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制備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熒光止水條制備裝置。
背景技術:
止水條是由高分子無機吸水膨脹材料和橡膠混煉而成的,是各種地下建筑構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隧道工程、電廠冷卻塔、市政給排水等砌混凝土工程施工縫防止漏的材料;鋼筋混凝土地室外墻的模板螺栓孔和施工縫,是建筑物滲漏的主要隱患部位,多用BW止水條進行處理。止水條是由高分子、無機吸水膨脹材料與橡膠及助劑合成的具有自粘性能的一種新型建筑防水材料。遇水能吸水體積膨脹,擠密新老混凝土之間的縫隙,形成不透水的可塑性膠體。對于已完工的工程,如果縫隙滲漏水,可用該止水條重新堵漏。防水、抗?jié)B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鋼板、橡膠及塑料止水帶,且施工方法簡便易行,省工省時。主體材料為無機礦物原料,具有耐老化、抗腐蝕、無污染等特性?,F(xiàn)有的止水條不方便進行噴膠處理,也不方便對止水條進行熒光粉噴射處理,更加不方便對熒光粉噴射處理后的熒光條進行覆膜操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使膠液噴射到止水條上,從而在止水條上形成膠層;在止水條上形成熒光粉層,可以方便對止水條的表面進行覆膜操控,方便制備熒光止水條的熒光止水條制備裝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熒光止水條制備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設有機架,機架的一側上設有第一傳動滾筒,第一傳動滾筒通過第一安裝軸安裝在機架的一側上,機架的另一側上設有第二傳動滾筒,第二傳動滾筒通過第二安裝軸安裝在機架的另一側上;第二傳動滾筒的外端設有從動齒輪,機架的內(nèi)底部上設有電機座,電機座上設有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的前部設有驅動軸,驅動軸的外周面套裝有驅動齒輪,驅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第一傳動滾筒與第二傳動滾筒之間設有傳輸帶;機架的頂部上設有輸膠機,輸膠機的下部設有輸膠管道,輸膠管道呈豎直布置,輸膠管道的下端設有輸膠殼,輸膠殼的內(nèi)部為空腔結構,輸膠管道的下端與輸膠殼之間設有輸膠泵,輸膠殼的下部設有第一噴膠管與第二噴膠管,第一噴膠管與第二噴膠管設置在傳輸帶的上方;機架的頂部上設有噴粉機,噴粉機的下部設有噴粉管道,噴粉管道的下端設有噴粉殼,噴粉殼的下部設有若干噴粉孔,噴粉管道的上端與噴粉機之間設有噴粉泵,噴粉殼設置在傳輸帶的上方;機架的頂部上設有噴液機,噴液機的下部設有噴液管道,噴液管道的下部設有噴液殼,噴液殼的下部設有若干噴液孔,噴液管道的上部與噴液機之間設有控制泵;噴液殼設置在傳輸帶的上方;噴液殼的一側上部設有第一磁吸板,第一磁吸板通過第一吊頂架安裝在機架的內(nèi)頂部上,噴液殼的另一側上部設有第二磁吸板,第二磁吸板通過第二吊頂架安裝在機架的內(nèi)頂部上。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的內(nèi)底部上設有移動座,移動座上設有回收池,移動座的底部設有若干移動輪,移動輪安裝在底座上,回收池的內(nèi)底部設有第一隔板與第二隔板,回收池安裝在傳輸帶的下方。