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磁粘滯性流體緩沖器,該磁粘滯性流體緩沖器利用表觀粘度根據(jù)磁場的作用而發(fā)生變化的磁粘滯性流體。
背景技術(shù):
作為搭載于汽車等車輛的緩沖器,存在有如下這樣的緩沖器:使磁場作用于供磁粘滯性流體通過的流路,而改變磁粘滯性流體的表觀粘度,從而改變阻尼力。在日本JP2008-175364A中公開了一種這樣的磁粘滯性流體緩沖器:在包括活塞芯和活塞環(huán)的活塞組合件在缸體內(nèi)滑動時,磁粘滯性流體通過形成在活塞芯與活塞環(huán)之間的流路,在該活塞芯的外周卷繞有線圈,該活塞環(huán)配置于該活塞芯外周。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在日本JP2008-175364A中的磁粘滯性流體緩沖器的情況下,未對線圈通電時的阻尼力由與流路的長度相對應(yīng)的壓力損失決定。因此,在流路較長的情況下,壓力損失較大,阻尼力的最小值較大,因此,與此相應(yīng)地,對線圈通電時的阻尼力的調(diào)整范圍有可能減小。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增大磁粘滯性流體緩沖器的阻尼力的調(diào)整范圍。
本發(fā)明的某一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磁粘滯性流體緩沖器,該磁粘滯性流體緩沖器利用粘度根據(jù)磁場的作用而發(fā)生變化的磁粘滯性流體,其中,該磁粘滯性流體緩沖器包括:缸體,該缸體內(nèi)裝入有磁粘滯性流體;活塞,其以滑動自如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缸體內(nèi),在所述缸體內(nèi)劃分形成一對流體室;以及活塞桿,其連結(jié)于所述活塞,向所述缸體的外部延伸。所述活塞包括:活塞芯,其由磁性材料形成,在該活塞芯的外周設(shè)有線圈;以及環(huán)狀體,其由磁性材料形成,包圍所述活塞芯的外周,在該環(huán)狀體與所述活塞芯之間形成有磁粘滯性流體的流路。所述流路包括:第一流路部,其形成為規(guī)定的流路面積;以及第二流路部,其與所述第一流路部相比,流路面積較大,該第二流路部包括所述線圈的外周,并且形成得比該線圈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磁粘滯性流體緩沖器的正面的剖視圖。
圖2是圖1中的活塞的左視圖。
圖3是圖1中的活塞的右視圖。
圖4是用于說明形成于線圈周圍的磁場的磁通密度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jìn)行說明。
首先,參照圖1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磁粘滯性流體緩沖器(以下,簡稱為“緩沖器”。)100的整體結(jié)構(gòu)進(jìn)行說明。
緩沖器100是使用粘度根據(jù)磁場的作用而發(fā)生變化的磁粘滯性流體從而能夠使阻尼系數(shù)變化的阻尼器。緩沖器100安裝于例如汽車等車輛的車身與車軸之間。緩沖器100通過伸縮動作而產(chǎn)生抑制車身振動的阻尼力。
緩沖器100包括:缸體10,其內(nèi)部裝有磁粘滯性流體;活塞20,其以滑動自如的方式配置于缸體10內(nèi);以及活塞桿21,其連結(jié)于活塞20,并向缸體10的外部延伸。
缸體10形成為有底圓筒狀。封入缸體10內(nèi)的磁粘滯性流體是表觀粘度根據(jù)磁場的作用而發(fā)生變化的流體,且是使具有強磁性的微粒分散到油等液體中而成的液體。磁粘滯性流體的粘度根據(jù)所作用的磁場強度而變化,且磁場影響消失時返回原來的狀態(tài)。
在缸體10內(nèi)借助自由活塞(未圖示)劃分形成有能夠封入氣體的氣體室(未圖示)。通過設(shè)置氣體室來補償缸體10內(nèi)因活塞桿21的進(jìn)退而造成的容積變化。
