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內(nèi)燃機中使用的燃料噴射閥。
背景技術:
作為現(xiàn)有技術的一例,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燃料噴射閥中,在噴射閥主體內(nèi)可滑動地安裝有具有開關噴射孔的球閥的閥體,在上述噴射閥主體與閥體之間,設置有由噴射閥主體側的引導面和在該引導面滑動的閥體側的滑動面構成的上下的閥引導部,以及噴射閥主體側的阻擋件和形成有在閥體開閥時與該阻擋件抵接的抵接面的閥體側的凸緣,在這樣的燃料噴射閥中,上述閥體側的上下的滑動面以成為大致球面狀的方式形成,設定上述上下的閥引導部中的引導面與滑動面的空隙,使得成為不發(fā)生晃動的精密的嵌合狀態(tài)。
當閥體由于上下的閥引導部的安裝誤差的影響而相對于芯的內(nèi)周面傾斜一定程度時,構成該閥體的引導環(huán)的球面狀的滑動面與芯的平滑的引導面接觸。即,由于引導環(huán)的滑動面為不產(chǎn)生邊梢的球面狀,所以即使閥體相對于芯的引導面傾斜,構成該閥體的引導環(huán)也保持為容易在軸向滑動的狀態(tài)。因此,在芯的引導面與引導環(huán)的滑動面之間不易產(chǎn)生磨損,能夠抑制閥體的滑動阻力的經(jīng)時變化。因此,作為閥體的構成部件的球閥開關燃料噴射孔的速度幾乎不變,能夠抑制燃料噴射量的經(jīng)時變化。
作為其它現(xiàn)有技術的一例,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燃料噴射閥中,燃料噴射閥1包括噴嘴體2,在該噴嘴體1配置有閥針3。該閥針3與閥閉合體4配合作用,該閥閉合體4與配置在閥座體5的閥座面6協(xié)同動作而形成密封座。圖示的實施例的燃料噴射閥1為具有至少1個噴射開口7的、可向內(nèi)側開放的燃料噴射閥1。根據(jù)本發(fā)明形成的燃料噴射閥1的閥閉合體4具有大致球形。
由此能夠實現(xiàn)考慮了燃料噴射閥1的精確功能形式的、無偏差的萬向式的閥針引導部件。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22743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04-519621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在專利文獻1、2中記載的任一實施例的燃料噴射閥中,說明了令閥體的前端為球面形、形成有噴出口杯的引導部、落座部,不過未對引導部與閥座部的曲率半徑的大小關系和曲率中心的位置進行說明。
在近年的氣體排放法規(guī)中,需要降低排放氣體中所含的顆粒狀物質的量、數(shù)量,存在常用的最高燃壓大至35mp左右的可能性。在常用的最高燃壓為35mpa時,要求燃料噴射閥例如工作至45mpa。這樣,根據(jù)落座直徑,流體力會超過開閥力,存在需要時不能維持針閥的開閥而導致關閥的問題。
用于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燃料噴射閥包括:閥座落座部;相對于上述閥座落座部落座或離座的閥體;形成在上述閥座落座部的下游側的噴油孔;和引導部,其形成在上述閥體的閥體落座部所落座的上述閥座落座部的上游側,引導上述閥體的下游側的被引導部,相對于上述引導部的與軸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大小,上述閥座落座部的上述交叉方向的大小為0.4至0.8倍。
