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風機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關于一種保溫風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因風機的集風器和機殼結構的特殊性,使得集風器和機殼之間的區(qū)域很難實現(xiàn)保溫,導致風機熱量流失,直接降低了風機的熱效率,增加了生產成本。同時風機的集風器和機殼之間的保溫通常為一個整體,當需要對風機進行檢修時,需要將保溫材料整體拆卸,檢修好后的風機又需要整體進行保溫,不僅導致保溫的安裝和拆卸過程繁瑣,而且浪費保溫材料。
因此,設計一種保溫風機,能夠有效實現(xiàn)風機集風器和機殼之間不能保溫的區(qū)域的保溫,提高風機熱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且保溫的安裝和拆卸簡便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改進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保溫風機。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保溫風機,設置于風機的底盤部上,包括機殼部、設置于所述機殼部中部的集風器部,設置于所述機殼部和所述集風器部外部的保溫部分,其中:
所述機殼部包括前側板、后側板、蝸板及出風筒,所述前側板的外周焊接有一圈第一單邊槽鋼圈,所述集風器部包括集風器,一端與所述集風器連接,另一端與客戶管道連接的進風筒,焊接于所述集風器外周的一圈前蓋板,焊接于所述前蓋板外緣的第二單邊槽鋼圈,焊接于所述進風筒外周的第三單邊槽鋼圈,所述第一單邊槽鋼圈與所述第二單邊槽鋼圈通過第一固定連接件固定連接;
所述保溫部分包括保溫材料和包覆所述保溫材料的保溫封皮,所述前蓋板、所述第二單邊槽鋼圈和所述第三單邊槽鋼圈之間填充所述保溫材料,所述前側板的外側與所述第一單邊槽鋼圈之間填充保溫材料,所述保溫材料外部包覆所述保溫封皮。
所述第一單邊槽鋼圈的一端具有第一翼板,所述第二單邊槽鋼圈相應的一端具有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位于所述第二翼板的內側,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上開設若干個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連接件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將所述第一單邊槽鋼圈和所述第二單邊槽鋼圈固定連接。
所述第三單邊槽鋼圈的一端與所述前蓋板焊接,所述第三單邊槽鋼圈的另一端具有第三翼板,所述第三翼板上開有若干個第二通孔,通過第二固定連接件穿過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客戶管道相連接。
所述第二單邊槽鋼圈和所述第三單邊槽鋼圈之間設置若干個加強筋,所述加強筋與所述前蓋板、所述第二單邊槽鋼圈和所述第三單邊槽鋼圈焊接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保溫封皮與所述加強筋鉚接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保溫風機還包括電機,由所述電機驅動的皮帶輪組,與所述皮帶輪組連接的傳動箱,與所述傳動箱連接的轉軸,設置在所述轉軸上的散熱葉輪,設置在所述轉軸的末端的葉輪部,所述傳動箱設置于支架上。
進一步地,所述后側板與所述傳動箱之間通過保溫材料和包覆所述保溫材料的保溫封皮保溫。
所述的保溫風機的安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安裝風機,在機殼的前側板的外周焊接第一單邊槽鋼圈,在集風器與進風筒之間的集風器外周焊接一圈前蓋板,在前蓋板的外緣焊接第二單邊槽鋼圈,并在進風筒的外周焊接第三單邊槽鋼圈,并用第一固定連接件固定連接第一單邊槽鋼圈與第二單邊槽鋼圈。
2)在前蓋板、第二單邊槽鋼圈和第三單邊槽鋼圈之間焊接加強筋。
3)填充保溫材料,并在保溫材料外整體包覆保溫封皮。
本實用新型的保溫風機,具有如下有益技術效果:
1)、實現(xiàn)了集風器部與機殼部之間原本不能保溫區(qū)域的保溫,且保溫可靠,無熱橋形成,有效降低了風機的熱輻射,使風機的保溫效率提高5~10%,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特點;
2)、降低了風機噪音;
3)、集風器部與機殼部的保溫材料可分別拆卸,保溫安裝和拆卸操作簡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保溫風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保溫風機的機殼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保溫風機的集風器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右視圖。
