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電池生產(chǎn)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涂膠裝置及涂膠設備。
背景技術:
1、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fā)展,電池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電池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較高的安全性、長使用壽命以及對社會環(huán)境的綠色環(huán)保性,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乘用車、商用車、電動自行車、重卡、儲能設施、換電站、工程制造、智能器械等方面,同時也推動通信端、醫(yī)療器械、能源開發(fā)等方面技術開發(fā)及研究。其中,在電池的生產(chǎn)過程中,常常會通過涂膠裝置對電池的一些部件進行涂膠,以完成電池的生產(chǎn)和裝配,然而,相關技術中的涂膠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常常存在涂膠不到位或涂膠精度較差的現(xiàn)象,從而導致工件的涂膠質量較差,不利于電池后續(xù)的裝配和生產(chǎn)。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涂膠裝置及涂膠設備,能夠有效提升涂膠裝置的涂膠質量。
2、第一方面,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涂膠裝置,包括第一安裝座、活動座、涂膠機構和牽引機構;所述活動座沿第一方向可移動地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座;所述涂膠機構設置于所述活動座,所述涂膠機構包括涂膠頭;所述牽引機構設置于所述活動座,所述牽引機構包括牽引件,所述牽引件與所述涂膠頭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牽引件被配置為與工件抵接并在所述第一安裝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動時能夠帶動所述活動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以調整所述涂膠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涂膠裝置設置有第一安裝座和活動座,活動座沿第一方向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一安裝座上,并將涂膠機構和牽引機構均設置于活動座上,且涂膠機構的涂膠頭和牽引機構的牽引件沿第二方向排布,牽引件用于與工件抵接,使得牽引件在第一安裝座沿第二方向移動時能夠跟著工件的軌跡帶動活動座在第一方向上移動,從而能夠調整涂膠頭在第一方向上的涂膠位置,使得在工件的形狀不規(guī)則或存在變形時通過牽引機構的牽引件能夠自動根據(jù)工件的形狀調整涂膠頭的涂膠軌跡,無需通過程序進行控制,進而一方面在工件存在變形時能夠提升工件的涂膠精度,有利于提高涂膠裝置的涂膠質量,且能夠減少牽引件與工件之間的剛性碰撞,減少對工件的損傷,另一方面無需程序控制,能夠降低編程成本,以降低涂膠成本,且能夠提升涂膠裝置的適用范圍,使得涂膠裝置能夠適配于形狀不同或變形程度不同的工件,有利于提升涂膠裝置的使用柔性。
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涂膠裝置還包括第一檢測件;所述第一檢測件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座,所述第一檢測件用于檢測所述活動座相對所述第一安裝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安裝座上設置有第一檢測件,通過第一檢測件能夠檢測活動座相對第一安裝座在第一方向上移動的位置,從而能夠獲取牽引件帶動涂膠頭在第一方向上浮動的位置信息,以便于在涂膠頭的浮動范圍過大時進行反饋和報警處理。
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裝座與所述活動座之間設置有限位結構,所述限位結構被配置為限制所述活動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動的范圍。
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安裝座和活動座之間設置有限位結構,通過限位結構能夠對活動座相對第一安裝座在第一方向上移動的范圍進行限制,以實現(xiàn)活動座相對第一安裝座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動范圍的限制,有利于緩解活動座在第一方向上出現(xiàn)移動超行程的現(xiàn)象。
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限位結構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限位件;至少兩個所述第一限位件均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座,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活動座的兩側均設置有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供所述活動座抵靠,以限制所述活動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動的范圍。
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限位結構包括設置于第一安裝座上的至少兩個第一限位件,且活動座在第一方向上的兩側均設置有第一限位件,使得活動座相對第一安裝座沿第一方向移動時能夠與至少兩個第一限位件中的一個第一限位件抵靠,從而通過至少兩個第一限位件實現(xiàn)限制活動座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動范圍,結構簡單,且便于實現(xiàn)。
10、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位置可調地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座。
1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將第一限位件設置為在第一方向上位置可調地設置在第一安裝座上,從而調節(jié)第一限位件的位置能夠實現(xiàn)兩個第一限位件在第一方向上的間距可調,進而能夠根據(jù)實際使用需求調節(jié)活動座相對第一安裝座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動范圍,有利于擴大涂膠裝置的使用范圍。
1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活動座上設置有用于與所述第一限位件抵靠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與所述第一限位件一一對應設置,所述第二限位件設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導向孔,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插設于所述導向孔內。
1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活動座上還設置有供第一限位件抵靠的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上設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導向孔,且第一限位件沿第一方向插設于導向孔內,從而在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配合限制活動座相對第一安裝座沿第一方向移動的范圍的同時還能夠對活動座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以提高活動座沿第一方向移動的穩(wěn)定性。