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即使在常用的最高燃壓為35mpa時,燃料噴射閥例如要求工作至45mpa,流體力也不會超過開閥力,能夠提供能夠在需要時維持針閥的開閥的燃料噴射閥。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燃料噴射閥的整體截面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燃料噴射閥的前端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燃料噴射閥的前端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燃料噴射閥的前端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圖5是表示閥體的落座徑與流體力的關系的圖表。
圖6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燃料噴射閥的前端部分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實施例
在內(nèi)燃機中,具有進行將與運行狀態(tài)對應的恰當?shù)娜剂狭哭D換為燃料噴射閥的噴射時間的運算、使供給燃料的燃料噴射閥驅動的燃料噴射控制裝置。燃料噴射閥例如動子包括為圓筒狀的動子和位于該動子的中心部的針閥,在具有將燃料導向中心部的燃料導入孔的定子的端面與動子的端面之間設置有間隙,具有向包含該間隙在內(nèi)的磁路供給磁通(磁通量)的電磁螺線管。利用由于從間隙通過的磁通而在動子的端面與定子的端面之間產(chǎn)生的磁引力將動子向定子側吸引而驅動動子,吸引針閥的閥體離開閥座而打開設置于閥座的燃料通路。噴射的燃料量主要由燃料的壓力與燃料噴射閥的噴口部的氣氛壓力的壓差、以及維持打開閥體的狀態(tài)而噴射燃料的時間來決定。
當對電磁螺線管的通電停止時,作用于動子的磁引力消失,由于對閥體向閉合方向施力的彈性部件的力和在閥體與閥座間流動的燃料的流速所產(chǎn)生的壓力下降,閥體和動子向閉合方向移動,閥體落座(就座)于閥座,由此關閉燃料通路。燃料由于閥體與閥座的抵接而被密封,防止燃料在不需要的時候從燃料噴射閥漏出。
近年來,從降低燃料消耗量的觀點出發(fā),實施通過與增壓機組合而減小內(nèi)燃機的排氣量、使用熱效率好的運行區(qū)域而使裝載于車輛時的燃料消耗量降低的嘗試。該嘗試特別在與預期具有燃料的氣化帶來的吸入空氣填充量提高、抗爆震性能提高的效果的缸內(nèi)直接噴射式的內(nèi)燃機組合時有效。
此外,由于在寬度寬的車種中要求大幅降低燃料消耗量,因此缸內(nèi)直接噴射式的內(nèi)燃機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需要在汽車裝載再生能源的回收等其它在燃料消耗量降低方面具有效果的器件,從降低總成本的觀點出發(fā)要求降低各種器件的成本,對缸內(nèi)直接噴射用的燃料噴射閥的成本降低要求也一樣提高。
另一方面,還要求進一步降低內(nèi)燃機的廢氣中所含的成分,在存在極微量的燃料泄露的情況下,即使在內(nèi)燃機的停止中,與燃料噴射閥連接的燃料路徑中殘留的燃料也被供給并蓄積于內(nèi)燃機內(nèi)部的包括活塞和氣缸的燃燒室,在下一次內(nèi)燃機起動時作為未燃燃料成分被排出。近年的監(jiān)管值嚴格到了如果這樣的未燃燃料成分作為廢氣排出則不能滿足的級別。對燃料噴射閥要求在整個產(chǎn)品壽命中使燃料泄露無限地接近零,為了減少從燃料噴射閥前端漏出的燃料的泄漏量,閥體與閥座抵接的部位均需要為例如1μm以下的形狀精度。
此外,從降低廢氣中所含的顆粒狀物質的量、數(shù)量的觀點出發(fā),要求燃料噴射閥在每1次噴射時例如將1至2mg的極微量的燃料按某個確定的燃料噴霧形狀高精度地噴射。為了實現(xiàn)閥體的平滑且偏差少的運動,閥體與設置在閥座的上游的引導閥體的引導部件的間隙僅為例如幾μm左右。