活塞20在缸體10內(nèi)劃分形成有流體室11與流體室12?;钊?0具有能夠使磁粘滯性流體在流體室11與流體室12之間移動的環(huán)狀的流路22以及作為貫通孔的旁通流路23。磁粘滯性流體通過流路22與旁通流路23,從而活塞20能夠在缸體10內(nèi)部滑動。在后面詳細(xì)說明活塞20的結(jié)構(gòu)。
活塞桿21形成為與活塞20同軸?;钊麠U21的一端21a固定于活塞20,另一端21b向缸體10的外部延伸突出。活塞桿21形成為一端21a與另一端21b開口的圓筒狀。在活塞桿21的內(nèi)周21c貫穿有用于向后述的活塞20的線圈33a供給電流的一對布線(未圖示)。在活塞桿21的一端21a附近的外周形成有用于與活塞20螺紋接合的外螺紋21d。
接下來,參照圖1~圖4對活塞20的結(jié)構(gòu)進(jìn)行說明。
活塞20包括:活塞芯30,其外周設(shè)有線圈33a;磁通環(huán)35,其為環(huán)狀體,包圍活塞芯30的外周,并且在該磁通環(huán)35與活塞芯30之間形成有磁粘滯性流體的流路22;板40,其形成為環(huán)狀,安裝于磁通環(huán)35的一端35a;以及固定螺母50,其作為用于在該固定螺母50與活塞芯30之間夾持板40的止擋件。
活塞芯30由磁性材料形成為大致圓柱狀?;钊?0具有:小徑部30a,其安裝于活塞桿21的端部;擴徑部30b,其與小徑部30a相比直徑較大,與小徑部30a沿軸向連續(xù)地形成,在該擴徑部30b與小徑部30a之間形成有臺階部30d;以及大徑部30c,其與擴徑部30b相比直徑較大,與擴徑部30b沿軸向連續(xù)地形成,在該大徑部30c的外周設(shè)有線圈33a。
活塞芯30包括:第一芯31,其安裝于活塞桿21的端部;線圈組件33,在該線圈組件33的外周設(shè)有線圈33a;第二芯32,在該第二芯32與第一芯31之間夾持有線圈組件33;以及一對螺栓36,其為緊固構(gòu)件,用于將第二芯32與線圈組件33緊固于第一芯31。
另外,活塞芯30包括旁通流路23,該旁通流路23沿軸向貫穿形成在與流路22相比受線圈33a所產(chǎn)生的磁場的影響較小的位置。旁通流路23具有以貫穿第一芯31的方式形成的貫通孔23a以及以貫穿第二芯32的方式形成的貫通孔23b。如圖3所示,旁通流路23以180°的間隔形成于兩處。但并不限定于此,旁通流路23的數(shù)量是任意的,并且,也可以不設(shè)置旁通流路23。
第一芯31具有:小徑部30a;擴徑部30b;大徑部31a,其用于形成活塞芯30的大徑部30c的一部分;貫通孔31b,其沿軸向貫穿第一芯31的中心;以及貫通孔23a,其用于形成旁通流路23的一部分。
小徑部30a形成為自板40沿軸向突出的圓筒狀。在小徑部30a的內(nèi)周形成有用于與活塞桿21的外螺紋21d螺紋接合的內(nèi)螺紋31c?;钊?0通過外螺紋21d與內(nèi)螺紋31c之間的螺紋接合而緊固于活塞桿21。
擴徑部30b形成為圓筒狀。擴徑部30b形成為與小徑部30a連續(xù)且同軸。在小徑部30a與擴徑部30b之間形成有環(huán)狀的臺階部30d。臺階部30d與板40抵接,在臺階部30d與固定螺母50之間夾持板40。另外,在小徑部30a的頂端的外周形成有在夾持板40的狀態(tài)下與固定螺母50的內(nèi)螺紋50c螺紋接合的外螺紋31e。
大徑部31a形成為圓筒狀。大徑部31a形成為與擴徑部30b連續(xù)且同軸。大徑部31a的外周面對磁粘滯性流體所通過的流路22。大徑部31a與線圈組件33和第二芯32抵接。在大徑部31a的貫通孔31b插入并嵌合有后述的線圈組件33的圓筒部33b。在大徑部31a形成有供螺栓36螺紋接合的一對內(nèi)螺紋31d。
貫通孔23a沿軸向貫穿第一芯31的大徑部31a。如圖3所示,貫通孔23a以180°的間隔形成于兩處。根據(jù)貫通孔23a的孔徑來設(shè)定活塞20滑動時的阻尼特性。
第二芯32具有:大徑部32a,其用于形成活塞芯30的大徑部30c的一部分;小徑部32b,其以比大徑部32a的直徑小的直徑形成在大徑部32a的一端;貫通孔32c,其供螺栓36貫穿;深锪孔部32d,其供螺栓36的頭部卡合;貫通孔23b,其用于形成旁通流路23的一部分;以及多個工具孔32f,其供用于使活塞20旋轉(zhuǎn)的工具(未圖示)卡合。
