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活塞發(fā)動機及其供油組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87955閱讀:418來源:國知局
      活塞發(fā)動機及其供油組件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發(fā)動機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活塞發(fā)動機及其供油組件。



      背景技術(shù):

      對于活塞發(fā)動機,活塞的往復運動會產(chǎn)生熱量,從而使得活塞的溫度上升,影響發(fā)動機的性能。尤其是在活塞高速運轉(zhuǎn)或高負載時,活塞的溫度會急劇上升。因此,需要活塞冷卻系統(tǒng)控制活塞溫度。比如,可通過在曲軸箱內(nèi)安裝冷卻噴嘴,所述冷卻噴嘴的一端連通油道,另一端指向活塞的底部。從而,通過向活塞噴油降低其溫度。

      另外,在活塞發(fā)動機中,還配置有軸承噴嘴,所述軸承噴嘴的一端與油道連通,另一端指向曲軸軸承,從而為曲軸的每個軸承供油,以起到潤滑和降溫的作用。

      然而,活塞冷卻噴嘴僅需要在活塞的溫度或者活塞的運動速度達到一定閾值時打開,而所述軸承噴嘴需要一直處于打開狀態(tài)。為了實現(xiàn)活塞冷卻噴嘴在打開和關(guān)閉狀態(tài)之間的切換,并將軸承噴嘴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在現(xiàn)有技術(shù)中,有兩種實現(xiàn)方式。一種是,活塞冷卻噴嘴與軸承噴嘴分別與不同的油道相連通,以實現(xiàn)兩噴嘴的獨立控制。這種方式需要附加一個油道,從而使發(fā)動機的結(jié)構(gòu)更復雜性,體積更大,造價更高。另一種是,在每個活塞冷卻噴嘴中分別設置一個獨立的控制閥,比如,在活塞冷卻噴嘴中配置電磁閥,從而,通過控制電磁閥的開閉來控制活塞冷卻噴嘴的工作狀態(tài)。這種方式不僅使發(fā)動機的結(jié)構(gòu)更復雜性,體積更大,造價更高,而且增加了控制閥的控制難度。

      因此,需要一種可用于活塞發(fā)動機的供油組件,其能夠?qū)崿F(xiàn)對活塞冷卻噴嘴和軸承噴嘴的同步控制,且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實現(xiàn)。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可用于活塞發(fā)動機的供油組件,其能夠?qū)? 現(xiàn)對活塞冷卻噴嘴和軸承噴嘴的同步控制,且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實現(xiàn)。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活塞發(fā)動機的供油組件。所述供油組件包括:油道,所述油道包括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所述第一油孔用于向活塞冷卻噴嘴供油,所述第二油孔適于向曲軸軸承噴嘴供油;以及控制閥,所述控制閥適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切換,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油孔和所述第二油孔均處于打開狀態(tài),在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一油孔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所述第二油孔處于所述打開狀態(tài)。

      可選的,所述控制閥包括閥體、第一控制孔和第二控制孔,所述第一控制孔和所述第二控制孔形成于所述閥體上;所述第一控制孔與所述第一油孔對應,所述第二控制孔與所述第二油孔對應;在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控制孔與所述第一油孔貫通,所述第二控制孔與所述第二油孔貫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一控制孔與所述第一油孔不貫通,所述第二控制孔與所述第二油孔貫通。

      可選的,所述控制閥的所述閥體為管狀,所述管狀閥體適于插在所述油道內(nèi),且適于相對于所述油道旋轉(zhuǎn)或移動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切換。

      可選的,所述第二控制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控制孔的尺寸。

      可選的,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切換是繞所述油道的中心軸且沿第一周向旋轉(zhuǎn)所述閥體實現(xiàn)的;沿所述第一周向,所述第一控制孔分別具有第一控制孔近端和第一控制孔遠端,所述第二控制孔分別具有第二控制孔近端和第二控制孔遠端;沿所述第一周向,所述第一油孔分別具有第一油孔近端和第一油孔遠端,所述第二油孔分別具有第二油孔近端和第二油孔遠端;所述第一控制孔近端與所述第一油孔遠端之間界定出第一弧度,所述第二控制孔近端與所述第二油孔遠端之間界定出第二弧度,所述第二弧度大于所述第一弧度。

