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19B1);以及 吸收塔第二出口(19B2); 第三氣液分離器(20),具有: 第三氣液分離器入口(20A),連通于吸收塔第二出口(19B2); 第三氣液分離器第一出口(20B1),與外部的輕烴收集裝置連通;以及第三氣液分離器第二出口(20B2),設(shè)置于第二氣液分離器(16)的底部,連通于吸收塔第三入口(19A3); 富液栗(21),具有: 富液栗入口(21A),連通于吸收塔第一出口(19B1);以及 富液栗出口(21B),連通于第一換熱器第二入口(14A2); 第三換熱器(22),具有: 第三換熱器第一入口( 22A1),連通于第一換熱器第二出口( 14B2); 第三換熱器第一出口(22B1); 第三換熱器第二入口(22A2);以及 第三換熱器第二出口(22B2),連通于第二換熱器第二入口(18A2); 解吸塔(23),具有: 解吸塔第一入口(23A1 ),連通于第三換熱器第一出口(22B1); 解吸塔第一出口(23B1); 解吸塔第二入口(23A2); 解吸塔第二出口(23B2); 解吸塔第三入口(23A3);以及 解吸塔第三出口(23B3); 加熱器(24),具有: 加熱器入口(24A),連通于解吸塔第一出口(23B1);以及 加熱器出口(24B),連通于解吸塔第二入口(23A2); 貧液栗(25),具有: 貧液栗入口(25A),連通于解吸塔第二出口(23B2);以及 貧液栗出口(25B),連通于第三換熱器第二入口(22A2); 第四氣液分離器(26),具有: 第四氣液分離器入口(26A),連通于解吸塔第三出口(23B3); 第四氣液分離器第一出口(26B1),連通于外部;以及 第四氣液分離器第二出口(26B2),設(shè)置于第四氣液分離器(26)的底部,連通于解吸塔第三入口(23A3); 其中,外部的伴生氣經(jīng)由第一氣液分離器入口(IlA)進入第一氣液分離器(11)并在其內(nèi)進行第一次過濾,濾出的重烴和水經(jīng)由第一氣液分離器第二出口(11B2)進入廢液收集器(C),第一次過濾后的氣體經(jīng)由第一氣液分離器第一出口(IlBl)以及第一精密過濾器入口(12A)進入第一精密過濾器(12)并在其內(nèi)進行精密過濾,濾出的重烴和水經(jīng)由第一精密過濾器第二出口(12B2)進入廢液收集器(C);精密過濾后的氣體經(jīng)由第一精密過濾器第一出口(12B1)以及壓縮機入口(13A)進入壓縮機(13),并在壓縮機(13)內(nèi)加壓;加壓后的氣體經(jīng)由壓縮機出口(13B)以及第一換熱器第一入口(14A1)進入第一換熱器(14)進行換熱降溫;換熱降溫后的氣體經(jīng)由第一換熱器第一出口(14B1)以及冰機入口(15A)進入冰機(15),并在其內(nèi)進一步降溫,降溫后的氣體經(jīng)由冰機出口(15B)以及第二氣液分離器入口(16A)進入第二氣液分離器(16);氣體在第二氣液分離器(16)內(nèi)進行第二次過濾,濾出的重烴和水經(jīng)由第二氣液分離器第二出口(16B2)進入廢液收集器(C),第二次過濾后的氣體經(jīng)由第二氣液分離器第一出口(16B1)以及第二精密過濾器入口( 17A)進入第二精密過濾器(17)再次進行精密過濾,濾出的重烴和水經(jīng)由第二精密過濾器第二出口(17B2)進入廢液收集器(C);再次精密過濾后的氣體經(jīng)由第二精密過濾器第一出口(17B1)以及第二換熱器第一入口(18A1)進入第二換熱器(18)換熱升溫;換熱升溫后的氣體經(jīng)由第二換熱器第一出口(18B1)以及吸收塔第一入口(19A1)進入吸收塔(19),并與吸收塔(19)塔頂噴淋而下的吸收劑逆流接觸,吸收劑吸收氣體中的二氧化碳變成富液,未被吸收的氣體經(jīng)由吸收塔第二出口(19B2)以及第三氣液分離器入口(20A)進入第三氣液分離器(20),濾出氣體帶出的水;第三氣液分離器(20)濾出的水經(jīng)由第三氣液分離器第二出口(20B2)以及吸收塔第三入口(19A3)進入吸收塔(19),過濾后的氣體經(jīng)由第三氣液分離器第一出口(20B1)進入外部的輕烴收集裝置; 富液經(jīng)由吸收塔第一出口(19B1)以及吸收塔第一出口(19B1)進入富液栗(21)加壓,富液栗(21)將富液經(jīng)由富液栗出口(21B)以及第一換熱器第二入口(14A2)進入第一換熱器(14),與上述的流經(jīng)第一換熱器(14)的氣體進行換熱升溫;換熱升溫后的富液經(jīng)由第一換熱器第二出口(14B2)以及第三換熱器第一入口(22A1)進入第三換熱器(22)并再次進行換熱升溫,升溫后的富液經(jīng)由第三換熱器第一出口(22B1)以及解吸塔第一入口(23A1)進入解吸塔(23),然后經(jīng)由解吸塔第一出口(23B1)以及加熱器入口(24A)進入加熱器(24)再次加熱,分解為二氧化碳和貧液;二氧化碳和貧液經(jīng)由加熱器出口(24B)和解吸塔第二入口(23A2)再次進入解吸塔(23),二氧化碳向上運動經(jīng)由解吸塔第三出口( 