大徑部32a形成為圓柱狀。大徑部32a形成為與第一芯31的大徑部31a直徑相同。大徑部32a的外周面對供磁粘滯性流體通過的流路22。大徑部32a形成為面對流體室12的端面32e與磁通環(huán)35的另一端35b平齊。
小徑部32b形成為與大徑部32a同軸的圓柱狀。小徑部32b形成為與后述的線圈組件33的線圈模制部33d的內(nèi)周直徑相同,并嵌入線圈模制部33d的內(nèi)周。在小徑部32b的端面以與線圈組件33的后述的連結(jié)部33c相對應(yīng)的方式凹陷設(shè)置有沿徑向呈直線狀延伸的槽。
貫通孔32c以沿軸向貫穿第二芯32的方式形成有一對。貫通孔32c形成為直徑大于螺栓36的螺紋接合部的直徑。貫通孔32c在活塞芯30被組裝好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與第一芯31的內(nèi)螺紋31d同軸。
深锪孔部32d形成于貫通孔32c的端部。深锪孔部32d形成為與貫通孔32c相比直徑較大并且與螺栓36的頭部相比直徑較大。深锪孔部32d形成為能夠完全容納螺栓36的頭部的深度。若貫穿貫通孔32c的螺栓36螺紋接合于第一芯31的內(nèi)螺紋31d,則深锪孔部32d的底面被向第一芯31推壓,第二芯32被推壓于第一芯31。
貫通孔23b形成為與貫通孔23a相比直徑較大。如圖3所示,貫通孔23b以180°的間隔形成于兩處。貫通孔23b在活塞芯30被組裝好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與貫通孔23a同軸?;钊?0滑動時的阻尼特性由貫通孔23a的孔徑?jīng)Q定。貫通孔23b的孔徑不會給活塞20滑動時的阻尼特性帶來影響。
工具孔32f是在將活塞20旋裝于活塞桿21時供工具嵌合的孔。如圖3所示,工具孔32f以90°的間隔形成于四處。在本實施方式中,四個工具孔32f中的兩個形成于貫通孔23b的端部。這樣,工具孔32f與貫通孔23b共用。
線圈組件33在插入有線圈33a的狀態(tài)下通過模制樹脂而形成。線圈組件33具有:圓筒部33b,其能嵌合于第一芯31的貫通孔31b;連結(jié)部33c,其夾持在第一芯31與第二芯32之間;以及線圈模制部33d,在其內(nèi)部設(shè)有線圈33a。
線圈33a利用自外部供給來的電流形成磁場。供給到線圈33a的電流越大,該磁場的強度越強。若線圈33a被供給電流而形成有磁場,則流經(jīng)流路22的磁粘滯性流體的表觀粘度發(fā)生變化。線圈33a所產(chǎn)生的磁場越強,磁粘滯性流體的粘度越大。
圓筒部33b的頂端部33e嵌合于活塞桿21的內(nèi)周。自圓筒部33b的頂端引出用于向線圈33a供給電流的一對布線。在圓筒部33b的頂端部33e與活塞桿21的一端21a之間設(shè)有作為密封構(gòu)件的O型密封圈34。
O型密封圈34被第一芯31的大徑部31a與活塞桿21沿軸向壓縮,并被線圈組件33的頂端部33e與活塞桿21沿徑向壓縮。由此,能夠防止進(jìn)入活塞桿21的外周與第一芯31之間、第一芯31與線圈組件33之間的磁粘滯性流體向活塞桿21的內(nèi)周流出而泄漏。
連結(jié)部33c形成為以圓筒部33b的基端部為中心沿徑向延伸的直線狀。連結(jié)部33c用于將線圈模制部33d的兩個部位分別與圓筒部33b連結(jié)起來。用于向線圈33a供給電流的一對布線在連結(jié)部33c和圓筒部33b這兩者的內(nèi)部穿過。另外,第一芯31的內(nèi)螺紋31d和貫通孔23a以及第二芯32的貫通孔32c和貫通孔23b形成于與連結(jié)部33c互不干涉的位置。
線圈模制部33d以自連結(jié)部33c的兩端部豎立設(shè)置的方式形成為環(huán)狀。線圈模制部33d以在線圈組件33的與圓筒部33b相反的一側(cè)的端部突起的方式形成。線圈模制部33d形成為與第一芯31的大徑部31a直徑相同。線圈模制部33d的外周用于形成活塞芯30的大徑部30c的一部分。在線圈模制部33d的內(nèi)部設(shè)有線圈33a。
