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采用分體式蝸殼設計的柜式空調器室內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柜式空調器室內機的組裝過程中,需要將整個蝸殼裝入到柜式空調器室內機的殼體的后板上,再通過打螺釘?shù)冗B接方式將整個蝸殼固定在后板上,實施蝸殼固定在后板上的操作過程中,由于后板的左右側存在空調器的左右側板,操作空間較小,受到左右側板的限制,不方便實施連接固定操作;其次,為了保證柜式空調器室內機的出風量,所需的蝸殼尺寸又要盡可能較大,最終又是進一步提高了蝸殼的安裝工序的操作難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采用分體式蝸殼設計的柜式空調器室內機,該柜式空調器室內機的蝸殼安裝工序較為簡化,整機的組裝效率較高。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采用分體式蝸殼設計的柜式空調器室內機,它包括空調器后板、空調器左側板、空調器右側板以及空調器蝸殼;所述空調器后板、空調器左側板以及空調器右側板圍成前開口面、上開口面和下開口面;所述空調器蝸殼設于前開口面相對空調器后板的那一表面上且其出風口端朝向上開口面;所述空調器蝸殼包括蝸殼后件以及蓋合在所述蝸殼后件上的蝸殼前件,所述蝸殼后件與空調器后板均采用塑料制成并通過注塑成型成一體式結構。
作為一種優(yōu)選,所述蝸殼后件中的空調器后板上具有與空調器后板為一體式結構的電機固定座。
作為一種優(yōu)選,所述電機固定座上設有用于與驅動空調器蝸殼的風輪的電機連接固定的螺栓,所述螺栓的螺桿朝向前開口面外。
作為一種優(yōu)選,所述蝸殼后件的內壁上設有向外延伸的連續(xù)的凸緣,所述蝸殼前件以其內壁與凸緣的外壁相貼合的方式蓋合在所述蝸殼后件上后再通過卡扣連接固定。
作為一種優(yōu)選,所述蝸殼后件的外壁上設有向外延伸的卡扣,所述蝸殼前件上設有與卡扣配合的通孔。
作為一種優(yōu)選,所述蝸殼后件的橫截面上的內壁型線包括沿著空調器蝸殼的進風口圓周延伸的蝸殼曲線部、位于空調器蝸殼的出風口一側的導流曲線部以及位于空調器蝸殼的出風口另一側的導流豎直部,其中,所述蝸殼曲線部朝向空調器蝸殼的出風口設有開口。
作為一種優(yōu)選,所述蝸殼曲線部包括與導流豎直部相連的第一直線段、置于第一直線段對立側的第二直線段、連接導流曲線部與第一直線段的上曲線段以及連接第一直線段和第二直線段的下曲線段。
作為一種優(yōu)選,所述導流曲線部與上曲線段之間的空調器后板上具有沿空調器后板的長度和寬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強塊,其中,所述第一加強塊、導流曲線部和上曲線段為一體式結構。
作為一種優(yōu)選,所述下曲線段與空調器后板的底部之間的空調器后板上具有沿空調器后板的長度和寬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強塊,其中,所述第二加強塊與下曲線段為一體式結構。
作為一種優(yōu)選,所述空調器左側板和空調器右側板是采用塑料制成的板狀結構,所述空調器后板、空調器左側板以及空調器右側板通過注塑成型成一體式結構。
采用以上結構后,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在本申請中,將空調器蝸殼設計成蝸殼后件和蝸殼前件,并且將蝸殼后件與空調器后板通過注塑成型成一體式結構,再將蝸殼前件蓋合在所述蝸殼后件上,上述過程免去了空調器蝸殼與空調器后板的連接操作,極大地簡化了空調器蝸殼的安裝過程,大大提高了空調器整機的組裝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的爆炸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的立體圖。
圖3是本發(fā)明移出空調器蝸殼后的整體結構的立體圖。
圖中所述:1、空調器后板;2、空調器左側板;3、空調器右側板;401、前開口面;402、上開口面;403、下開口面;5、支撐條;501、卡孔;6、卡塊;7、電機固定座;8、電機;9、螺栓;1001、上筋條;1002、下筋條;1101、第一螺釘柱;1102、第二螺釘柱;1103、第三螺釘柱;12、空調器蝸殼;1201、蝸殼后件;12011、凸緣;1202、蝸殼前件;13、蝸殼曲線部;1301、第一直線段;1302、第二直線段;1303、上曲線段;1304、下曲線段;14、導流曲線部;15、導流豎直部;1601、第一加強塊;1602、第二加強塊;1701、卡扣;1702、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附圖1、附圖2和附