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脫硫塔用干霧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濕法脫硫的吸收塔對于SO2有很高的脫除率,并具有一定的除塵能力,通常吸收塔的除塵效率在50%左右,當脫硫塔入口粉塵濃度在20mg/Nm3以上時,吸收塔的除塵效率無法滿足超低排放的要求。因此需要在脫硫塔之后再設置一些除塵設備才能確保煙氣中的粉塵濃度達到環(huán)保超低排放的要求。額外的除塵設備不僅增加了工程造價,也造成運行費用的增加。因此需要一種更低廉的除塵方式,通過對吸收塔內部進行局部的改造來提升吸收塔的除塵能力,以達到環(huán)保所要求的超低排放要求,且設備及運行費用更低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一種更加科學合理的脫硫塔用干霧除塵裝置,本實用新型通過干霧噴嘴將微米級水霧噴入吸收塔,與煙氣中的粉塵接觸,吸附而凝結成團,成團的粉塵顆粒被后面的除霧器去除掉,從而實現(xiàn)提高吸收塔除塵效率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脫硫塔用干霧除塵裝置,脫硫塔內間隔設有若干層除霧器層和若干層噴淋層,除霧器層設置在噴淋層的上方。
定義脫硫塔內最靠近除霧器層的噴淋層為末級噴淋層,距離末級噴淋層最近的除霧器層為一級除霧器層,距離末級噴淋層最遠的 除霧器層為末級除霧器層,則除塵裝置位于末級噴淋層和末級除霧器層之間;
除塵裝置包括沿脫硫塔橫截面鋪設的若干根水管,所述水管水平鋪設,且水管通過固定裝置設置在脫硫塔內;所述水管上沿長度方向開設有若干個開口向下的干霧噴嘴,所述水管進口端通過加壓裝置與水箱連通。
進一步,所述水管固定在固定裝置上,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兩端在脫硫塔內的若干根支撐梁,支撐梁間隔設置。
進一步,所述固定裝置包括2根支撐梁,2根支撐梁平行設置,且水管的兩端分別固定在2根支撐梁上,且所述水管與所述支撐梁相互垂直。
進一步,若干根所述水管相互平行,且若干根所述水管等間距排列。
進一步,所述加壓裝置為水泵。
進一步,干霧噴嘴的出口直徑為1~10μm。
進一步,所述除塵裝置設置在末級噴淋層和一級除霧器層之間。
或者,定義與一級除霧器層相鄰的為二級除霧器層,所述除塵裝置設置在一級除霧器層和二級除霧器層和之間。
進一步,干霧噴嘴沿水管均勻分布。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xiàn)在: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提高了吸收塔的除塵能力,且僅是對吸收塔內部進行了局部改造即可提升吸收塔的除塵能力,利于環(huán)保,且設備改造及運行費用低廉,值得推廣。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中本發(fā)明的位置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2中本發(fā)明的位置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照圖1、圖3和圖4,一種脫硫塔用干霧除塵裝置,脫硫塔4內間隔設有若干層除霧器層a和若干層噴淋層b,除霧器層a設置在噴淋層b的上方;
定義脫硫塔4內最靠近除霧器層a的噴淋層b為末級噴淋層,距離末級噴淋層最近的除霧器層a為一級除霧器層,距離末級噴淋層最遠的除霧器層a為末級除霧器層,則本發(fā)明位于末級噴淋層和末級除霧器層之間;
除塵裝置包括沿脫硫塔橫截面鋪設的若干根水管2,所述水管2水平鋪設,且水管2通過固定裝置設置在脫硫塔4內;所述水管2上沿長度方向開設有若干個開口向下(面向噴淋層b)的干霧噴嘴1,所述水管2進口端通過加壓裝置與水箱連通。
所述水管2固定在固定裝置上,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兩端固定在脫硫塔4內的若干根支撐梁3,支撐梁3間隔設置,所述水管2固定在支撐梁3上。
進一步,所述固定裝置包括2根支撐梁3,2根支撐梁3平行設置,且水管2的兩端分別固定在2根支撐梁3上,且所述水管2與所述支撐梁3相互垂直。
進一步,若干根所述水管2相互平行,且若干根所述水管2等間距排列。
進一步,所述加壓裝置為水泵。
進一步,干霧噴嘴1的出口直徑為1~10μm。
進一步,干霧噴嘴1沿水管2均勻分布。
本發(fā)明設置在末級噴淋層和一級除霧器層之間。
工作時,夾帶粉塵的煙氣從下而上依次經(jīng)過噴淋層除硫、經(jīng)過本實用新型除塵以及經(jīng)過除霧器層除水霧。本實用新型的干霧噴嘴噴出的霧滴顆粒在1~10μm左右,使得水霧顆粒的大小與粉塵顆粒大小相近,則水霧顆粒和粉塵顆粒相互吸附、凝結的幾率更大,粉塵在本實用新型附近凝聚成團后,再被上面的除霧器層去除掉,從而達到提高除塵效率的目的。
所述干霧噴嘴1,材質為PP或1.4529或等同材質,至少耐20000ppm Cl-腐蝕。布置于水管2上,干霧噴嘴沿著吸收塔4橫截面均勻分布,噴出的霧滴完全覆蓋整個吸收塔截面。
所述水管2,材質為PP或1.4529或等同材質,至少耐20000ppm Cl-腐蝕。布置在支撐梁3上。
所述支撐梁3,材質為碳鋼襯玻璃鱗片,為矩形梁結構,用于干霧除塵裝置的支撐。
實施例2
參照附圖1-4。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本實用新型設置的位置不同。
定義與一級除霧器層相鄰的為二級除霧器層,本發(fā)明設置在一級除霧器層和二級除霧器層和之間。
本實施例其他內容與實施例1相同。
本說明書實施例所述的內容僅僅是對實用新型構思的實現(xiàn)形式的列舉,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應當被視為僅限于實施例所陳述的具體形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也包括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構思所能夠想到的等同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