這樣,活塞芯30以分割成第一芯31、第二芯32以及線圈組件33這三個構(gòu)件的方式形成。由此,只要僅通過模制形成設(shè)有線圈33a的線圈組件33并將該線圈組件33夾持在第一芯31與第二芯32之間即可。因此,與以單體形成活塞芯30并進(jìn)行模制作業(yè)的情況相比,容易形成活塞芯30。
另外,也可以代替分割成第一芯31、第二芯32以及線圈組件33這三個構(gòu)件的結(jié)構(gòu),而是將第一芯31和線圈組件33形成為一體,從而將活塞20做成兩個構(gòu)件。并且,也可以將第二芯32與線圈組件33形成為一體,而將活塞20做成兩個構(gòu)件。
在活塞芯30中,第一芯31固定于活塞桿21,但線圈組件33與第二芯32僅沿軸向嵌入。因此,在活塞20中,緊固一對螺栓36,從而將第二芯32與線圈組件33推壓于第一芯31而固定。
螺栓36貫穿第二芯32的貫通孔32c而螺紋接合于第一芯31的內(nèi)螺紋31d。螺栓36利用其緊固力而朝向第一芯31推壓深锪孔部32d的底面。由此,線圈組件33被夾持在第二芯32與第一芯31之間,活塞芯30成為一體。
這樣,僅通過緊固螺栓36,便將第二芯32與線圈組件33推壓并固定于第一芯31。因此,能夠容易地組裝活塞芯30。
磁通環(huán)35由磁性材料形成為大致圓筒狀。磁通環(huán)35的外周形成為直徑與缸體10的內(nèi)周的直徑大致相同。磁通環(huán)35的內(nèi)周面對活塞芯30的外周。磁通環(huán)35的內(nèi)周形成為與活塞芯30的外周相比直徑較大,在磁通環(huán)35與活塞芯30之間形成流路22。磁通環(huán)35以與活塞芯30同軸的方式借助板40而固定于活塞芯30。
磁通環(huán)35具有形成于該磁通環(huán)35的一端35a并且供板40外套的小徑部35c。小徑部35c形成為與磁通環(huán)35的其他部分相比直徑較小,以供板40外套。
流路22包括:第一流路部22a,其形成為規(guī)定的流路面積;以及第二流路部22b,其與第一流路部22a相比,流路面積較大,該第二流路部22b包括線圈33a的外周,形成得比該線圈33a長。
第一流路部22a形成在流路22的兩端。第一流路部22a與第二流路部22b的兩端分別連續(xù)地形成。一對第一流路部22a形成為彼此的長度相同。也可以是,第一流路部22a僅與第二流路部22b的一端連續(xù)地形成。與第二流路部22b相比,在第一流路部22a處,活塞芯30與磁通環(huán)35之間的距離較小,因此線圈33a所產(chǎn)生的磁場的磁通密度較高(參照圖4)。
第一流路部22a形成于第二流路部22b的兩端,從而能夠減小磁隙。因此,能夠形成效率良好的磁路。并且,一對第一流路部22a的長度相同,從而能夠形成效率更好的磁路。
第二流路部22b形成在一對第一流路部22a之間。與第一流路部22a相比,在第二流路部22b處,活塞芯30與磁通環(huán)35之間的距離較大,因此線圈33a所產(chǎn)生的磁場的磁通密度較低(參照圖4)。第二流路部22b的兩端均與第一流路部22a相連續(xù)。
第二流路部22b形成在線圈33a的外周以及活塞芯30的外周的位于該線圈33a兩端側(cè)的部分的整個范圍內(nèi)。像這樣將第二流路部22b形成在活塞芯30的外周的位于線圈33a兩端側(cè)的部分的整個范圍內(nèi),從而與將第二流路部22b僅形成在活塞芯30的外周的位于線圈33a的一端部的部分的整個范圍內(nèi)的情況相比,能夠提高第二流路部22b的磁通密度。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將第一流路部22a形成在線圈33a的外周以及活塞芯30的外周的僅位于該線圈33a的一端的部分的整個范圍內(nèi)。
第二流路部22b利用形成于磁通環(huán)35內(nèi)周的環(huán)狀的凹部而形成為直徑大于第一流路部22a的直徑。在該情況下,容易增大第二流路部22b的流路面積。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活塞芯30的外周形成環(huán)狀的凹部。在該情況下,與在磁通環(huán)35的內(nèi)周形成環(huán)狀的凹部相比,加工容易。另外,也可以在磁通環(huán)35和活塞芯30這兩者均形成環(huán)狀的凹部。