      可選的,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切換是沿第一軸向移動所述閥體實現(xiàn)的;沿所述第一軸向,所述第一控制孔分別具有第一控制孔近端和第一控制孔遠端,所述第二控制孔具有第二控制孔近端和第二控制孔遠端;沿 所述第一軸向,所述第一油孔具有第一油孔近端和第一油孔遠端,所述第二油孔具有第二油孔近端和第二油孔遠端;所述第一控制孔近端與所述第一油孔遠端之間界定出第一長度,所述第二控制孔近端與所述第二油孔遠端之間界定出第二長度,所述第二長度大于所述第一長度。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活塞發(fā)動機,所述活塞發(fā)動機包括上述任意一供油組件。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具有以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提供的可用于活塞發(fā)動機的供油組件,通過同一油道和同一控制閥實現(xiàn)活塞冷卻噴嘴和軸承噴嘴的同步控制。從而不需要獨立的控制系統(tǒng)分別控制活塞活塞冷卻噴嘴和軸承噴嘴。因此,本發(fā)明提供的供油組件,結(jié)構(gòu)簡單。

      另外,本發(fā)明提供的控制閥配置成具有第一控制孔和第二控制孔的管狀閥結(jié)構(gòu),所述管狀閥結(jié)構(gòu)適于插入油道內(nèi),并使得第一控制孔與第一油孔對應,第二控制孔與第二油孔對應。從而可通過旋轉(zhuǎn)或軸向移動控制閥,實現(xiàn)對活塞冷卻噴嘴和軸承噴嘴的同步控制。且活塞冷卻噴嘴和軸承噴嘴開閉狀態(tài)的控制是通過第一控制孔和第二控制孔尺寸的設置實現(xiàn)的。因此,本發(fā)明提供的供油組件結(jié)構(gòu)簡單且易于實現(xiàn)。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活塞發(fā)動機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用于活塞發(fā)動機的供油組件的軸向截面示意圖;

      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用于活塞發(fā)動機的供油組件的徑向截面示意圖,其中,所述供油組件處于第一位置;

      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用于活塞發(fā)動機的供油組件的徑向截面示意圖,其中,所述供油組件處于第二位置;

      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用于活塞發(fā)動機的供油組件的軸向徑向截面示意圖;

      圖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用于活塞發(fā)動機的供油組件的軸向截面示意圖,其中,所述供油組件處于第一位置;

      圖7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用于活塞發(fā)動機的供油組件的軸向截面示意圖,其中,所述供油組件處于第二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的說明。

      參考圖1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活塞發(fā)動機100被闡釋。所述活塞發(fā)動機100包括:氣缸101用于將活塞(未示出)容納于內(nèi),曲軸軸承102用于支撐曲軸(未示出)以輸出氣缸101內(nèi)產(chǎn)生的動力。

      可以理解的是,當活塞在氣缸101內(nèi)往復運動時會產(chǎn)生熱量。為了降低氣缸101內(nèi)的溫度,所述活塞發(fā)動機100還包括活塞冷卻噴嘴104,所述活塞冷卻噴嘴104的一端連接于油道103,另一端靠近所述氣缸101的底部。從而通過向所述氣缸101內(nèi)噴油以起到降低溫度的作用。另外,所述活塞冷卻噴嘴104通常僅在活塞高速或高負載運動時工作,即所述活塞冷卻噴嘴104只需要在所述氣缸101的溫度較高時與所述油道103貫通,以向氣缸101內(nèi)噴嘴冷卻。換句話說,所述活塞冷卻噴嘴104需要在打開和關(guān)閉狀態(tài)之間切換。

      如圖1所示,所述活塞發(fā)動機100還進一步包括軸承噴嘴105,所述軸承噴嘴105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油道103,另一端靠近所述曲軸軸承。從而通過向所述曲軸軸承噴油以起到潤滑和降溫的作用。然而,在所述活塞發(fā)動機100工作時,所述軸承噴嘴105需要向所述曲軸軸承持續(xù)的供油,以降低曲軸軸承與曲軸之間的摩擦力,從而提高動力的輸出效率。

      因此,需要在所述活塞發(fā)動機中配置一供油組件,所述供油組件被配置成適于在特定情形(例如,活塞高速或高負載運動)時向所述活塞冷卻噴嘴104供油,并可保持對所述軸承噴嘴105持續(xù)供油。即,所述供油組件可在打開和關(guān)閉狀態(tài)之間切換所述冷卻噴嘴104,并將所述軸承噴嘴105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

      參考圖2至圖4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用于活塞發(fā)動機的供油組件200的工作原理被闡釋。所述供油組件200包括油道201和控制閥202。

      所述油道201包括第一油孔2011和第二油孔2012。其中所述第一油孔2011與活塞冷卻噴嘴(如圖1所示的活塞冷卻噴嘴104)貫通從而為其供油,以起到冷卻的作用;所述第二油孔2012與軸承噴嘴(如圖1所示的軸承噴嘴105)貫通從而為其供油,以起到潤滑的作用。

