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2]坩禍內襯2的腔內底部和凸緣6的底部均采用圓角過渡設計,目的是減小應力集中,提升坩禍內襯2在高溫下的強度。
[0033]坩禍外殼I套在坩禍內襯2外部,并與坩禍內襯2底部凸緣6的上方固定連接;i甘禍外殼I用于防止坩禍內襯2在高溫使用時破裂而引起金屬-碳共晶物流出,起到雙重保護作用。該設計安裝方便,同時坩禍內襯2在高溫變形時其底部不再受到坩禍外殼I的約束,降低了熱應力,提升整個坩禍的使用可靠性。
[0034]溫度計井4放置于坩禍內襯2內部。
[0035]坩禍上蓋3上設計有內螺紋,與坩禍內襯2上端口的外螺紋相配合,使坩禍上蓋3與坩禍內襯2固定連接,起固定溫度計井4和密封坩禍內襯2的作用。坩禍上蓋3上有中心圓孔8,中心圓孔8通過密封蓋密封。當需要將高溫熱電偶插入到溫度計井4內部時,打開密封蓋,從坩禍上蓋3上的中心圓孔8將高溫熱電偶探入溫度計井4進行溫度測量。
[0036]溫度計井4在底部采用圓角過渡,目的是向坩禍內襯2壓入溫度計井4時減小來自共晶物5的阻力。
[0037]所述金屬-碳高溫共晶點復現(xiàn)用坩禍的使用方法為:
[0038]步驟1:將坩禍的坩禍上蓋3和溫度計井4移除,將配好的金屬-碳混合粉末裝填在坩禍內襯2中,擰上坩禍上蓋3后放入高溫均熱爐進行升溫加熱至指定溫度時,保持2至3小時后,將所述坩禍移出高溫均熱爐;此時金屬-碳混合粉末成為共晶物5。
[0039]所述指定溫度在1100°C至1500°C范圍內。
[0040]所述金屬-碳混合粉末為:鐵-碳混合粉末Fe-C或鈷-碳混合粉末Co-C或鎮(zhèn)-碳混合粉末N1-C或鈀-碳混合粉末Pd-C或銠-碳混合粉末Rh-C或鉑-碳混合粉末Pt-C或IT -碳混合粉末Ru-C或銥-碳混合粉末Ir-C或錸-碳混合粉末Re-C。
[0041]步驟2:移走坩禍上蓋3,向坩禍內襯2中放入溫度計井4。由于共晶物5占據(jù)了坩禍內襯2的一部分容積,所以此時溫度計井4會有一段露在坩禍內襯2上端口的上方。
[0042]步驟3:為了讓共晶物5包圍溫度計井4,再次將所述坩禍放入高溫均熱爐加熱熔化共晶物5,使共晶物5變?yōu)橐簯B(tài);然后把溫度計井4壓入液態(tài)的共晶物5中,直至溫度計井4上端面與坩禍內襯2上端面持平后,將坩禍從高溫均熱爐中移出。
[0043]步驟4:擰上坩禍上蓋3,坩禍上蓋3的作用是固定溫度計井4的位置,防止共晶物5熔化后溫度計井4向上浮動。
[0044]步驟5:打開坩禍上蓋3上的密封蓋,使高溫熱電偶穿過坩禍上蓋3的中心圓孔后進入溫度計井4進行共晶點溫坪的測試復現(xiàn)。
[0045]以上所述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本發(fā)明不應該局限于該實施例和附圖所公開的內容。凡是不脫離本發(fā)明所公開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金屬-碳高溫共晶點復現(xiàn)用坩禍,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坩禍外殼(1)、坩禍內襯(2)、坩禍上蓋(3)和溫度計井(4); 坩禍內襯⑵的上端口有外螺紋,坩禍內襯⑵下端設計有凸緣(6); 坩禍外殼(I)套在坩禍內襯(2)外部,并與坩禍內襯(2)底部凸緣¢)的上方固定連接;坩禍外殼(I)用于防止坩禍內襯(2)在高溫使用時破裂而引起金屬-碳共晶物流出,起到雙重保護作用;該設計安裝方便,同時坩禍內襯(2)在高溫變形時其底部不再受到坩禍外殼(I)的約束,降低了熱應力,提升整個坩禍的使用可靠性; 溫度計井(4)放置于坩禍內襯(2)內部; 坩禍上蓋(3)上設計有內螺紋,與坩禍內襯(2)上端口的外螺紋相配合,使坩禍上蓋(3)與坩禍內襯(2)固定連接,起固定溫度計井(4)和密封坩禍內襯(2)的作用;坩禍上蓋(3)上有中心圓孔(8),中心圓孔(8)通過密封蓋密封;當需要將高溫熱電偶插入到溫度計井(4)內部時,打開密封蓋,從坩禍上蓋(3)上的中心圓孔(8)將高溫熱電偶探入溫度計井(4)進行溫度測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屬-碳高溫共晶點復現(xiàn)用坩禍,其特征在于:其材質為石墨。