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液晶電視機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
背景技術:
液晶電視機現(xiàn)在正朝著越來越輕薄化的方向發(fā)展,為了整體上的美觀,其稱重支架也要設計成液晶電視機想適應的美觀輕巧。
但是現(xiàn)在市面上的液晶電視機底座支架為了追求小巧美觀,迫不得已放棄了它的靈活性,當觀看者在觀看電視需要調整角度時,都不得不移動整個電視機以實現(xiàn)電視機觀看角度的調節(jié),使得電視機的稱重支架也要一起轉動相應的角度,轉動相當不方便,同時也容易在移動時給使用者造成傷害,存在不安全因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人深入研究,遂得到本案一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其具有底座能夠旋轉的優(yōu)點。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包括依次連接的機體、底座連接件以及底盤;
所述底座連接件具有電視安裝部分和底座安裝部分,所述底座安裝部分具有一圓柱狀安裝件,所述安裝件具有第一臺階,該安裝件的下端設有螺孔,所述機體與所述電視安裝部分固定連接;
所述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還包括依次套接于所述安裝件上的第一轉軸墊片、轉軸隔片、第二轉軸墊片、旋轉底座立柱、第三轉軸墊片以及轉軸固定片;
所述旋轉底座立柱具有圓形通孔,其底端設有螺孔,所述通孔的內部設有第二臺階;
所述第一轉軸墊片、第二轉軸墊片、第三轉軸墊片以及轉軸隔片皆為圓環(huán)形片體;
所述底盤上設有與所述旋轉底座立柱上所述的螺孔相對應的螺孔;
所述轉軸固定片為一圓形片體,其上設有與所述底盤所設的螺孔相對應的螺孔;
所述第一轉軸墊片抵頂于所述第一臺階上,所述第二轉軸墊片抵頂于所述旋轉底座立柱的上端,所述第三轉軸墊片抵頂于所述第二臺階上,利用螺栓依次穿過所述轉軸固定片所設螺孔、第三轉軸墊片、安裝件所設螺孔將所述第一轉軸墊片、轉軸隔片、第二轉軸墊片、旋轉底座立柱、第三轉軸墊片、轉軸固定片固定為一體,利用螺栓依次穿過所述底盤所設螺孔,所述旋轉底座立柱所設螺孔,將上述所有部件固定為一體;
所述第一臺階和旋轉底座立柱的上端和下端均設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轉軸墊片、第二轉軸墊片以及第三轉軸墊片上均設有限位突起,在安裝時,所述限位突起位于所述限位槽中。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底盤下端固定設有四根呈八字形分開的座腳,所述座腳具有第一座桿和第二座桿,所述第一座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盤下端,另一端設有一旋接裝置,所述旋接裝置呈環(huán)狀,該旋接裝置通過軸承與所述第一座桿連接,所述第一座桿為中空結構;
所述旋接裝置的環(huán)的內側設有螺紋,所述第二座桿為一螺桿,其上設有與所述旋接裝置的環(huán)的內側所設螺紋相適應的螺紋,所述第二座桿與所述旋接裝置通過所述螺紋連接;
所述第二座桿遠離所述旋接裝置的一端連接有一地腳,所述地腳通過一鉸鏈與所述第二座桿連接。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機體上設有防塵散熱孔,所述防塵散熱孔具有與所述機體外殼成一定傾角并位于所述機體內的散熱導向片,所述散熱導向片的靠近機體內部的一端設有方向朝向所述機體外的折邊。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可旋轉液晶電視機還包括液晶顯示器、中心處理器、攝像頭、圖像處理器和攝像控制按鈕,所述攝像控制按鈕的輸出端接入所述中心處理器的輸入端,所述中心處理器的輸出端分別接入所述液晶顯示器和攝像頭的輸入端,所述攝像頭的輸出端接入所述所述圖像處理器的輸入端,所述圖像處理器的輸出端連接所述中心處理器的輸入端,所述攝像頭、攝像控制按鈕和液晶顯示器設于所所述機體上,所述中心處理器、圖像處理器設于所述機體內部;
所述機體上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上下兩端設有開口,所述機體內部設有兩固定軸,固定于所述機體內部,所述兩固定軸分別設于所述兩開口的上方和下方,穿過所述兩開口,繞所述兩固定軸設有一封閉的傳送帶,所述攝像頭設于所述傳送帶上,位于所述凹槽內,所述傳送帶上設有凹凸不平的防滑齒。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機體設有所述液晶顯示器的一面的四周設有一突出于所述機體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中設有一防爆玻璃,所述防爆玻璃和所述安裝槽的結合處設有防水膠墊。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機體上還設有一光線感應器,所述光線感應器的輸出端連接所述中心處理器的輸入端。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機體四周設有若干燈光安裝孔。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通過在底座上設置旋轉結構,讓液晶電視機在底座不移動的情況下實現(xiàn)了旋轉調節(jié);同時,本發(fā)明還通過高度調節(jié)裝置讓底座實現(xiàn)了高度調節(jié)的功能;再有,本發(fā)明通過在液晶電視機上設置多種功能,增強了其功能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底座的旋轉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底座的旋轉部分的爆炸圖。
