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閥門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基于利用流體自身壓力實現(xiàn)啟閉動作的各種控制目的的液力的自動控制閥。
背景技術:
液力控制閥具有利用管路自身壓力自動開啟關閉閥門管路以控制系統(tǒng)的液位\壓力\溫度\流量等的功能,該類閥門具體積小、安裝簡便,操作省力,靈敏度高,水頭損失小等優(yōu)點,廣泛被采用于工礦企業(yè)、民用建筑中各種常溫常壓的液體的管路輸送系統(tǒng)中,如圖4所示,為現(xiàn)有的液壓控制閥的一種類型。
公開號為CN2470615Y,發(fā)明名稱為《水塔水位控制閥》、公開號為CN2680740Y,發(fā)明名稱為《自動進水裝置》、公開號為CN2748531Y,發(fā)明名稱為《自動沖廁水箱放水閥》及公開號為CN202544028U,發(fā)明名稱為《一種節(jié)水環(huán)保型水池進水控制裝置》等中國專利公開文件均公開了一些液位控制閥及其應用管路。
常見的液力控制閥的做法是,由隔膜或活塞結構將閥體隔離成控制室和載流腔,并按進液端-調(diào)節(jié)閥-控制室-引導閥-低壓出液端或的大氣無壓區(qū)這個順序生成控制管路,這個結構特征是:主閥體能跟隨引導閥做同性質開、關、包括調(diào)節(jié)的動作,而引導閥可以是多種屬性的閥門,比如安全閥\浮球閥\減壓閥等,在調(diào)試時可以設定開啟和關閉條件(控制目的),舉例如下表1:
表1
由于在實際應用中,閥門的工作環(huán)境復雜多變,閥門啟閉時過程中工字型閥芯結構的各個承壓端面在壓力變化時引起本體運動方向和速度的變化未必是同步的。當不協(xié)調(diào)產(chǎn)生時,由于閥桿和閥芯端面是網(wǎng)剛性連接在一起的一個整體并同時與兩個即時壓力值不同的空間發(fā)生聯(lián)系,因此很有可能造成閥芯竄動,帶來諸多不良影響,如閥門閥芯和閥座截流面體反復撞擊,容易破損,管路振動固定架易松動、噪音擾人等后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減免振動及降低噪音的液力自動控制閥。
為了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液力自動控制閥,至少包括主閥和引導閥,主閥的閥體和閥蓋裝配在一起形成主閥閥腔,主閥閥腔內(nèi)設置有將主閥閥腔分隔成上部控制室和下部載流腔的分隔結構及將載流腔分隔成進液腔和出液腔的閥片,進液腔與控制室之間連有流量可調(diào)節(jié)的控制室進液管,控制室與引導閥之間連有控制室出液管,主閥閥腔內(nèi)還設置有主彈簧和閥桿,閥桿由上段和下段同軸套接而成,所述分隔結構直接或間接地固定于上段閥桿,所述閥片直接或間接地固定于下段閥桿,主彈簧直接或接間作用于閥片,與下段閥桿共同做軸向移動的閥片到達或離開關閉位置時即截斷或連通進液腔和出液腔從而關閉或開啟主閥。
所述引導閥為浮球閥,浮球閥的浮球設置于儲水裝置的液面,出液腔的出水口與大氣連通。
所述引導閥為減壓閥,載流腔出液腔的出水口連接下游管道,所述減壓閥一端通過控制室出液管連通控制室,另一端連通出液腔出水口或下游管道。
控制室進液管設有調(diào)節(jié)閥控制流量大小。
所述主彈簧為塔簧,第一端固定于閥體,第二端直接或間接地固定于所述分隔結構。
作為其中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分隔結構為膜片,膜片的上下表面分別夾設有第一芯板和第二芯板,第一芯板和第二芯板固定連接于上段閥桿。
所述閥片固定于一下芯板,下芯板固定連接于下段閥桿。
作為另外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分隔結構為可在主閥閥腔內(nèi)做活塞運動的活塞結構。
上段閥桿和下段閥桿的其中之一具有桿狀結構,另外之一具有可供桿狀結構在其內(nèi)沿軸向做自由往復運動的筒狀結構。
筒狀結構的筒體上開設有內(nèi)外貫穿的通水孔。