      所述控制閥202適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切換。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時,如圖3所示,所述第一油孔2011和所述第二油孔2012均處于打開狀態(tài);在所述第二位置時,如圖4所示,所述第一油孔2011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所述第二油孔2012處于所述打開狀態(tài)。

      值得注意的是,當油孔(第一油孔2011或第二油孔2012)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所述油道201中的油可通過油孔進入與其貫通的噴嘴(如,圖1所示的活塞噴嘴104或軸承噴嘴105)。當油孔(第一油孔2011或第二油孔2012)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時,所述油道201中的油不可通過油孔進入與其貫通的噴嘴(如,圖1所示的活塞噴嘴104或軸承噴嘴105)。例如,當所述第一油孔2011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所述油道201中的油可通過第一油孔2011進入與所述第一油孔2011貫通的活塞冷卻噴嘴中。當所述第一油孔2011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時,所述油道103中的油不可通過第一油孔2011進入與所述第一油孔2011貫通的活塞冷卻噴嘴中。

      具體地說,所述控制閥202包括閥體2021、第一控制孔2022和第二控制孔2023,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和所述第二控制孔2023形成于所述閥體2021上。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與所述第一油孔2011相對應,所述第二控制孔2023與所述第二油孔2012相對應。當所述控制閥202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與所述第一油孔2011貫通,所述第二控制孔2023與所述第二油孔2012貫通,從而使所述第一油孔2011和所述第二油孔2012均處于打開狀態(tài),如圖3所示。當所述控制閥202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與所述第一油孔2011貫通,所述第二控制孔2023與所述第二油孔2012不貫通,從而使所述第一油孔2011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而所述第 二油孔2012依然處于打開狀態(tài),如圖4所示。

      如圖2所示,所述控制閥202的所述閥體2021配置成管狀,所述管狀閥體2021適于插在所述油道103內(nèi)并與所述油道103同軸配置。由此,所述閥體2021可繞其中心軸旋轉(zhuǎn),以改變閥體2021上的第一控制孔2022與相應的所述第一油孔2011之間的相對位置,以及第二控制孔2023與相應的所述第二油孔2012之間的相對位置。因而,所述控制閥202可通過所述閥體2021的旋轉(zhuǎn)運動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切換。

      值得注意的是,當所述管狀閥體2021插入所述油道103內(nèi)時,所述閥體2021的內(nèi)壁和所述油道的內(nèi)壁103之間可能存在一間隙,以使得所述控制閥202相對于所述油道103的移動更加方便。但是,應盡量減小所述間隙,以防止在所述第二位置時,油道103中的油通過所述間隙進入所述第一油孔2011。

      另外,還值得注意的是,如圖2中所示,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和所述第二控制孔2023,以及所述第一油孔2011和所述第二油孔2012均在同一軸向截面上,只是為了便于描述,不能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所述第一油孔2011的位置根據(jù)實際中活塞冷卻噴嘴的位置(或氣缸的位置)而定。所述第二油孔2012的位置根據(jù)實際中曲軸軸承的位置而定的。

      類似的,圖3和圖4中所示的第一控制孔2022和第二控制孔2023,以及第一油孔2011和第二油孔2012均在同一徑向截面上,只是為了便于描述控制閥的工作原理,不能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實際上,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與第二控制孔2023是在不同的徑向截面上,第一油孔2011和第二油孔2012也在不同的徑向截面上。

      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第二控制孔2023的周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的周向尺寸。此處,控制孔(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和所述第二控制孔2023)的周向尺寸,是指所述控制孔沿所述管狀閥體2021的周向,以其中心軸上的相應點為中心所覆蓋的弧度。因此,當所述控制閥202的所述閥體2021繞其中心軸沿第一周向(如圖中箭頭所示的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直至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與所述第一油孔2011不貫通時,所述第二控制孔2023與所述第二油孔2012依然保持相貫通。即,所述控制閥202從圖3所示的位置 旋轉(zhuǎn)至圖4所示的位置,所述油孔2011從打開狀態(tài)切換至關(guān)閉狀態(tài),而所述第二油孔2012一直處于打開狀態(tài)。相應的,當沿所述控制閥202的所述閥體2021繞其中心軸沿第一周向的反方向(例如,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直至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與所述第一油孔2011部分或完全貫通時,例如,從圖4所示的位置逆時針旋轉(zhuǎn)至圖3所示的位置,即可將所述油孔2011從關(guān)閉狀態(tài)切換至打開狀態(tài),而在此切換過程中,所述第二控制孔2023與所述第二油孔2012始終保持貫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孔2011和所述第二油孔2012的周向尺寸相同,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與所述第一油孔2011的周向尺寸相同且在第一位置時兩者完全重合,所述第二控制孔2023的周向尺寸近似為所述第二油孔2012周向尺寸的兩倍。但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孔2011和所述第二油孔2012的周向尺寸也可不相同,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也可配置成與所述第一油孔2011的周向尺寸不相同,且在第一位置時與所述第一油孔2011不完全重合。本發(fā)明對此不作限制,只要能保證可通過旋轉(zhuǎn)所述閥體202,以使得所述第一油孔2011在打開狀態(tài)和關(guān)閉狀態(tài)切換,且將所述第二油孔2012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