圖4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圖。
圖5是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的防塵散熱孔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1中B部分的放大圖。
圖7是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的攝像頭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的攝像頭控制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的光線感應器的控制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的機體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
機體-1;散熱導向片-11;折邊-12;
液晶顯示器-13;底座連接件-21;底盤-22;
第一臺階-23;第一轉軸墊片-24;轉軸隔片-25;
第二轉軸墊片-26;旋轉底座立柱-27;第三轉軸墊片-28;
轉軸固定片-29;第二臺階-31;限位槽-32;
限位突起-33;第一座桿-41;第二座桿-42;
旋接裝置-43;地腳-44;鉸鏈-45;;
攝像頭-51;攝像控制按鈕-52;凹槽-53;
固定軸-54;傳送帶-55;防滑齒-56;
安裝槽-61;防爆玻璃-62;防水膠墊-63;
光線感應器-71;燈光安裝孔-7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包括依次連接的機體1、底座連接件21以及底盤22;
所述底座連接件21具有電視安裝部分和底座安裝部分,所述底座安裝部分具有一圓柱狀安裝件,所述安裝件具有第一臺階23,該安裝件的下端設有螺孔,所述機體1與所述電視安裝部分固定連接;
所述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還包括依次套接于所述安裝件上的第一轉軸墊片14、轉軸隔片25、第二轉軸墊片26、旋轉底座立柱27、第三轉軸墊片28以及轉軸固定片29;
所述旋轉底座立柱具有圓形通孔,其底端設有螺孔,所述通孔的內部設有第二臺階31;
所述第一轉軸墊片24、第二轉軸墊片26、第三轉軸墊片28以及轉軸隔片25皆為圓環(huán)形片體;
所述底盤22上設有與所述旋轉底座立柱27上所述的螺孔相對應的螺孔;
所述轉軸固定片29為一圓形片體,其上設有與所述底盤22所設的螺孔相對應的螺孔;
所述第一轉軸墊片24抵頂于所述第一臺階23上,所述第二轉軸墊片26抵頂于所述旋轉底座立柱27的上端,所述第三轉軸墊片28抵頂于所述第二臺階31上,利用螺栓依次穿過所述轉軸固定片29所設螺孔、第三轉軸墊片28、安裝件所設螺孔將所述第一轉軸墊片24、轉軸隔片25、第二轉軸墊片26、旋轉底座立柱27、第三轉軸墊片28、轉軸固定片29固定為一體,利用螺栓依次穿過所述底盤22所設螺孔,所述旋轉底座立柱27所設螺孔,將上述所有部件固定為一體;
所述的第一臺階23與旋轉底座立柱27之間設置所述第一轉軸墊片24、轉軸隔片25、第二轉軸墊片26的預留槽,將三者包裹于所述的預留槽中,外觀上只能看見所述旋轉底座立柱27,這樣的設置更有利于美觀。
所述第一臺階23和旋轉底座立柱27的上端和下端均設有限位槽32,所述第一轉軸墊片24、第二轉軸墊片26以及第三轉軸墊片28上均設有限位突起33,在安裝時,所述限位突起33位于所述限位槽32中。
所述第一轉軸墊片24、第二轉軸墊片26、第三轉軸墊片28以及轉軸隔片25的圓心位置重合。
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于:通過螺栓,將所述底座連接件21、第一轉軸墊片24、轉軸隔片25、第二轉軸墊片26、旋轉底座立柱27、第三轉軸墊片28以及轉軸固定片29固定為一整體,然后將其整體固定通過所述旋轉底座立柱27和底座的連接固定在所述的底盤22上。
需要轉動時,推動所述機體1,機體1將會帶動所述底座連接件21轉動,所述的第一轉軸墊片24、轉軸隔片25、第二轉軸墊片26、第三轉軸墊片28以及轉軸固定片29將會被相應帶動,并產生相應位移,所述的旋轉底座立柱27由于被固定在所述的底盤22上,將不可轉動,從而實現(xiàn)了電視的角度旋轉調節(jié)。
如圖4所示,為了調節(jié)所述液晶電視機的高度,給出下面方案:所述底盤22下端固定設有四根呈八字形分開的座腳,所述座腳具有第一座桿41和第二座桿42,所述第一座桿4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盤22下端,另一端設有一旋接裝置43,所述旋接裝置43呈環(huán)狀,該旋接裝置43通過軸承與所述第一座桿41連接,所述第一座桿41為中空結構;
