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電閥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低功耗機電閥以及采用該低功耗機電閥的燃氣表。
背景技術:
IC卡燃氣表應用廣泛,在用戶用氣的過程中,IC卡智能表中的微電腦自動核減剩余氣量,所購氣量用盡后便會自動關閥斷氣,用戶需重新購氣方能再次使IC卡燃氣表開閥供氣。
目前,普遍采用的工業(yè)用智能燃氣表通氣量大,工作壓力要求高,所以公稱通徑大,機電閥受力面積大。用現有機電閥就需加大開關閥電流才能使機電閥正常開關閥,增加了機電閥的功耗,也存在安全隱患。
因此,研發(fā)一種能低功耗、低電流下正常開關閥是目前需要迫切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低功耗機電閥,該低功耗機電閥可實現低功耗、低電流下正常開關閥。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燃氣表,該燃氣表采用該低功耗機電閥,其能耗大大降低,且安全系數較高。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低功耗機電閥,包括殼體、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及閥桿;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和所述閥桿設置在所述殼體內。所述第一密封件與所述閥桿相互連接,所述殼體設置有進氣口,所述第一密封件可密封或打開所述進氣口。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設置有先導排氣孔,所述第二密封件可密封或打開所述先導排氣孔。所述第一密封件打開所述進氣口之前,所述第二密封件可遠離所述第一密封件以打開所述先導排氣孔。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件與所述閥桿固定連接,所述閥桿還包括定位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設置在所述定位件與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間,且與所述閥桿滑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殼體在所述進氣口處設置有第一抓緊部,所述第一抓緊部可與所述第一密封件相互貼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設置有配合部,所述第一抓緊部與所述配合部相互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抓緊部為第一密封圈;所述配合部為凹槽,所述凹槽與所述第一密封圈相互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設在所述閥桿上,所述第二密封件套設在所述閥桿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設置有第二抓緊部,所述第二抓緊部可與所述第一密封件相互貼緊。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抓緊部為第二密封圈。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燃氣表,包括上述低功耗機電閥,該低功耗機電閥包括殼體、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及閥桿;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和所述閥桿設置在所述殼體內。所述第一密封件與所述閥桿相互連接,所述殼體設置有進氣口,所述第一密封件可密封或打開所述進氣口。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設置有先導排氣孔,所述第二密封件可密封或打開所述先導排氣孔。開閥時,所述第二密封件可遠離所述第一密封件。
進一步地,所述燃氣表還包括燃氣表殼體,所述低功耗機電閥設置于所述燃氣表殼體內。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該低功耗機電閥包括殼體、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及閥桿。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閥桿設置在殼體內。第一密封件與閥桿相互連接。殼體設置有進氣口,第一密封件可密封或打開進氣口。第一密封件上設置有先導排氣孔,第二密封件可密封或打開先導排氣孔。第一密封件打開進氣口之前,第二密封件可遠離第一密封件,打開先導排氣孔,使殼體內的高壓氣體排出,此時,該低功耗機電閥內外氣壓相近,再打開第一密封件,可大大降低功耗。因此,該低功耗機電閥可實現低功耗、低電流下正常開關閥。該燃氣表采用該功耗機電閥能耗較低,安全系數較高。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fā)明的某個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低功耗機電閥的開閥狀態(tài)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低功耗機電閥的第一密封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低功耗機電閥的閥桿和第二密封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低功耗機電閥的閉閥狀態(tài)示意圖。
圖標:100-低功耗機電閥;110-殼體;112-第一殼體;1121-進氣口;1123-第一抓緊部;114-第二殼體;120-第一密封件;122-先導排氣孔;124-配合部;126-通孔;130-第二密封件;132-第二抓緊部;140-閥桿;142-定位件;144-傳動連接部;1441-滑槽;150-傳動件;160-限位導向件;162-導向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fā)明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發(fā)明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qū)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外有更明確的規(guī)定與限定,術語“設置”、“連接”應做更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是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下述的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圖1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低功耗機電閥100的開閥狀態(tài)示意圖。請參照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低功耗機電閥100包括殼體110、第一密封件120、第二密封件130、閥桿140、傳動件150和限位導向件160。