      具體地說,為了保證可通過旋轉(zhuǎn)閥體以實現(xiàn)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的切換,第一控制孔2022,第二控制孔2023,第一油孔2011以及第二油孔2012的位置以及尺寸需要滿足以下條件:首先,在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與所述第一油孔2011至少部分貫通,所述第二控制孔2023與所述第二油孔2012至少部分貫通;沿第一周向,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分別具有第一控制孔近端和第一控制孔遠端,所述第二控制孔2023分別具有第二控制孔近端和第二控制孔遠端;類似的,沿所述第一周向,所述第一油孔2011分別具有第一油孔近端和第一油孔遠端,所述第二油孔2012分別具有第二油孔近端和第二油孔遠端;并且,所述第一控制孔近端與所述第一油孔遠端之間界定出第一弧度,所述第二控制孔近端與所述第二油孔遠端之間界定出第二弧度。其次,所述第二弧度大于所述第一弧度。從而可以通過沿第一周向旋轉(zhuǎn)閥體,以實現(xiàn)從第一位置切換至第二位置的切換。即,可通過沿所述第一周向旋轉(zhuǎn)所述閥體,使得所述第一油孔2011在打開狀態(tài)和關(guān)閉狀態(tài)切換,且使得所述 第二油孔2012一直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但需要注意的是,應盡量減小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和所述第二控制孔2023的尺寸,以防止在所述第二位置時,油道中的油進入所述第一油孔2011。還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防止在旋轉(zhuǎn)至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二控制孔2023與所述第一油孔2011貫通。

      參考圖5至圖7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用于活塞發(fā)動機的供油組件300被闡釋。所述供油組件300包括油道301和控制閥302。

      所述油道301包括第一油孔3011和第二油孔3012。其中所述第一油孔3011與所述活塞冷卻噴嘴104(如圖1所示)貫通以為所述活塞噴嘴104供油;所述第二油孔3012與所述軸承噴嘴105(如圖1所示)貫通以為所述軸承噴嘴105供油。

      所述控制閥302適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切換,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油孔3011和所述第二油孔3012均處于打開狀態(tài),在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一油孔3011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所述第二油孔3012處于所述打開狀態(tài)。

      具體地說,所述控制閥302包括閥體3021、第一控制孔3022和第二控制孔3023,所述第一控制孔3022和所述第二控制孔3023形成于所述閥體3021上。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孔3022與所述第一油孔3011相對應,所述第二控制孔3023與所述第二油孔3012相對應。當所述控制閥302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控制孔3022與所述第一油孔3011貫通,所述第二控制孔3023與所述第二油孔3012貫通,從而使所述第一油孔3011和所述第二油孔3012均處于打開狀態(tài),如圖6所示。當所述控制閥302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一控制孔3022與所述第一油孔3011貫通,所述第二控制孔3023與所述第二油孔3012不貫通,從而使所述第一油孔3011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而所述第二油孔3012依然處于打開狀態(tài),如圖7所示。

      如圖5所示,所述控制閥302的所述閥體3021配置成管狀,所述管狀閥體3021適于插入所述油道103(如圖1所示)內(nèi)并與所述油道103同軸配置。另外,所述閥體3021可沿其中心軸軸向移動,以改變閥體3021上的第一控制孔3022與相應的所述第一油孔3011之間的相對位置,以及第二控制孔3023 與相應的所述第二油孔3012之間的相對位置。因而,所述控制閥302可通過所述閥體3021的軸向移動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切換。

      值得注意的是,當所述管狀閥體3021插入所述油道103內(nèi)時,所述閥體3021的內(nèi)壁和所述油道103的內(nèi)壁之間界定出一間隙,應盡量減小所述間隙以防止在所述第二位置時,油道103中的油通過所述間隙進入所述第一油孔3011。同時,所述間隙還需要能保證所述控制閥302相對于所述油道103的自由移動。

