝青試樣中的氣泡;
2、本實用新型對瀝青的加熱方式,除了普通真空烘箱所有的熱輻射外,還有熱對流,這使烘箱內溫度快速升高;
3、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只需在控制器上設定好所需的條件,控制器變可自主控制烘箱完成處理過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箱體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箱體頂部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控制器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密封圈截面圖;
圖中:1-箱體;2-烘箱蓋;3-加熱列管;4-鋼絲網;5-密封圈;6-溫度傳感器;7-絕壓變送器;8-螺釘;9-提手;10-真空閥;11-放空閥;12-排線接口;13-試樣架;14-凹槽;15-螺釘絲口16-控制器;17-顯示屏;18-設置按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與壓力老化試驗箱配套使用的真空烘箱包括:箱體1、控制器16、真空泵,所述的箱體1內側設有環(huán)形加熱列管3,所述的環(huán)形加熱列管3內側設有柱狀鋼絲網4,所述箱體1的底部設有真空閥10和放空閥11,所述的真空閥10和所述的真空泵相連,所述箱體1的頂部設有烘箱蓋2,所述的烘箱蓋2下部設有溫度傳感器6和絕壓變送器7,所述的烘箱蓋2上部設有提手9,所述烘箱蓋2與所述的箱體1之間設有特殊的環(huán)形密封圈5,所述的密封圈5處在相應的凹槽中14,所述的箱體1與所述的烘箱蓋2靠螺釘8密封,所述的箱體1與所述的控制器16由排線相連,所述的控制器16還連接所述的真空泵,所述的控制器上設有顯示屏17和設定按鈕18,所述的控制器16內設有特定的工作程序。
所述的設置按鈕18具有能設定所述烘箱的工作溫度值、負壓值、以及溫度和負壓的保持時間。
所述的顯示屏17具有顯示烘箱溫度和負壓值的功能。
所述的工作程序為先讓所述的烘箱內部達到設定的溫度并保持一定時間后開始抽真空,達到設定的負壓值后,真空泵停止工作,并保持設定的負壓狀態(tài)一定時間,然后放空閥打開。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一種與壓力老化試驗箱配套使用的真空烘箱,其具體使用方法如下:打開烘箱蓋,把從壓力老化箱中取出的瀝青試樣,連同試樣架一起放入到烘箱中,確保密封圈處在凹槽中,蓋上烘箱蓋,并把螺釘擰緊,在控制器上通過設置按鈕打開電源,并設定烘箱內所要達到的溫度,以及在該溫度下保持的時間,設定烘箱內的負壓值,和在該負壓下保持的時間,然后啟動烘箱即可。
烘箱在工作時,首先對瀝青升溫,使瀝青從半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由于瀝青的導熱系數小,要使得瀝青內部均達到相同的設定溫度需要一段時間。瀝青變?yōu)橐簯B(tài)后真空泵打開,紅箱內壓強減小,瀝青內部的氣泡會變大,氣泡在瀝青中受到的浮力會隨之變大,在浮力作用下,氣泡浮出瀝青表面然后破裂,從而達到除去瀝青內部氣泡的目的。保持負壓一段時間后放空閥打開,結束處理過程。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