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采煤工作面回收期通風結構及其施工方法,屬于采煤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煤礦井下采煤工作面回收期間,常常在采面液壓支架回撤以后,在空頂區(qū)施工井字型木垛或者支設木柱及單體支柱將頂板支撐,形成風流通道,保證通風,滿足現(xiàn)場使用要求。在部分回收工作面頂板壓力較大時,施工十字木垛或者支設木柱不能有效支撐頂板,極易造成空頂區(qū)域閉合,將風流通道堵死;回收工作面頂板破碎時,頂板漏下的矸石易將風流通道堵死,影響正常通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采煤工作面回收期通風結構的施工方法,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不能有效支撐頂板造成風流通道堵塞或者頂板破碎時漏下的矸石易將風流通道堵死而影響正常通風的問題。
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采煤工作面回收期通風結構,包括金屬網、導風管和木柱,金屬網鋪設在綜采面的頂板下并覆蓋所有液壓支架,導風管設置在煤壁幫處,在導風管與垮落頂板間鋪設一排緊密排列的木柱。
一種采煤工作面回收期通風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鋪設金屬網、回撤液壓支架、鋪設導風筒及木柱,其具體步驟如下:
(1)在綜采面回采至設計位置時,開始在液壓支架與頂板之間鋪設一層金屬網,金屬網覆蓋所有液壓支架,直至停采線,相鄰兩張金屬網之間固定連接;
(2)工作面回撤兩個液壓支架后,在煤壁幫鋪設導風管,相鄰兩導風管連接處采用固定連接;
(3)導風管鋪設完成后, 在導風管與垮落頂板之間施工一排木柱;
(4)重復步驟(2)-(3),每回撤兩個液壓支架,重復一次導風管與木柱施工工作,直至回撤完所有液壓支架。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在當液壓支架回撤以后,空頂區(qū)域頂板下沉,由于本身形成的三角空間加上木柱的阻隔作用以及金屬網的遮擋作用,導風管不會被擠壓變形,形成風流通道,保證回收期間的正常通風,解決了液壓支架回撤以后,因頂板壓力大造成本身形成的三角區(qū)域較小或者頂板破碎造成三角區(qū)域被堵塞,不能保證有效通風等問題,本發(fā)明還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施工方便快捷安全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的B-B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介紹。
實施:1:如圖1-圖3所示,一種采煤工作面回收期通風結構,包括金屬網2、導風管3和木柱4,金屬網2鋪設在綜采面的頂板下并覆蓋所有液壓支架1,導風管3設置在煤壁幫處,在導風管3與垮落頂板間鋪設一排緊密排列的木柱4。
實施例2:一種采煤工作面回收期通風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鋪設金屬網2、回撤液壓支架1、鋪設導風筒3及木柱4,其具體步驟如下:
(1)在綜采面回采至設計位置時,開始在液壓支架(1)與頂板之間鋪設一層金屬網2,金屬網2覆蓋所有液壓支架1,直至停采線,相鄰兩張金屬網2之間固定連接;
(2)工作面回撤兩個液壓支架1以后,在煤壁幫鋪設導風管3,相鄰兩導風管3連接處采用固定連接;
(3)導風管3鋪設完成后, 在導風管3與垮落頂板之間施工一排木柱4;
(4)重復步驟(2)-(3),每回撤兩個液壓支架1,重復一次導風管3與木柱4施工工作,直至回撤完所有液壓支架1。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