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研磨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臥式砂磨機。
背景技術:
目前,涂料、油墨、墨水、顏料、染料等行業(yè)所使用的砂磨機大多為單一的圓盤式或偏心盤式研磨結構,其基本原理是:在封閉的筒體內裝有用于研磨的介質如鋯珠、玻璃珠等,通過安裝在轉軸上的分散盤撥動筒體內的介質,使介質產(chǎn)生相對運動,讓所需研磨的物料穿過介質之間以達到粉碎的效果。 研磨介質相對速度越高,碰撞力就越大,研磨細度就越好;然而,單一的圓盤式或偏心盤式砂磨機的作用方式使研磨介質作相對運動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要達到理想的細度就要研磨好多遍,從而增加了研磨時間,降低了研磨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臥式砂磨機。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主要是:一種臥式砂磨機,包括有機座,所述機座上設置有動力組件和研磨腔,所述研磨腔中設置有可在其內轉動的分散軸,所述分散軸外壁上安裝有多組外徑大小不同的分散盤,分散軸一端伸出研磨腔與動力組件設有的軸承座連接,所述軸承座與研磨腔之間通過密封結構連接,分散軸靠近動力組件一端安裝有出料篩圈,所述出料篩圈呈鼓形,出料篩圈在軸向上設置有多條容許物料通過的縫隙,出料篩圈將研磨腔左右分隔成研磨室和出料室,所述研磨室內放置有多個研磨鋯珠,分散盤位于研磨室內,研磨腔位于研磨室一端設置有進料口、位于出料室一端設置有出料口。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分散盤由小到大從分散軸上安裝有出料篩圈的一端向外依次排列。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分散盤包括三組盤體,每組盤體包括三個外徑大小相同的盤體。
進一步,所述研磨腔設置有冷卻裝置,所述冷卻裝置包括有外部冷卻結構,所述外部冷卻結構包括套接在研磨腔外部的夾套,所述夾套內通有冷卻液。
進一步,所述冷卻裝置還包括內部冷卻結構,所述內部冷卻結構為形成于分散軸內部的中空冷卻腔,所述中空冷卻腔內通有冷卻液。
進一步,所述夾套設置有冷卻液入口和冷卻液出口,所述外部冷卻結構還包括有制冷裝置,所述冷卻液出口和冷卻液入口分別連接制冷裝置的入口和出口。
進一步,所述進料口一端連接有觸點壓力計,所述出料口一端連接有觸點溫度計。
進一步,所述密封結構包括套接在分散軸上的機封軸套,所述機封軸套外壁安裝有密封套,所密封套內壁上設置有多個環(huán)形槽,每個環(huán)形槽內安裝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套接在機封軸套上。
進一步,所述密封套外壁設置有中空的冷卻腔,所述冷卻腔通有冷卻液。
進一步,所述冷卻腔設置有冷卻腔入口和冷卻腔出口,所述冷卻腔入口設置于密封套上端,所述冷卻腔出口設置于密封套下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臥式砂磨機,通過在分散軸外壁上安裝有多組外徑大小不同的分散盤,使得分散盤在旋轉研磨過程中,外徑不同的分散盤具有不同的剪切力,改變研磨腔內的研磨鋯珠與物料的運動方式,從而提高研磨鋯珠與物料粒子之間的相對運動速度和碰撞概率,使物料盡快地達到理想的細度,減少了研磨時間,提高了研磨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研磨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密封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照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臥式砂磨機,包括有機座1,所述機座1上設置有動力組件3和研磨腔2,所述研磨腔2中設置有可在其內轉動的分散軸5,所述分散軸5外壁上安裝有多組外徑大小不同的分散盤6,分散軸5一端伸出研磨腔2與動力組件3設有的軸承座31連接,工作時動力組件3帶動分散軸5旋轉,所述軸承座31與研磨腔2之間通過密封結構4連接,分散軸5靠近動力組件3一端安裝有出料篩圈10,所述出料篩圈10呈鼓形,出料篩圈10在軸向上設置有多條容許物料通過的縫隙,縫隙的寬度可以根據(jù)物料的實際情況而設置,鼓形的出料篩圈10可以使得物料更容易通過,出料篩圈10將研磨腔2左右分隔成研磨室21和出料室22,所述研磨室21內放置有多個研磨鋯珠,分散盤6位于研磨室21內,研磨腔2位于研磨室21一端設置有進料口23、位于出料室22一端設置有出料口24,工作時研磨腔2內的物料由出料篩圈10的縫隙進入出料室22,然后再通過出料口24排出,而研磨鋯珠被出料篩圈10擋住而不能進入出料室。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分散軸5外壁上安裝有多組外徑大小不同的分散盤6,使得分散盤6在旋轉研磨過程中,外徑不同的分散盤6具有不同的剪切力,改變研磨腔2內的研磨鋯珠與物料的運動方式,從而提高研磨鋯珠與物料粒子之間的相對運動速度和碰撞概率,使物料盡快地達到理想的細度,減少了研磨時間,提高了研磨效率。