同樣從降低廢氣中所含的顆粒狀物質的量、數(shù)量的觀點出發(fā),實施使燃料的噴射壓力從現(xiàn)有的20mpa例如增加至35mpa左右,降低噴射的燃料的液滴粒徑,促進氣化的嘗試。
在增加使用時的燃料壓力時,在閥體的落座部的下游流動的燃料的壓力下降變大,因此要關閉閥體的力(以下,稱為流體力)增加。已知即使為高燃壓,對于維持閥體的打開而言減小落座部的直徑、減小流體力是有效的。另外,在閥體的前端為球形時,使落座徑減小使得包括引導部在內(nèi)的前端的球形的曲率減小。在使形成閥體的前端部的球的曲率半徑減小時,需要將噴孔杯側的引導閥體的引導部的內(nèi)徑減小,在加工、制作時會帶來很多困難。此外,相反在要使落座徑變大時,需要使將噴孔杯側的引導部內(nèi)徑也加大,在噴孔杯的最大尺寸存在制約時,不能自由地加大。
本實施例的燃料噴射閥能夠通過使閥體的引導部與落座部的曲率半徑不同且使閥體的引導部與落座部的曲率中心一致而不依賴于引導部直徑地自由設計落座部的直徑,詳情后述。
因此,相對于燃料壓力的增加,能夠使落座部的曲率半徑相對于閥體的引導部獨立地減小,降低由于在落座部產(chǎn)生的流體的壓力差而產(chǎn)生的力,能夠以比現(xiàn)有技術高的燃壓將閥體打開、保持。
此外,在對燃料噴射閥要求大的流量噴射率時,也能夠使落座部的曲率半徑相對于閥體的引導部獨立地增大,因此不需要改變噴孔杯的引導部的內(nèi)徑。這樣,對于對燃料噴射閥提出的燃料壓力和流量噴射率的各種要求,能夠抑制大幅的成本上升地進行制作。
以下,使用圖1至圖5,與現(xiàn)有技術的燃料噴射閥相比較地說明本發(fā)明的燃料噴射閥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燃料噴射閥的縱截面圖。圖2至圖5是以圖1的噴孔杯116、閥體前端部114b為中心的部分放大圖,限定作為本實施例的燃料噴射閥的特征的部件,簡化形狀地進行表示。在圖2至圖5中,為了容易理解動作和功能,部件的大小和間隙的大小比實際的比率夸張,為了說明功能省略了不需要的部件。在各實施方式中對相同的構成要素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重復的說明。
在圖1中,噴孔杯支承體101包括直徑小的小徑筒狀部22和直徑大的大徑筒狀部23。具有引導部115、燃料噴射孔117的噴孔杯(燃料噴射孔形成部件)116插入或壓入于小徑筒狀部22的前端部分的內(nèi)部,通過整周焊接噴孔杯116的前端面的外周的緣部而固定于小徑筒狀部22。引導部115具有在設置于構成后述的動子的針閥114a的前端的針閥114a沿燃料噴射閥的軸向上下運動時引導外周的功能。
在噴孔杯116,在引導部115的下游側形成有圓錐狀的閥座落座部39。通過使得設置在針閥114a的前端的針閥114a與該閥座落座部39抵接或者分離,將燃料流阻斷或導向燃料噴射孔。在噴孔杯支承體101的外周形成有槽,在該槽中嵌入以樹脂材料制成的端部密封件(tipseal)131為代表的燃燒氣體的密封部件。
在噴孔杯支承體101的大徑筒狀部23的內(nèi)周下端部,引導構成動子的針閥114a的針閥引導部件113被壓入固定于大徑筒狀部23的拉深加工部25。針閥引導部件113在中央設置有將針閥114a沿其軸向進行引導的引導部127,其周圍穿孔形成有多個燃料通路126。細長形狀的針閥114a由針閥引導部件113的引導部127限定徑向的位置,且以在軸向上筆直地往復運動的方式被引導。另外,開閥方向為朝向閥軸方向的上方的方向,關閥方向為朝向閥軸方向的下方的方向。
在針閥114a的與設置有閥體前端部114b的端部相反的端部設置有具有臺階部129的頭部114c,該臺階部129具有比針閥114a的直徑大的外徑。在臺階部129的上端面設置有對針閥114a向關閥方向施力的彈簧110的落座面,與頭部114c一起保持彈簧110。
動子具有在中央設置有供針閥114a貫通的貫通孔128的動子102。在動子102與針閥引導部件113之間保持對動子102向開閥方向施力的零長彈簧(zerospring)112。
