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動機缸體冷卻結構總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發(fā)動機部件,特別涉及一種發(fā)動機缸體冷卻結構總成。
【背景技術】
[0002]發(fā)動機缸體是發(fā)動機的主體,它將各個氣缸和曲軸箱連成一體,是安裝活塞、曲軸以及其他零件和附件的支承骨架。為提高發(fā)動機的燃油經濟性和降低能耗,需要對氣缸本體進行冷卻,現有汽車發(fā)動機采用較多的是水冷卻。在發(fā)動機水冷卻領域,冷卻循環(huán)路徑以經不經過散熱器又可分為大、小循環(huán),主要通過調溫器進行切換,調溫器主要作用就是感受發(fā)動機冷卻液溫度,以通過自身開啟或關閉改變冷卻液循環(huán)路徑,進而達到改變冷卻液溫度的目的。現有結構中,常見的調溫器為蠟式調溫器,利用石蠟的熱脹冷縮來調節(jié)調溫器閥門的開啟。調溫器通常采取通過法蘭面安裝到缸蓋的出水室端面或缸體的外部上,即調溫器置于缸體或缸蓋的外部上,不僅溫度感應不靈敏,而且需要占用較大安裝空間,使得氣缸本體整體結構不夠緊湊;而且通過法蘭端面安裝的方式,需要涂抹密封膠進行密封,使用時間較長的情況下,密封效果難以保證。
[0003]另外,在發(fā)動機的散熱系統(tǒng)中,為了保證低溫時能讓發(fā)動機獲得正常的工作溫度,并且可以實現迅速暖車,多通過小循環(huán)系統(tǒng)對發(fā)動機進行冷卻,小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水非常少,而且不流經散熱水箱,有利于水溫的迅速上升,而現在的調溫器多設置在氣缸的冷卻液出水口處,經水栗的冷卻液自氣缸體的冷卻液進水口始終保持進入,在發(fā)動機剛開始啟動時,不利于缸體的迅速升溫,從而造成油耗增高。
[0004]因此,需要對現有的發(fā)動機缸體的冷卻結構進行改進,不但能夠保證發(fā)動機缸體可在發(fā)動機剛啟動怠速時迅速升溫,從而降低油耗,而且可使用于對缸體冷卻液溫度調控的調溫器安裝方便,與缸體結構緊湊,并在安裝后具有較好的溫度調控性,對缸體所需冷卻液的溫度溫感靈敏。
【發(fā)明內容】
[0005]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發(fā)動機缸體冷卻結構總成,不但能夠保證發(fā)動機缸體可在發(fā)動機剛啟動怠速時迅速升溫,從而降低油耗,而且可使用于對缸體冷卻液溫度調控的調溫器安裝方便,與缸體結構緊湊,并在安裝后具有較好的溫度調控性,對缸體所需冷卻液的溫度溫感靈敏。
[0006]本發(fā)明的發(fā)動機缸體冷卻結構總成,包括氣缸本體和用于控制氣缸本體的冷卻液進液通路啟閉的調溫器總成,調溫器總成包括調溫組件和用于固定調溫組件并將其安裝于氣缸本體對應冷卻液進液通路處位置內部的安裝架。
[0007]進一步,氣缸本體在位于冷卻液進液通路處位置設置有調溫器安裝孔,所述安裝架包括可與氣缸本體固定連接的端蓋和與端蓋連接并可將調溫組件固定將其伸入所述調溫器安裝孔內部設置的固定體。
[0008]進一步,固定體由至少兩個成夾持狀態(tài)設置的夾板構成,所述調溫組件位于夾板之間。
[0009]進一步,夾板間對調溫組件形成徑向夾持固定。
[0010]進一步,調溫組件通過用于限制其相對于夾板縱向移動的限位結構固定于夾板上。
[0011]進一步,限位結構由夾板上設置的卡槽和由調溫組件的上支架的圓周邊沿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并插入所述卡槽的卡緣構成。
[0012]進一步,端蓋包括蓋本體和設置于蓋本體內側面并用于嵌入缸體形成定位的環(huán)形定位部,環(huán)形定位部外側位凸臺結構。
[0013]進一步,環(huán)形定位部的凸臺結構處加裝有用于與缸體內壁間形成密封的密封圈
I ο
[0014]進一步,調溫組件的上支架外圍加裝有用于與缸體內壁間形成密封的密封圈II。
[0015]進一步,調溫組件的中心桿頂端為平滑的圓頭結構,上支架于中心桿頂端對應位置向外凸起并內側形成平滑過渡的弧形凹槽。
[001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發(fā)動機缸體冷卻結構總成,通過安裝架將調溫組件固定在氣缸本體冷卻液進液端的內部,使得調溫組件位于缸體內部形成嵌入式安裝,并通過安裝架形成固定,不但安裝可靠,結構緊湊,而且由于安裝后調溫組件位于缸體內部,從而具有較好的溫度調控性,對缸體所需冷卻液的溫度溫感靈敏,同時由于調溫組件被設置在缸體冷卻液進液端,在調溫組件初開溫度未到達時,缸體的冷卻液套內不會進入冷卻液,能夠保證發(fā)動機缸體可在剛啟動怠速時迅速升溫,從而降低油耗。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0018]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發(fā)明的調溫器總成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發(fā)明的調溫器總成的結構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調溫器總成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的調溫器總成的結構剖面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發(fā)動機缸體冷卻結構總成,包括氣缸本體3和用于控制氣缸本體3的冷卻液進液通路啟閉的調溫器總成,調溫器總成包括調溫組件1和用于固定調溫組件1并將其安裝于氣缸本體3對應冷卻液進液通路處位置內部的安裝架2 ;氣缸本體3冷卻需冷卻液,常用冷卻液為冷卻水,冷卻水由水栗提供進入缸體3冷卻水進液端,冷卻水進液通路包括與水栗連通以使冷卻缸體3的冷卻水進入缸體3內部的進液道3-1和氣缸本體內部設置冷卻水道3-2,調溫器總成用于調控冷卻水溫度以便進行發(fā)動機冷卻大、小循環(huán),本實施例中調溫組件1為常規(guī)蠟式調溫器,主要包括上支架
1-1、下支架1-2和設置在上、下支架間用于對冷卻水道啟閉的主閥1-3,屬于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中,調溫組件1安裝在安裝架2上,通過安裝架2將調溫組件1送入氣缸本體3內部,然后再將安裝架2固定到發(fā)動機缸體3上,從而形成調溫器總成的安裝。
[0022]本實施例中,氣缸本體3在位于冷卻液進液道處位置設置有調溫器安裝孔,安裝架2包括可與發(fā)動機的的缸體3固定連接的端蓋2-1和與端蓋2-1連接并可將調溫組件1固定將其伸入氣缸本體3內部設置的固定體2-2;其中,端蓋2-1上設置有螺栓連接孔2-1-3,端蓋2-1在安裝后抵止在氣缸本體3的表面,氣缸本體3上設置有調溫器總成安裝位,螺栓或其它現有連接件通過螺栓連接孔將端蓋2-1固定在缸體3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