線圈33a配置在第二流路部22b的中央。并且,如所述那樣,一對第一流路部22a形成為彼此的長度相同。因此,流路22呈以線圈33a為中心在長度方向上對稱的形狀。
板40用于支承磁通環(huán)35的一端35a而相對于活塞芯30限定磁通環(huán)35的軸向上的位置。板40的外周形成為與磁通環(huán)35的外周直徑相同或者小于磁通環(huán)35的外周直徑。
如圖2所示,板40具有作為與流路22連通的貫通孔的多條流路22c。流路22c形成為圓弧狀并以等角度間隔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流路22c以90°的間隔形成于四處。流路22c并不限定于圓弧狀,也可以是例如多個圓形的貫通孔。
在板40與活塞芯30的大徑部30c之間形成有用于將自流路22c流入的磁粘滯性流體向旁通流路23引導(dǎo)的旁通分支路25。旁通分支路25是形成于擴徑部30b的外周的環(huán)狀的空隙。
自流路22c流入活塞芯30內(nèi)的磁粘滯性流體經(jīng)由旁通分支路25而流入流路22和旁通流路23。由此,不需要對準(zhǔn)流路22c與旁通流路23在周向上的相對位置,因此活塞20的組裝容易。
在板40的內(nèi)周形成有供第一芯31的小徑部30a嵌合的貫通孔40a。小徑部30a嵌合于貫通孔40a,從而確保板40與第一芯31的同軸度。
在板40的外周形成有嵌合于磁通環(huán)35的一端35a的小徑部35c的環(huán)狀的圓筒部40b。圓筒部40b以沿軸向朝向磁通環(huán)35突起的方式形成。圓筒部40b通過釬焊而固定于小徑部35c。也可以代替釬焊而通過焊接、緊固等來固定板40與磁通環(huán)35。
利用固定螺母50對活塞芯30的小徑部30a的緊固力將板40推壓于臺階部30d而利用該固定螺母50和該臺階部30d夾持該板40。由此,固定于板40的磁通環(huán)35相對于活塞芯30的軸向位置被限定。
固定螺母50形成為大致圓筒狀,安裝于活塞芯30的小徑部30a的外周。固定螺母50的頂端部50a與板40抵接。固定螺母50在其基端部50b的內(nèi)周形成有螺紋接合于第一芯31的外螺紋31e的內(nèi)螺紋50c。由此,能夠?qū)⒐潭菽?0旋裝于小徑部30a。
如以上那樣,安裝于磁通環(huán)35的一端35a的板40被安裝于活塞桿21的端部的活塞芯30的臺階部30d和螺紋接合于小徑部30a的固定螺母50夾持。由此,磁通環(huán)35相對于活塞芯30在軸向上被固定。由此,不需要為了限定磁通環(huán)35的軸向位置而設(shè)置自磁通環(huán)35的另一端35b沿軸向突出的其他構(gòu)件。因此,能夠縮短緩沖器100的活塞20的全長。
接著,說明緩沖器100的作用。
在緩沖器100進(jìn)行伸縮動作而活塞桿21相對于缸體10進(jìn)退時,磁粘滯性流體經(jīng)由形成于板40的流路22c以及旁通分支路25而流入流路22和旁通流路23。由此,磁粘滯性流體在流體室11與流體室12之間移動,從而活塞20在缸體10內(nèi)滑動。
活塞芯30的第一芯31、第二芯32和磁通環(huán)35由磁性材料形成,從而如圖4所示那樣構(gòu)成用于引導(dǎo)在線圈33a周圍產(chǎn)生的磁通的磁路。另外,板40由非磁性材料形成。因此,活塞芯30與磁通環(huán)35之間的流路22成為供在線圈33a周圍產(chǎn)生的磁通通過的磁隙。由此,在緩沖器100進(jìn)行伸縮動作時,流經(jīng)流路22的磁粘滯性流體作用有線圈33a的磁場。
此時,流路22具有:第一流路部22a,其形成為規(guī)定的流路面積;以及第二流路部22b,其與第一流路部22a相比,流路面積較大,該第二流路部22b包括線圈33a的外周,形成得比該線圈33a長。如圖4所示,作用于流路22的磁場的磁通密度在流路面積較小的第一流路部22a處較高,在流路面積較大的第二流路部22b處較低。