本實用新型將進水閥的閥桿分成兩段式,上段與主閥控制室的分隔結構連動,下段與控制主閥進水口的閥片連動,從而打破了分隔結構和閥片之間的剛性連動。在這樣的結構下,分隔結構和閥片的受力是相對獨立的,只有當一方運動到達某一位置才會觸動另一方而對另一方施加壓力。系統(tǒng)在運作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各種短暫的即時的參數(shù)改變,將只會對分隔結構或閥片的其中之一產(chǎn)生作用,并不必然地對另外之一也發(fā)生作用,從而大大小減小了擾振動的發(fā)生、降低了噪音的發(fā)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水池的示意圖,圖中處于非進水狀態(tài),且主閥采用薄膜閥。
圖2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水池的示意圖,圖中處于進水狀態(tài),且主閥采用薄膜閥。
圖3是本實用新型在主閥為活塞形式時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控制閥處于開啟狀態(tài)。
圖4是現(xiàn)有的液壓控制閥在主閥為活塞形式時的結構示意圖,圖中閥門處關閉狀態(tài)。
其中,水池100,閥體101,閥蓋102,膜片103,控制室104,第一上芯板105、第二上芯板106,塔簧107,上段閥桿108,下段閥桿109,下芯板110,閥片111,進液腔112,出液腔113,控制室出液管114,控制室進液管115,針閥116,浮球閥117
控制閥閥體201,控制閥閥蓋202,控制閥上段閥桿203,控制閥下段閥桿204,控制閥第一芯板205、控制閥第二芯板206、彈簧207,控制閥第三芯板208,減壓閥209,控制室進液管210,進液腔211
具體實施方式
應理解,本說明書中的上、下、左、右、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向性術語是針對附圖中所示的方位的描述,這些方位并不是限制性的。如果沒有特定說明,本文中的術語向內(nèi)、向外、內(nèi)、外、內(nèi)側、外側是指相對于部件中心的范圍,例如以電機軸線作為參照,內(nèi)和內(nèi)側指更靠近或指向電機軸線的位置或取向,外和外側是指更遠離電機中心部位。此外,術語水平、豎起、懸垂等術語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絕對水平或懸垂,而允許可以稍微傾斜。如水平僅是指其方向相對豎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該結構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傾斜。
實施例1
如圖1、圖2可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液壓水位控制閥,其包括主閥、浮球閥117及針閥116。主閥由閥體101和閥蓋102裝配在一起形成內(nèi)部容置閥門構件的閥腔。閥腔內(nèi)設置有膜片103、閥片111、塔簧107、第一上芯板105、第二上芯板106、下芯板110和閥桿,閥桿由上段閥桿108和下段閥桿109同軸套接而成。膜片103將閥腔分隔成位于上部的控制室和位于下部的載流腔。第一上芯板105與第二上芯板106從膜片103的上、下表面共同夾緊固定膜片103,同時,第一上芯板105與第二上芯板106固定于上段閥桿108,跟隨上段閥桿108同步運動。下芯板110與閥片相互固定,并共同固定連接于下段閥桿109,跟隨下段閥桿109同步運動。
上段閥桿108為桿狀結構,下段閥桿109具有開口向上的內(nèi)筒,可供上段閥桿在其內(nèi)做上下往復運動,當然,上段閥桿和下段閥桿也可以采用相反的方式,即上段閥桿做成套筒的形式,供下段閥桿在其內(nèi)筒上下運動。當上段閥桿108向下運動觸壓到下段閥桿的內(nèi)筒底時,下段閥桿受到向下的壓力。同理,當下段閥桿109上升,以致內(nèi)筒底觸壓到上段閥桿的桿底時,上段閥桿即受至下段閥桿向上的推力。下段閥桿的筒體上開設有內(nèi)外貫穿的通水孔,水可經(jīng)由通水孔進入或退出下段閥桿的內(nèi)筒腔。
塔簧107的上端固定于閥體,下端抵壓于下閥芯110,對下閥芯11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閥片的作用在于截斷載流腔,當載流腔被截斷時,被分隔成不能連通的進液腔112和出液腔113。當閥片上升,則進液腔和出液腔被連通,水從進液腔112流入出液腔113。
