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而使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感知該附件閥塊的壓力。
[0087]第七實施例中其它未說明的部分均可參考第五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再重復。
[0088]第八實施例
[0089]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八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的工作原理圖。
[0090]如圖8所示,該第八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與圖6所示的第六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相比,設置了外置負載反饋油口 41,并設置了負載反饋連通油道E將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與外置負載反饋油口 41連通起來,并且切斷了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與回油油道A以及第一回油口 I和第二回油口 2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外置負載反饋油口 41可以使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感知外部壓力。例如,該外置負載反饋油口 41可以用于連接附件閥塊,從而使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感知該附件閥塊的壓力。
[0091]第八實施例中其它未說明的部分均可參考第六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再重復。
[0092]第九實施例
[0093]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九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的工作原理圖。
[0094]如圖9所示,第九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包括第一回油口 I和第二回油口 2、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先導油回油進口 52、內置的比例減壓閥8、內置進油口 32、工作油路回油口12和為外部提供油源的油源出油口 6。第一回油口 1、第二回油口 2和工作油路回油口 12通過設置在多路閥尾聯(lián)內部的回油油道A彼此連通。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通過內置負載反饋油道B與回油油道A連通。先導油回油進口 52通過先導油回油油道C與回油油道A連通。內置進油口 32和油源出油口 6通過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和壓力油供油分支油道H連通。比例減壓閥8設置于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上,且比例減壓閥8的進口與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的進口端連通、內置的比例減壓閥8的出口與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的出口端連通,油源出油口 6與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的出口端通過壓力油供油分支油道H連通。
[0095]該多路閥尾聯(lián)的工作過程描述如下:工作油路回油口 12的油液通過回油油道A到達第一回油口 I和第二回油口 2。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通過內置負載反饋油道B和回油油道A與第一回油口 I和第二回油口 2連通,以感知回油壓力。先導油回油進口 52通過先導油回油油道C與回油油道A到達第一回油口 I和第二回油口 2。內置進油口 32的油液經過內置的比例減壓閥8的減壓作用,通過油源出油口 6為外部提供壓力油源。
[0096]本實施例中,還預留了先導油供油口 7,在圖9所示狀態(tài)下,先導油供油口 7與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處于隔離狀態(tài),但是如果有需要的話也可以開通先導油供油口 7與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之間的聯(lián)系。
[0097]第十實施例
[0098]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十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的工作原理圖。
[0099]如圖10所示,該第十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與圖9所示的第九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相比,多設置了一個工作油路進油口 31,并且工作油路進油口 31通過外部油源進油油道D與內置的比例減壓閥8進口側的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連通,因此,工作油路進油口 31可以提供外部進油,其供給的油液同內置進油口 32—樣可以經過比例減壓閥8的減壓作用,通過油源出油口 6為外部提供壓力油源。工作油路進油口 31可以單獨通過油源出油口 6為外部提供壓力油源,也可以與內置進油口 32進行合流通過油源出油口 6為外部提供壓力油源。
[0100]第十實施例中其它未說明的部分均可參考第九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再重復。
[0101]第^^一實施例
[0102]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十一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的工作原理圖。
[0103]如圖11所示,該第十一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與圖9所示的第九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相比,設置了外置負載反饋油口 41,還設置了負載反饋連通油道E將內置負載反饋油口42與外置負載反饋油口 41連通起來,并且切斷了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與回油油道A以及第一回油口 I和第二回油口 2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外置負載反饋油口 41可以使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感知外部壓力。例如,該外置負載反饋油口 41可以用于連接附件閥塊,從而使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感知該附件閥塊的壓力。
[0104]第^^一實施例中其它未說明的部分均可參考第九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再重復。
[0105]第十二實施例
[0106]圖12為本實用新型第十二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的工作原理圖。
[0107]如圖12所示,該第十二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與圖10所示的第十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相比,設置了外置負載反饋油口 41,還設置了負載反饋連通油道E將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與外置負載反饋油口 41連通起來,并且切斷了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與回油油道A以及第一回油口 I和第二回油口 2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外置負載反饋油口 41可以感知外部壓力。例如,該外置負載反饋油口 41可以用于連接附件閥塊,從而感知該附件閥塊的壓力。
[0108]第十二實施例中其它未說明的部分均可參考第十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再重復。
[0109]第十三實施例
[0110]圖13為本實用新型第十三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的工作原理圖。
[0111]如圖13所示,該第十三實施例的多路閥尾聯(lián)包括第一回油口 I和第二回油口 2、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先導油回油出口 51、先導油回油進口 52、內置的比例減壓閥8、內置進油口 32、工作油路回油口 12、先導壓力供油口 7和油源出油口 6。第一回油口 1、第二回油口 2和工作油路回油口 12通過設置在多路閥尾聯(lián)內部的回油油道A彼此連通。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通過內置負載反饋油道B與回油油道A連通。先導油回油進口 52通過先導油連通油道G與先導油回油出口 51連通。內置進油口 32和先導壓力供油口 7通過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和先導油供油分支油道I連通。內置進油口 32和油源出油口 6通過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和壓力油供油分支油道H連通。其中,內置的比例減壓閥8設置于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上,且比例減壓閥8的進口與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的進口端連通、比例減壓閥8的出口與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的出口端連通。先導壓力供油口 7與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的出口端通過先導油供油分支油道I連通。油源出油口 6與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的出口端則通過壓力油供油分支油道H連通。
[0112]該多路閥尾聯(lián)的工作過程描述如下:工作油路回油口 12的油液通過回油油道A到達第一回油口 I和第二回油口 2。先導油回油進口 52通過先導油連通油道G流至先導油回油出口 51再流回油箱。內置負載反饋油口 42通過內置負載反饋油道B和回油油道A與第一回油口 I和第二回油口 2連通,以感知回油壓力。由內置進油口 32進入的壓力油經過比例減壓閥8的減壓作用,通過先導壓力供油口 7為具有該多路閥尾聯(lián)的多路閥的換向聯(lián)供給先導壓力油。同時,內置進油口 32的油液經過比例減壓閥8的減壓作用,通過油源出油口6為外部提供壓力油源。
[0113]第十三實施例可以參考第一至第十二實施例作出多種變形。例如,在第十三實施例的基礎上,可以增設工作油路進油口 31和外部油源進油油道D,并使工作油路進油口 31與內置的比例減壓閥8進口側的壓力油供油主油道F連通;或者取消先導油回油進口 52和先導油連通油道G,而設置連通先導油回油進口 52與回油油道A的先導油回油油道C等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