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隧道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隧道臨時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大量公路山嶺隧道的建成應用,運營隧道的病害處治與加固工程越來越多,隧道病害處治施工過程一般需要對襯砌結構進行臨時支護,以保證隧道拆除作業(yè)的安全和保護部做加固的襯砌結構。傳統(tǒng)的臨時支護需要在隧道邊墻部位進行打孔、錨固,這種臨時防護方式對既有隧道襯砌結構具有較強的破壞力,同時,臨時防護結構拆卸作業(yè)十分繁瑣,可利用率比較低,作業(yè)周期長、人工成本高、不利于施工成本控制,且登高作業(yè),混凝土掉落等均可能對工作人員造成威脅、安全性較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可避免對既有隧道結構的破壞、利用率高的隧道臨時防護裝置。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隧道臨時防護裝置,包括主框架、防護支架和設置于所述主框架上的多個第一動力裝置,所述防護支架包括多個呈弧狀的防護支架單元,每個所述防護支架單元連接于與其對應的所述第一動力裝置、且可在與其對應的所述第一動力裝置的驅動下沿徑向向內側或外側運動從而使得所述防護支架在張開與收縮狀態(tài)間轉換,所述防護支架處于張開狀態(tài)時呈與隧道形狀相適配的拱形以支撐隧道。
進一步地,所述防護支架單元的數(shù)量為三個,分別為位于中部的頂防護支架單元和分別位于所述頂防護支架單元兩外側的兩個側防護支架單元。
進一步地,所述頂防護支架單元的兩側下方分別設置有連接于所述主框架上的第二動力裝置,所述第二動力裝置的輸出軸沿徑向伸出后可抵接所述頂防護支架單元從而為所述頂防護支架單元提供沿徑向的推力。
進一步地,所述隧道臨時防護裝置還包括連接于所述頂防護支架單元底面的限位套筒,所述第二動力裝置的輸出軸的上端始終處于所述限位套筒中。
進一步地,每個所述防護支架單元上方分別設置有防護板,所述防護板遮擋位于其下方的區(qū)域。
進一步地,在所述防護支架處于張開狀態(tài)時相鄰的所述防護板間間隙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隧道臨時防護裝置還包括多個設置于所述主框架上的支撐件,所述防護支架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支撐于所述支撐件上。
進一步地,所述主框架具有車輪。
進一步地,所述主框架底部設置有第三動力裝置,所述第三動力裝置用于在所述主框架停放在預設位置后驅動所述主框架沿縱向升降。
進一步地,其中至少一個所述防護支架單元包括至少兩榀平行設置的金屬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隧道臨時防護裝置,在需要防護隧道時,將主框架停放至預設位置,然后第一動力裝置驅動與其對應的防護支架單元沿徑向向外運動直至防護支架處于與隧道形狀相適配的拱形的張開狀態(tài)以支撐隧道;在完成防護工作后,第一動力裝置驅動與其對應的防護支架單元依序沿徑向向內側運動以收縮防護支架,然后將隧道臨時防護裝置從隧道中移走。這種結構的隧道臨時防護裝置可以避免對既有隧道結構的破壞、且制作周期短、可重復利用、利用率高、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隧道臨時防護裝置處于伸展狀態(tài)時的主視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隧道臨時防護裝置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的主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隧道臨時防護裝置處于伸展狀態(tài)時的側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隧道臨時防護裝置處于伸展狀態(tài)時的俯視圖。
圖中:1、主框架;2、防護支架;3、第一動力裝置;4、第二動力裝置;5、第三動力裝置;6、限位套筒;7、支撐件;8、車輪;9、隧道;11、橫梁;21、頂防護支架單元;22、側防護支架單元;200、金屬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優(yōu)選實施例:
本優(yōu)選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隧道臨時防護裝置,包括主框架1、防護支架2和設置于主框架1上的多個第一動力裝置3,防護支架2包括多個呈弧狀的防護支架單元,每個防護支架單元連接于與其對應的第一動力裝置3、且可在與其對應的第一動力裝置3的驅動下沿徑向向內側或外側運動從而使得防護支架2在張開與收縮狀態(tài)間轉換,防護支架2處于張開狀態(tài)時呈與隧道9形狀相適配的拱形以支撐隧道9。第一動力裝置3優(yōu)選但不局限為液壓裝置。每一防護支架單元對應的第一動力裝置3的數(shù)量沒有具體限制,可以根據(jù)具體需要進行設置,可以驅動第一支架防護單元沿徑向運動即可,但優(yōu)選為至少兩個。
本實施例提供的隧道臨時防護裝置,在需要防護隧道9時,將主框架1停放至預設位置,然后第一動力裝置3驅動與其對應的防護支架單元沿徑向向外側運動直至防護支架2處于與隧道9形狀相適配的拱形的張開狀態(tài);在完成防護工作后,第一動力裝置3驅動與其對應的防護支架單元依序沿徑向向內側運動以收縮防護支架2,然后將隧道臨時防護裝置從隧道中移走。這種結構的隧道臨時防護裝置可以避免對既有隧道9結構的破壞、且制作周期短、可重復利用、利用率高、成本低。