進液腔112與控制室104之間連有控制室進液管115,控制室進液管115設有角閥116控制進液室的進液流量大小??刂剖?04與浮球閥117之間連有控制室出液管114。當存在進水壓力差時,主閥的閥片所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總和(包括出水壓作用于下芯板的向上的壓力)大于所受到的向下的壓力總和(包括彈簧回復力、重力及管道壓力等),因此主閥閥片上升,露出閥口,主閥處于開啟狀態(tài)。當進水壓力差足夠大時,下段閥桿抬升至將上段閥桿頂起,使膜片上移,減小了控制室的體積,使控制室的壓力增大至與進液腔壓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如圖2所示,此時,水池100的水位較低,球閥117處于打開狀態(tài),水從控制室進液管115流入控制室,又經(jīng)控制室出液管114流出,經(jīng)球閥117流入水池中。
當進水壓力差減小時,主閥的閥片所受到的向上的壓力不足以抵銷其所受到的向下的壓力總和(包括彈簧回復力、重力及管道壓力等),主閥閥片下降,封閉閥口,截斷進液腔至出液腔的載流腔。此時,不需要等到球閥關閉,主閥即可做出反應,閥門反應迅速。
如圖1所示,當水池100水位升高,球閥117關閉,此時,控制室出液管114不再出水,控制室內(nèi)因壓力上升而擴張,膜片103下移,與膜片103固定連接的第一上芯片、第二上芯片及上段閥桿也隨之下移,觸壓到下段閥桿后把下段閥桿下壓,當下段閥桿所受到的向下的總的作用力大于向上的總的作用力時(出水管口高于閥門本體或出水管具低于進水端壓力時,必須考慮第二上芯片106端面受壓產(chǎn)生向上的應力),下段閥桿即向下運動,閥片將封閉載流腔閥口,將載流腔截斷。由于上段閥桿套接于下段閥桿,兩者并不相連,當上段閥桿下壓時,要先將下段閥桿內(nèi)筒內(nèi)的水擠壓排出,這個排水過程形成了緩沖時間,避免了上、下段閥桿之間的頻繁連動。由于水池的水位可能是不穩(wěn)定的,水位的波動會引起引導閥也即是浮球閥的頻繁開關,主閥的膜片也跟隨處于波動狀態(tài),特別是(出水管口高于閥門本體或出水管具低于進水端壓力時,必須考慮第二上芯片106因端面受壓向上的應力帶動閥芯向上)但該波動狀態(tài)由于非剛性閥桿及緩沖的存在不會直接波及主閥的開關,這就減少了主閥頻繁開關所帶來的管路噪音。
因此,上段閥桿和下段閥桿的受力是相對獨立的,兩者基于不同的原因產(chǎn)生的上下運動不會波及另一方,避免兩者相互連動而引起的進水口封閉板頻繁開閉。
實施例2
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在該實施方式中,其包括活塞形式的控制閥、減壓閥209等,控制閥閥體201和控制閥閥蓋202裝配形成控制閥閥腔,控制閥第二芯板206與閥蓋之間構成控制室,第一芯板205與底部閥體之間構成載流腔,控制閥第三芯板208用于截斷或連通載流腔。第一芯板、第二芯板與控制室的內(nèi)壁構成活塞結構??刂崎y第二芯板連動于控制閥上段閥桿203,控制閥第三芯板連動于控制閥下段閥桿,彈簧207作用于控制閥第三芯板208。
減壓閥209一端連通于控制室,另一端連通于控制閥出液腔??刂崎y出液腔的出水方向連接下游管道。當進液腔和出液腔存在進水壓力差時,控制閥第三芯板所受到的向上的壓力總和大于所受到的向下的壓力總和(包括彈簧回復力、重力及管道壓力等),因此控制閥的閥片上升,露出閥口,控制閥處于開啟狀態(tài)。當進水壓力差足夠大時,下段閥桿抬升至將上段閥桿頂起,使控制閥第二芯板上移,減小了控制室的體積,使控制室的壓力與進液腔壓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
當進水壓力差減小時,控制閥的閥片所受到的向上的壓力(包括進水壓作用于控制閥第三芯板208、出水壓作用于控制閥第二芯板206)不足以抵銷其所受到的向下的壓力總和(包括彈簧回復力、重力及管道壓力等),控制閥閥片下降,封閉閥口,截斷進液腔至出液腔的載流腔。此時,不需要等到減壓閥關閉,控制閥即可做出反應,閥門反應迅速。
本實用新型包括但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及附圖所示的內(nèi)容,其它一切與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相同實質性內(nèi)容的產(chǎn)品結構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