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面安裝氣動側滑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氣動滑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多面安裝的氣動側滑臺。
【背景技術】
[0002]氣動滑臺,是自動化工業(yè)領域廣泛應用的直線驅動機構,如專利公告號CN202440099U公開的一種氣動滑臺。參見圖1所示的傳統(tǒng)氣動滑臺,其主要包括氣缸7和工作臺8,工作臺8呈L形,工作臺8的一邊與氣缸7的活塞桿固定連接,工作臺8的另一邊與設置在氣缸7側面的導軌滑動連接,使用時分別將氣缸7和工作臺8與安裝臺和被驅動部件固定連接,氣缸7在壓縮空氣作用下驅動活塞桿伸縮,活塞桿再驅動滑臺沿導軌往復滑動,進而由滑臺帶動被驅動部件運作。
[0003]為使氣動滑臺能廣泛應用于各種類型的自動化工業(yè)設備,在氣缸7的多個面上均設置有用于安裝管接頭的伸出接管口 9 (當該接管口進氣時活塞桿伸出)和縮進接管口10 (當該接管口進氣時活塞桿縮進),通常將氣缸7設置成長方體形狀,其包括安裝有導軌的第一側1、活塞桿伸出端的第二側2、與第一側I相對的第三側3、與第二側2相對的第四側4、以及與第一側I和第二側2相鄰的第五側5和第六側6,第一側I和第二側2因工作臺8安裝位置的限制無法設置伸出接管口 9縮進接管口 10,因而伸出接管口 9和縮進接管口10只能設置在氣缸7的第三側3、第四側4、第五側5和第六側6,理論上在第三側3、第四側
4、第五側5和第六側6同時設置有伸出接管口 9和縮進接管口 10,當在其中任意一側的伸出接管口 9和縮進接管口 10安裝伸出管接頭和縮進管接頭時,其余三側的伸出接管口 9和縮進接管口 10用封堵件堵住,換言之氣缸7有四個安裝面供其安裝,因而這種方式也是最靈活的安裝方式。然而現(xiàn)有工藝無法實現(xiàn)上述理論上的最佳安裝結構,其主要問題在于氣缸7的缸體因各安裝孔、工藝孔及各側面上的伸出接管口 9和縮進接管口 10相互間的位置制約,使得要直接在氣缸7的缸體上加工出該最佳安裝結構難度極大,而且成本非常之高。
[0004]目前現(xiàn)有的氣動側滑臺可參見專利公告號CN301939685S所示的氣動滑臺(G),其中左視圖、俯視圖、主視圖和后視圖分別相當于前述氣缸7的第三側3、第四側4、第五側5和第六側6,從各視圖中可以看出該氣動滑臺的俯視圖(第四側4)、主視圖(第五側5)和后視圖(第六側6)均設置有伸出接管口 9和縮進接管口 10,而該氣動滑臺的左視圖(第三側3)則僅設置了縮進接管口 10 (目前大多數(shù)氣動滑臺未設置該處的縮進接管口 10,僅僅是工藝孔,由于在第三側3無法設置伸出接管口 9,因而在第三側3單獨設置縮進管接口的意義不大),同樣該氣動滑臺也是因上述技術難題而無法在氣缸7的第三側3再設置伸出接管口 9。這種氣動滑臺雖然已經(jīng)具備較好的安裝靈活性,但是當多個氣動滑臺在直線陣列安裝時則只有氣缸7的第四側4才可以安裝伸出管接頭和縮進管接頭,如果要將氣缸7的第四側4作為該氣動滑臺的固定安裝面(如圖2所示),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氣缸7的各側都被擋住,均無法安裝伸出管接頭和縮進管接頭,導致該氣動滑臺無法使用。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多面安裝的氣動側滑臺,其在氣缸的缸體內(nèi)設置插管,以解決氣缸的缸體無法多側設置伸出接管口和縮進接管口的技術難題,從而實現(xiàn)該氣動側滑臺的多面安裝,更有利于在氣缸上安裝伸出管接頭和縮進管接頭O
[0006]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多面安裝氣動側滑臺,包括氣缸和工作臺,氣缸的缸體內(nèi)設有活塞腔,活塞腔內(nèi)裝設有活塞及活塞桿,活塞與活塞桿固定連接,工作臺與活塞桿伸出于缸體的一端連接,工作臺通過滑軌組件滑設于缸體一側,該缸體為六面體,其包括設置有滑軌組件的第一側、活塞桿伸出端的第二側、與第一側相對的第三側、與第二側相對的第四側、以及與第一側和第二側相鄰的第五側和第六側;缸體的第四側設置有第一伸出接管口和第一縮進接管口,缸體內(nèi)設置有與第一伸出接管口相通的伸出氣道和與第一縮進接管口相通的縮進氣道,缸體上設置有第一工藝孔以使伸出氣道與活塞腔的后部腔體連通,缸體上設置有第二工藝孔以使縮進氣道與活塞腔的前部腔體連通;缸體的第五側設置有第二伸出接管口和第二縮進接管口,第二伸出接管口與伸出氣道相通,第二縮進接管口與縮進氣道相通;缸體的第六側設置有第三伸出接管口和第三縮進接管口,第三伸出接管口與伸出氣道相通,第三縮進接管口與縮進氣道相通;缸體的第三側設置有第四伸出接管口和第四縮進接管口,第四縮進管接口與縮進氣道相通,第四伸出接管口通過設置在缸體內(nèi)的插管與活塞腔的后部腔體相通。
[0008]進一步地,第四伸出接管口與活塞腔的后部腔體之間設置有穿孔,插管嵌設于該穿孔內(nèi)。穿孔與縮進氣道相交,插管嵌設于穿孔內(nèi)時穿過該縮進氣道。