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的內(nèi)頂部設有第一扣架,第一扣架的下部設有第一固定架,機架的內(nèi)頂部設有第二扣架,第二扣架的下部設有第二固定架,第一扣架扣接在輸膠殼的一側,第二扣架扣接在輸膠殼的另一側,第一固定架與第二固定架安裝在輸膠殼的下部。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扣架與第一固定架為一體結構,第二扣架與第二固定架為一體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內(nèi)底部上設有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電機座設置在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的端部之間。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傳動滾筒通過第一安裝軸安裝在機架的一側上,第二傳動滾筒通過第二安裝軸安裝在機架的另一側上;通過第一扣架、第一固定架、第二扣架以及第二固定架可以對輸膠殼進行牢固吊頂安裝;通過第一吊頂架、第一磁吸板、第二吊頂架以及第二磁吸板可以對噴液殼進行牢固吊頂安裝;通過電機座可以對驅動電機進行安裝,驅動電機通過驅動軸可以對驅動齒輪進行轉動控制,驅動齒輪可以帶動從動齒輪實現(xiàn)轉動,從動齒輪的轉動可以帶動第二傳動滾筒實現(xiàn)轉動,第二傳動滾筒通過傳輸帶可以對第一傳動滾筒進行轉動;使用者可以將止水條傳輸?shù)絺鬏攷希ㄟ^傳輸帶可以方便對止水條進行輸送;輸膠機通過輸膠管道可以給輸膠殼提供膠液,輸膠殼通過第一噴膠管與第二噴膠管可以使膠液噴射到止水條上,從而在止水條上形成膠層;噴粉機通過噴粉管道可以給噴粉殼輸送熒光粉,噴粉殼通過噴粉孔可以使熒光粉噴射到止水條上的膠層上,從而在止水條上形成熒光粉層,噴液機通過噴液管道可以給噴液殼提供糊狀聚氯乙烯樹脂液,噴液殼通過噴液孔可以使糊狀聚氯乙烯樹脂液噴射到止水條上的熒光粉層上,從而可以方便對止水條的表面進行覆膜操控,方便制備熒光止水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熒光止水條制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本發(fā)明具體實施的技術方案是:
如圖1所示,一種熒光止水條制備裝置,包括底座11,底座11上設有機架12,機架12的一側上設有第一傳動滾筒13,第一傳動滾筒13通過第一安裝軸14安裝在機架12的一側上,機架12的另一側上設有第二傳動滾筒15,第二傳動滾筒15通過第二安裝軸16安裝在機架12的另一側上;第二傳動滾筒15的外端設有從動齒輪17,機架12的內(nèi)底部上設有電機座18,電機座18上設有驅動電機19,驅動電機19的前部設有驅動軸20,驅動軸20的外周面套裝有驅動齒輪21,驅動齒輪21與從動齒輪17嚙合;第一傳動滾筒13與第二傳動滾筒15之間設有傳輸帶24;機架12的頂部上設有輸膠機25,輸膠機25的下部設有輸膠管道26,輸膠管道26呈豎直布置,輸膠管道26的下端設有輸膠殼27,輸膠殼27的內(nèi)部為空腔結構,輸膠管道26的下端與輸膠殼27之間設有輸膠泵28,輸膠殼27的下部設有第一噴膠管29與第二噴膠管30,第一噴膠管29與第二噴膠管30設置在傳輸帶24的上方;機架12的頂部上設有噴粉機35,噴粉機35的下部設有噴粉管道36,噴粉管道36的下端設有噴粉殼37,噴粉殼37的下部設有若干噴粉孔38,噴粉管道36的上端與噴粉機35之間設有噴粉泵39,噴粉殼37設置在傳輸帶24的上方;機架12的頂部上設有噴液機40,噴液機40的下部設有噴液管道41,噴液管道41的下部設有噴液殼42,噴液殼42的下部設有若干噴液孔44,