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金屬-碳高溫共晶點復現(xiàn)用坩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坩禍內襯(2)上端口的外螺紋下方設計有直徑小于上端口的頸部結構(7),便于用坩禍鉗對尚未冷卻的坩禍進行夾持移動。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金屬-碳高溫共晶點復現(xiàn)用坩禍,其特征在于:所述坩禍內襯⑵的腔內底部和凸緣(6)的底部均采用圓角過渡設計,目的是減小應力集中,提升坩禍內襯(2)在高溫下的強度。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金屬-碳高溫共晶點復現(xiàn)用坩禍,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計井(4)在底部采用圓角過渡,目的是向坩禍內襯(2)壓入溫度計井(4)時減小來自共晶物(5)的阻力。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金屬-碳高溫共晶點復現(xiàn)用坩禍的使用方法為: 步驟1:將坩禍的坩禍上蓋(3)和溫度計井(4)移除,將配好的金屬-碳混合粉末裝填在坩禍內襯(2)中,擰上坩禍上蓋(3)后放入高溫均熱爐進行升溫加熱至指定溫度時,保持2至3小時后,將所述坩禍移出高溫均熱爐;此時金屬-碳混合粉末成為共晶物(5); 步驟2:移走坩禍上蓋(3),向坩禍內襯⑵中放入溫度計井⑷;由于共晶物(5)占據(jù)了坩禍內襯⑵的一部分容積,所以此時溫度計井⑷會有一段露在坩禍內襯⑵上端口的上方; 步驟3:為了讓共晶物(5)包圍溫度計井(4),再次將所述坩禍放入高溫均熱爐加熱熔化共晶物(5),使共晶物(5)變?yōu)橐簯B(tài);然后把溫度計井(4)壓入液態(tài)的共晶物(5)中,直至溫度計井(4)上端面與坩禍內襯(2)上端面持平后,將坩禍從高溫均熱爐中移出; 步驟4:擰上坩禍上蓋(3),坩禍上蓋(3)的作用是固定溫度計井(4)的位置,防止共晶物(5)熔化后溫度計井(4)向上浮動; 步驟5:打開坩禍上蓋(3)上的密封蓋,使高溫熱電偶穿過坩禍上蓋(3)的中心圓孔后進入溫度計井(4)進行共晶點溫坪的測試復現(xiàn)。
7.如權利要求6所述金屬-碳高溫共晶點復現(xiàn)用坩禍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所述指定溫度在1100°c至1500°C范圍內。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金屬-碳高溫共晶點復現(xiàn)用坩禍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所述金屬-碳混合粉末為:鐵-碳混合粉末或鈷-碳混合粉末或鎳-碳混合粉末或鈕-碳混合粉末或銘-碳混合粉末或鉑-碳混合粉末或舒-碳混合粉末或銥-碳混合粉末或錸-碳混合粉末。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金屬-碳高溫共晶點復現(xiàn)用坩堝,屬于高溫熱電偶檢定或校準領域。坩堝材質為石墨,主要包括坩堝外殼、坩堝內襯、坩堝上蓋和溫度計井。坩堝內襯底部有凸緣,坩堝外殼可以直接套接在凸緣上方,使用過程中安裝方便。坩堝外殼防止坩堝內襯在高溫使用時破裂而引起金屬-碳共晶物流出,起到雙重保護作用;同時坩堝內襯在高溫變形時其底部不再受到坩堝外殼的約束,降低了熱應力,提升整個坩堝的使用可靠性。
【IPC分類】B01L3-04
【公開號】CN104549594
【申請?zhí)枴緾N201510036660
【發(fā)明人】呂國義, 劉裕盛, 楊永軍, 張賀, 陳煒
【申請人】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