1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導向孔為盲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導向孔的孔底面用于與所述第一限位件抵靠。
1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將導向孔設置為盲孔,且導向孔的孔底面用于供第一限位件抵靠,使得插設于導向孔內的第一限位件在與導向孔的孔底面相互抵靠時能夠限制活動座沿第一方向繼續(xù)移動,以實現(xiàn)對活動座進行導向和限位,結構簡單,且穩(wěn)定性較高。
1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設置有抵靠部,所述限位結構還包括第一彈性件,所述第一彈性件與所述第一限位件一一對應設置,且所述第一彈性件套設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外側;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靠于所述抵靠部和所述導向孔的孔底面。
1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限位件的外側套設有第一彈性件,且第一彈性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兩端分別抵接于第一限位件上的抵靠部和導向孔的孔底面,從而通過第一彈性件能夠在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間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以降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剛性碰撞的風險,有利于提升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使用壽命。
1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活動座上設置有滾輪,所述滾輪與所述第一安裝座滾動配合,所述滾輪被配置為在所述活動座相對所述第一安裝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時相對所述活動座轉動。
1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活動座上設置有與第一安裝座滾動配合的滾輪,滾輪能夠在活動座相對第一安裝座沿第一方向移動時轉動,以實現(xiàn)活動座能夠相對第一安裝座沿第一方向移動,采用這種結構的涂膠裝置在活動座相對第一安裝座移動時有利于降低活動座與第一安裝座之間的摩擦力,從而能夠提升活動座相對第一安裝座沿第一方向移動的順暢度。
2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裝座上設置有條形孔,所述條形孔的長度方向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滾輪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滾動地設置于所述條形孔內。
2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在第一安裝座上設置沿第一方向布置的條形孔,且滾輪沿第一方向可滾動地設置于條形孔內,使得條形孔能夠為滾輪提供滾動的軌道,從而通過條形孔能夠對滾輪起到一定的引導和限位作用,以提升活動座相對第一安裝座沿第一方向移動的穩(wěn)定性。
2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活動座上設置有多個所述滾輪。
2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在活動座上設置與第一安裝座滾動配合的多個滾輪,從而能夠進一步提升活動座相對第一安裝座沿第一方向移動的穩(wěn)定性和順暢度。
24、在一些實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牽引件與所述涂膠頭之間的距離為d,滿足,0mm≤d≤50mm。
2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將牽引件和涂膠頭在第二方向上的間距設置為小于或等于50mm,以緩解因牽引件和涂膠頭在第二方向上的間距過大而造成牽引件對涂膠頭的牽引效果不佳的現(xiàn)象,從而有利于提升牽引件根據(jù)工件的形狀調整涂膠頭的涂膠軌跡的效果。
2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2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為相互垂直的方向,使得活動座的移動方向和涂膠頭與牽引件的排布方向相互垂直,以便于牽引件在沿第二方向移動時帶動活動座沿第一方向移動,從而有利于提升牽引件調整涂膠頭在第一方向上的涂膠位置的效果,且能夠減少牽引件沿第二方向移動的過程中與工件出現(xiàn)卡死的現(xiàn)象。
2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牽引機構還包括連接座;所述連接座安裝于所述活動座,所述牽引件沿第三方向延伸且所述牽引件繞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軸線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連接座,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在的平面。
2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牽引機構還設置有連接座,連接座安裝于活動座上,且牽引件繞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軸線可轉動地設置于連接座,使得牽引件與工件抵接并沿第二方向移動時還能夠繞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軸線轉動,以將牽引件與工件之間的滑動摩擦轉變?yōu)闈L動摩擦,從而有利于減小牽引件與工件之間的摩擦力,以減少牽引件對工件的刮蹭和磨損。
3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座包括第一座體和第二座體;所述第一座體安裝于所述活動座;所述第二座體沿所述第三方向可移動地設置于所述第一座體,所述牽引件繞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軸線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第二座體。
3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連接座設置有第一座體和第二座體,第一座體安裝于活動座上,第二座體沿第三方向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二座體上,且牽引件繞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軸線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二座體上,以實現(xiàn)牽引件能夠繞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軸線轉動的同時還實現(xiàn)牽引件能夠相對活動座沿第三方向進行浮動,從而在牽引件與工件接觸時能夠降低牽引件與工件在第三方向上剛性接觸或碰撞的風險,進而在涂膠裝置為工件涂膠時有利于緩解工件被損壞的現(xiàn)象。
3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座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端設置有安裝孔,所述牽引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具有相對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與所述工件抵接;其中,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端插設于所述安裝孔內,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安裝孔外。