圖3所示,本發(fā)明一種采用分體式蝸殼設計的柜式空調器室內機,它包括空調器后板1、空調器左側板2、空調器右側板3和空調器蝸殼12,其中,空調器后板1、空調器左側板2、空調器右側板3、室內機前板(在本發(fā)明的附圖中沒有展示出來)、室內機頂板(在本發(fā)明的附圖中沒有展示出來)以及室內機底板(在本發(fā)明的附圖中沒有展示出來)構成空調器室內機的殼體,空調器后板1、空調器左側板2以及空調器右側板3圍成前開口面401、上開口面402以及下開口面403,空調器后板1、空調器左側板2以及空調器右側板3均采用塑料制成并通過注塑成型成一體式結構,空調器蝸殼12設于前開口面401相對空調器后板1的那一表面上且其出風口端朝向上開口面402,空調器蝸殼12包括蝸殼后件1201和蝸殼前件1202,其中,蝸殼后件1201與空調器后板1也均采用塑料制成并通過注塑成型成一體式結構,蝸殼后件1201的內壁上設有向外延伸的連續(xù)的凸緣12011,蝸殼前件1202以其內壁與凸緣12011的外壁相貼合的方式蓋合在所述蝸殼后件1201上后再通過卡扣連接固定,其中,蝸殼后件1201的外壁上設有向外延伸的卡扣1701,蝸殼前件1202上設有與卡扣1701配合的通孔1702。
為能夠設計出尺寸盡量大的空調器蝸殼12,保證空調器蝸殼12的進風量和出風量,最終保證空調器的出風量,采用了一下形式的蝸殼后件1201以及和蝸殼后件1201配合的蝸殼前件1202,蝸殼后件1201的橫截面上的內壁型線包括沿著空調器蝸殼12的進風口圓周延伸的蝸殼曲線部13、位于空調器蝸殼12的出風口一側的導流曲線部14以及位于空調器蝸殼12的出風口另一側的導流豎直部15,其中,所述蝸殼曲線部13朝向空調器蝸殼12的出風口設有開口,所述蝸殼曲線部13包括與導流豎直部15相連的第一直線段1301、置于第一直線段1301對立側的第二直線段1302、連接導流曲線部14與第一直線段1301的上曲線段1303以及連接第一直線段1301和第二直線段1302的下曲線段1304,其中,第一直線段1301位于空調器左側板2,第二直線段1302位于空調器右側板3,所述導流曲線部14與上曲線段1303之間的空調器后板1上具有沿空調器后板1的長度和寬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強塊1601,其中,所述第一加強塊1601、導流曲線部14和上曲線段1303為一體式結構,所述下曲線段1304與空調器后板1的底部之間的空調器后板1上具有沿空調器后板1的長度和寬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強塊1602,其中,所述第二加強塊1602與下曲線段1304為一體式結構。
為方便電機8的安裝,以及避免電機8直接與空調器后板1接觸,蝸殼后件1201中的空調器后板1上具有與空調器后板1為一體式結構的電機固定座7,電機固定座7上設有用于與驅動空調器蝸殼12的風輪的電機8連接固定的螺栓9,所述螺栓9的螺桿朝向前開口面401外,螺栓9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在電機固定座7上呈間隔分布。
為增強空調器左側板2和空調器右側板3的結構強度,以及支持室內機前板能夠更加牢固地安裝在前開口面401上,前開口面401所在的空調器左側板2和空調器右側板3上均設有支撐條5,其中,支撐條5為條狀鈑金件,由上開口面402 延伸至下開口面403,空調器左側板2和空調器右側板3上均具有間隔分布的卡塊6,支撐條5上具有供卡塊6伸入并卡接的卡孔501。
為方便空調器頂板牢固地安裝,上開口面402上具有托住空調器頂板的上筋條1001,上筋條1001中設有供空調器頂板螺接的第一螺釘柱1101,空調器頂板(在本發(fā)明的附圖中沒有展示出來)設置于上開口面402上,并通過第一螺釘柱1101的螺接配合實現(xiàn)空調器頂板的固定。
為實現(xiàn)一側的支撐條5牢固地連接在空調器左側板2上,另一側的支撐條5牢固地連接在空調器右側板3上,上筋條1001正對前開口面401的左右兩端設有用于與支撐條5螺接的第二螺釘柱1102,下開口面403上具有與空調器底座插接固定的下筋條1002,下筋條1002正對前開口面401的左右兩端設有用于與支撐條5螺接的第三螺釘柱1103。
以上僅就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例作了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權利要求的限制。本發(fā)明不僅限于以上實施例,凡在本發(fā)明的獨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所作的各種變化均在本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