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氣控液壓換向閥16的T 口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二溢流閥24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二單向閥15的出油口連接,第二溢流閥24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二壓力表25通過油路與第二單向閥15的出油口連接;第三齒輪泵27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三過濾器26的出油口連接,第三過濾器26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三齒輪泵27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三單向閥28的進油口連接,第三單向閥28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三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29的P 口連接,第三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29的A 口通過油路與第二集流閥30的P 口連接,第二集流閥30的A 口通過油路與第二雙向液壓馬達31的一個壓力油輸送端連接,第二雙向液壓馬達31的另一個壓力油輸送端通過油路與第三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29的B 口連接,第二雙向液壓馬達31的動力輸出端與泥漿泵32的動力輸入端連接,第三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29的T 口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二集流閥30的B 口通過油路與第三雙向液壓馬達33的一個壓力油輸送端連接,第三雙向液壓馬達33的另一個壓力油輸送端通過油路與第三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29的B 口連接,第三雙向液壓馬達33的動力輸出端與切割機34的動力輸入端連接,第三溢流閥35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三單向閥28的出油口連接,第三溢流閥35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三壓力表36通過油路與第三單向閥28的出油口連接;第四齒輪泵38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第四過濾器37的出油口連接,第四過濾器37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四齒輪泵38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第四單向閥39的進油口連接,第四單向閥39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第四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40的P 口連接,第四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40的A 口通過油路與第四液壓馬達41的壓力油輸入端連接,第四液壓馬達41的壓力油輸出端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四液壓馬達41的動力輸入端與第一輸泥泵42的動力輸入端連接,第四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40的B 口通過油路與第五液壓馬達43的壓力油輸入端連接,第五液壓馬達43的壓力油輸出端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五液壓馬達43的動力輸入端與第二輸泥泵44的動力輸入端連接,第四溢流閥45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第四單向閥39的出油口連接,第四溢流閥45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四壓力表46通過油路與第四單向閥39的出油口連接;第一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5、第二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16、第三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29和第四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40的換向操作通過電磁換向閥控制,第一齒輪泵3、第二齒輪泵14、第三齒輪泵27和第四齒輪泵38的動力由清淤車的發(fā)動機通過全功率取力器提供。在第一溢流閥9、第二溢流閥24、第三溢流閥35和第四溢流閥45與油箱I連接的油路上設置回油濾清器47。
【主權項】
1.全液壓動力驅(qū)動系統(tǒng),其特在在于:包括第一齒輪泵(3),所述第一齒輪泵(3)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一過濾器(2)的出油口連接,第一過濾器(2)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一齒輪泵(3)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一單向閥(4)的進油口連接,第一單向閥(4)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一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5)的P 口連接,第一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5)的A 口通過油路與第一單向調(diào)速閥(6)的A 口連接,第一單向調(diào)速閥(6)的B 口通過油路與第一雙向液壓馬達(7)的一個壓力油輸送端連接,第一雙向液壓馬達(7)的另一個壓力油輸送端通過油路與第二單向調(diào)速閥(8)的A 口連接,第二單向調(diào)速閥(8)的B 口通過油路與第一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5)的B 口連接,第一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5)的T 口通過油路與油箱⑴連接,第一溢流閥(9)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一單向閥⑷的出油口連接,第一溢流閥(9)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油箱⑴連接,第一壓力表(12)通過油路與第一單向閥(4)的出油口連接,第一雙向液壓馬達(7)的動力輸出端與皮帶機(10)的動力輸入端連接,皮帶機(10)的動力輸出端與離心機(11)的動力輸入端連接;第二齒輪泵(14)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二過濾器(13)的出油口連接,第二過濾器(13)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油箱⑴連接,第二齒輪泵(14)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二單向閥(15)的進油口連接,第二單向閥(15)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二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16)的P 