因為與頭部114c的臺階部129的直徑相比貫通孔128的直徑更小,所以在將針閥114a向噴孔杯116的閥座推壓的彈簧110的施力或重力的作用下,由零長彈簧112保持的動子102的上側面與針閥114a的臺階部129的下端面抵接,兩者卡合。由此,對于向與零長彈簧112的施力或重力相反的上方去的動子102的活動、或者沿著零長彈簧112的施力或重力的向下方去的針閥114a的運動,兩者協(xié)同動作。但是,在與零長彈簧112的施力或重力無關地使針閥114a向上方去的力、或者使動子102向下方去的力獨立地作用于兩者時,兩者能夠向各自不同的方向運動。
固定芯107被壓入噴孔杯支承體101的大徑筒狀部23的內(nèi)周部,在壓入接觸位置被熔接接合。通過該熔接接合,在噴孔杯支承體101的大徑筒狀部23的內(nèi)部與外部氣體之間形成的間隙被密封。固定芯107在中心作為燃料導入通路設置有直徑比針閥114a的臺階部129的直徑稍大的貫通孔107d。
有時在固定芯107的下端面、動子102的上端面和沖突端面實施電鍍而提高耐久性。在動子中使用比較柔軟的軟磁不銹鋼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使用硬質鉻電鍍、化學鍍鎳來確保耐久可靠性。
初始負載設定用的彈簧110的下端與在設置于針閥114a的頭部114c的臺階部129的上端面形成的彈簧承載面抵接,彈簧110的另一端由被壓入固定芯107的貫通孔107d的內(nèi)部的調(diào)整件54承接,由此彈簧110被保持在頭部114c與調(diào)整件54之間。通過調(diào)整調(diào)整件54的固定位置,能夠調(diào)整彈簧110將針閥114a向閥座落座部39推壓的初始負載。
在噴孔杯支承體101的大徑筒狀部23的外周固定有杯狀的殼體103。在殼體103的底部,在中央設置有貫通孔,噴孔杯支承體101的大徑筒狀部23插通于貫通孔中。殼體103的外周壁的部分形成與噴孔杯支承體101的大徑筒狀部23的外周面相對的外周軛部。在由殼體103形成的筒狀空間內(nèi),配置有以成為環(huán)狀的方式卷繞的電磁線圈105。線圈105由具有朝向半徑方向外側開口的截面為u字形的槽的環(huán)狀的線圈架104和卷繞于該槽中的銅線形成。在線圈105的卷繞起端、卷繞終端固定有具有剛性的導體109,從設置在固定芯107的貫通孔引出。該導體109與固定芯107、噴孔杯支承體101的大徑筒部23的外周通過從殼體103的上端開口部內(nèi)周注入絕緣樹脂而模塑成形,被樹脂成形體121覆蓋。從而在電磁線圈(104、105)的四周形成環(huán)狀的磁路。
在形成于導體109的前端部的連接器43a連接有從高電壓電源、電池電源供給電力的插頭,由未圖示的控制器控制通電、不通電。在對線圈105通電中,利用通過磁路140的磁通,在磁引力間隙,在動子114的動子102與固定芯107之間產(chǎn)生磁引力,動子102以超過彈簧110的設定負載的力被吸引,由此向上方移動。此時動子102與針閥的頭部114c卡合,與針閥114a一起向上方移動,動子102的上端面移動至與固定芯107的下端面碰撞為止。其結果是,針閥114a的前端的閥體前端部114b從閥座落座部39離開,燃料從燃料通路118通過,從處于噴孔杯116前端的噴射孔117向內(nèi)燃機的燃燒室內(nèi)噴出。
在針閥114a的前端的閥體前端部114b從閥座落座部39離開、向上方被提起的期間,細長形狀的針閥114a被針閥引導部件113的引導部127和噴孔杯116的引導部115這兩處引導部以沿閥軸向筆直往復運動的方式引導。
當向電磁線圈105的通電被斷開時,磁通消失,磁引力間隙的磁引力也消失。在該狀態(tài)下,將針閥114a的頭部114c向相反方向推壓的初始負載設定用的彈簧110的彈力超過零長彈簧112的力,作用于整個動子114(動子102、針閥114a)。其結果是,動子102被彈簧110的彈力壓回閥體前端部114b與閥座落座部39接觸的關閥位置。
