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管式發(fā)電廠環(huán)保脫硫除塵機器。
背景技術:
鍋爐除塵器的煙氣運行路徑:煙氣從現(xiàn)有的靜電除塵器和鼓風機通過煙道系統(tǒng);流過一個100%軸流增壓風機,進入脫硫塔。煙氣進入脫硫塔后,與包含氨水漿液的逆流噴漿接觸,其中的SO2由氨水漿液吸收。漿液同時使氣體飽和,并將其從入口的135℃溫度冷卻到50℃,緊接著氣體穿過脫硫塔頂部兩個波紋型除霧器,兩層高效的除霧器安裝于脫硫塔的上部,以便去除(煙氣中)附帶的液滴。運行的噴霧塔中的氣體,離開脫硫塔,再次通過鍋爐,以重新加熱氣體,并以80℃的溫度、按設計的操作條件進入現(xiàn)有的煙囪裝置?,F(xiàn)有的波紋型除霧器都是采用波紋板來吸收煙氣中的液滴,與煙氣接觸面積有限,除霧效果不理想。此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以上現(xiàn)有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管式發(fā)電廠環(huán)保脫硫除塵機器,設置可自動轉(zhuǎn)動的干燥管吸收煙氣中的液滴,增大了煙氣吸收面積,提高了吸收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管式發(fā)電廠環(huán)保脫硫除塵機器,包括排霧通道、干燥管、軸端孔板、支撐圓板和支撐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圓板的一組通孔上設有均布的所述干燥管,所述支撐圓板以鉸接的方式設置在所述支撐柱上,所述支撐柱的下端設置在所述軸端孔板上,所述軸端孔板水平設置在所述排霧通道內(nèi),兩個所述支撐圓板分別設置在所述支撐柱的上下兩側(cè)且其下方分別固定有一個齒輪,兩個所述齒輪分別與上齒條塊和下齒條塊嚙合,所述上齒條塊和所述下齒條塊分別設置在豎直支板的兩個平行的水平滑槽內(nèi),所述上齒條塊和所述下齒條塊的中部分別設有短軸,兩個所述短軸分別嵌入搖桿上的滑動方孔內(nèi),處于所述上齒條塊上的所述短軸與連桿的上端以鉸接的方式相連,所述搖桿中部鉸接在所述豎直支板中央的中心軸上,曲柄桿的一端與所述連桿的下端鉸接相連且其另一端與電機的輸出端固定相連。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兩個所述齒輪均通過軸承環(huán)套固定在所述支撐柱上。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電機設置在安裝板上。
所述排霧通道、豎直支板和安裝板分別固定相連。
所述上齒條塊和所述下齒條塊均呈左右兩側(cè)設置嚙齒的條狀結構。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使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體的積極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設置可自動轉(zhuǎn)動的干燥管吸收煙氣的液滴,增大了煙氣吸收
面積,提高了吸收效率。
2、本實用新型中可自動轉(zhuǎn)動的干燥管在吸收煙氣后,液滴被干燥管的干燥
劑吸收,能夠提高煙氣的吸收效率。
3、本實用新型相較于傳統(tǒng)固定不動的波紋板,對于煙氣的攔截效果好,在
干燥管繞支撐柱的轉(zhuǎn)動過程中,增強了對煙氣的阻隔攔截效果。
4、本實用新型產(chǎn)品性能好,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排霧通道剖開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中:1-排霧通道,2-干燥管,3-豎直支板,4-搖桿,5-上齒條塊,6-連桿,7-水平滑槽,8-中心軸,9-滑動方孔,10-短軸,11-曲柄桿,12-電機,13- 安裝板,14-下齒條塊,15-齒輪,16-軸端孔板,17-支撐圓板,18-支撐柱,19- 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施例。
實施例: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如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管式發(fā)電廠環(huán)保脫硫除塵機器,包括與脫硫塔連通的排霧通道1、干燥管2、軸端孔板16、支撐圓板17和支撐柱18,所述支撐圓板17的通孔19上設有一組均布的所述干燥管2,干燥管2 內(nèi)固定有盛有干燥劑的網(wǎng)兜(圖中未示出),干燥管2采用上下端口貫通的結構,所述支撐圓板17以鉸接的方式設置在所述支撐柱18上,所述支撐柱18的下端設置在所述軸端孔板16上,所述軸端孔板16水平設置在所述排霧通道1內(nèi),兩個所述支撐圓板17分別設置在所述支撐柱18的上下兩側(cè)且其下方分別固定有一個齒輪15,兩個所述齒輪15分別與上齒條塊5和下齒條塊14嚙合,所述上齒條塊5和所述下齒條塊14分別設置在豎直支板3的兩個平行的水平滑槽7 內(nèi),所述上齒條塊5和所述下齒條塊14的中部分別設有短軸10,兩個所述短軸 10分別嵌入搖桿4上的滑動方孔9內(nèi),處于所述上齒條塊5上的所述短軸10與連桿6的上端以鉸接的方式相連,所述搖桿4中部鉸接在所述豎直支板3中央的中心軸8上,曲柄桿11的一端與所述連桿6的下端鉸接相連且其另一端與電機12的輸出端固定相連。排霧通道1呈圓筒狀,軸端孔板16上設置有通氣孔。
兩個所述齒輪15均通過軸承環(huán)套固定在所述支撐柱18上,軸承的內(nèi)圈與所述支撐柱18固定,軸承的外圈與所述齒輪15固定。
所述電機12設置在安裝板13上。
所述排霧通道1、豎直支板3和安裝板13分別固定相連。
所述上齒條塊5和所述下齒條塊14均呈左右兩側(cè)設置嚙齒的條狀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流程為:電機12轉(zhuǎn)動帶動曲柄桿11轉(zhuǎn)動,曲柄桿11的轉(zhuǎn)動帶動連桿6通過其上端相連的短軸10拖動搖桿4和上齒條塊5運動,其中上齒條塊5在水平滑槽7內(nèi)做往復直線運動,搖桿4產(chǎn)生擺動,而由于搖桿4 的中部環(huán)套在中心軸8上,通過與其下部滑動方孔9嵌套的短軸10帶動下齒條塊14在豎直支板3下部的水平滑槽7內(nèi),做往復直線運動,且其下齒條塊14 的往復直線運動與上齒條塊5的往復直線運動在水平方向上交替往復,使得兩個齒輪15交替與上齒條塊5和下齒條塊14嚙合,從而使得兩個支撐圓板17上的干燥管2不同步轉(zhuǎn)動,達到交替轉(zhuǎn)動的效果,當煙氣從軸端孔板16向上運動時,兩個支撐圓板17交替轉(zhuǎn)動將向上運動的煙氣剪切攔截在其之間,大部分煙氣通過通孔19進入干燥管2干燥后排出,達到對煙氣的液滴吸收的效果,增大了煙氣吸收面積,提高了吸收效率。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nèi)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