口連接,第二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16)的A 口通過油路與第一集流閥(17)的P 口連接,第一集流閥(17)的A 口通過油路與第一液壓馬達(18)的壓力油輸入端連接,第一液壓馬達(18)的壓力油輸出端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一液壓馬達(18)的動力輸入端與第一管道泵(19)的動力輸入端連接,第一集流閥(17)的B 口通過油路與第二液壓馬達(20)的壓力油輸入端連接,第二液壓馬達(20)的壓力油輸出端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二液壓馬達(20)的動力輸入端與第二管道泵(21)的動力輸入端連接,第二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16)的B 口通過油路與第三液壓馬達(22)的壓力油輸入端連接,第三液壓馬達(22)的壓力油輸出端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三液壓馬達(22)的動力輸出端與發(fā)電機(23)的動力輸入端連接,第二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16)的T 口通過油路與油箱⑴連接,第二溢流閥(24)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二單向閥(15)的出油口連接,第二溢流閥(24)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二壓力表(25)通過油路與第二單向閥(15)的出油口連接;第三齒輪泵(27)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三過濾器(26)的出油口連接,第三過濾器(26)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三齒輪泵(27)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三單向閥(28)的進油口連接,第三單向閥(28)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三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29)的P 口連接,第三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29)的A 口通過油路與第二集流閥(30)的P 口連接,第二集流閥(30)的A 口通過油路與第二雙向液壓馬達(31)的一個壓力油輸送端連接,第二雙向液壓馬達(31)的另一個壓力油輸送端通過油路與第三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29)的B 口連接,第二雙向液壓馬達(31)的動力輸出端與泥漿泵(32)的動力輸入端連接,第三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29)的T 口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二集流閥(30)的B 口通過油路與第三雙向液壓馬達(33)的一個壓力油輸送端連接,第三雙向液壓馬達(33)的另一個壓力油輸送端通過油路與第三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29)的B 口連接,第三雙向液壓馬達(33)的動力輸出端與切割機(34)的動力輸入端連接,第三溢流閥(35)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第三單向閥(28)的出油口連接,第三溢流閥(35)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三壓力表(36)通過油路與第三單向閥(28)的出油口連接;第四齒輪泵(38)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第四過濾器(37)的出油口連接,第四過濾器(37)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油箱⑴連接,第四齒輪泵(38)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第四單向閥(39)的進油口連接,第四單向閥(39)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第四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40)的P 口連接,第四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40)的A 口通過油路與第四液壓馬達(41)的壓力油輸入端連接,第四液壓馬達(41)的壓力油輸出端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四液壓馬達(41)的動力輸入端與第一輸泥泵(42)的動力輸入端連接,第四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40)的B 口通過油路與第五液壓馬達(43)的壓力油輸入端連接,第五液壓馬達(43)的壓力油輸出端通過油路與油箱(I)連接,第五液壓馬達(43)的動力輸入端與第二輸泥泵(44)的動力輸入端連接,第四溢流閥(45)的進油口通過油路與第四單向閥(39)的出油口連接,第四溢流閥(45)的出油口通過油路與油箱⑴連接,第四壓力表(46)通過油路與第四單向閥(39)的出油口連接;第一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5)、第二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16)、第三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29)和第四三位四通氣控液壓換向閥(40)的換向操作通過電磁換向閥控制,第一齒輪泵(3)、第二齒輪泵(14)、第三齒輪泵(27)和第四齒輪泵(38)的動力由清淤車的發(fā)動機通過全功率取力器提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液壓動力驅(qū)動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回油濾清器(47),所述回油濾清器(47)設置在第一溢流閥(9)、第二溢流閥(24)、第三溢流閥(35)和第四溢流閥(45)與油箱(I)連接的油路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全液壓動力驅(qū)動系統(tǒng),涉及液壓技術領域。包括齒輪泵、換向閥、分流閥、集流閥和溢流閥等,以特殊的關系連接起來。齒輪泵通過全液壓動力驅(qū)動系統(tǒng)驅(qū)動清淤車上裝有的泥漿泵、輸泥機、切割機、管道泵等工作部件進行工作,降低了噪音;由于清淤車的工況較惡劣,用電機容易出現(xiàn)漏電觸電等危險,有齒輪泵替代電機也避免了觸電事故的發(fā)生。
【IPC分類】F15B11-17
【公開號】CN204299996
【申請?zhí)枴緾N201420765426
【發(fā)明人】陳雪忠
【申請人】北京事必達汽車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