在針閥114a的前端的閥體前端部114b與閥座落座部39接觸而處于關閥位置的期間,細長形狀的針閥114a僅被針閥引導部件113的引導部127引導,不與噴孔杯116的引導部115接觸。
此時,頭部114c的臺階部129與動子102的上表面抵接,使動子102超過零長彈簧112的力而向針閥引導部件113側移動。當閥體前端部114b與閥座落座部39碰撞時,動子102由于與針閥114a分體,所以由于慣性力而繼續(xù)向針閥引導部件113方向移動。此時在針閥114a的外周與動子102的內(nèi)周之間產(chǎn)生流體的摩擦,從閥座落座部39再次向開閥方向反彈的針閥114a的能量被吸收。慣性質量大的動子102從針閥114a分離,因此反彈能量自身也變小。此外,由于吸收了針閥114a的反彈能量的動子102自身的慣性力相應地減少,壓縮零長彈簧112之后受到的反彈力也變小,所以不易發(fā)生由于動子102自身的反彈現(xiàn)象而針閥114a再次向開閥方向移動的現(xiàn)象。從而,針閥114a的反彈被抑制在最小限度,能夠抑制在向電磁線圈(104、105)的通電被切斷之后閥打開、燃料無益地噴射的所謂二次噴射現(xiàn)象。
圖2是將針閥114a處于關閥狀態(tài)時的燃料噴射閥的前端放大后的截面圖。閥體前端部114b的被引導部201在與噴孔杯116的引導部202之間存在微小的間隙,在圖3所示的動子處于開閥狀態(tài)時,規(guī)定閥體前端部114b的徑向的位置。閥體前端部114b的被引導部201的形狀為直徑φd的球面的一部分。與噴孔杯116的閥座落座部39抵接的閥體前端部114b的閥體落座部203的形狀為直徑φs的球面的一部分。
圖3是將針閥114a處于開閥狀態(tài)時的燃料噴射閥的前端放大后的截面圖。噴孔杯116的上游部401充滿高壓(例如20mpa)的燃料。在噴孔杯116的閥座落座部39與閥體前端部114b的閥體落座部203之間存在間隙402。噴孔杯116的外部403為內(nèi)燃機的氣缸內(nèi)的壓力,例如為0.1mpa左右。由于上游部401與外部403的壓力差,燃料噴射閥的燃料從間隙402至噴孔117其流速變大地向外部403流出。即,與上游部401相比,在閥體前端部114b的落座直徑φa的下游的區(qū)域中燃料的壓力大幅變小,對針閥114a向圖3的下游方向施加在落座直徑φa處的面積上乘以上游部401與落座直徑φa的下游的區(qū)域的燃料壓力差而得到的力(以下,稱為流體力)。
圖6表示燃料噴射閥的前端部分的橫截面圖。在閥體前端部114b附近流動的燃料在外周側流路500流動,流向閥體前端部114b的下游側。外周側流路500處于與閥體前端部114b的被引導部201在軸向上對應的位置,以向內(nèi)周側凹陷的方式形成。此外,外周側流路500在相鄰的被引導部201彼此之間形成。
圖5記述相對于針閥114a的閥體落座部203的直徑φa、閥體在開閥中產(chǎn)生的流體力。在常用的最高燃壓為20mpa的情況下,要求燃料噴射閥例如工作至30mpa。在落座直徑為φa2時,流體力為fc1,在對圖1中的燃料噴射閥的線圈105通電時,低于從固定芯107吸引動子102的力(以后稱為磁引力)減去彈簧110的設定負載后的力fo(以后稱為開閥力),針閥114a能夠維持開閥。
另一方面,如上述那樣,在近年的氣體排放法規(guī)中需要降低廢氣中所含的顆粒狀物質的量、數(shù)量,存在常用的最高燃壓大到35mp左右的可能性。在常用的最高燃壓為35mpa時,要求燃料噴射閥例如工作至45mpa。在落座直徑為φa2時,流體力為fc2,高于開閥力fo,因此針閥114a不能維持開閥而關閥。
另一方面,當將落座直徑從φa2縮小至φa1時,落座直徑φa1處的面積也變小,因此流體力下降至fc3。此時開閥力fo高于流體力fc3,因此針閥114a能夠維持開閥。