圖中:1-機殼部、2-集風器部、3-保溫部分、4-電機、5-皮帶輪組、6-傳動箱、7-轉軸、8-散熱葉輪、9-葉輪部、10-底盤部、101-支架、11-前側板、12-后側板、13-蝸板、14-出風筒、15-第一單邊槽鋼圈、16-第一翼板、21-集風器、22-進風筒、23-前蓋板、24-第二單邊槽鋼圈、25-第三單邊槽鋼圈、26-第一固定連接件、27-第二翼板、28-第一通孔、29-第三翼板、210-第二通孔、211-加強筋、212-第二固定連接件、31-保溫材料、32-保溫封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保溫風機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保溫風機,設置于風機的底盤部10上,包括機殼部1、設置于所述機殼部1中部的集風器部2,設置于所述機殼部1和所述集風器部2外部的保溫部分3,其中:
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機殼部1包括前側板11、后側板12、蝸板13及出風筒14,所述前側板11的外周焊接有一圈第一單邊槽鋼圈15,所述集風器部2包括集風器21,一端與所述集風器21連接,另一端與客戶管道(圖中未示出)相連接的進風筒22,焊接于所述集風器2外周的一圈前蓋板23,焊接于所述前蓋板23外緣的第二單邊槽鋼圈24,焊接于所述進風筒22外周的第三單邊槽鋼圈25,如圖2至圖4所示,所述第一單邊槽鋼圈15與所述第二單邊槽鋼圈24通過第一固定連接件26(例如螺栓,螺母)固定連接;
如圖1至4所示,所述保溫部分3包括保溫材料31和包覆所述保溫材料31的保溫封皮32,所述前蓋板23、所述第二單邊槽鋼圈24和所述第三單邊槽鋼圈25之間填充所述保溫材料31,所述前側板23的外側與所述第一單邊槽鋼圈15之間填充保溫材料31,所述保溫材料31外部包覆所述保溫封皮32,保證所述保溫材料31的密封性及結構強度。
如圖2、圖3和圖4所示,所述第一單邊槽鋼圈15的一端具有第一翼板16,所述第二單邊槽鋼圈24相應的一端具有第二翼板27,所述第一翼板16位于所述第二翼板27的內側,所述第一翼板16和所述第二翼板27上開設若干個第一通孔28,所述第一固定連接件26穿過所述第一通孔28將所述第一單邊槽鋼圈15和所述第二單邊槽鋼圈24固定連接。機殼部1和集風器部2可以很方便地安裝和拆卸,因此保溫的安裝和拆卸方便。
如圖2和圖4所示,所述第三單邊槽鋼圈25的一端與所述前蓋板23焊接,所述第三單邊槽鋼圈25的另一端具有第三翼板29,所述第三翼板29上開有若干個第二通孔210,通過第二固定連接件212穿過所述第二通孔210與客戶管道(圖中未示出)相連接。
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第二單邊槽鋼圈24和所述第三單邊槽鋼圈25之間設置4個加強筋211,所述加強筋211與所述前蓋板23、所述第二單邊槽鋼圈24和所述第三單邊槽鋼圈25焊接連接,所述加強筋211的數(shù)量根據(jù)風機大小來確定,風機越大,所述加強筋211的數(shù)量越多,以保證保溫結構的強度。
所述保溫封皮32與所述加強筋211鉚接連接,所述機殼部1與所述集風器部2外側的保溫封皮32在同一個平面,使得風機保溫整體美觀大方。
所述保溫風機還包括電機4,由所述電機4驅動的皮帶輪組5,與所述皮帶輪組5連接的傳動箱6,與所述傳動箱6連接的轉軸7,設置在所述轉軸7上的散熱葉輪8,設置在所述轉軸7的末端的葉輪部9,所述傳動箱6設置于支架101上。
所述后側板12與所述傳動箱6之間通過保溫材料31和包覆所述保溫材料31的保溫封皮32保溫。
基于上述保溫風機結構,本實用新型的保溫風機相比現(xiàn)有技術,其保溫效率提高5~10%。保溫效率的提高根據(jù)由風機的大小及保溫材料的性質決定,當保溫材料相同時,風機越小,保溫效率提高越多。
同時,因保溫材料具有隔音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保溫風機相比現(xiàn)有技術能夠進一步降低風機噪音。
本實用新型的保溫風機安裝保溫的步驟如下:
1)安裝風機,在機殼的前側板的外周焊接第一單邊槽鋼圈,在集風器與進風筒之間的集風器外周焊接一圈前蓋板,在前蓋板的外緣焊接第二單邊槽鋼圈,并在進風筒的外周焊接第三單邊槽鋼圈,并用第一固定連接件固定連接第一單邊槽鋼圈與第二單邊槽鋼圈。
2)將加強筋插入前蓋板、第二單邊槽鋼圈和第三單邊槽鋼圈之間,再分別與前蓋板、第二單邊槽鋼圈和第三單邊槽鋼圈焊接連接。
3)填充保溫材料,并在保溫材料外部整體包覆保溫封皮,保溫封皮與加強筋通過鉚接連接。
當風機需要檢修時,先拆下保溫封皮,再取下第一固定連接件,然后將集風器和進風筒以及外部的保溫部分拆卸。整個拆卸過程不影響機殼部分的保溫結構。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溫風機整體安裝和拆卸方便,當需要檢修風機內部時,無需拆卸機殼部的保溫就能實現(xiàn)檢修,且再安裝方便。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