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風力發(fā)電領域,尤其是一種將變流器下移至塔筒底部的風機變流器下移改造結構。
背景技術:
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風力發(fā)電作為當今新型能源產業(yè)之一,因其環(huán)保節(jié)能發(fā)展規(guī)模突飛猛進,目前我國全國范圍內已具有風力發(fā)電機組數(shù)以萬計,并仍然具有快速發(fā)展勢頭?,F(xiàn)有的風力發(fā)電機,一般將發(fā)電機和變流器設置在塔筒頂部,由于發(fā)電機和變流器的發(fā)熱量很大,造成機艙內溫度較高,不利于散熱,并且變流器位于機艙內,維修時需要攀爬塔筒,造成維修不便。
鑒于此提出本實用新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固定電纜,防止電纜晃動的風機變流器下移改造結構。
為了實現(xiàn)該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風機變流器下移改造結構,包括,安裝在風機塔筒底部的變流器和支撐平臺,所述支撐平臺包括,平臺支柱和平臺面,所述平臺支柱底部與塔基平臺固定連接,上端與平臺面連接以支撐平臺面,所述平臺面位于變流器的上方且電梯的下方以支撐電梯。
進一步,所述變流器位于塔筒底部的一側,并偏離于電梯的正下方,變流器的開門方向朝向塔筒的軸心方向設置。
進一步,所述平臺支柱為四個,并分布于平臺面的四角,其中,一對平臺支柱位于變流器的后側,另一對位于電梯遠離變流器的一側。
進一步,所述支撐平臺還設有平臺爬梯,所述平臺爬梯位于平臺面的一側,其上端與平臺面連接,下端與塔基平臺連接。
進一步,所述變流器的底部設有支撐框架,所述支撐框架與塔基平臺固定連接。
進一步,所述變流器包括并網柜、控制柜和功率柜,所述并網柜和控制柜分別具有可向塔筒軸心方向打開的門體。
進一步,還包括,設置在風機塔筒底部的變壓器和塔基控制柜,用于攀爬塔筒的爬梯,所述變壓器和塔基控制柜設置在塔筒內與變流器相反的一側,遠離變流器設置。
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后,帶來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將變流器從機艙下移至塔筒底部,使得變流器的維修更加方便,并且將變流器遠離散熱量大的發(fā)電機后,有利于變流器的散熱,減少發(fā)電機對變流器的電磁干擾,同時減少了機艙內的發(fā)熱源,并且塔筒底部散熱方便,變流器產生的熱量可快速散出,有利于延長變流器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2:為圖1的A-A面剖視圖;
其中:1、塔筒2、塔筒門3、變流器4、支撐平臺5、電梯6、塔基平臺7、平臺爬梯8、爬梯9、塔基控制柜10、變壓器11、電纜口12、加強立柱31、并網柜32、控制柜33、功率柜34、支撐框架41、平臺面42、平臺支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風機變流器下移改造結構,將原有機艙內的變流器3下移至風機塔筒1底部,主要包括,安裝在風機塔筒1底部的變流器3和支撐平臺4,所述支撐平臺4位于風機塔筒1內電梯5的下方,當電梯5下降至最底部時,恰好落在支撐平臺4上,用于停放電梯5。所述支撐平臺4包括,平臺支柱42和平臺面41,所述平臺支柱42具有一定的高度,其底部與塔基平臺6固定連接,上端與平臺面41連接以支撐平臺面41,所述平臺面41位于變流器3的上方且電梯5的下方,電梯5可停在平臺面41上。
優(yōu)選地,所述變流器3位于塔筒1底部的一側,并偏離于電梯5的正下方,變流器3的開門方向朝向塔筒1的軸心方向設置,以使變流器3的門有足夠的空間打開。
具體地,所述平臺支柱42為四個,并分布于平臺面41的四角,其中,一對平臺支柱42位于變流器3的后側,另一對位于電梯5遠離變流器3的一側,平臺支柱42材料優(yōu)選為槽鋼,所述平臺面41優(yōu)選為5mm厚鋼板。
所述支撐平臺4還設有平臺爬梯7,所述平臺爬梯7位于平臺面41的一側,其上端與平臺面41連接,下端與塔基平臺6連接,以方便工作人員上下電梯5,優(yōu)選地,平臺支柱42與平臺面41焊接固定,與塔基平臺6為螺栓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變流器3的底部設有支撐框架34,所述支撐框架34與塔基平臺6固定連接,為增強塔基平臺6的穩(wěn)定性,在塔基平臺6的底部加裝多個加強立柱12,以支撐變流器3的重量。
具體地,所述變流器3包括并網柜31、控制柜32和功率柜33,所述并網柜31和控制柜32具有門體,并可向塔筒1軸心方向打開。
所述風機變流器下移改造結構還包括,設置在風機塔筒1底部的變壓器10和塔基控制柜9,用于攀爬塔筒1的爬梯8,所述變壓器10和塔基控制柜9設置在塔筒1內與變流器3相反的一側,并靠近于塔筒門2,遠離變流器3設置,防止相互干擾。
為方便變流器3走線,在變流器3的一側還設有電纜口11,便于支撐和固定電纜。
本實用新型的改造過程為:
首先,將變流器3整柜運往風場,將變流器3在現(xiàn)場拆解,拆解的零件妥善安置在庫房。然后,移動塔基上的其他設備,保證變流器3有放置空間,將原有的電源柜拆除不在使用,然后將支撐框架34固定于塔基平臺6,將支撐框架34的地腳螺栓先固定上,且暫時不擰緊,將功率柜33、控制柜32、并網柜31的部件逐一抬進塔筒1內,按照柜體組裝要求將各個部分的柜架固定在支撐框架34上,并將地腳螺栓固定牢固,最后將變流器3接線,完成改造過程。
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多種變形和改進,這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