第一密封件120、第二密封件130、閥桿140、傳動件150和限位導向件160均設置在殼體110內。第一密封件120、第二密封件130及傳動件150分別與閥桿140連接。傳動件150固定在殼體110上,限位導向件160設置在傳動件150上,閥桿140與限位導向件160滑動連接。
殼體110包括第一殼體112和第二殼體114,第一殼體112和第二殼體114相互連接。第一殼體112上設置有進氣口1121和第一抓緊部1123,第一抓緊部1123設置在進氣口1121處。第一密封件120可封閉或打開進氣口1121。第一抓緊部1123用于與第一密封件120配合,更緊密的密封進氣口1121。
作為優(yōu)選,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抓緊部1123為密封圈。該密封圈與第一密封件120配合,以緊密密封進氣口1121。
需要說明的是,該第一抓緊部1123設置為密封圈,但不限于此,實際操作中,可根據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實際操作經驗將第一抓緊部1123設置為其他結構,比如磁性件等。
圖2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低功耗機電閥100的第一密封件120的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2,第一密封件120上設置有先導排氣孔122、配合部124和通孔126。
通孔126設置在第一密封件120的中心,供閥桿140穿過,使第一密封件120與閥桿140滑動連接。先導排氣孔122設置在通孔126的周緣。配合部124為一呈圓環(huán)狀的凹槽,設置在第一密封件120的邊緣,且朝向限位導向件160。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實際操作經驗,只要能實現閥桿140可帶動第一密封件120運動,第一密封件120可與閥桿140固定連接,或是設置在閥桿140的一端,或是其他的連接方式。
作為優(yōu)選,本實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20為橡膠密封帽??梢岳斫獾氖?,第一密封件120密封進氣口1121時,閥桿140帶動第一密封件120作用于進氣口1121時,由于橡膠密封帽具有彈性,第一抓緊部1123與橡膠密封帽擠壓,使得凹槽外周緣可以翻轉,從而與密封圈緊密卡持,形成一定的附著力。
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抓緊部1123也可以設計為磁性件,則配合部124也可設置為磁性件,二者相互配合,形成附著力,緊密密封該進氣口1121。
作為優(yōu)選,本實施例中多個先導排氣孔122的截面呈圓形。實際操作中,并不限于此,可根據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實際操作經驗,先導排氣孔122的數量可以變化,可以為一個、兩個、三個等,其截面的形狀也可設計為三角形、矩形或者其他。
圖3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低功耗機電閥100的閥桿140和第二密封件130的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3,閥桿140包括定位件142和傳動連接部144。
定位件142設置在閥桿140的一端,用于限制第一密封件120的滑動。傳動連接部144設置在閥桿140的另一端,用于連接傳動件150。閥桿140與傳動件150滑動連接。
作為優(yōu)選,本實施例中,定位件142為螺母,與閥桿140螺紋連接。
作為優(yōu)選,本實施例中,傳動連接部144為長條形,其中部設置有滑槽1441,滑槽1441用于與傳動件150滑動連接。
第二密封件130套設在閥桿140上,且與閥桿140固定連接。第二密封件130包括第二抓緊部132。
第二抓緊部132設置在第二密封件130的周緣,并朝向第一密封件120。
作為優(yōu)選,第二抓緊部132也為密封圈。
需要說明的是,第二密封件130與閥桿140的連接關系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可獨立設置第一密封件120,并增加獨立控制系統(tǒng)控制第一密封件120封閉或打開先導排氣孔122。
請繼續(xù)參照圖1,限位導向件160固定在傳動件150上。限位導向件160中部設置有導向槽162,閥桿140上第二密封件130及傳動連接部144之間的一段設置在導向槽162中。閥桿140可相對導向槽162滑動。
傳動件150固定在第二殼體114上。傳動件150與閥桿140通過傳動連接部144滑動連接。傳動件150可控制閥桿140遠離或者靠近進氣口1121。
圖4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低功耗機電閥100的閉閥狀態(tài)示意圖。請結合參照圖1和圖4,本實施例提供的低功耗機電閥100的工作原理是:通過第二密封件130與閥桿140的固定連接,第一密封件120與閥桿140的滑動連接,第二密封件130可以起到限位作用,第二密封件130可與定位件142一起限制第一密封件120在閥桿140上的滑動。從而可實現閥桿140同時帶動第一密封件120與第二密封件130運動。
當閥桿140靠近進氣口1121時,隨著閥桿140的推動力作用,第二密封件130可推動第一密封件120密封進氣口1121,且第二密封件130可密封先導排氣孔122。此時第一抓緊部1123與配合部124相互卡緊,形成附著力。
當閥桿140遠離進氣口1121時,由于第一密封件120可相對閥桿140滑動,以及第一抓緊部1123與配合部124相互卡緊形成的附著力作用,第二密封件130可隨閥桿140先遠離第一密封件120,從而打開先導排氣孔122。
在該低功耗機電閥100工作過程中,當該殼體110內部的高壓氣體排出,殼體110內氣壓降低至常壓后,可控制傳動件150帶動閥桿140再繼續(xù)遠離進氣口1121,從而打開進氣口1121。
因此,這種結構的低功耗機電閥100可實現低功耗、低電流下正常開關閥。
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燃氣表,該燃氣表包括低功耗機電閥100和燃氣表殼體,且低功耗機電閥100設置在燃氣表殼體的內部。
目前國內大規(guī)格工業(yè)用燃氣表一般采用機電閥外置,這種結構的燃氣表容易遭到人為破壞,且機電閥外置的燃氣表對安裝外接接頭和管路提出了新的要求。采用機電閥內置這種結構的燃氣表可避免此類問題,大大降低能耗,且安全系數較高。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低功耗機電閥100應用時,可實現低功耗、低電流下正常開關閥。該燃氣表采用該低功耗機電閥100,能耗較低,安全系數較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