      另外,還值得注意的是,如圖5中所示,所述第一控制孔3022和所述第二控制孔3023,以及所述第一油孔3011和所述第二油孔3012均在同一軸向截面上,只是為了便于描述,不能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所述第一油孔3011的位置根據(jù)實際中活塞冷卻噴嘴的位置(或氣缸的位置)而定。所述第二油孔3012的位置根據(jù)實際中曲軸軸承的位置而定的。

      類似的,圖6和圖7中所示的第一控制孔3022和第二控制孔3023,以及第一油孔3011和第二油孔3012均在同一徑向截面上,只是為了便于描述控制閥的工作原理,不能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實際上,所述第一控制孔3022與第二控制孔3023是在不同的徑向截面上,第一油孔3011和第二油孔3012也在不同的徑向截面上。

      如圖6和圖7所示,所述第二控制孔2023的軸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控制孔2022的軸向尺寸。此處,控制孔(所述第一控制孔3022和所述第二控制孔3023)的軸向尺寸,是指所述控制孔沿所述管狀閥體3021的中心軸向延伸的長度。為當所述控制閥302的所述閥體3021沿第一軸向(如圖中箭頭所示的方向)移動,直至所述第一控制孔3022與所述第一油孔3011不貫通時,所述第二控制孔3023與所述第二油孔3012依然保持相貫通。即,所述油孔3011從打開狀態(tài)切換至關(guān)閉狀態(tài),而所述第二油孔3012一直處于打開狀態(tài)。相應的,當沿所述控制閥302的所述閥體3021沿所述第一軸向的反方向移動,直至所述第一控制孔3022與所述第一油孔3011部分或完全貫通時,即可將所述油孔3011從關(guān)閉狀態(tài)切換至打開狀態(tài),而在此切換過程中,所述第二控制孔3023與所述第二油孔3012始終保持貫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孔3011和所述第二油孔3012的軸向尺寸相同,所述第一控制孔3022與所述第一油孔3011的軸向尺寸相同且在第一位置時兩者完全重合,所述第二控制孔3023的軸向尺寸近似為所述第二油孔3012軸向尺寸的兩倍。但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孔3011和所述第二油孔3012的軸向尺寸也可不相同,所述第一控制孔3022也可配置成與所述第一油孔3011的軸向尺寸不相同,且在第一位置時與所述第一油孔3011不完全重合。本發(fā)明對此不作限制,只要能保證可通過軸向移動所述閥體202,以使得所述第一油孔3011在打開狀態(tài)和關(guān)閉狀態(tài)切換,且將所述第二油孔3012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

      具體地說,為了保證可通過旋轉(zhuǎn)閥體以實現(xiàn)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的切換,第一控制孔3022,第二控制孔3023,第一油孔3011以及第二油孔3012的位置以及尺寸需要滿足以下條件:首先,在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控制孔3022與所述第一油孔3011至少部分貫通,所述第二控制孔3023與所述第二油孔3011至少部分貫通;沿第一軸向,所述第一控制孔3022分別具有第一控制孔近端和第一控制孔遠端,所述第二控制孔分別具有第二控制孔近端和第二控制孔遠端;類似的,沿所述第一軸向,所述第一油孔3011分別具有第一油孔近端和第一油孔遠端,所述第二油孔3012分別具有第二油孔近端和第二油孔遠端;并且,所述第一控制孔近端與所述第一油孔遠端之間界定出第一長度,所述第二控制孔近端與所述第二油孔遠端之間界定出第二長度。其次,所述第二長度大于所述第一長度。從而可以通過沿第一軸向移動閥體,以實現(xiàn)從第一位置切換至第二位置的切換。即,可通過沿所述第一軸向移動所述閥體,使得所述第一油孔3011在打開狀態(tài)和關(guān)閉狀態(tài)切換,且使得所述第二油孔3012一直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但需要注意的是,應盡量減小所述第一控制孔3022和所述第二控制孔3023的尺寸,以防止在所述第二位置時,油道中的油進入所述第一油孔3011。還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防止在軸向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二控制孔3023與所述第一油孔3011貫通。

      因此,本發(fā)明提供的可用于活塞發(fā)動機的供油組件,可同時控制活塞冷卻噴嘴和軸承噴嘴,且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實現(xiàn)。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活塞發(fā)動機,所述活塞發(fā)動機包括上述任意一實施 例所述的供油組件。

      雖然本發(fā)明披露如上,但本發(fā)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均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quán)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