即,本實施例的燃料噴射閥包括:閥座落座部39;相對于閥座落座部39落座或離座的閥體114;在閥座落座部39的下游側形成的噴孔117;和引導部202,其與閥體114的閥體落座部203所落座的閥座落座部39相比形成在上游側,引導閥體114的下游側的被引導部201。而且,相對于上述引導部202的與軸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大小,閥座落座部39的交叉方向的大小為0.4至0.8倍。
即,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經(jīng)過銳意研究,結果明確了通過使引導部202的與軸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大小、即直徑φg為2mm,相對于此使閥座落座部39的交叉方向的大小、即直徑φa為1.6mm以下,即使最高燃壓為35mp左右也能夠維持針閥114a的開閥。
另一方面,當使閥座落座部39的交叉方向的大小、即直徑φa為0.8mm以下時,在噴孔杯116難以形成噴孔117。即,在閥座落座部39的更靠內(nèi)周側的位置,需要在噴孔杯116形成噴油孔117,而當使直徑φa為0.8mm以下時該噴孔117的形成極為困難。
此外,當落座直徑φa過小時,閥體落座部203與閥座落座部39的接觸面積小,接觸壓力大。在接觸壓力大時,在閥體落座部203和閥座落座部39需要使用具有高強度的材料,因此從盡量廉價地制造燃料噴射閥的觀點出發(fā)不優(yōu)選。
另外,與上述結構對應地形成為,相對于閥體114的被引導部201的與軸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大小(直徑),閥體落座部203的交叉方向的大小(直徑)為0.4至0.8倍。
閥體落座部203與閥座落座部39優(yōu)選線接觸,不過微觀上看為面接觸。此時,閥體落座部203或閥座落座部39的落座徑φa的測定使用面接觸處的中央部進行測定,由此能夠獲得本實施例的作用和效果。引導部202或被引導部201的大小(直徑φg)也一樣,在接觸面不是線接觸時,使用接觸部分的中央部進行測定即可。
通過這樣減小形成閥體前端部114b的閥體落座部203的直徑φs的球面的直徑(曲率半徑的2倍),落座直徑φa也變小,流體力下降而低于開閥力,因此在高燃料壓力時也能夠維持閥體的開閥。
此外,通過將形成閥體前端部114b的閥體落座部203的直徑φs的球面的直徑加大,落座直徑φa也變大,即使在閥體的行程相等的情況下流路面積增加,成為更大的噴射率。由此,不僅是希望在高的燃料壓力時維持閥體的開閥時,而且在希望使噴射量增大時本發(fā)明也是有效的。
另外,通過與上述結構對應地使閥體落座部203的曲率半徑為被引導部201的曲率半徑的0.7~1.5倍,同樣能夠使落座直徑φa獨立于被引導部201地變小或變大,能夠獲得同樣的效果。
圖4示意地表示本發(fā)明的燃料噴射閥的針閥114a在燃料噴射閥內(nèi)部稍微傾斜的狀態(tài)。針閥114a在燃料噴射閥內(nèi)部,在與噴孔杯116相反端的方向的、例如圖1所示的引導部127也限制徑向的位置。燃料噴射閥中使用的部件具有工業(yè)上的雖然微小卻也存在的參差不齊,根據(jù)尺寸精度和組裝精度而閥體稍有傾斜。在使噴孔杯116的引導部202的軸為301、使針閥114a的軸為302時,上述2個部件的傾斜度為θ。另外圖3中的θ為了有助于理解而比實際的傾斜表現(xiàn)得更為夸張。
本發(fā)明的燃料噴射閥的閥體前端部114b的特征在于,被引導部201的球面直徑φd與閥體落座部203的球面直徑φs的中心部為相同的303。從該特征可知被引導部201與閥體落座部203為不同的球面直徑,并且相對于針閥114a的傾斜度θ以相同的中心303為軸而旋轉。