23B3)以及第四氣液分離器入口(26A)進入第四氣液分離器(26),濾出二氧化碳帶出的蒸汽和泡沫,蒸汽和泡沫經(jīng)由第四氣液分離器第二出口(26B2)以及解吸塔第三入口(23A3)進入解吸塔(23),過濾后的二氧化碳經(jīng)由第四氣液分離器第一出口(26B1)送入外部; 分離出的貧液經(jīng)由解吸塔第二出口(23B2)經(jīng)由貧液栗入口(25A)進入貧液栗(25)加壓,并由貧液栗(25)將貧液經(jīng)由貧液栗出口(25B)以及第三換熱器第二入口(22A2)輸送到第三換熱器(22),并在第三換熱器(22)內(nèi)與上述的流經(jīng)第三換熱器(22)的富液進行換熱降溫;換熱降溫后的貧液經(jīng)由第三換熱器第二出口(22B2)以及第二換熱器第二入口( 18A2)進入第二換熱器(18),并與上述流經(jīng)第二換熱器(18)的氣體再次進行換熱降溫;降溫后的貧液經(jīng)由第二換熱器第二出口(18B2)以及吸收塔第二入口( 19A2)進入吸收塔(19),并作為吸收劑吸收從吸收塔第一入口( 19A1)進入的氣體。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伴生氣脫碳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吸收塔(19)塔頂噴淋而下的吸收劑為加壓的水。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伴生氣脫碳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水的壓力為IMPa?3MPa0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伴生氣脫碳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吸收塔(19)塔頂噴淋而下的吸收劑為胺類吸收劑。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油田伴生氣脫碳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胺類吸收劑為醇胺溶液。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伴生氣脫碳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吸收塔(19)內(nèi)的溫度為 30°C ?50°C。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伴生氣脫碳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解吸塔(23)內(nèi)的解吸溫度為80°C?100°C。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伴生氣脫碳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加熱器(24)為再沸器。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伴生氣脫碳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第四氣液分離器第一出口(26B1)連通于外部的壓縮系統(tǒng)。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油田伴生氣脫碳凈化系統(tǒng),包括第一氣液分離器、第一精密過濾器、壓縮機、第一換熱器、冰機、第二氣液分離器、第二精密過濾器、第二換熱器、吸收塔、第三氣液分離器、富液泵、第三換熱器、解吸塔、加熱器、貧液泵及第四氣液分離器。伴生氣經(jīng)第一氣液分離器、第一精密過濾器、第二氣液分離器及第二精密過濾器的過濾去除伴生氣中的重烴;伴生氣在流經(jīng)第一換熱器時對流入第一換熱器的富液進行加熱,充分利用伴生氣的能量,降低能耗;伴生氣在流經(jīng)第二換熱器時吸收流入第二換熱器的貧液的熱量升溫,防止伴生氣溫度過低而影響吸收效果;富液在流經(jīng)第三換熱器時吸收流入第三換熱器的貧液的熱量升溫,充分利用貧液的能量,降低能耗。
【IPC分類】B01D53/18, C10L3/10, B01D46/00
【公開號】CN205216525
【申請?zhí)枴緾N201521048831
【發(fā)明人】陸詩建, 李清方, 張建, 張新軍, 張啟陽, 劉海麗, 黃少偉, 尚明華, 張媛媛, 陸胤君, 文海力, 栗兆生
【申請人】中石化節(jié)能環(huán)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