在此,與流路22形成為沒有第二流路部22b且流路面積恒定的情況相比,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流路部22a的長度較短,因此壓力損失較小。因此,能夠減小在第一流路部22a處的活塞芯30與磁通環(huán)35之間的距離,從而減小流路面積。由此,在第一流路部22a處的磁場的磁通密度提高,從而能夠增大阻尼力的調(diào)整范圍。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在一對第一流路部22a之間的第二流路部22b的除線圈33a的外周之外的部分也作用有磁場。因此,不僅第一流路部22a作用有磁場,第二流路部22b也作用有磁場,因此能夠增大阻尼力的最大值。
如以上那樣,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qū)毫p失較大的第一流路部22a形成得較短,因此能夠減小在不對線圈33a通電時的阻尼力的最小值。并且,在對線圈33a通電的情況下,不僅第一流路部22a作用有磁場,第二流路部22b的除線圈33a的外周之外的部分也作用有磁場,因此能夠增大阻尼力的最大值。因而,能夠增大緩沖器100的阻尼力的調(diào)整范圍。
改變對線圈33a通電的通電量而改變作用于流經(jīng)流路22的磁粘滯性流體的磁場的強度,從而進(jìn)行緩沖器100所產(chǎn)生的阻尼力的調(diào)節(jié)。具體而言,供給至線圈33a的電流越大,在線圈33a周圍產(chǎn)生的磁場的強度越強。因此,流經(jīng)流路22的磁粘滯性流體的粘度越高,緩沖器100所產(chǎn)生的阻尼力越大。
另一方面,旁通流路23由形成于活塞芯30的第一芯31的貫通孔23a以及形成于第二芯32和線圈組件33的貫通孔23b形成。在活塞芯30與板40之間劃分形成有環(huán)狀的旁通分支路25。旁通流路23的一端經(jīng)由旁通分支路25與流路22c連通,另一端在活塞20的端面32e開口。
旁通流路23利用沿軸向貫穿含有磁性材料的活塞芯30的貫通孔23a和貫通孔23b劃分形成。線圈33a內(nèi)置于活塞芯30的外周部。因此,流經(jīng)旁通流路23的磁粘滯性流體難以受到線圈33a的磁場的影響。
設(shè)置旁通流路23,從而在緩沖器100進(jìn)行伸縮動作時,能夠利用流路阻力緩和在調(diào)整線圈33a的電流值時產(chǎn)生的壓力變動。因此,防止因急劇的壓力變動而導(dǎo)致出現(xiàn)沖擊、噪聲等。在緩沖器100中,能夠根據(jù)所需要的阻尼特性來設(shè)定旁通流路23的貫通孔23a的內(nèi)徑、長度。
采用以上的實施方式,取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流路22具有:第一流路部22a,其形成為規(guī)定的流路面積;以及第二流路部22b,其與第一流路部22a相比,流路面積較大,該第二流路部22b包括線圈33a的外周,形成得比該線圈33a長。因此,能夠?qū)毫p失較大的第一流路部22a形成得較短,因此能夠減小在不對線圈33a通電時的阻尼力的最小值。并且,在對線圈33a通電的情況下,不僅第一流路部22a作用有磁場,第二流路部22b的除線圈33a的外周之外的部分也作用有磁場,因此能夠增大阻尼力的最大值。因而,能夠增大緩沖器100的阻尼力的調(diào)整范圍。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jìn)行了說明,但所述實施方式只不過示出了本發(fā)明的應(yīng)用例的一部分,其宗旨并不在于將本發(fā)明的保護(hù)范圍限定為所述實施方式的具體的結(jié)構(gòu)。
例如,在緩沖器100中,用于向線圈33a供給電流的一對布線穿過活塞桿21的內(nèi)周。因此,能夠取消用于使施加于線圈33a的電流向外部釋放的地線。但是,也可以代替該結(jié)構(gòu),采用僅使得用于對線圈33a施加電流的一條布線穿過活塞桿21的內(nèi)部、通過活塞桿21自身而向外部接地的結(jié)構(gòu)。
本申請基于2014年3月18日向日本專利局提出申請的日本特愿2014-055041主張優(yōu)先權(quán),通過參照將該申請的全部內(nèi)容引入本說明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