防護支架單元的數(shù)量沒有具體限制,可以使得防護支架2在張開時呈拱形、在收縮時占用空間減小即可。但考慮到操作的方便性,優(yōu)選地,防護支架單元的數(shù)量為三個,分別為位于中部的頂防護支架單元21和分別位于頂防護支架單元21兩外側的兩個側防護支架單元22。優(yōu)選地,在防護支架2張開時,頂防護支架單元21和側防護支架單元22依次沿徑向向外側運動,在防護支架2收縮時,側防護支架單元22和頂防護支架單元21依次沿徑向向內側運動。
頂防護支架單元21與其對應的第一動力裝置3的連接方式?jīng)]有具體限制,但優(yōu)選地,防護支架單元的中部下方設置有橫梁11,與其對應的第一動力裝置3的輸出軸連接于所述橫梁11。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頂防護支架單元21的兩側下方分別設置有連接于主框架1上的第二動力裝置4,第二動力裝置4的輸出軸沿徑向伸出后可抵接頂防護支架單元21從而為頂防護支架單元21提供沿徑向的推力。第二動力裝置4優(yōu)選但不局限為液壓裝置。
由于頂防護支架單元21的兩側在沿徑向向外側運動時,位于其外側部分的運動軌跡為非直線,為了保證第二動力裝置4可以保持對頂防護支架單元21的推力,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隧道臨時防護裝置還包括連接于頂防護支架單元21底面的限位套筒6,第二動力裝置4的輸出軸的上端始終處于限位套筒6中。限位套筒6與頂防護支架單元21之間優(yōu)選為焊接連接。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每個防護支架單元上方分別設置有防護板,防護板遮擋位于其下方的區(qū)域,以防止隧道9中的混凝土掉塊向下掉落,安全性更高。防護板與支架單元的連接方式?jīng)]有具體限制,例如可以采用焊接連接。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在防護支架2處于張開狀態(tài)時相鄰的防護板間間隙配合。以避免在防護支架2收縮時相鄰的防護板間相互干擾。
每一防護支架單元的結構沒有具體限制,可以在張開時支撐隧道9即可。為了保證穩(wěn)定性,其中至少一個防護支架單元包括至少兩榀平行設置的金屬架200。例如,在隧道9延伸方向共設置四榀金屬架200,相鄰的金屬架200間的間距為1m。
每一榀金屬架200優(yōu)選但不局限于均具有與其相對應的第一動力裝置3來驅動其沿徑向運動;每一榀金屬架200優(yōu)選但不局限于具有至少兩個與其對應的第一動力裝置3來驅動其沿徑向運動。當然,也可以是其中的部分金屬架200具有與其相對應的第一動力裝置3。相鄰的兩榀金屬架200之間可以通過金屬連接筋連接,也可是相鄰的兩榀金屬架200之間沒有直接連接而是均連接于與其對應的防護板上。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隧道臨時防護裝置還包括多個(多個指至少兩個)設置于主框架1上的支撐件7,防護支架2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支撐于支撐件7上,以提高防護支架2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隧道臨時防護裝置的穩(wěn)定性、安全性。支撐件7的數(shù)量及布置沒有具體限制,優(yōu)選但不局限在每個防護支架單元的收縮位置處均設置有支撐件7,以使得每個防護支架單元處于收縮位置時均可得到支撐。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主框架1具有車輪8,以便于移動整個隧道臨時防護裝置。車輪8優(yōu)選但不局限為橡膠車輪8。車輪8的數(shù)量沒有具體限制,可以根據(jù)具體需要進行設置。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主框架1底部設置有第三動力裝置5,第三動力裝置5用于在主框架1停放在預設位置后驅動主框架1沿縱向升降。第三動力裝置5優(yōu)選但不局限為液壓裝置。第三動力裝置5的數(shù)量及分布沒有具體限制,可以根據(jù)具體需要進行設置,可以驅動主框架1沿縱向升降即可。
以下簡要介紹本實施例隧道臨時防護裝置的使用方法:
在隧道9需要防護時,將隧道臨時防護裝置移動并停放至預設位置,通過第三動力裝置5將主框架1沿縱向上升,當上升至最大量程后保持穩(wěn)定;再打開與頂防護支架單元21對應的第一動力裝置3和第二動力裝置4將頂防護支架單元21舉起且頂至隧道9襯砌拱部表面處,并保持穩(wěn)定;然后打開與側防護支架單元22對應的第一動力裝置3將側防護支架單元22舉起且頂至隧道9襯砌拱部表面處,完成隧道臨時防護裝置的伸展支護。
在完成防護工作后,首先將兩側的側防護支架單元22沿徑向向內回縮至與其對應的安全組件處并固定,再將防護支架單元回縮至與其對應的安全組件處并固定,最后將主框架1下降、車輪8著地、移走防護裝備。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诖颂幍慕忉專绢I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即可聯(lián)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