即,與閥座落座部39抵接的閥體114的閥體落座部203和被引導部201均以球面形狀形成,以閥體落座部203的曲率半徑與被引導部201的曲率半徑不同的方式形成。在此基礎上,以被引導部201和閥體落座部203的曲率半徑的中心一致為特征。另外,噴孔117在設置于下游側前端的噴孔杯116形成,在噴孔杯116形成有引導閥體114的下游側的被引導部201的引導部202。
針閥114a傾斜θ角度時,閥體落座部203在直徑φs的球面上、且與噴孔杯116的閥座落座部39抵接,因此對落座性能沒有任何影響。此外,形成被引導部201的直徑φd的球面也以與閥體落座部203的直徑φs的球面相同的中心303為軸而旋轉,因此閥體的被引導部201與噴孔杯的引導部202之間的距離不變。由此,在閥體的關閥中被引導部201與噴孔杯的引導部202接觸,閥體的閥體落座部203與噴孔杯116的閥座落座部39之間產(chǎn)生的壓力大幅下降,燃料絲毫不會漏出。
如果閥體前端部114b的被引導部201的球面直徑與閥體落座部203的球面直徑相同,則在為了即使在高燃料壓力時也能夠維持閥體的開閥而減小球面直徑時,需要將圖3所示的噴孔杯116的引導部202的內(nèi)徑φg也減小,但是在例如φg為2mm左右時,進一步減小φg會在加工精度的維持和毛邊的除去方面造成困難,增加加工成本,不能以廉價的成本應對使用燃料壓力的增加。
關于本實施例的燃料噴射閥的閥體的前端114b的形狀,閥體前端部114b的被引導部201和閥體落座部203為外徑加工,能夠部分改變球面直徑,加工成本的上升也小。由此提案如下的燃料噴射閥:為了不改變噴孔杯116的引導部202的內(nèi)徑φg地在高燃料壓力下維持閥體的開閥,能夠減小閥體前端部的閥體落座部203的落座直徑φa,而且對于閥體的傾斜度θ,被引導部201與噴孔杯的引導部202也在閥體的關閥中接觸,在閥體的閥體落座部203與噴孔杯116的閥座落座部39之間產(chǎn)生的壓力大幅下降,不會發(fā)生一點燃料泄露的現(xiàn)象,能夠應對高燃料壓力。
另外,更優(yōu)選使閥體落座部203的曲率半徑為被引導部201的曲率半徑以下。其理由如上述的圖5說明的那樣,通過減小閥體的落座部203的曲率半徑,降低由于在落座部產(chǎn)生的流體的壓力差而產(chǎn)生的力,即使在以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高的燃壓使閥體開閥并保持時,被引導部201內(nèi)徑也不需要比現(xiàn)有技術小,可加工性、制作成本能夠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
根據(jù)發(fā)明人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當使閥體落座部203的曲率半徑為0.85~0.95、使被引導部的曲率半徑為0.95~1.05時,其效果極好。
另外,本實施例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此外,只要無損于本實施例的特征性的功能,各構成要素就不限定于上述結構。
附圖標記的說明
22……噴孔杯支承體小徑筒狀部
23……噴孔杯支承體大徑筒狀部
39……落座部件的落座部
43a……連接器
101……噴孔杯支承體
102……動子
103……殼體
104……架
105……螺線管
107……定子
107d……定子貫通孔(燃料通路)
109……導體
110……彈簧
112……零長彈簧
113……肩部
114a……針閥
114b……閥體前端部
114c……彈簧引導用突起
115……引導部位
116……噴孔杯
117……燃料噴射孔
121……樹脂成形體
126……燃料通路
127……引導部
128……貫通孔
136……間隙
201……閥體前端的被引導部
202……噴孔杯的引導部
203……閥體前端的閥體落座部
301……噴孔杯的軸
302……閥體的軸
303……球面直徑的中心
401……噴孔杯的上游部
402……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