[0009]進一步地,插管的外壁與穿孔的內(nèi)壁之間涂覆有密封膠,插管與穿孔為過盈配合,密封膠用于加強插管與穿孔的固定連接。穿孔的孔口處為錐口,插管的端部設置有與該錐口相匹配的翻邊,翻邊與錐口配合可以保證氣密性。
[0010]進一步地,活塞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前蓋和后蓋,前蓋和后蓋分別通過孔用C型擋圈與缸體固定連接,前蓋設置有與活塞桿相適應的防塵擋圈和與缸體內(nèi)壁相適應的O型密封圈,前蓋的里端設置有與活塞相配合的前防撞墊片,后蓋設置有與缸體內(nèi)壁相適應的O型密封圈。
[0011]進一步地,活塞桿上位于活塞的后部還設置有磁鐵座,磁鐵座與活塞之間設置有整體式磁鐵,磁鐵座設置有與缸體內(nèi)壁相適應的活塞密封圈,磁鐵座的外端設有與后蓋相配合的后防撞墊片。
[0012]進一步地,活塞桿的前端通過內(nèi)六角螺母與工作臺固定連接?;壗M件為直線滾珠滑軌,該滑軌組件包括與工作臺固定連接的滾珠滑塊和與缸體固定連接的直線導軌,滾珠滑塊與直線導軌滑動配合。
[0013]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0014]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可多面安裝的氣動側滑臺,其在氣缸的缸體內(nèi)設置插管,以解決氣缸的缸體無法多側設置伸出接管口和縮進接管口的技術難題,本氣動側滑臺不僅可在缸體的第四側、第五側和第六側選擇性地安裝管接頭,還可選擇在缸體的第三側安裝管接頭,這是現(xiàn)有的氣動滑臺無法實現(xiàn)的功能,從而實現(xiàn)該氣動側滑臺的更多面安裝,更有利于在氣缸上安裝伸出管接頭和縮進管接頭。而且采用插管技術,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背景技術】所述的傳統(tǒng)氣動滑臺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背景技術】所述氣動滑臺直線陣列安裝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發(fā)明另一角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發(fā)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本發(fā)明的又一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1]圖7為本發(fā)明所述的插管處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1.第一側;2.第二側;3.第三側;4.第四側;5.第五側;6.第六側;7.氣缸;8.工作臺;9.伸出接管口 ;10.縮進接管口 ;11.第一伸出接管口 ;12.第一縮進接管口 ;13.第二伸出接管口 ;14.第二縮進接管口 ;15.第三伸出接管口 ;16.第三縮進接管口 ;17.第四伸出接管口 ;18.第四縮進接管口 ;19.六角螺母;20.缸體;21.孔用C型擋圈;22.防塵擋圈;23.前蓋;24.0型密封圈;25.前防撞墊片;26.滑軌組件;27.活塞桿;28.活塞;29.鋼珠;30.整體式磁鐵;31.活塞密封圈;32.磁鐵座;33.后防撞墊片;34.后蓋;35.堵頭;36.插管;37.伸出氣道;38.縮進氣道;39.第一工藝孔;40.第二工藝孔;41.穿孔;42.前部腔體;43.后部腔體;44.滾珠滑塊;45.直線導軌;46.翻邊。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4]參照圖3?圖7所示的一種多面安裝氣動側滑臺,包括氣缸7和工作臺8,氣缸7的缸體20內(nèi)設有活塞28腔,活塞28腔內(nèi)裝設有活塞28及活塞桿27,活塞28與活塞桿27固定連接,工作臺8與活塞桿27伸出于缸體20的一端通過內(nèi)六角螺母19固定連接,工作臺8通過滑軌組件26滑設于缸體20 —側,滑軌組件26為直線滾珠滑軌,該滑軌組件26包括與工作臺8固定連接的滾珠滑塊44和與缸體20固定連接的直線導軌45,滾珠滑塊44與直線導軌45滑動配合。
[0025]具體地,活塞28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前蓋23和后蓋34,前蓋23和后蓋34分別通過孔用C型擋圈21與缸體20固定連接,前蓋23設置有與活塞桿27相適應的防塵擋圈22和與缸體20內(nèi)壁相適應的O型密封圈24,前蓋23的里端設置有與活塞28相配合的前防撞墊片25,后蓋34設置有與缸體20內(nèi)壁相適應的O型密封圈24。
[0026]活塞桿27上位于活塞28的后部還設置有磁鐵座32,磁鐵座32與活塞28之間設置有整體式磁鐵30,磁鐵座32設置有與缸體20內(nèi)壁相適應的活塞密封圈31,磁鐵座32的外端設有與后蓋34相配合的后防撞墊片33。
[0027]該缸體20為六面體,其包括設置有滑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