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葉片以及具有該葉片的轉子式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diào)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轉子式壓縮機的葉片以及具有該葉片的轉子式壓縮機。
【背景技術】
[0002]請參見圖1,其示出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一種轉子式壓縮機的縱截面剖視圖。如圖1所示,所述轉子式壓縮機包括:氣缸4、上缸蓋5、下缸蓋6、曲軸7、活塞8以及葉片9’。其中,上缸蓋5設置于氣缸4的上方;下缸蓋6設置于4氣缸的下方,且與氣缸4以及上缸蓋5共同形成一壓縮空間。曲軸7伸入所述壓縮空間中?;钊?設置于曲軸7上且位于所述壓縮空間內(nèi),且活塞8隨曲軸7旋轉在所述壓縮空間內(nèi)轉動。葉片9’設置于上缸蓋5和下缸蓋6之間,位于所述壓縮空間中,起到隔離氣缸4內(nèi)高低壓腔的作用。葉片9’的上端面與上端蓋5相接觸,其下端面與下端蓋6相接觸,進行端面密封。葉片9’的一端抵頂活塞8,且隨活塞8的轉動作往復運動。
[0003]在轉子式壓縮機工作過程中,由于葉片9’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與上缸蓋5和下缸蓋6的接觸面較小,潤滑油不易進入,因此,容易引起潤滑不充分,造成轉子式壓縮機的機械效率下降,甚至會導致轉子式壓縮機可靠性失效,引起故障。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葉片和具有該葉片的轉子式壓縮機,有效地改善葉片與上缸蓋和下缸蓋之間的潤滑性,提高壓縮機的可靠性,提高壓縮機的性能。
[0005]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葉片,用于轉子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包括:葉片主體,具有上端面和下端面;槽形儲油機構,所述槽型儲油機構設置于所述葉片主體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所述槽型儲油機構與所述葉片主體的邊緣相間隔,且所述槽型儲油機構相對所述葉片主體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不對稱。
[0006]優(yōu)選地,所述葉片主體包括第一側邊緣以及第二側邊緣,所述槽型儲油機構包括:多個第一儲油槽,所述第一儲油槽靠近所述第一側邊緣設置;多個第二儲油槽,所述第二儲油槽靠近所述第二側邊緣設置;其中,所述多個第一儲油槽和所述多個第二儲油槽均沿所述葉片主體的長度方向排布。
[0007]優(yōu)選地,沿所述葉片主體的長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儲油槽和所述第二儲油槽在所述中心線兩側相互交錯排列設置。
[0008]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儲油槽靠近所述第一側邊緣的第一側邊與所述第一側邊緣的距離以及所述第二儲油槽靠近所述第二側邊緣的第一側邊與所述第二側邊緣的距離均大于lmm0
[0009]優(yōu)選地,所述槽型儲油機構兩端邊緣距離所述葉片主體的兩端邊緣的間距均大于1.5mm ο
[0010]優(yōu)選地,所述葉片主體的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經(jīng)過所述第一儲油槽和所述第二儲油槽。
[0011]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儲油槽和所述第二儲油槽靠近所述葉片主體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的第二側邊與所述葉片主體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之間的距離均小于0.8mm。
[0012]優(yōu)選地,相鄰的所述第一儲油槽和所述第二儲油槽在靠近所述葉片主體中心線的一側處連通。
[0013]優(yōu)選地,相鄰的所述第一儲油槽和所述第二儲油槽相互間隔設置。
[0014]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儲油槽和所述第二儲油槽的形狀為矩形、平行四邊形或者圓弧形。
[0015]優(yōu)選地,所述槽型儲油機構的深度大于0.05_。
[0016]優(yōu)選地,所述槽型儲油機構的長度為所述葉片主體長度的60%?80%。
[0017]優(yōu)選地,所述葉片主體的長度為10?40mm。
[0018]優(yōu)選地,每個所述儲油槽的寬度為所述葉片主體寬度的15%?30%。
[0019]優(yōu)選地,所述葉片主體的寬度為3?4.5mm。
[0020]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轉子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氣缸;上缸蓋,設置于所述氣缸的上方;下缸蓋,設置于所述氣缸的下方,與所述氣缸以及所述上缸蓋共同形成一壓縮空間;曲軸,伸入所述壓縮空間中;活塞,設置于所述曲軸上,且位于所述壓縮空間內(nèi);以及上述的葉片,所述葉片設置于所述壓縮空間內(nèi),位于所述上缸蓋和所述下缸蓋之間,所述葉片的上端面與所述上端蓋相接觸,其下端面與所述下端蓋相接觸,其一端抵頂所述活塞。
[0021]本實用新型的葉片通過在葉片主體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設置槽型儲油機構,當所述葉片設置于轉子式壓縮機中時,可以提高該葉片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與上缸蓋和下缸蓋之間接觸面的潤滑油量,保證接觸面間能維持足夠的油膜厚度,提高轉子式壓縮機的可靠性、降低接觸面間的摩擦損失,提高轉子式壓縮機性能。另外,該槽型儲油機構與葉片主體的邊緣相間隔設置,且槽型儲油機構相對葉片主體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不對稱,因此,可以提高密封的效果,有效地防止由于增設槽型儲油機構后,上端面和下端面與上缸蓋和下缸蓋之間接觸面面積減小而引起的泄漏,保證足夠的潤滑油量,進一步提高轉子式壓縮機性會泛。