3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在第二座體沿第三方向上的一端設置安裝孔,且牽引件的部分插設于安裝孔內,以實現(xiàn)牽引件繞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軸線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二座體上,采用這種結構的牽引機構能夠提升牽引件設置在第二座體上的結構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
3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牽引件的外側套設有軸承,所述軸承設置于所述牽引件與所述安裝孔的孔壁面之間。
3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在牽引件與安裝孔的孔壁面之間設置軸承,從而有利于提高牽引件相對第二座體轉動的效果,以緩解牽引件與第二座體之間的磨損現(xiàn)象。
36、在一些實施例中,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牽引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具有相對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與所述工件抵接;其中,所述第一座體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供所述第二座體沿所述第三方向抵靠,以限制所述第二座體相對所述第一座體沿所述第二端指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移動。
3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座體上設置有限位部,限位部能夠供第二座體沿第三方向進行抵靠,從而通過限位部能夠限制第二座體相對第一座體在第三方向上沿牽引件的第二端指向第一端的方向移動,以降低第二座體在第三方向上往靠近牽引件的第一端的方向脫離第一座體的風險,從而有利于提升牽引機構的使用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
3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牽引機構還包括第二彈性件;所述第二彈性件設置于所述第一座體與所述第二座體之間,所述第二彈性件被配置為驅動所述第二座體沿所述第三方向抵靠于所述限位部。
3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牽引機構還設置有第二彈性件,且第二彈性件設置于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之間,使得第二彈性件能夠驅動第二座體沿第三方向抵靠于限位部上,以使第二彈性件能夠向第二座體施加抵靠在限位部上的彈性力,采用這種結構的牽引機構一方面能夠實現(xiàn)第二座體在沿第三方向浮動后自動復位至第二座體抵靠于限位部上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實現(xiàn)牽引件沿第三方向浮動的同時能夠緩解牽引件沿第三方向出現(xiàn)頻繁跳動的現(xiàn)象,從而有利于提升牽引件對涂膠頭的牽引效果。
4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座體的內部形成有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貫穿所述第一座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徑,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壁面和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壁面通過臺階面相連;其中,所述第二座體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孔段內,且所述第二座體的部分沿所述第三方向插設于所述第二孔段內,所述第一端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孔段背離所述第一孔段的一側,所述臺階面為所述限位部。
4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將第二座體容納于第一座體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內,第二孔段貫穿第一座體在第三方向上的一端,且第二孔段的孔徑小于第一孔段的孔徑,使得連接第一孔段的孔壁面和第二孔段的孔壁面的臺階面形成用于供第二座體抵靠的限位部,采用這種結構的牽引機構一方面能夠將第二座體容納于第一座體內,有利于節(jié)省牽引機構的占用空間,另一方面通過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之間形成的臺階面限制第二座體脫離第一座體,結構簡單,且便于實現(xiàn)和裝配。
4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座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背離所述第一端的一端凸設有導向柱,所述導向柱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彈性件套設于所述導向柱的外側;其中,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彈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座體,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底面上。
4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二座體在第三方向上背離牽引件的第一端的一端還設置有導向柱,通過將第二彈性件套設在導向柱的外側,且第二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靠于第二座體和第一孔段的孔底面上,一方面能夠降低第二彈性件的裝配難度,有利于第二彈性件為第二座體施加抵靠于限位部上的彈性力,另一方面在第二彈性件被壓縮時能夠為第二彈性件起到導向作用,以降低第二彈性件出現(xiàn)徑向彎曲變形的現(xiàn)象,從而有利于提升第二彈性件在被壓縮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以實現(xiàn)第二彈性件能夠沿第三方向穩(wěn)定地被壓縮。
4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底面上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三方向貫穿所述第一座體背離所述第一端的一端,所述導向柱穿設于所述第一通孔內。
4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在第一孔段的孔底面上設置貫穿第一座體的第一通孔,使得導向柱能夠沿第三方向穿設于第一通孔內,一方面便于第二座體在第一座體內沿第三方向移動,以降低第二座體沿第三方向移動時受到導向柱限制的現(xiàn)象,且能夠將第二彈性件的整體均套設在導向柱的外側,以進一步降低第二彈性件出現(xiàn)徑向彎曲變形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通過導向柱和第一通孔的配合還能夠對第二座體沿第三方向移動起到導向作用,以提升第二座體相對第一座體沿第三方向移動的穩(wěn)定性。
4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涂膠裝置還包括第二檢測件;所述第二檢測件設置于所述活動座,所述第二檢測件用于檢測所述牽引件相對所述活動座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位置。