具體的,所述分散盤6由小到大從分散軸5上安裝有出料篩圈10的一端向外依次排列,從而可以將研磨后的物料往出料篩圈10推送,使得出料更順暢。
本實用新型中,優(yōu)選地,所述分散盤6包括三組盤體,每組盤體包括三個外徑大小相同的盤體,上述設置可以使得研磨的效果更好,當然,也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設置其他數(shù)量的分散盤6。
為了防止研磨過程中物料的溫度提升過高,所述研磨腔2設置有冷卻裝置,所述冷卻裝置包括有外部冷卻結構,所述外部冷卻結構包括套接在研磨腔2外部的夾套7,夾套7內壁形成有螺旋環(huán)繞在研磨腔2外壁上的偏平形的冷卻道,冷卻道內通有冷卻液,夾套7設置有冷卻液入口和冷卻液出口,通過冷卻液流動在螺旋環(huán)繞于研磨腔2外壁上的偏平形的冷卻道,使得研磨腔2的溫度可以得到有效的冷卻,從而防止研磨腔2內的物料溫度過高。
為了對研磨腔2實現(xiàn)更均衡的降溫,所述冷卻道設置有第一冷卻道71和第二冷卻道72,所述第一、二冷卻道71、72平行環(huán)繞在研磨腔2外壁上,第一、二冷卻道71、72的冷卻液流動方向相反,通過上述設置,使得研磨腔2的兩端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降溫冷卻,避免其中一端降溫比較快,而另一端降溫比較慢,從而可以實現(xiàn)研磨腔2整體的均衡降溫。
具體的,所述第一冷卻道71的冷卻液入口711設置于夾套7左上端,冷卻液出口712設置于夾套7右下端;所述第二冷卻道72的冷卻液入口721設置于夾套7右下端,冷卻液出口722設置于夾套7左上端,從而可以實現(xiàn)兩組冷卻道內的冷卻液流動方向相反。
為了增強研磨腔2降溫冷卻的效率,所述外部冷卻結構還包括有制冷裝置8,制冷裝置8相對第一、二冷卻道71、72分別設置有一個,所述冷卻液出口和冷卻液入口分別連接制冷裝置8的入口和出口,從而可以將冷卻液在通入夾套7之前將其降溫至比室溫更低的溫度,從而可以達到對研磨腔2更快速的降溫冷卻。
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使得研磨腔2中心處的物料可以得到快速降溫,本實用新型的冷卻裝置還包括內部冷卻結構,所述內部冷卻結構為研磨腔2內的分散軸5內部形成有的中空冷卻腔51,所述中空冷卻腔51內通有冷卻液,從而可以通過往分散軸5的中空冷卻腔51通入冷卻液,實現(xiàn)研磨腔2中心處的快速降溫。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進料口23一端連接有觸點壓力計231,通過觸點壓力計231可以監(jiān)控研磨腔2內物料的壓力,同時在所述出料口24一端連接有觸點溫度計241,通過觸點溫度計241監(jiān)控研磨腔2內物料的溫度。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密封結構4包括套接在分散軸5上的機封軸套41,機封軸套41外壁設置有可相對其轉動的密封套42,密封套42一端與動力組件3的軸承座31固定連接,密封套42內壁上設置有多個環(huán)形槽43,每個環(huán)形槽43內安裝有密封圈44,密封圈44密封套接在機封軸套41上,通過在機封軸套41的軸向上設置有多個密封圈44,從而大大增強了密封性能,即使部分密封圈44磨損也不會造成物料的泄露,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從而減少了因物料泄露而需停工維護的時間,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優(yōu)選地,所述密封套42外壁設置有中空的冷卻腔45,所述冷卻腔45通有冷卻液,從而可以有效的對密封圈44降溫,保證密封圈44長期穩(wěn)定工作。
具體的,所述冷卻腔45設置有冷卻腔入口451和冷卻腔出口452,所述冷卻腔入口451設置于密封套42上端,所述冷卻腔出口452設置于密封套42下端,從而使得冷卻液能更好的對密封圈44進行降溫。
優(yōu)選的,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帶有制冷裝置的冷卻液儲罐9,所述冷卻腔入口451和冷卻腔出口452分別連接冷卻液儲罐9的出口和入口,從而使得冷卻液在通入冷卻腔45前可以降溫至室溫以下,從而進一步提高冷卻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