噴液管道41的上部與噴液機40之間設有控制泵43;噴液殼42設置在傳輸帶24的上方;噴液殼42的一側上部設有第一磁吸板46,第一磁吸板46通過第一吊頂架45安裝在機架12的內(nèi)頂部上,噴液殼42的另一側上部設有第二磁吸板48,第二磁吸板48通過第二吊頂架47安裝在機架12的內(nèi)頂部上;機架12的內(nèi)底部上設有移動座49,移動座49上設有回收池50,移動座49的底部設有若干移動輪51,移動輪51安裝在底座11上,回收池50的內(nèi)底部設有第一隔板52與第二隔板53,回收池50安裝在傳輸帶24的下方;機架12的內(nèi)頂部設有第一扣架31,第一扣架31的下部設有第一固定架32,機架12的內(nèi)頂部設有第二扣架33,第二扣架33的下部設有第二固定架34,第一扣架31扣接在輸膠殼27的一側,第二扣架33扣接在輸膠殼27的另一側,第一固定架32與第二固定架34安裝在輸膠殼27的下部;第一扣架31與第一固定架32為一體結構,第二扣架33與第二固定架34為一體結構;底座11的內(nèi)底部上設有第一側板22與第二側板23,電機座18設置在第一側板22與第二側板23的端部之間。
本發(fā)明熒光止水條制備裝置,第一傳動滾筒13通過第一安裝軸14安裝在機架12的一側上,第二傳動滾筒15通過第二安裝軸16安裝在機架12的另一側上;通過第一扣架31、第一固定架32、第二扣架33以及第二固定架34可以對輸膠殼27進行牢固吊頂安裝;通過第一吊頂架45、第一磁吸板46、第二吊頂架47以及第二磁吸板48可以對噴液殼42進行牢固吊頂安裝;通過電機座18可以對驅動電機19進行安裝,驅動電機19通過驅動軸20可以對驅動齒輪21進行轉動控制,驅動齒輪21可以帶動從動齒輪17實現(xiàn)轉動,從動齒輪17的轉動可以帶動第二傳動滾筒15實現(xiàn)轉動,第二傳動滾筒15通過傳輸帶24可以對第一傳動滾筒13進行轉動;使用者可以將止水條傳輸?shù)絺鬏攷?4上,通過傳輸帶24可以方便對止水條進行輸送;輸膠機25通過輸膠管道26可以給輸膠殼27提供膠液,輸膠殼27通過第一噴膠管29與第二噴膠管30可以使膠液噴射到止水條上,從而在止水條上形成膠層;噴粉機35通過噴粉管道36可以給噴粉殼37輸送熒光粉,噴粉殼37通過噴粉孔38可以使熒光粉噴射到止水條上的膠層上,從而在止水條上形成熒光粉層,噴液機40通過噴液管道41可以給噴液殼42提供糊狀聚氯乙烯樹脂液,噴液殼42通過噴液孔44可以使糊狀聚氯乙烯樹脂液噴射到止水條上的熒光粉層上,從而可以方便對止水條的表面進行覆膜操控,方便制備熒光止水條。
其中,機架12的內(nèi)底部上設有移動座49,移動座49上設有回收池50,移動座49的底部設有若干移動輪51,移動輪51安裝在底座11上,回收池50的內(nèi)底部設有第一隔板52與第二隔板53,回收池50安裝在傳輸帶24的下方;所以通過回收池50可以方便回收膠液、熒光粉以及糊狀聚氯乙烯樹脂液,通過第一隔板52與第二隔板53可以使膠液、熒光粉以及糊狀聚氯乙烯樹脂液進行分隔回收。
其中,機架12的內(nèi)頂部設有第一扣架31,第一扣架31的下部設有第一固定架32,機架12的內(nèi)頂部設有第二扣架33,第二扣架33的下部設有第二固定架34,第一扣架31扣接在輸膠殼27的一側,第二扣架33扣接在輸膠殼27的另一側,第一固定架32與第二固定架34安裝在輸膠殼27的下部;第一扣架31與第一固定架32為一體結構,第二扣架33與第二固定架34為一體結構;所以可以對輸膠殼27進行牢固吊頂安裝。
其中,底座11的內(nèi)底部上設有第一側板22與第二側板23,電機座18設置在第一側板22與第二側板23的端部之間;所以通過第一側板22與第二側板23可以對電機座18進行牢固安裝。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