4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涂膠裝置還設置有第二檢測件,通過第二檢測件能夠檢測牽引件相對活動座在第三方向上移動的位置信息,以便于在牽引件沿第三方向浮動的范圍過大時進行反饋和報警處理。
4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牽引件的材質為絕緣材質;或,所述牽引件的外表面涂覆有絕緣層。
4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牽引件為絕緣材質或牽引件的外表面涂覆有絕緣層,以降低牽引件與工件之間出現(xiàn)電路短接的風險。
5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涂膠裝置還包括初始定位機構;所述初始定位機構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座上,所述初始定位機構被配置為將所述活動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定位在初始位置。
5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涂膠裝置還設置有初始定位機構,初始定位機構設置于第一安裝座上,通過初始定位機構能夠將活動座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在初始位置,從而在涂膠裝置為工件涂膠時能夠將涂膠頭定位在第一方向上的初始位置,有利于提升涂膠裝置的涂膠精度。
5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活動座上設置有定位槽;所述初始定位機構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沿第三方向可移動地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座,所述定位件被配置為在沿所述第三方向插入所述定位槽時將所述活動座定位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在的平面。
5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活動座上設置有定位槽,初始定位機構包括定位件,定位件能夠相對第一安裝座沿第三方向移動,以使定位件在插入活動座的定位槽內后能夠將活動座定位在初始位置,并在定位件退出活動座的定位槽后能夠允許活動座能夠相對第一安裝座沿第一方向移動,以實現(xiàn)將活動座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在初始位置,結構簡單,且便于實現(xiàn)。
5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初始定位機構還包括驅動件;所述驅動件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座,所述驅動件用于驅動所述定位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動,以使所述定位件插入或退出所述定位槽。
5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初始定位機構還設置有驅動件,通過驅動件能夠驅動定位件相對第一安裝座沿第三方向移動,以使定位件能夠插入或退出定位槽,有利于提升涂膠裝置的自動化程度。
5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初始定位機構還包括第三檢測件;所述第三檢測件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座,所述第三檢測件被配置為檢測所述定位件相對所述第一安裝座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位置,所述驅動件響應于所述第三檢測件。
5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初始定位機構還設置有第三檢測件,通過第三檢測件能夠檢測定位件相對第一安裝座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置,以獲取定位件插入或退出定位槽的位置信息,以便于控制驅動件啟動或停止。
5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活動座上設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活動座,所述固定座上設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間隔排布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其中,所述涂膠頭穿設于所述第二通孔內,所述牽引件穿設于所述第三通孔內。
5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活動座上連接有固定座,通過在固定座上設置沿第二方向間隔排布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且涂膠頭和牽引件分別穿設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內,以對涂膠頭和牽引件懸空的部分進行進一步的穩(wěn)固,從而能夠提升涂膠頭和牽引件設置在活動座上的穩(wěn)定性,有利于降低涂膠頭和牽引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晃動的風險。
60、第二方面,本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涂膠設備,包括執(zhí)行裝置和上述的涂膠裝置;所述執(zhí)行裝置與所述第一安裝座相連,所述執(zhí)行裝置被配置為帶動所述涂膠裝置運動。
6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將涂膠裝置的第一安裝座連接于執(zhí)行裝置上,使得執(zhí)行裝置能夠帶動涂膠裝置運動,從而能夠帶動牽引件沿第二方向移動,以實現(xiàn)對工件進行自動化涂膠。
6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涂膠設備包括多個所述涂膠裝置,多個涂膠裝置均與所述執(zhí)行裝置相連。
6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涂膠設備的執(zhí)行裝置上連接有多個涂膠裝置,使得執(zhí)行裝置能夠同時帶動多個涂膠裝置對工件進行涂膠,有利于提高涂膠設備的涂膠效率。
6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涂膠設備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連接于所述執(zhí)行裝置,所述執(zhí)行裝置被配置為帶動所述基座運動;其中,多個所述涂膠裝置均設置于所述基座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沿所述第一方向,每相鄰的兩個所述涂膠裝置間距可調地設置于所述基座。
6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涂膠設備還設置有基座,涂膠裝置通過基座與執(zhí)行裝置相連,以實現(xiàn)執(zhí)行裝置能夠帶動涂膠裝置運動,通過將多個涂膠裝置沿第一方向排布,且在第一方向上將每相鄰的兩個涂膠裝置間距可調地設置于基座上,從而能夠調節(jié)多個涂膠裝置在第一方向上的間距,以滿足不同的工件的涂膠需求,有利于提升涂膠設備的使用柔性。
6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涂膠設備還包括視覺引導機構;所述視覺引導機構被配置為獲取所述工件的涂膠位置信息,所述執(zhí)行裝置響應于所述視覺引導機構。
6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涂膠設備還設置有視覺引導機構,通過視覺引導機構能夠獲取工件的涂膠位置信息,從而使得執(zhí)行裝置能夠根據(jù)視覺引導機構獲取的涂膠位置信息為工件進行涂膠,有利于提升涂膠設備的涂膠精度,進而能夠有效提升涂膠設備的涂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