【附圖說明】
[0022]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0023]圖1為現(xiàn)有技術的一種轉子式壓縮機的縱截面剖視圖;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葉片的俯視圖;
[0025]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葉片的主視圖;
[0026]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葉片的縱截面剖視圖;
[0027]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轉子式壓縮機的縱截面剖視圖;
[0028]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葉片的俯視圖;以及
[0029]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葉片的俯視圖。
[0030]附圖標記
[0031]1葉片主體
[0032]11第一端
[0033]12第二端
[0034]13第一側邊緣
[0035]14第二側邊緣
[0036]21、22、23第一儲油槽
[0037]31、32、33第二儲油槽
[0038]4氣缸
[0039]5上缸蓋
[0040]6下缸蓋
[0041]7曲軸
[0042]8活塞
[0043]9、9’葉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44]以下將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給出詳細的說明。盡管本實用新型將結合一些【具體實施方式】進行闡述和說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僅僅只局限于這些實施方式。相反,對本實用新型進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0045]另外,為了更好的說明本實用新型,在下文的【具體實施方式】中給出了眾多的具體細節(jié)。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沒有這些具體細節(jié),本實用新型同樣可以實施。在另外一些實例中,對于大家熟知的結構和部件未作詳細描述,以便于凸顯本實用新型的主旨。
[0046]第一實施例
[0047]請一并參見圖2至圖4,其分別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葉片的俯視圖、主視圖以及縱截面剖視圖。在圖2至圖4所示的優(yōu)選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葉片9包括:葉片主體1以及槽型儲油機構。所述槽型儲油機構設置于葉片主體1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槽型儲油機構僅設置于葉片主體1的上端面,下面以圖2中葉片主體1的上端面進行說明。
[0048]如圖2所示,葉片主體1包括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第一端11至第二端12的方向即為葉片主體1的長度方向。葉片主體還包括第一側邊緣13和第二側邊緣14。第一側邊緣13至第二側邊緣14的方向即為葉片主體1的寬度方向。優(yōu)選地,葉片主體1的長度L為10?40_,葉片主體1的寬度W為3?4.5_。
[0049]所述槽型儲油機構與葉片主體1的邊緣相間隔,且所述槽型儲油機構相對葉片主體1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圖2中虛線所示)不對稱。
[0050]具體來說,所述槽型儲油機構包括多個第一儲油槽和多個第二儲油槽,多個第一儲油槽和多個第二儲油槽均沿葉片主體1的長度方向排布。在圖2所示的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槽型儲油機構包括三個第一儲油槽21、22、23和三個第二儲油槽31、32、33。第一儲油槽21、22、23和第二儲油槽31、32、33于中心線兩側相互交錯排列設置,即沿葉片主體1的第一端11至第二端12方向依次設置有第一儲油槽21、第二儲油槽31、第一儲油槽22、第二儲油槽32、第一儲油槽23以及第二儲油槽33,第一儲油槽21最靠近葉片主體1的第一端11,第二儲油槽33最靠近葉片主體1的第二端12。
[0051]第一儲油槽21、22、23靠近葉片主體1的第一側邊緣13設置。第一儲油槽21、22、23靠近第一側邊緣13的第一側邊與第一側邊緣13的距離C大于1mm。第一儲油槽21、22、23的寬度A為葉片主體1的寬度W的15%?30%。優(yōu)選地,葉片主體1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圖2中虛線所示)經(jīng)過第一儲油槽21、22、23,即葉片主體1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位于第一儲油槽21、22、23的寬度范圍內(nèi)。第一儲油槽21、22、23靠近葉片主體1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的第二側邊與葉片主體1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之間的距離D小于0.8mm。其中,第一儲油槽21靠近葉片主體1第一端11的第一端邊與第一端11的邊緣之間的間距E大于1.5mm。第一儲油槽21、22、23的深度大于0.05mm,更優(yōu)選地,第一儲油槽21、22、23的深度為0.2?0.5mm。進一步地,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儲油槽21、22、23均為矩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