所述旋接裝置43的環(huán)的內側設有螺紋,所述第二座桿42為一螺桿,其上設有與所述旋接裝置43的環(huán)的內側所設螺紋相適應的螺紋,所述第二座桿42與所述旋接裝置43通過所述螺紋連接;
所述第二座桿42遠離所述旋接裝置43的一端連接有一地腳44,所述地腳44通過一鉸鏈45與所述第二座桿42連接,鉸鏈45的設計讓地腳44能夠繞鉸鏈4轉動,能很好的適應液晶電視機放置處不平的情況。
其中,所述第一座桿41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二座桿42的直徑,所述旋接裝置外設有便于捏持的凸棱;
上述方案的實現(xiàn)原理在于:當需要調整液晶電視機的觀看高度時,只需要向不同方向擰動所述的旋接裝置43,由于螺紋的作用,所述的第二座桿42將會向所述第一座桿41的里面或者外面移動,從而實現(xiàn)所述座腳長度的伸長或者變短,此時電視機體的高度將實現(xiàn)向上或者向下的調節(jié)。
如圖5所示,所述機體1上設有防塵散熱孔,所述防塵散熱孔具有與所述機體1外殼成一定傾角并位于所述機體1內的散熱導向片11,所述散熱導向片11的靠近機體內部的一端設有方向朝向所述機體外的折邊12。
上述方案的原理在于:由于所述防塵散熱片11與機體的外殼成一定傾角,灰塵很難從所述的防塵散熱孔中直接進入到機體1內部,即便少量的灰塵進入,也會被所述的折邊所阻擋。從而實現(xiàn)了散熱孔的防塵設計。
由于房價因素,現(xiàn)在一般的家用房屋的面積都不會太大,空間的優(yōu)化設計成為了一個熱門問題。下面提出一種在電視機上實現(xiàn)儀容鏡功能的方案,運用此方案,在家中將不再需要單獨設置一面儀容鏡占用空間,實現(xiàn)了空間的優(yōu)化設計,方案如下:
如圖1、圖6、圖7所述可旋轉液晶電視機還包括液晶顯示器、中心處理器、攝像頭51、圖像處理器和攝像控制按鈕52,所述攝像控制按鈕52的輸出端接入所述中心處理器的輸入端,所述中心處理器的輸出端分別接入所述液晶顯示器13和攝像頭51的輸入端,所述攝像頭51的輸出端接入所述所述圖像處理器的輸入端,所述圖像處理器的輸出端連接所述中心處理器的輸入端,所述攝像頭51、攝像控制按鈕52和液晶顯示器13設于所所述機體1上,所述中心處理器、圖像處理器設于所述機體1內部;
所述機體上1設有一凹槽53,所述凹槽53上下兩端設有開口,所述機體1內部設有兩固定軸54,固定于所述機體1內部,所述兩固定軸54分別設于所述兩開口的上方和下方,穿過所述兩開口,繞所述兩固定軸54設有一封閉的傳送帶55,所述攝像頭51設于所述傳送帶55上,位于所述凹槽53內,所述傳送帶55上設有凹凸不平的防滑齒56,用于增強手與所述傳送帶之間的摩擦,更便于人轉動所述傳送帶55。
所述液晶顯示器13在一般情況下顯示電視節(jié)目,當人按下攝像控制按鈕52時,控制信息傳送到所述中央處理器,所述中央處理器通過控制程序打開所述攝像頭51,所述攝像頭51拍攝取得人的圖像以后將圖像傳送至所述的圖像處理器,通過所述圖像處理器的處理,將處理過的圖像傳送至所述中央處理器,所述中央處理器通過控制程序將圖像傳送至所述液晶顯示器13,將圖像呈現(xiàn)出來,從而人可以在液晶顯示器13上清晰地看見自己的圖像,方便儀容整理。
如圖10所示,所述機體1設有所述液晶顯示器13的一面的四周設有一突出于所述機體1的安裝槽61,所述安裝槽61中設有一防爆玻璃62,所述防爆玻璃62和所述安裝槽61的結合處設有防水膠墊63。所述防爆玻璃62能夠保護所述液晶顯示屏13在一般情況下免受損害;同時,通過加裝所述防水膠墊63,與所述防爆玻璃62共同作用,也能夠實現(xiàn)一定的防水效果。
如圖1、圖9所示,所述機體1上還設有一光線感應器71,所述光線感應器71的輸出端連接所述中心處理器的輸入端。此設置用于調節(jié)電視機的亮度,讓液晶電視機的顯示亮度與環(huán)境中的光線相適應,由所述光線感應器71感應環(huán)境中的光照強度,將光強信息傳送給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經過分析處理,給出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液晶顯示器13顯示出相應的亮度。
所述機體1四周設有若干燈光安裝孔72。此設置的目的在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視聽環(huán)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能在觀看電視時也能處于一種舒適的觀看環(huán)境中,所述的燈光安裝孔72被用于安裝燈光,使用者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將相應的燈具安裝于所述的燈光安裝孔72;另外,使用者還能選擇安裝在不同間距的燈光安裝孔72,以實現(xiàn)不一樣的燈光效果。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底座可旋轉液晶電視機通過在底座上設置旋轉結構,讓液晶電視機在底座不移動的情況下實現(xiàn)了旋轉調節(jié);同時,本發(fā)明還通過高度調節(jié)裝置讓底座實現(xiàn)了高度調節(jié)的功能;再有,本發(fā)明通過在液晶電視機上設置多種功能,增強了其功能性。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